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采用问卷法,对小学3~5年级179名高自控和188名低自控儿童的控制归因、自控期望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高自控儿童易做内归因,低自控儿童易做外归因;随年龄增长,儿童内归因的准确性提高;男生比女生更易采用外归因,内归因的性别差异不显著。(2)高自控儿童自控期望高,低自控儿童自控期望低;随年龄增长,儿童的自控期望增强;各年级男生都比女生自控期望低,儿童中低自控男生自控期望最低。  相似文献   

2.
诱因对3-6岁儿童自控行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幼儿自控行为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直接牵制着儿童全部的心理活动.同时,它又与人的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意志相联系.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是以大脑皮质的成熟、言语机能的增强为前提,在家庭、社会和教育等因素的交互影响下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苏联心理学家玛努依连卡在五十年代曾研究了学前儿童自控行为的年龄特点以及外部因素对儿童自控能力的影响.美国学者认为:儿童自控能力的发展是若干个自我控制装置的发展的结果.如儿童必须学会预见性的思考,考虑目标与希望的结果之间的平衡,避免眼前受益,长远受损的事情等等.  相似文献   

3.
儿童早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成就是获得自控能力,即根据情境的要求来控制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对年幼儿童来说,自我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成人要求的顺从,并且做出积极适当的行为。顺从通常被认为是儿童早期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该文在纵览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叙述了对儿童顺从行为研究的内容、已有成果、研究思路及趋势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西方对父母控制模式与儿童自我控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方对父母控制模式与儿童自我控制关系的研究杨慧芳刘金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父母控制模式是父母在教养活动中经常用以控制、管理儿童的较为稳定的行为方式.儿童自我控制是儿童根据社会环境的要求对自我的认知、情绪、行为进行调节与控制以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儿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儿童自我控制指的是儿童对优势反应的抑制和劣势反应的唤起的能力.文章概述了近年来国外该领域研究的一些主要成果及研究动态,包括自控涵义上的争论、早期发生的认知基础及其表现、稳定性与性别差异上的表现、注意及语言与自控的关系、父母抚养方式对自控形成的影响等.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不同自控力的初中生在抗干扰中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灵聪 《心理科学》2002,25(2):236-237
学习上的自我控制,指学生按照社会要求和自身的观念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整的能力,它表现为两个方面: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课内学习主要表现在集中注意和适宜行为。Baumeister和Heaterton认为注意的控制是学习自控效果的关键成分,失去对注意的控制常常是导致学习自控失败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学习自控力高低的初中学生.在实际的行为中、特别是在干扰的条件下,其注意的稳定性会有什么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动机与情境对不同自控水平儿童学业求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信军 《心理科学》2000,23(1):80-83
本实验以小学儿童为被试,研究了在不同动机取向和情境条件下的不同自我控制水平儿童的学业求助行为。结果表明:(1)单独无自尊压力的解难题情境比群体压力情境导致更多的求助行为。(2)低自控儿童比高自控儿童产生更多的执行性求助,但主要表现在单独无自尊压力的情境下。(3)在群体压力情境下,自我卷入的儿童比任务卷入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求助行为。(4)在单独无自尊压力的情境下,任务卷入的儿童比自我卷入的儿童表现出  相似文献   

8.
儿童自我控制水平与父母教育观念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儿童自控水平与父母教育观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父亲与母亲的教育观念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着独到的作用而不能相互替代;父母对子女自控的期望水平对儿童自控的发展有显着影响;从性别差异上,母亲对男女儿童自控的影响是一致的,而父亲对男孩没有影响,对女孩则有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丽珠  沈悦  马世超 《心理科学》2012,35(6):1410-1415
通过对684名3-5岁幼儿进行同伴提名和问卷测量,考察气质、教师期望和同伴接纳对自我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1)气质、教师期望和同伴接纳各维度不同程度地预测幼儿自我控制。(2)气质、同伴接纳、教师期望交互作用于自我控制,其中同伴接纳是有调节的中介变量,其既是气质反应性、专注性和教师对幼儿日常习惯期望影响自我控制的部分中介变量,又同时受到气质情绪性的调节。(3)社会抑制性与教师对幼儿人际互动的期望交互作用于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10.
詹鋆  任俊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9):1457-1466
自我控制是人适应社会的重要功能, 近十年来, 心理学家主要围绕有限自制力理论展开其研究。事实上, 用于自我控制的资源十分有限, 在它严重被消耗时会引发个体的自我衰竭, 这将对个体的情绪、认知及行为等方面都造成不良的影响。个体的情绪调节、思想抑制和分心控制等行为都可能导致其处于自我衰竭的状态, 但通过睡眠、放松或积极情绪诱导等方式则可有效促进自我控制资源的恢复。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明确自我衰竭的心理与生理机制, 并深入挖掘自我衰竭与其它影响自控行为的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1.
摘要 自我控制在跨期选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个体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简称自我耗损)会影响随后的决策行为。本研究利用双任务范式考察了自我损耗对不同特质自控者跨期选择影响差异。结果发现,自我损耗使低自控者在跨期选择中更倾向于选择较小即时奖赏,而对高自控者的跨期选择倾向没有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说明,状态自控对不同特质自控个体跨期选择的影响明显不同,本研究为不同自控特质个体更好地进行跨期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邓赐平  刘金花 《心理科学》1998,21(3):270-271
1引言自我控制发展的研究主要见于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及儿童道德行为发展两个研究领域。国内外许多研究对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及其在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形成中的作用进行过深入探讨;在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研究中,自我控制则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指标来看待。但针对儿童控制能力训练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试图在自我控制模型基础上为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教育提供对策。2儿童自我控制的社会认知一行为模型2.1自我控制及其主要表现一般认为,自我调节似乎更多地涉及行为表现,而自我控制则是自我调节的内在基础,但它们常被作为等位概念使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追踪设计对439名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旨在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及可能的中介机制。在第一年时,父母分别报告了自己的教养方式和儿童的社会适应;在第二年时,父母分别报告了儿童的自我控制和社会适应。研究结果表明:(1)父母权威型教养方式得分越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越好,而父母专制型和放任型教养方式得分越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越差;(2)自我控制能力高的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更多,问题行为更少;(3)自我控制在母亲专制型教养方式与儿童违纪攻击和敏感合作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控制在父亲放任型教养方式与儿童违纪攻击和害羞焦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我控制是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面。释理论,它已经得到了许多研究的证实。章最后对该模型的发展做出预期。近年来,自我控制的资源模型作为一种新的自控解本文旨在对这一自控模型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在文  相似文献   

15.
在少数一些领域里有比在社会领域里更多、更严重的危害社会化发展的因素。如果社会行为低于社会期望,那么,它将危及群体对儿童的认同。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儿童丧失了学习成为社会人的机会,因而他们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落后于其同龄伙伴。儿童的行为低于社会期望时,他们就被认为是不受欢迎的,也导致了不良的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6.
研究选取634名幼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应用多层线性模型,在班级和个体两个层面上,探讨教师期望对幼儿人格的影响,并考察师幼关系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1)个体层面和班级层面教师期望对师幼关系均有显著预测作用。(2)个体层面上教师期望对人格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和亲社会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班级层面,班级平均教师期望对认真自控有显著预测作用。(3)个体层面上,师幼关系是教师期望影响人格的认真自控、外倾性、亲社会性和情绪稳定性的中介变量;班级层面上师幼关系无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追踪设计,考察了138名儿童4岁时的自我控制对其7-11岁期间社会适应的影响。分别采用实验室观察法和问卷法测量了儿童的自我控制与社会适应。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4岁时的自我控制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女孩的自我控制水平显著高于男孩;(2)4岁时的自我控制能够显著负向预测7岁时母亲报告的外显和内隐问题行为,以及父亲报告的外显问题行为;(3)4岁时的自我控制能够显著负向预测7岁时教师评价的学习问题行为;(4)4岁时的自我控制能够显著负向预测11岁时父亲报告的外显问题行为;(5)4岁时的自我控制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教师报告的挫折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家关于自我控制的论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灵聪 《心理科学》2001,24(2):236-237
许多心理学家曾对自我控制提出过不同的见解,其中柯迫(Kopp)的观点是比较全面的。他认为:“自我控制(Self-control)是个体自主调节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制止或引发特定的行为,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缓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于社会情景的行为方式。”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个体对社会的适应。而中国是强调社会价值取向的,所以中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父母严厉管教、儿童自我控制与儿童问题行为间的关系,采用中文版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社会技能评定量表和儿童行为核查量表对济南市两所公立学校的1097名小学四到六年级儿童及其父母双亲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父母心理攻击和体罚与儿童自我控制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儿童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儿童自我控制与其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均呈显著负相关;(2)父亲心理攻击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儿童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母亲体罚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儿童外化问题行为;(3)儿童自我控制在父亲心理攻击和母亲体罚与儿童内外化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在母亲心理攻击和父亲体罚与儿童内外化问题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中介作用模型不存在显著的儿童性别差异。综上,本研究发现父母严厉管教不仅直接影响儿童的内外化问题行为,而且会通过降低儿童自我控制水平间接导致儿童问题行为的增多。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父母严厉管教、儿童自我控制与儿童问题行为间的关系,采用中文版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社会技能评定量表和儿童行为核查量表对济南市两所公立学校的1097名小学四到六年级儿童及其父母双亲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父母心理攻击和体罚与儿童自我控制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儿童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儿童自我控制与其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均呈显著负相关;(2)父亲心理攻击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儿童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母亲体罚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儿童外化问题行为;(3)儿童自我控制在父亲心理攻击和母亲体罚与儿童内外化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在母亲心理攻击和父亲体罚与儿童内外化问题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中介作用模型不存在显著的儿童性别差异。综上,本研究发现父母严厉管教不仅直接影响儿童的内外化问题行为,而且会通过降低儿童自我控制水平间接导致儿童问题行为的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