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激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分别以放松训练和静坐两种干预方式对抗心算对抑郁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以及正常人、单纯抑郁症患者和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在心率变异性上的差异.结果显示,静息状态下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兴奋性高于另外两组;放松训练可以缓解交感神经的紧张程度,并能够较静坐更好得对抗应激引起的交感神经活动增强;静坐对单纯抑郁症患者和对照组有放松作用,但引起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2.
张慧会  张亮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7):1193-1203
在个体生命早期遭遇的长期或重大的应激经历会显著增加个体罹患抑郁、焦虑等心理疾患的风险, 而情绪调节能力的损伤是引发这些心理疾患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人类为对象的行为实验和调查研究表明, 早期应激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中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 还会对情绪调节能力造成影响, 其影响方向可能与早期应激的严重程度有关。目前, 大部分研究表明严重的早期应激会损伤情绪调节能力, 但中度的早期应激也可能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更为整合性的研究表明情绪调节能力中介了早期应激和各类疾患之间的关系。进一步, 我们从神经层面上阐述了早期应激对情绪调节相关脑区和神经环路的影响。未来研究应当注意控制无关变量, 进一步探究不同早期应激对于情绪调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句子整理任务诱发自动化情绪调节策略,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模拟应激过程,以探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对不同特质焦虑倾向大学生在应激状态下的影响。结果发现,自动化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能获得适应性生理反应。自动化情绪调节策略适用于不同特质焦虑倾向的个体。特质焦虑对个体应激反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情绪体验上,高焦虑特质个体更易体验到焦虑情绪。但个体在压力性任务中的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不受特质焦虑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急性情绪应激对大鼠旷场行为的影响,以及脑神经颗粒素(Neuroganin,NG)变化与应激性行为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急性不确定性空瓶刺激,建立情绪应激动物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情绪应激组1(ES1,接受情绪应激和旷场测试)、情绪应激组2(ES2,只接受情绪应激)、正常对照组1(C1,无情绪应激,但接受旷场测试)和正常对照组(C2,无情绪应激,也无旷场测试)(n=10)。以旷场行为和高架十字迷宫任务来评定大鼠应激后的行为变化,Western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海马和前脑皮层中的NG含量和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1) 应激后ES1组的水平活动增加,与C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2)ES1组海马和前脑皮层的NG磷酸化水平高于C1和C2组,差异有显著性, 均为p<0.05; ES2组的前脑皮层NG的磷酸化水平高于C1组,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3) 海马的NG磷酸化水平与水平活动之间的相关达显著水平。提示急性情绪应激能导致动物明显的行为改变如焦虑,这种行为改变可能与脑内NG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有关。水平活动可能是反映急性情绪应激的较敏感行为指标,海马NG磷酸化水平可能是预测急性情绪应激所致焦虑或抑郁行为的较敏感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人类对应激的反应主要表现之一为焦虑情绪,近年来的医源性应激反应也渐为人们所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临床各种检查和治疗前后的病人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人们在经受医源性应激的同时,其急性精神性焦虑状态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而当各种应激因素去除之后,病人的焦虑状态可以得到缓解。在临床实践中,常常可以发现病人对各种医疗手段感到担心、恐惧及焦虑情绪体验。由此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如果过于强烈,不仅会给病人造成痛苦,还会干扰手术与麻醉等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消极地影响病人的心身健康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的态度体验。情绪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且使人的心理染上特殊的主观色彩。情绪依其强度和稳定性,可以分为三种:激情、应澈和心境。激情是一种突然爆发、反应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如见义勇为、狂喜、暴怒、恐惧、悲伤和绝望等,它通常与一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意外刺激等引起的激烈的内心冲突相关。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应激使得整个机体的生理处于高度激活的水平.表现出心律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血糖增高等等变化。  相似文献   

7.
青壮年患者因其在家庭、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其在治疗阶段情绪波动较大,而围手术期患者紧张、悲观、焦虑和恐惧等心理反应会对其生理功能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限制了对患者诊疗过程中配合,尤其是对围手术期影响明显。为了降低围手术期患者心理应激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适应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管床医生在围手术期必须对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8.
焦虑和抑郁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和策略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焦虑和抑郁障碍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精神疾病。焦虑和抑郁动物模型是通过一定的心理社会应激使动物产生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模拟人类焦虑和抑郁障碍,以探讨其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机制。情绪障碍动物模型通常通过表面效度、结构效度和预测效度进行评价。目前的动物模型虽然存在一定的缺点,但已经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巨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学生、大学生焦虑敏感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对1011名中学生和60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焦虑敏感学生的PSQI总分显著高于低焦虑敏感学生,焦虑敏感及其三个因子与PSQI的相关都是中效应,焦虑敏感对青少年学生睡眠质量指数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焦虑敏感水平越高,其睡眠质量越差。焦虑敏感可能以应激事件和健康问题作为致敏源,以焦虑等负性情绪作为敏感内容,在消极自动认知觉察与思维的介入下,进一步放大对有关负性情绪的感受与体验,从而影响青少年学生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原因影响了人们的食欲 1.情绪紧张:在当今快节奏和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容易引起失眠、焦虑等紧张情绪,导致胃内分泌酸的功能失调,引起食欲下降。 2.过度疲劳: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过度劳累会引起胃壁供血不足,胃液分泌减少,使胃消化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11.
陈睿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15-215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大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以及对未来工作分配的担忧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使自己的焦虑反应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不同应激范式对大鼠行为和脑神经颗粒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慢性情绪应激、生理应激对大鼠旷场行为和脑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含量的不同作用,以及NG含量变化与应激性行为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别以不确定性空瓶刺激和饮水剥夺,建立情绪应激和生理应激动物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情绪应激组(ES)、生理应激组(PS)、定时饮水组(C1)和正常对照组(C2)(n=10)。以旷场行为任务来评定大鼠应激后的行为变化,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海马和前脑皮层中的NG含量。结果表明:应激后四组大鼠海马的NG含量差异无显著性;ES组前脑皮层的NG含量低于C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S组的前脑皮层NG含量也下降,但与C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应激后ES组、PS组修饰行为多于C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分别为p<0.01,p<0.05;前脑皮层NG含量与修饰行为之间的相关达显著水平。提示慢性情绪和生理应激均能导致前脑皮层NG含量下降,修饰行为增加,情绪应激作用更显著。修饰行为可能是反映情绪状态的较敏感行为指标,前脑皮层NG水平可能是预测情绪应激所致焦虑或抑郁行为的较敏感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演奏是一种基本的器乐表演形式,任何演奏都要求演奏者能适应变化的外部条件和调节内心的情绪状态。因为演奏时很容易出现紧张和焦虑。这种紧张是可怕的,它会直接影响到演奏效果的好坏,会导致演奏者们发挥失常。因此,研究和探讨如何克服演奏中的紧张情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泛性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智辉  王建平 《心理学报》2011,43(2):164-174
探讨广泛性焦虑个体在一般情境和不确定性情境下注意偏向的特点。采用点探测注意搜索任务研究了在一般情境下和不确定性情境下广泛性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 结果表明高广泛性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以对威胁性刺激的注意转移困难为主, 不确定性情境会让广泛性焦虑个体更容易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当中, 从而对情绪性刺激尤其是消极刺激表现出更多的注意偏向和对情绪性刺激直接的注意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心理行为干预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文彩  闫克乐  王建斌 《心理科学》2003,26(1):144-144,164
早在本世纪初.Cannon(1936)等人的研究就已经证明:心理压力和情绪应激可使自主神经系统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心率、心输出量、血压等发生明显的变化。情绪应激一方面可以引起自主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的变化.从而激活交感一肾上髓质系统;另一方面,情绪应激可使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从而激活垂体一肾上皮质系统。心理实验研究表明,上升的交感一肾上髓质活动或垂体一肾上皮质活动与动脉硬化过程和临床冠心病的许多病理生理状态联系在一起,例如由应激引起的紧张引起交感神经水平升高,这可能是高血压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应激是有机体在受到真实或者潜在的威胁刺激时所表现出来的全身性非特异性反应, 伴随着紧张和焦虑的心理体验, 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 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增多以及脑干−边缘系统−前额叶神经环路的改变。应激对个体在风险决策行为中的风险寻求和风险回避倾向, 社会决策行为中的利己和利他倾向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策略使用异常、习惯化和自动化反应增强、反馈学习过程以及奖惩敏感性的改变是应激影响决策行为的认知基础; 应激激素的分泌, 及杏仁核、前额叶等在决策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的脑区活动的改变则为应激作用于决策行为的神经基础。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应激的个体差异与应激对决策影响效应多样性的关系; 综合多种指标对应激进行测量; 考察应激的时序效应; 揭示个体的最佳应激水平; 加强对慢性应激影响决策以及应激对决策影响效应可逆性的研究; 揭示应激影响决策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7.
焦虑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情绪状态,它的产生大多是由于个人动机受到挫折,任何挫折都会使个人产生一种情绪反应,其中可能包括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失败感与愧疚感的增加,从而形成一种由紧张、不安、恐惧、懊恼等各种感受交织而成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称之为焦虑,过度的焦虑不但限制了一个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是形成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笔者介绍几种由焦虑引发的心理病症案例,希望您能在领会焦虑的同时,能够主动克服焦虑,把握自己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干预方式、不同应激源对血压、心率影响的差异。被试为本科生48人,采取干预方式、应激源、实验间期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干预方式为放松训练和预知,应激源为心算和恐怖影片。实验间期包括基线期、干预期、应激期、恢复期。实验的因变量为每个实验间期的血压和心率。结果显示,心算应激引起的血压和心率升高显著高于恐怖影片应激引起的血压和心率的升高;放松训练组和预知组其干预期的血压和心率值都低于基线期;干预方式和应激源在血压和心率两个指标上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与恐怖情绪引起的紧张相比较,智力操作紧张更容易影响血压和心率;放松训练和预知对于对抗应激时血压和心率升高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同干预方式对于不同性质的应激源作用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9.
合理情绪疗法对缓解考试焦虑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焦虑是在考试事件过程中学生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情绪反应。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学生的考试焦虑是因其持有关于考试的不合理信念引起的。在分析了学生不同特征的不合理信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并改变自身的不合理信念,学会用合理信念看待考试,将有助于其缓解考试焦虑。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中测验焦虑者的MMPI测定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测验焦虑是指他们对重要的或关键性考试所引起的焦虑反应;高考前和高考期间高三学生的焦虑情绪是最典型的测验焦虑。有的学生由高二升入高三起就开始对高考产生焦虑,这种相当长时期内常焦虑、易焦虑的特点已成为人格特征的一部分,称为特质性焦虑(trait anxiety)。大多数考生临近考期会有程度不同的焦虑,这种在短时紧张情境下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