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音》2012,(3):37
本刊讯戒幢佛学研究所是经国家宗教局正式批准的佛教研究机构,位于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苏州西园戒幢律寺中。本所提倡"道风、学风、家风"的三风建设,以"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为修学核心和次第。现面向全国招收新一届本科班、研究生班学生。  相似文献   

2.
虚云和尚生前整顿道风,除弊布新,不遗余力,对中国近现代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虚云和尚道风建设思想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坚决改变寺院不如法的道风;二是坚守戒律,而且在求戒、传戒、受戒、诵戒、持戒、守戒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三是灵活运用戒律,创新适应现实的法规,进一步推进佛教戒律的本土化和近代化。  相似文献   

3.
壮族道公的戒道仪式包含"唱经表演"和"秘法想象"两部分,前者的逻辑是人神交流,后者的逻辑是阴阳交合。通过把仪式中出现的神、人、物与道公的身体对应起来,把表演性的仪式行为想象为男女交合的行为,戒道仪式的外在表演的部分与存思内观的部分被勾连了起来。在对戒道的条件、戒道仪式前的准备、戒道仪式的过程及其秘法想象部分的描述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戒道仪式不仅是一个象征性的通过仪式,而且是对弟子,尤其是其身体的一个考验和转化的过程。戒道仪式既是一个从民到官的转变,又是一个从人到仙的转变,既是弟子通过诵经和接受考验而"考中状元、入朝为官"的过程,又是通过运作身体、交合阴阳、孕育生产而转化成为"道子"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佛教自身建设的好坏是决定中国佛教兴衰存亡的根本内因,重点是以戒为师,大力加强建立在具足正信、勤修三学根基上的道风建设。我国大陆僧团中以研究戒律见长的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济群法师将  相似文献   

5.
仁者无兵     
正杭州大井巷胡庆余堂,有一"戒欺"横匾,是胡庆余堂"三宝"之一,另"两宝"是金铲银锅和药局匾。"戒欺"二字为胡雪岩手书,匾中的"戒"字,长"戈"内的"廾"被一个"大"字替代。很多人都把"戒欺"二字当成胡庆余堂的宣传口号,其实胡雪岩书写此匾主要是为了自勉,所以在胡庆余堂的众多招牌、匾额中唯独这块横匾朝里悬挂,面对的是店内的耕心草堂。  相似文献   

6.
正新的历史条件下,道教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道教需要从自身着眼,加强道风建设。只有做好了这项工作,才能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得到广大信教群众的认可。教风,是宗教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表象,也是宗教徒观念、道德的显示,更是宗教徒信仰的表达。道教习惯称教风为"道风"。近年来,江苏道教界注重道风建设,建立道风建设长效机制和监督机制,提升教职人员信仰层次和精神境界,树立了江苏道教新形象。  相似文献   

7.
常正 《法音》2006,(8):32-33
本刊讯7月11日,中国佛教协会在云南大理召开了“贯彻首届佛教论坛共识座谈会”。当天上午举行开幕式,下午进行座谈讨论和闭幕式。会议以贯彻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共识,加强佛教道风建设、人才建设,以戒为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及加强佛教期刊工  相似文献   

8.
解读人生     
立品 士品首在立志,农品首在立耕.工品首在立艺,商品首在立信,学品首在立读,官品首在立廉,做人,首在立品。立品,对于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立品,就要认真地戒奸、戒诈、戒虚伪、戒假话。可见,立品,离不开一个“诚”字。正所谓人无品不立,品无诚不立。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7,(11)
<正>2017年11月3日至5日,由戒幢佛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七届戒幢论坛在苏州西园寺举行。论坛主题为"佛教与心理学:生死学、正念",采用主题讲座与专家研讨的方式进行。共有来自佛教界的法师与心理学界的专家学者及各界嘉宾、菩提书院的学员、义工等1500余人参与。一、开幕式在3日举行的开幕式上,西园寺方丈普仁法师首先简要介绍了西园寺近二十年来道风建设、教育和弘法等方面的发展及寺院理念,对往届论  相似文献   

10.
乾空 《法音》2014,(3):23-28,33,34
正序言佛陀成道五年之内,僧团和合清白,行为清净。佛成道后第五年,有比丘造作有漏过失,佛陀开始制第一条淫戒,次年再制盗、杀、妄等诸广戒。佛陀成道十二年中,仅诵略戒:"善护于口言,自净其志意,身莫作诸恶,此三业道净,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十二年后,有人违犯前制广戒,故佛不再诵戒,而将广戒交付弟子来诵。在其后的弘教岁月中,佛陀就弟  相似文献   

11.
《老子》《庄子》及《管子》稷下道家在论述人性善、恶方面,属于同一类型。《老子》《庄子》以"道""德"为人性,认为世俗的善、恶不但不是人性,而且伤性害命,因此主张性超善恶论。《管子》稷下道家一方面继承了《老子》《庄子》以"道""德"为人性的思路,另一方面又发展和完善了它们的人性论思想,认为义、礼、法由"道""德"所生,是"道""德"在人道的表现,因此它与《老子》《庄子》一样,都主张人性超越世俗的善恶,或称之人性纯善论。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3,(10)
在外缘具足的情况下,佛教自身建设是决定中国佛教兴衰存亡的根本内因。以戒为师,大力加强建立在具足正信、勤修三学根基上的道风建设;培养千千万万合格的僧才,提高四众的素质;加强中国佛教协会和地方佛协的自身建设,这是关系佛教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大事,必须下大力气抓紧抓好。当今中国的佛教,适逢大好的机遇。国家和  相似文献   

13.
30多年来,慧庆法师始终以自己的行持——慈悲济世、严持净戒——践行师父的嘱托。从百岁宫殿堂的新修、扩建,到寺院僧众的道风建设、面向社会的公益慈善,一步一步,不断探索前行。一坐落在安徽九华山插霄峰摩天岭上一的百岁宫,是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  相似文献   

14.
教风建设一直是各个宗教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道教中称为道风建设,是中国道教协会常抓不懈的工作重点之一.道风建设是道教自身建设的根本,关乎道教的前途和命运,是道教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更是道教事业的命脉所在.没有良好的道风,道教将失去存在的根基,甚至有亡教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音乐的起源及其政治作用和审美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啸 《学海》2001,(5):153-158
古人认为音乐起源于风.在中国古代政治中,音乐占有特殊的地位,其政治的推明与礼乐息息相关.礼的初义是指祭祀,其中音乐承担着娱神和敬神的职能.周人以礼乐治国,音乐依附于"德"而存在.老子对音乐害道的批判表达着他以道与礼对峙的思想,但他不完全反对音乐,赞成音乐接近道的品质.音乐与道的有机结合,使音乐进一步承担起了诠释自然的任务.认识到音乐独立的审美功能是在东汉后期,魏晋时人们面向自然又获得了对音乐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道风是佛教徒内在信仰的外化,道风建设是佛教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佛教自身建设的根本,也是佛教能否永葆活力的关键。道风建设不能一蹴而就,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长期工作。道风建设是佛教事业的命脉,既与佛教的社会形象有关,又关系到佛教的积极作用能否充分发挥,还与佛教的健康发展紧密相连。加强道风建设,严格寺规,精细管理,注重学经守戒,重视僧才培养,意义重大。坚持"四抓",对道风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道、器、形之间--中西哲学形而上学的通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器是物自身,形是人心对器的感知,而道又是对形的抽象提升.形在道、器之间,形的存在与意义常被人们所忽略.器、道、形三者之外还有一个"心"字,最为重要,是构成世界、组建社会存在的基础与前提.但它与器是永远有隔的.器是人心的界限.作为最凝练、最具有概括性的道学,哲学不关乎器,至少不直接与器相联系,而只是对关于器的所有道学的再度总结.科学直接关乎对象,而哲学则是最高程度的形而上,始终与对象保持一定距离.最严肃、最艰苦而又最具有征服力的哲学追求一定是指向本体之物(器)的."物是什么"不可问,"哲学是什么"也不可答.问不可问之问,说不可说之说,把哲学推向其本身永远无法企及的境地,这是哲学家永远不可超越的游戏.  相似文献   

18.
整肃道风 誓立风范 普寿寺遵从通愿老法师的遗愿,从起步始便立志要创立风范,开启道风。寺内按丛林组织设有必要的堂口,如监院、知客、照客、维那、库头、饭头、书记、采买等职,负责寺内外一切事务。并建立了诵戒、安居、自恣等羯磨制度,早晚课诵,清规整肃。  相似文献   

19.
<正>采访时间:2017年1月13日采访地点: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蒿坪镇显月观三秦大地洞天福地,自古道业兴隆,终南仙山,神仙多游处。当代陕西道门,依然大德辈出,堪为玄门表率。在陕南安康,道俗赞誉的冯兴钊道长,法戒精严,德高望重。冯兴钊道长早在1989年北京白云观己巳坛受戒圆满,登箓为"玄"字第三号。数十年来,  相似文献   

20.
佛教新闻     
《法音》2004,(12)
中国佛学院教育学院奠基典礼在普陀山隆重举行本刊讯11月9日上午,中国佛学院教育学院奠基典礼在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朱家尖景区镇香莲村举行。国家宗教事务局叶小文局长、中国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法师及省市相关领导出席了典礼。在舟山市委统战部蔡福根部长的主持下,郭剑彪市长、戒忍法师、学诚法师、叶小文局长先后讲话。学诚法师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佛学院教育学院是普陀山佛教协会于2002年起就开始酝酿策划,并于2003年报请中国佛教协会批复同意。该学院的设立,是普陀山佛教协会为了加强佛教界的道风建设和佛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