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探讨p27和cyclinE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20例正常子宫内膜、10例不典型增生、40例内膜腺癌中p27、cyclin E蛋白的表达情况。p27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与内膜腺癌的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yclinE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与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的表达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中p27阳性表达率与cyclin E阳性表达率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相似文献   

2.
探讨p27和cyclinE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20例正常子宫内膜、10例不典型增生、40例内膜腺癌中p27、cyclin E蛋白的表达情况。p27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与内膜腺癌的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yclinE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与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的表达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中p27阳性表达率与cyclin E阳性表达率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干细胞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引起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机制不清,疗效差,一直是困扰妇科医生的难题之一。最近提出的子宫内膜干细胞(SC)学说认为EMs起源于SC,EMs病灶的维持和发展是子宫内膜SC不断更新和分化的结果。因此,治疗的关键应是针对子宫内膜SC,通过靶向子宫内膜SC及其异常调节的信号转导通路来治疗EMs。这对传统的治疗方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为有效的根治EMs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观察比较长春瑞宾(vinorelbine) + 顺铂 (cisplatin)( NP)与多西他赛(docetaxe)+顺铂(DP)在ⅢB期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面的差异。回顾性分析79例晚期NSCLC病例应用NP和DP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NP组CR3例、PR13例、RR(CR+PR)38.1%;DP组CR0例、PR13例、RR35.1%。NP组静脉炎较高,DP组骨髓抑制和腹泻发生率高(P〈0.05)。NP和DP方案在治疗晚期NSCLC中,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探讨金属硫蛋白(MT)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乳腺癌组织及24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T及β-catenin的阳性表达,并分析MT及β-catenin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乳腺癌组织(38/50)中MT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9/24)(P0.05),乳腺癌组织(33/50)中β-catenin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3/24)(P0.05)。Ⅲ期~Ⅳ期中MT及β-catenin阳性率高于Ⅰ期~Ⅱ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MT及β-catenin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乳腺癌组织中MT及β-catenin的阳性表达与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关。而乳腺癌组织中MT与β-catenin表达正相关。MT及β-catenin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预后及基因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增殖期雌激素(E2)水平对经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TCRP)患者术后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回顾性研究笔者所在医院妇科321例行TCRP治疗的患者资料。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不同E2水平下TCRP术后宫腔恢复时间、排卵期内膜厚度及内膜形态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混杂因素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宫腔恢复时间、排卵期内膜形态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排卵期内膜厚度随E2水平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增殖期E2水平对TCRP术后患者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具有影响,有助于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7.
探讨诺舒阻抗子宫内膜切除术在月经过多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优越性。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行诺舒阻抗子宫内膜切除术的57例患者,纳为治疗组。同期宫腔镜单极子宫内膜切除术的45例患者,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随访各项指标。发现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吸收量、电解质紊乱、术后阴道出血时间、阴道排液时间、宫腔积血、宫腔粘连、药物辅助治疗、再次手术(全子宫切除术)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诺舒阻抗子宫内膜切除术具有学习曲线短、手术易掌握、操作安全、疗效肯定的优点,是目前子宫内膜切除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探讨深部热疗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近期疗效。将68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洛铂方案全身化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腹盆腔深部热疗。治疗后研究组的肿瘤缓解有效率、癌抗原125(CA125)控制有效率、腹水控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Ⅲ+Ⅳ度胃肠道反应、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深部热疗联合化疗可提高复发卵巢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命质量,毒副反应降低。  相似文献   

9.
探究麻醉诱导期右美托咪定滴鼻对患儿术中及术后的镇静效果。择期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D1组、D2组和C组,麻醉诱导期分别给予1.0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2.0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和等量生理盐水滴鼻。结果三组滴鼻前时刻T0血流动力学无差异(P〉0.05),滴鼻后45min时刻(T1)和拔出导管或喉罩时刻(T2)D1组与D2组较C组心率和血压低(P〈0.05),但在允许范围内;T1、T2时刻,D1组与D2组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躁动评分,D1组与D2组较C组低(P〈0.05),D2组较D1组低(P〈0.05);术后疼痛评分,D1组与D2组较C组低(P〈0.05),D1组与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需求,D1组与D2组较C组少(P〈0.05);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麻醉诱导期右美托咪定滴鼻起到有效镇静作用,减少麻醉苏醒期躁动,减轻疼痛。2.0μg/kg的右美托咪定剂量麻醉诱导期滴鼻减少术后躁动效果更明显,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采用S-P法检测17例HT患者甲状腺组织切除标本和9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中ES、iNOS及bFGF的表达并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以探讨三者在HT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HT组中ES、iNOS及bFGF的表达程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其中ES与bFGF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ES与iNOS、bFGF与iNOS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r=0.531,r=0.723,P均〈0.05)。结论为在HT中,高表达的ES、iNOS及bFGF在其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其病理生理变化和发病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结核介入诊治的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结核(EBTB)的介入诊断和治疗有了长足的进展,但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有必要加深认识和思考。EBTB的支气管镜下分型目前分为五型,即炎症浸润型(Ⅰ型)、溃疡坏死型(Ⅱ型)、肉芽增殖型(Ⅲ型)、疤痕狭窄型(Ⅳ型)、管壁软化型(Ⅴ型),建议在原来EBTB“五型”的基础上将结核性支气管瘘从第Ⅱ型中分离出来成为单独的一型即Ⅵ型。在支气管结核的治疗中,应根据不同的类型,采用包括高频电刀、冷冻、氩气刀、激光、支架置入、球囊扩张以及黏膜下穿刺注射抗结核药物等综合介入技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探讨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所致术后痛觉过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60例择期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Ⅰ组,n=30)和对照组(Ⅱ组,n=30)。分别记录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术后30min、1h、2h、4h、6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24h内静脉镇痛泵的使用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唤醒时间及气管导管拔管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rain、1h、2h,Ⅰ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在术后30min、1h、2h、4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在术后初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较Ⅱ组患者明显延长,24h内镇痛泵的按压次数Ⅰ组较Ⅱ组患者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呼吸抑制的发生,但Ⅰ组比Ⅱ组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腹胃肠道手术的麻醉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少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后痛觉过敏的发生率,并减少术后镇痛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13.
观察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肝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诱导期的脑保护作用。选择50例患有高血压ASA分级Ⅱ级~Ⅲ级肝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组和复方氯化钠(复方乳酸林格液R)组,每组25例。于输注前(T0)、输注完毕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5min(T3)、气管插管后15min(T4)、气管插管后30min(T5)抽取静脉血离心后检测血清中S100B、IL-6、TNF-a的浓度。与T0点相比,H组,T5点S100B轻度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IL-6、TNF-a无明显变化(P0.05);R组在T5点S100B明显上升(P0.01);IL-6、TNF-a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与R组相比,H组患者在T3-5时点S100B、IL-6和TNF-a均低(P0.05或P0.01)。结论为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在肝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诱导期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AM)水平,探讨血浆FIB在胃癌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较胃良性肿瘤、健康体检者的FIB、TAM水平高(P<0.05),后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和TAM在胃癌中的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P>0.05);FIB与TAM水平具有相关性(r=0.65,P<0.05).因此,血浆FIB水平有望成为胃癌患者有临床价值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糖尿病(DM)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对149例DM合并急性STEMI患者进行研究,测定并比较经静脉(A组)、冠脉给药途径(B组)和无替罗非班(C组)的患者术前及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造影结果、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水平峰值及峰值时间、心电图变化。结果显示A、B两组术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浓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5),而C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A、B两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2h sumSTR、心肌酶及肌钙蛋白Ⅰ峰值及峰值时间的变化均优于C组(P〈0.05),且B组优于A组(P〈0.05)。因此,替罗非班可以降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浓度和改善心肌灌注水平,与静脉途径给药相比,经冠脉给药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选择ASAⅠ或Ⅱ级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等分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PS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PR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和术后12h内的不良反应。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均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但前者术后短期内镇痛、镇静效果优于后者;PR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PS组。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多模式镇痛预防截肢后幻肢痛的临床效果。选择50例下肢截肢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观察患者疼痛评分,患者自控镇痛按压次数,使用其他镇痛药物的情况,记录所有的不良反应及幻肢痛发生率。结果显示,镇痛评分,Ⅱ组高于Ⅰ组(P〈0.01);PCA按压次数,Ⅱ组多于Ⅰ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Ⅱ组高于Ⅰ组(P〈0.01);Ⅱ组幻肢痛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1)。采取多模式镇痛预防幻肢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年龄患者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的药效学和安全性。60例行下肢手术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每组20例。左旋布比卡因用量1.8mg·kg^-1。观察并记录注药后感觉及运动阻滞情况、评价麻醉效果、监测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是最大感觉阻滞平面工组高于Ⅲ组,感觉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Ⅰ组均长于Ⅲ组(P〈0.05);三组麻醉优良率均达100%;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均较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为不同年龄患者0.75%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安全有效,年龄对其药效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Treg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及化疗的关系,分离52例初治肺癌患者化疗前后PBMC,以12例正常者为对照,荧光标记的单抗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占CD4+T细胞的比值。结果显示肺癌患者该比值高于对照组,Ⅲ+Ⅳ期的高于Ⅰ+Ⅱ期。化疗疗效(SD+PD)高于PR。因此,肺癌患者Treg比例较正常人升高,且分期越高该比值增加越明显;疗效差的该比值高于化疗有效病例。推测Treg升高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