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牟炜民  杨姗  张侃 《心理学报》2000,32(1):45-48
在阅读故事而产生的想象场景中,观察者身体的物理转向(physicalrotation)模式或想象身体转向(imaginedrotation)模式对物体搜索方位效应和相对位置效应产生影响。结果发现:方位效应独立于身体转向模式,说明对空间关系的理解是以想象自我(representedself)为参照系的。相对位置效应独立于身体转向模式,说明物体间的拓扑结构导致了相对位置效应。  相似文献   

2.
空间相对位置效应的时间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方位箭头作探测刺激,研究故事阅读产生的想象空间中物体搜索任务的反应时模式。结果发现:(1)方位箭头的指向对物体搜索有影响,反应时模式为:左=右=前<后,说明方位箭头作探测刺激时的物体搜索过程不涉及人一物空间关系的转换;(2)目标物体与注意物体的相对位置对物体搜索有影响,反应时模式为注意点<注意点对面<注意点左侧=注意点右侧,说明相对位置效应与人物空间关系的转换无关。本研究结果支持了两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3.
用方位箭头作探测刺激,研究故事阅读产生的想象空间中物体搜索任务的反应时模式。结果发现(1)方位箭头的指向对物体搜索有影响,反应时模式为左=右=前<后,说明方位箭头作探测刺激时的物体搜索过程不涉及人-物空间关系的转换;(2)目标物体与注意物体的相对位置对物体搜索有影响,反应时模式为注意点<注意点对面<注意点左侧=注意点右侧,说明相对位置效应与人物空间关系的转换无关。本研究结果支持了两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4.
赵杨柯  钱秀莹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2):1864-1871
自我中心视角转换是通过调整自我中心参考系以认知外界物体的心理过程,是相对于基于物体空间转换的另一种心理空间转换方式。行为数据显示自我中心视角转换存在观察者优势,脑成像结果也表明这类转换与基于物体空间转换存在脑区上的分离,这些结论都支持了多系统模型,说明自我中心视角转换是一种拥有独立脑机制的心理转换方式。自我中心视角转换的研究有其独特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荣刚  张侃 《心理学报》2008,40(12):1229-1239
以绝对方位中的物体方位判断为实验任务,并按照以往研究把判断过程进行分解为获取目标位置信息、获取前行方向信息和判断目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体的方位信息,旨在考察不同信息获取过程下的目标位置和前行方向如何影响基于场景记忆的参照系整合过程中的绝对方位判断。实验1的判断任务同时包括这三个过程;实验2和实验3中的判断任务分别独立于路径描述(即定位后判断,先获知目标位置信息,再进行方位判断)和自身定向(即定向后判断,先获取前行方向信息,再进行方位判断)。每个任务均为目标位置(R0o-前、R45o-左前/右前、R90o-左/右、R135o-左后/右后, R180o-后)×前行方向(北、东南西、斜方向)的组内设计、因变量为正确率和判断时间为主,共有60名大学生被试(男女各半)参与实验。发现:朝北优势效应只在实验1中明显;三个实验任务中均存在正方向-左右位置优势效应、以及0o和180o位置优势效应;目标位置对物体方位判断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前行方向对判断的影响程度。结合以往的研究来看,场景记忆上的判断比视觉媒介上的同类判断受目标位置影响的程度要大,其他影响模式比较一致。从判断的信息获取过程上对结果进行了讨论,这有助于理解绝对方位判断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6.
通过2个实验来探讨空间记忆参照系建立的时间特征。被试学习一个由7个物体组成的场景,场景中的物体以随机的方式序列呈现。一个能够标明物体位置且具有对称结构的场景分别在被试进行物体位置学习之前或之后呈现。研究结果发现:当被试在学习物体位置之前短暂呈现场景结构,场景结构能够决定空间参照系的建立;但被试学习物体位置之后再短暂呈现场景结构,场景结构不能决定空间参照系的建立。以上结果表明:空间参照系是在学习物体位置之前建立,并且建立之后不能被改变。  相似文献   

7.
空间参照框架是个体表征空间方位的方式, 按照表征中心的不同分为自我中心和环境中心两种参照框架。长期对某一参照框架的持续激活可以形成对该空间参照框架的偏好, 不仅会影响个体的神经元结构, 还会对认知机能产生重要影响。偏好环境中心参照框架会增加海马及其附近脑区的灰质, 而偏好自我中心参照框架会增加尾状核的灰质。海马灰质体积增大会增强正常人的空间记忆能力。持续激活环境中心参照框架的个体会增加海马灰质体积, 从而降低患老年痴呆的风险。未来研究应关注, 地域差异、城乡差异等环境差异在空间参照框架与认知机能关系中的影响机制, 并进一步收集空间参照框架训练在老年痴呆病人中干预效果的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8.
李晶  张侃 《心理科学》2007,30(2):268-271
学习通过文字或图片方式显示的空间布局材料之后,采用空间定位任务.分别检验在不同朝向和相对位置的条件下,对想象空间方位判断的差异。结果表明,使用图片进行空间布局的学习,记忆后再各自以同样显示形式进行空间定位任务时,判断的速度比使用文字的反应时要快;同时,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形式呈现.在进行想象转向时.都会呈现朝向效应和相对位置效应。  相似文献   

9.
李毕琴  张明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1):1749-1754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来自不同感觉通道或不同空间方位的奇异刺激在视听搜索范式中的注意捕获。实验一使用定位任务探讨刺激驱动注意捕获中跨通道效应且及其不对称性, 结果发现, 当靶子在听觉通道时, 只有来自听觉同侧空间方位的奇异刺激成功的捕获了注意; 而来自视觉同侧空间和异侧空间的奇异刺激并没有捕获注意。实验二使用检测任务进一步探讨刺激驱动的注意捕获中的跨通道效应且具有不对称性, 结果发现, 来自同侧和异侧的听觉奇异刺激均捕获了注意, 但是视觉奇异刺激却不能捕获注意。研究表明, 视听搜索范式中的奇异刺激的注意捕获具有不对称性, 且存在着一种超感觉通道的注意资源。  相似文献   

10.
空间主方位判断的训练和方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家忠  周荣刚  张侃 《心理科学》2004,27(6):1322-1325
以20名区域管制员和20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两种类型的空间主方位判断任务考察训练效应和方位效应。结果表明:管制员主方位判断的绩效(正确率和判断反应时)显着优于学生.拍摄方向朝北和目标刺激在上-下轴位置时,主方位判断的绩效显著优于其他条件。研究提示,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空间主方位判断的绩效,主方位判断存在朝北的方位效应和上-下轴位置效应。  相似文献   

11.
视觉环境中不变的空间布局信息能够引导观察者将注意快速指向特定的位置并促进对该位置上目标物体的识别,这种现象称为空间情境提示效应.在系统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空间情境提示效应的经典研究和实验范式,空间情境学习的性质、内容与过程,以及空间情境提示效应的产生机制和神经基础进行分析梳理.文章在最后总结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5个争议性的问题,并指出未来研究可以操纵研究材料和任务难度等关键变量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已有研究发现物体识别存在视角依赖效应,那么在真实物体搜索中是否也存在视角依赖效应呢?本研究采用物体阵列搜索任务,通过眼动技术探讨真实物体搜索中的视角依赖效应及其来源。结果发现:(1)图片提示的搜索绩效优于名称提示;(2)以名称提示时,常规视角的搜索绩效高于新异视角,与新异视角相比,以常规视角呈现的目标物体在扫描和确认阶段的注视点数较少且持续时间较短,表现出视角依赖效应;(3)以图片为提示时,搜索绩效与视角无关。由此可见,在以名称提示的物体搜索中,常规视角比新异视角条件下的注意引导更高效,对目标物体的确认也更快,扫描和确认阶段均存在视角依赖效应,支持目标模板的双功能理论。  相似文献   

13.
空间再定向是指迷失方向的个体在空间中重新确定自己方位并找回迷失方向前丢失或被隐藏物体的能力.几何模块理论、适应性结合理论和视觉图像匹配理论都能够对儿童空间再定向做出一定解释,但三者之间互不相容,并存在局限:解释不了语言对整合几何和非几何信息的影响、环境空间大小和参照系选择对再定向的影响以及空间再定向中性别差异的现象.今后研究应注意实验的生态效应、空间条件的规则性、几何信息的直接性与间接性以及对三个理论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外界环境中物体位置与空间关系在记忆中如何表征,一直是空间认知研究领域探讨和争论的热点问题。该文从空间表征的参照框架、朝向特异性、组织结构和存储内容四个方面,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对空间表征形成机制与内在特征的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当前空间表征研究中存在的生态效度问题,以及以后将虚拟环境技术引入到空间认知研究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联合颜色−标签匹配任务和空间参照框架判断任务,考察自我优势效应对远近空间中空间参照框架表征的影响。颜色−标签匹配任务要求被试对颜色(黑色/白色叉子)与标签词(自我/他人)之间建立稳定的联结,被试随机分为自我联结组和他人联结组,两组被试均需在远近空间中完成空间参照表征任务。结果发现:(1)与他人联结组相比,自我联结组表现出显著的自我优势效应;(2)自我优势效应对空间参照表征的影响仅体现在近处空间且对自我中心表征任务的影响更大。研究表明,自我优势效应优先影响近处空间表征,表现出近处优先性。  相似文献   

16.
类别与数量空间关系识别加工中的练习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旭群 《心理科学》2002,25(4):418-421
本研究通过检测20名飞行员及其控制组的视觉空间关系识别中的认知加工水平,旨在探讨视觉空间关系识别中的类别关系和数量关系加工子系统所表现出的练习效应水平的高低。研究结果表明,在参与视觉空间关系判断的两个典型加工子系统中,负责数量(坐标)空间关系判断的加工子系统随系统训练而表现出功能增强的练习效应。相对而言,涉及类别空间关系判断的加工子系统则较少受到练习的影响。研究揭示,由于受大脑神经解剖结构特点以及加工任务性质的影响,练习效应在神经网络上的分布是不平衡的。相对于类别空间关系加工子系统,数量空间关系加工子系统更多地表现出了练习效应这一典型的认知神经加工特性。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采用混合实验设计,以含有空间信息的语篇为实验材料,选取32名不同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的大学生作为被试,考察方位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对空间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方位对空间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是显著的,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对模型更新后的左右方位的判断有显著影响。研究验证了方位效应的稳定性,发现了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对空间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赵亚军  张智君 《心理学报》2009,41(12):1133-1142
采用改进的Posner视-空间线索提示范式, 对眼睛注视线索提示效应(eyes gaze cueing effect)的加工机制进行了探讨。实验一考察注视提示线索对空间Stroop效应的影响; 实验二考察注视提示线索对特征抽取和特征整合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 注视线索提示有效时的空间Stroop效应显著大于提示无效的情景; 在单一特征搜索与特征联合搜索任务中, 注视线索提示效应无差别。这说明, 注视线索通过在头脑里形成空间方位表征诱导注意转移; 注视线索通过影响特征抽取、而非特征整合阶段, 对客体加工产生易化。本研究支持注视线索提示效应属于内源性注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视觉注意选择性的空间位置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注意线索技术探讨颜色、角度和空间位置对视觉选择性注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 1 )目标与干扰刺激颜色相同时 ,表现出明显的注意空间位置效应 ;( 2 )目标与干扰刺激颜色不同时 ,空间位置效应明显弱化 ;( 3 )整体而言 ,注意加工速度从左到右均表现出明显的“V”字形效应。  相似文献   

20.
王鹏  游旭群 《心理科学》2008,31(6):1339-1342
人类视觉系统不仅运用多重参照体系来建构客体的空间位置表征,也运用这些参照体系进行空间表征的动力转换.本研究采用实验方法,在心理旋转任务中对想象空间自我中心参照体系和客体中心参照体系的转换策略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空间参照体系对心理旋转产生显著影响,自我中心参照体系转换易于客体中心参照体系转换,即存在心理旋转的视者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