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古典物理学和牛顿主义之世界观1.科学革命从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末的这一个半世纪被认为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分水岭。自哥白尼于1543年发表《天体运动》一书开始至牛顿之《原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于1687年发表,一系列激进的思想家们完成了对物理世界之学科式研究的革命。这些早期科学家的成就包括:建立了更为简单的太阳系之日心说模式,以取代当时人们所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革命",既是一场驱动着古老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卓绝的努力,同时又强烈地体现出对于"现代性"弊端进行反拨的价值维度:针对现代性过程极易产生的官僚主义政治体制的弊端,他试图通过一场全方位的文化大革命实现权力重组,以巩固其人民民主的政治体制;针对现代性过程中所带来的片面的发展主义的经济模式,他试图通过"抓革命、促生产"来寻找一个"发展"和"公正"的结合点;针对现代性过程中出现的文化精英主义倾向,他试图通过对知识分子再教育来破解精英与大众的对立这一历史性难题。在带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致力于超越西方现代性的弊端,进而创造出一种新的社会现代化方案,成为毛泽东"革命"的一个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3.
达尔文在150年前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首要机制的进化理论,引发了达尔文革命.本文主要分析迈尔关于达尔文革命的有关论述,揭示这场革命的实质,即,它不仅是一场科学革命,而且也是一场思想革命.它对西方传统观念的许多重要方面(设计论、宇宙目的论、人类中心论、本质主义等)提出了挑战.同时,迈尔还提出了"种群思维"、"物理主义"等概念,有助于人们理解达尔文思想的深刻内涵,并且从-个侧面反映出迈尔的科学观和科学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切·格瓦拉的“新人”思想往往被视为一种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因而不需要认真对待。本文通过对《古巴的社会主义与人》等文本的分析表明,“新人”思想是在回应20世纪60年代古巴社会的现实要求,并与古巴革命历程中的游击战密不可分,因而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脱离实际的浪漫主义。此外,切·格瓦拉的“新人”思想还可以在阿根廷社会主义思想家阿尼瓦尔·庞塞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与无产阶级人道主义》和秘鲁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何塞·卡洛斯·马里亚特吉的《清晨灵魂》等著作中找到渊源,它是拉丁美洲思想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值得认真对待。在殖民主义、种族主义沉渣泛起的今天,“新人”思想所承载的反殖民主义、反种族主义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哲学新书     
《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革命》宋一秀等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指导下,对毛泽东哲学思想作比较系统阐述的一本专著。作者紧紧抓住中国革命这一历史线索,从中国革命的特点、进程本身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易)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修订本一机部部属高等院校合编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根据教育部新编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教学大纲》(供理工医农专业用)修订的,修订本有以下特点,(1)调整了体系,体现了新编《大纲》的精神,(2)进一步突出了理工科的特点,为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主编的《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述评》一书,于1978年11月底编辑完毕,已交人民出版社审校,今春即将出版,作为公开读物发行。这本书是由五个单位27位同志分别撰写的论文集,涉及到现代西方哲学16个流派(唯意志主义,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新实在论,实用主义,分析哲学,逻辑实证主义,语文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人格主义,法兰克福批判哲学,结构主义,过程哲学,精神分析学)中  相似文献   

7.
方卫华 《学海》2006,59(4):186-193
从旧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的兴起,这个过程经历了行为革命、理性革命和制度革命几个阶段。制度革命后,各个社会科学学科都有自己的制度主义,关于人类行为的解释已趋向新的综合。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剖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他的整个哲学时说过,《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59页)。如果联系马克思哲学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研读、评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可以说《手稿》是马克思的《精神现象学》,是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地和哲学革命变革的起源,是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深刻内容和本质的一把钥匙。这是  相似文献   

9.
王英 《现代哲学》2006,(5):33-38
迈斯纳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和乌托邦主义》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分析理论的一部名著。他恢复了毛泽东思想中的乌托邦主义内涵,并采用“民粹主义”的方法论解释中国革命。他通过“乌托邦主义”来分析毛泽东追求美好未知世界的热忱,并对后毛主义时代的反乌托邦性质作了深入透彻的考察。这对我们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今日的中国社会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成论是当代具身认知科学中的一个新取向。它反对传统认知科学中的表征主义观点,主张心智并非认识者对环境信息的表征和加工,而是行动的制造者,是特定身体构造和身体能力的行动者与环境的互动与耦合过程。激进生成论认为自创生的生成论和感觉运动的生成论在反对表征主义方面过于“温和”。因此,它主张“激进化”生成论,强调基本心智就是一种反应形式,不包含任何内容性心理表征。因此,它要掀起一场反表征主义“革命”。这一激进主张受到来自左右两方面的批评。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在成就国家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的同时也成就了个人主义、工具主义和自由缺场的三重隐忧,现代性隐忧的消除不仅需要物质维度的寻求,而且需要现代精神的重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回应现代性中获得的一种精神重构。通过图像转换,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传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生活的哲学     
在缪勒的《辩证法》(Dialectic,1953年,纽约)这本书中,有一章是“伦理学”。本译文只译出“伦理学”中的一节。缪勒在这一节中,首先叙述和批评了伦理的唯物主义、快乐主义、进步哲学、道德主义与反道德主义,说它们“夸大和孤立生活的要素”,都没把握住生活的辩证的整体。缪勒于是提出他的生活的哲学。他认为生活是一个“辩证的整体”,是“诸矛盾的一个不矛盾的统一性”,“其中没有一方面能有希望获得决定性的胜利”。道德的绝对理念应当存在于生活的斗争中而又超出生活的斗争。他的生活哲学的辩证原则是:“无条件地肯定”“道德的斗争”,“不要夸大或孤立一个价值而牺牲别的价值”。他认为,活力和精神是伦理的两极,这二者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如果只有精神而没有活力,那么精神就成为死的精神,这样就陷入了道德主义和形式主义。如果只有活力而没有精神,那么活力就没有意义与方向,这样就陷入反道德主义。在本节最后,缪勒强调“个人的快乐”和“社会的福利”这两个对立面的不可分的统一性,并借此反对共产主义。他说,“孤立起来的个人主义就成为一种与社会的福利相矛盾的‘粗野的自私自利’,而孤立起来的社会福利就陷入一种极权的共产主义。”缪勒的观点是一种反动的新黑格尔主义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凶恶敌人。  相似文献   

13.
就像亚当·斯密在创作《国富论》之前曾经写作《道德情操论》为其开创现代经济学奠定哲学基础一样,凯恩斯在创作《通论》之前也曾经写作《概率论》为其开创现代宏观经济学奠定哲学基础。就像《道德情操论》是打开《国富论》当中诸多疑问的一把钥匙一样,《概率论》也是打开《通论》当中重重谜团的一把钥匙。凯恩斯在《概率论》中发展了一种新概率论,即逻辑概率理论,并借此创立了一种新理性观,即信念理性。凯恩斯经济学革命的实质乃是用信念理性假设替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发动了一场针对新古典经济学的革命,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相似文献   

14.
仁学思想是《论语》及其引发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值得重视的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意义的内容。笔者近年致力于以四大主义阐述仁学理论,弘扬仁学精神。这四大主义就是人权主义、宽容主义、抵抗主义和新宪政主义,其共同精神可以概括为“仁学原则”。四大主义既内在于仁学之中,又兼容外来文化的合理成分,其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唯仁是务。它源于传统仁学,又不囿于传统仁学。笔者以四大主义阐释仁学,旨在将仁学与外来科学思想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不赞同对青年黑格尔思想的如下评价:青年黑格尔在法国大革命的激励下对自由和革命无限向往并对基督教持无情批判的态度。本文认为:自17世纪下半叶德国境内的虔敬主义运动以来维膝堡公国就坚持一种行动主义、集体主义、历史主义的获救模式,而回8世纪信天主教的公爵在维腾堡公国继位执政则引发了公国内部复杂的政治斗争,在此过程中公爵引入西欧启蒙精神来对抗维膝堡古老的虔敬主义传统,在这一复杂背景下成长的黑格尔主张借助宗教教化民众、提高民众精神生活从而达到改革社会的目的,对启蒙运动和政治革命持保守态度。通过详细解读黑格尔关于宗教的最早残篇,作者指出:青年黑格尔批判基督教并不意在彻底毁灭它,而是在克服其不足的基础上建立教化民众的新宗教——民众宗教,它不以普遍抽象的理性压抑、扭曲人的本性,而是通过感性的方式刺激民众的想象力、感情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精神生活。这就是青年黑格尔民众宗教的抱负。  相似文献   

16.
《约拿书》是《旧约圣经》中十二小先知书的第五卷, 它与其它十一卷书有很大的差异,因为它并非有关先知慷慨激昂的说词,而是有关先知的故事。《约拿书》的作者继承了第二以赛亚先知的传统,即认为上帝所关心的人不是仅限于犹太人,而是普及他自己所创造世界中所有的人。这卷书所阐释的是以色列人作为上帝子民的真正使命是在外邦人中传扬上帝之爱的好消息,并且由此表现出一种普世主义的思想。因此笔者在本文中主要采用结构评介(structuralist criti- cism)的方法,并且由《约拿书》的结构和文体入手,借此阐释此书中所蕴含的普世主义思想。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平行地观看耶和华和约拿、水手们和尼尼微人的行动所带给我们的普世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情境主义国际 (SituationistInternational 1 957- 1 972 ,简称SI)是 2 0世纪中后期欧洲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文化思潮。它是直接影响到欧洲现当代先锋艺术和激进哲学话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母体。在法国 1 968年的“红色五月风暴”中 ,情境主义作为一种批判的艺术观念在西方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第一次成为所谓新型“文化革命”的战斗旗帜。其主要代表人物德波[1] (GuyDebord)的著名论著《景观社会》[2 ] (1 967)和范内格姆[3] (RaoulVaneigem)的《日常生活的革命》 (1 967) ,深刻影响了后来的鲍德里亚和哈维等人 ,成为消费社会批判理论和…  相似文献   

18.
弗雷格在两卷本的《算术基本规律》中以严格形式化的方式完成了逻辑主义的任务,即用逻辑符号定义算术符号,然后从逻辑公理推出算术公理。在该书的序言中,弗雷格首先重申了逻辑主义的目标及其哲学意蕴;其次,他介绍了《算术基本规律》一书的主要内容和阅读方法,并且说明了他的形式系统从《概念文字》到《算术基本规律》的转变过程;最后,他以埃德曼的《逻辑学》一书为靶子,激烈地批判了逻辑学中的心理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9.
一、超切主义的哲学:《易经》哲学的特质 1 何谓《易经》哲学?《易经》哲学的义理归趣何在? 《易经》哲学,顾名思义,乃是本于《易经》的哲学。《易经》又名《周易》,本是卜筮之书。但蕴含在此书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卦辞和爻辞)和传(包括象传、彖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两部中的哲学义理却是宏深奥衍,罕有其匹的。卜筮原是先民籍以安身立命的一种重要手段——一种统合直觉与理解于一炉的生命道术。《易经》哲学正是环绕着卜筮的生命道术而发展出来的宇宙观、人生观。从纯粹的哲学立场来看,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哲学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场有哲学,也是一种生命哲学——一种归结于生命与场有的超切互摄之道的“超切主义哲学”。所谓场有乃“权能场有”之省。“权能场有哲学”乃是一种以行依体验为出发点,为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物化与无产阶级意识》一节中,卢卡奇论证了无产阶级意识自觉的可能性,但这一可能性尚处于抽象性之中,而不具备现实性。为此,他又在《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中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以此作为无产阶级意识达于现实性的关键环节。而该理论与他所借助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现象学家"观念有着内在的对应关系,这集中表现在二者的地位与作用上的相通性上。这是其思想中的黑格尔主义要素的体现,是其恢复马克思主义中能动方面的理论努力。然而,由于卢卡奇所欲解决的问题同黑格尔辩证法逻辑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政党与"现象学家"之间存在着不可消除的张力,这要求卢卡奇超越这种总体性辩证法,但他最终并未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