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健林  李朝旭 《心理科学》2000,23(2):248-249
1 前言  社会性概念的结构 (或表征 )是近年来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一大类热点课题。国内心理学界的有关研究已经涉及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结构、公众的智力观等 ,西方心理学界还涉及爱情和承诺 (commitment)等概念的原型表征 ,也有人运用常识心理学的范式探讨爱情的结构等。但是 ,对“法律”这样一个常见的社会性概念的结构进行探讨尚未多见。本研究旨在揭示中国成年人头脑中存在的“法律”概念。对中国人法律概念的探讨应该考虑到一般概念的有关知识。关于概念的内部结构 (即表征 ) ,主要有以下一些模型 :①层次网络模型 ;②特征比…  相似文献   

2.
“心理和谐”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催化剂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如何实现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是中国心理学工作者们长期探索的课题。最近,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关于心理和谐概念的提出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1]中首次阐述了社会和谐与心理和谐的关系,并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中共中央文件如此论述心理学问题还是第一次,这不仅对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对于我国心理学界实现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努力提供了重要契  相似文献   

3.
社会比较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社会比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在西方关于社会比较的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从社会比较的概念、类型、动机和策略等几个方面,回顾了国外近50年来研究者关于社会比较的研究脉络;最后,在回顾近几年研究的基础上对社会比较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高学德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8):1450-1456
近年来国内外心理学界有关羞耻的实证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对羞耻概念本身的深入理解以及相应评定方法的发展。文章梳理了羞耻的概念、结构及其评定的已有研究成果,总结了国内外心理学界在以上三个领域的理论偏向、研究取向和评定范式,指出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困惑,最后提出了羞耻概念、结构及评定的未来研究要实现两个转向,一是从研究视角来看,由结构和类型视角转向关系和情境视角,二是从评定范式来看,由西方实证研究范式转向本土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精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院长“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沈德立教授,发起并组织了全国心理学界著名专家到天津共议“十二五”期间中国心理学界该如何积极行动起来,为社会和谐稳定、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服务及应承担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傅维利  刘磊 《心理科学》2006,29(3):724-728
实践智力理论是斯腾伯格等人针对智商研究解释力不足提出的,它是对传统智力理论的有益补充。本文介绍了实践智力理论的核心概念、基本观点以及当前心理学界对之提出的主要质疑,并对该理论的优长与缺憾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实践活动问题在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但是在心理学的历史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世纪30—40年代,苏联心理学界虽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践概念引入心理学,可是近半个世纪来,心理学中类似于旧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研究本土文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春兴 《心理科学》2004,27(2):420-422
经由本地化研究建立本土心理学的呼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两岸三地即已时有所闻.惟对“本土”或“本地化”的概念并不明确。到90年代末期台湾部分心理学家提出三地论的概念^[3],认为港、台、大陆三地因长期隔离,社会形态各异,故而主张三地华人社会的心理学者应各自建立自己的本土心理学(台湾本土心理学、大陆本土心理学、香港本土心理学)。此种纯以地区为前提的心理学研究取向有待商榷.原因是如将心理学视为研究人性特质的科学。并将心理与行为视为人性特质的表徽。显而易见的是,影响心理与行为的文化因素大于地区因素。基于此义.本文提出采用心理学研究本土文化取向的建议.并试从心理学思想的演变中分析探讨此一建议的合理性。一得之愚尚请学界先进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9.
社会兴趣是指对待他人和他事的积极态度和看法,对他人的认同感和对群体的归属感,以及对自身选择和决定的某种行为倾向。自从阿德勒提出社会兴趣后,相关研究备受学界重视。目前,社会兴趣的测量工具主要有《社会兴趣指数》、《Sulliman社会兴趣量表》、《社会兴趣量表》等。相关研究表明,社会兴趣与情绪体验、心理发展水平等存在重要关联,可提升生活品质,减少犯罪行为,作为心理治疗的重要内容。未来应该深化研究社会兴趣的概念及结构,完善社会兴趣的测量方法以及开展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原型理论视野中的亲社会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社会行为是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学界对于什么是亲社会行为、如何对亲社会行为实施测评等一系列问题依然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该文从概念原型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将原型理论纳入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研究的可行性,利用原型理论探讨了青少年对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问题,并提出根据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的概念结构,建构亲社会行为测评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生活质量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进入 2 0世纪以后 ,人们的健康观发生了改变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愈来愈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要求 ,而必然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社会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提高 ,人们愈来愈重视通过干预得到较好的生活质量 ,医学界也就产生了生活质量 (QualityofLife ,QOL)的概念。1 生活质量的概念尽管生活质量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 ,但有关人类的生活质量问题的广泛深入研究还是近几年才开始。何谓生活质量 ,不同的研究人员从各自的专业和研究目的出发去理解…  相似文献   

12.
斯皮罗心理人类学社会控制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皮罗心理人类学社会控制观述评李学农,唐晓群梅尔福德、E、斯皮罗是美国加里福利亚大学人类学教授,美国当代著名人类学家,在心理人类学的领域里独有建树。他对社会控制问题从心理人类的观点出发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社会控制”,正如这个词语字面上的意义,一般被理...  相似文献   

13.
需要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际心理学界,需要研究表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而我国心理学界对它的重视有待提高。为推动我国需要研究发展,本篇文章首先从四个方面概括了需要的实质,从对象性、社会性、强度性、发展性、重复性、差异性等六个方面描述了需要特征,并介绍了自我实现论、自我决定理论和动机·人格·发展论等三种需要分类方法。在上述分析描述基础上,围绕需要与心理发展关系,本文提出了未来需要加强研究的10个选题,供各位需要研究者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发展心理学的一个新领域——发展心理语言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美国著名学者乔姆斯基创立的心理语言学已为大家所熟悉,但是,心理语言学理论引起的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大变化——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发展心理语言学的产生,这一点还没有引起国内心理学界的普遍重视.发展心理语言学这个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内尔(David McNeill CD.)在1966年首次提出并做了理论阐述.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内容,结构体系逐步完善起来.迄今为止,它基本成为独立于心理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成为发展心理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問題 在几何概念的教学中,关于运用直接揭露本质特征的方法还是运用变式图形的方法較好的問題,在心理学界存在着一定的爭論。所謂直接揭露本貭特征的方法,是由教师提出概念的本貭特征,然后教学生在解决問題的过程中运用这些特征;所謂变式图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QUALITYOFLIFE翻译译名探讨广州中医药大学94级博士生(510407)刘凤斌指导王建华陈蔚文自从1975年Qualityoflife(QOL)首次作为关键词在医学文献中出现以来,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进入80年代,国内医学界逐渐对QOL在医学...  相似文献   

17.
张文新 《心理科学》2011,34(6):1529-1530
由董奇教授和林崇德先生主编的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系列著作(五册)于2011年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中国心理学界,尤其是发展心理学界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我国从此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指标体系和测评工具,首次完成了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儿童青少年发育特征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我国首个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国家基础数据库。  相似文献   

18.
十多年来中国亲社会心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社会行为是一个健康和谐社会所需要与竭力倡导的良好行为,用准确丰富的亲社会心理研究成果指导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是社会心理研究者的责任。最近12年来中国心理学界对亲社会行为有一些研究,但研究的质与量都有欠缺,尤其是成人的亲社会行为研究不多,亲社会心理研究中存在一些观念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内隐学习研究的现状及其争议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世纪70年代,A.S.Reber等人在概念形成的研究中提出了“内隐学习”的概念,从而对概念形成及有关概念学习的所有分析性理论提出挑战,在心理学界引起轰动,使内隐学习的研究成为热点。直到现在,内隐学习研究者们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促进了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但由于其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其内部也存在着诸多争议。本文拟就内隐学习的一般发现及有关争议加以探讨,以期引起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笔者经由回顾自己如何走上本土理学研究的道路,介绍了本土心理学的由来,本土心理学中的研究进路的选择,以及如何使用本土进路选择研究课题.进而提出应该将社会心理学,本土心理学及文化心理学三者结合起来开展华人心理的研究,为华人心理学在世界心理学界发声和为人民的社会实践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