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论康有为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康有为的思想体系康有为的思想产生成熟在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它反映和代表着当时封建社会上层进步阶层主要是正兴起的地主资产阶级自由派的意向和主张,它的现实的经济政治要求和利益。同时,康有为的思想也是数千年来封建主义思想体系终于在最后一代封建士大夫们身上分崩瓦解和向资产阶级思想方向蜕化的表现,作为一面镜子,它清晰地照出了晚清末年一整代“老新党”们这种新旧并陈青黄不接的思想面貌和阶级性格。  相似文献   

2.
十八世纪中国哲学对欧洲哲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十八世纪欧洲是封建主义崩溃和资本主义生长的时代,这时代的特征,是反对封建的特权者,反对封建的社会制度,反对僧侣,反对上帝。反映在意识形态上面,则在积极方面,主张理性,主张自然法,主张资产阶级的自由权利,并且拥护自然神教或无神论,  相似文献   

3.
一 什么是哲学的党性原则?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 全部哲学史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同时更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在阶级社会内,这两条哲学路线的斗争归根结蒂反映了社会上敌对阶级之间的根本利害冲突;一般地说,唯物主义代表进步阶级的利益,唯心主义代表保守、反动阶级的利益。坚持哲学上两条路线斗争的观点,就是哲学党性原则,是我们从事哲学和哲学史研究的同志千万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4.
《当代意识形态研究》宋惠昌1.意识形态概念的分析意识形态是社会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体系,社会群体(阶级等等)的根本利益是意识形态的现实基础和灵魂,意识形态是社会(或群体)的理论形态的自我意识,其中心内容是政治文化观念。意识形态具有多维的两重性。即实践性和理论性,阶级性和人类(共同)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现实性和理想性。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一是提供政治“合法性”的依据;二是能够成为凝聚和引导一定社会或群体的“社会水泥”和“思想旗帜”。此外,它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也起着价值导向作用.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它是适应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价值观念,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促进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它又具有同社会公共利益相矛盾的反社会性,因此,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发出警告:个人主义可能成为资本主义的癌症,并且提出用“合理利己主义”、“新个人主义”取代旧的个人主义。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反映到政治法律制度中,集中表现为自由主义,它有一个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的演变过程。古典自由主义,主要是针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具有鲜明的革命性质。但在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5.
《哲学研究》1962年第5期介绍了北京高等.院校有关同志在研究古希腊、罗马哲学史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这次接着介绍由中世纪到17世纪这段时期中西欧各国哲学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一、封建主义时期西欧各国哲学发展中的问题关于这段时期的哲学发展史,争论最大的是如何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道路斗争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理解中世纪哲学中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道路问题。大家知道,封建主义时期的西欧和封建主义时期的中国不一样,天主教神学在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哲学学会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开始,举办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流派讲座。本期讲座的内容是:批判地介绍现代外国唯心主义哲学的发展和演变。通过讲座,使大家初步了解现代外国唯心主义哲学各种流派在不同历史时期怎样适应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的需要而出笼;了解自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两条哲学路线的斗争怎样表现为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的资产阶级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为了挽救垂死的资本主义,从历史上搬来人道主义、人性论作为理论斗争的武器来对抗马克思主义。但是,没落的资产阶级在同革命的无产阶级进行决战时期所使用的人道主义、人性论的理论武器,和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所标榜的人道主义有其不同的特点。它一方面以人道主义的阶级调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另一方面以人道主义的个人自由主义与“个人尊严”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8.
大家知道,剥削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本质。资产阶级社会的两个处于两极的对立面、即这两个社会中的两个主要的和相互斗争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敌对性和极端性,是由对抗性的生产方式所引起的;随着这种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它所固有的对抗,以一种历史的不可避免性在增长着(而且现在还在继续增长)。从资产阶级社会产生时起直到现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这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对抗性矛盾、冲突、抵触和激荡的运动、变化与发展,最后是资产阶级社会在地球的三分之一的土地上毁灭和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形成。  相似文献   

9.
最近北京高等院校有关同志在西方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还需要展开广泛深入地讨论和研究。现在仅就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大体归类如下,以请教于广大读者和专家。一、关于古希腊罗马哲学战线上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斗争的社会阶级基础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把平等打扮成天赋人权,这是资产阶级的杰作。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最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理论武器,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喊得最响亮的政治口号。资产阶级正是高举这几面大旗登上自己的政治舞台并最终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的。 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的呼声曾起过积极的历史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都充分地肯定了这一点。可是,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他们也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这种自由和平等观念  相似文献   

11.
社会、群体能否被识为主体?刘福森,付丽芬贵刊1992年第12期发表了王南堤同志的《社会可否被视为主体?》一文。王文认为,主体只能是个人。社会、群体都不能识为主体。"否则,将导致二元论甚至历史唯心论。""是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相违背的。"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妥当的。王文认为社会、群体不能被视为主体的第一个论据是:"社会或群体缺少作为主体的最基本的规定性──自我意识性"。我们认为,"没有自我意识就不能成为主体"。这个说法是对的。但是,说社会、群体不能达到自我意识,就让人无法同意了。这是因为,不仅个人的自觉活动要在个人意识的支配下才能进行,而且任何社会群体的自觉行动也都必须在社会群体的自我意识的支配下才能进行《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7页)。因此,如果承认有自觉的社会群体活动,就必须承认社会群体有自我意识;如果否定社会群体有自我意识,就必然否定任何社会集体的活动。以阶级活动为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在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自我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当无产阶级还没有达到自我意识时,它还只是一个自在的阶级。这时,只有个别工人反对个别老板的斗争,还没有无产阶级作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只有当  相似文献   

12.
在阶级社会里,宗教和哲学唯心主义之间的相似和密切联系,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宗教还是哲学唯心主义,都是对世界的一种不正确的看法,都是一种错误的、歪曲的、颠倒的世界观。宗教和哲学唯心主义都反映这些和那些阶级的利益,它们过去和现在多半是阶级社会里的思想斗争中的同盟军。以上这些观点都是下述看法的依据,即在我们的文献里,充分而又广泛地提到宗教和哲学唯心主义是一些不同的现象,但就其本质来说,又是同一  相似文献   

13.
更好地掌握关于社会和个人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形势要求人们能够适应新的和更复杂的阶级斗争条件,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够认识充满矛盾的世界,看到阶级的隔阂,划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界限。在实现社会进步的斗争中,对唯物主义辩证法的透彻了解,正在变成劳动人民的一种自觉力量和行动的动力。哲学研究工作应该有目的地开展唯物主义辩证法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并同当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基本理论作斗争。  相似文献   

14.
民粹主义和建构人民的思想是拉克劳理论思考的核心。在拉克劳那里,民粹主义是一种政治的逻辑。民粹主义的两个特征是名字与情感,它在等同和差异逻辑的运作中,建构了人民。拉克劳认为,由于社会的异质性存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历史必然性就被偶然性的领导权逻辑所取代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历史主体也不是传统的阶级,而是人民。拉克劳的人民概念看似逻辑严密,实则观念先行;虚空能指是脱离社会历史斗争实际的。他反对阶级斗争而强调领导权斗争,实际上取消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以虚无化了的人民取代阶级,将阶级和人民对立起来,而忽视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人民与阶级的统一性。我们切不可迷失在诸如拉克劳的人民概念的光怪陆离的理论演绎当中。  相似文献   

15.
一、人道主义的理想和观念同人们在迄今为止的阶级社会中所进行的反对剥削和压迫,反对战争和社会灾难,反对个人的畸形和片面发展的斗争同样古老。以往的人道主义理想总是表现在上升的先进的阶级运动中,特别是表现在受剥削的劳动群众中,例如表现在他们的社会观念和乌托邦式的观念中。在有些事情上,人道主义的理想并没有被人们在口头上称作“人道主义”,但确实存在着人道主义理想。但是,只有当马克思借助于社会的和社会理论的体系提出的科学的世界观(它作为经济、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统一体,包括关于共产主义社  相似文献   

16.
在М.Ф.奥符相尼科夫和З.В.斯米尔诺娃的著作中,考察了二千五百年来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考察了许多种思想进行尖锐斗争的历史。在这种斗争的过程中,日益暴露出唯心主义美学的局限性。过去的唯心主义美学也有某些功绩(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提出审美和伦理的统一问题,到黑格尔试图从艺术的历史发展去考察艺术)。可是,这本书想使读者相信,在唯心主义的范围内,唯心主义所捍卫的思想是没有发展道路的。只有在唯物主义美学中,这些思想才能得到全面的深入研究。如果作者们认为可以对现代资产阶级美学的基本特征和流派或多或少作些说明,那么这个十分重要的结论听起来会更有力一些。我们认为应  相似文献   

17.
天主教教会及其意识形态特征对新托马斯主义哲学进行考察,必须先简略分析天主教教会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及其意识形态的一些特征。十九世纪后半叶,天主教教会从封建制度和君主制政体的卫士,变为反对工人阶级运动、反对社会主义、维护资产阶级的一种武器。天主教教会是教权主义运动中的一支极其强  相似文献   

18.
伊万·米哈依洛维奇·谢切诺夫为了发展先进的唯物主义自然科学,为了研究和宣传哲学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基础,以及为了反对唯心主义和僧侣阶级的斗争,贡献了自己整个的一生。谢切诺夫的世界观,形成于俄国农奴制经济的危机时期,形成于农民自发地起义反抗地主以进行阶级斗争的急剧高涨的年代里。他的观点的思想根源,是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唯物主义哲学。谢切诺夫和反对沙皇制度及农奴制度的革命解放运动的联系,以及他和革命  相似文献   

19.
费希特评传     
由康德创始到黑格尔而集大成的德国古典哲学,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德国的思想反映。康德反映的是法国革命前的德国进步思想,他的哲学流露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黑格尔在早期著作里表现了鲜明的革命倾向,晚年却与普鲁士君主制妥协,成了官方哲学家。唯独费希特代表德国资产阶级的最激进分子,用他含有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哲学体  相似文献   

20.
在本文中,作者首先批评苏联学术界中的经验主义倾向。他指出,苏联有一部分社会科学工作者过分沉溺于研究十分烦琐细小的题目、积累材料和对材料作简单的描述,而低估哲学概括的意义。但他胡说这种情况也是所谓“个人迷信的环境”造成的。他说,过去对波克罗夫斯基等人的严历批评,不能不引起社会科学中贬低理论思维的现象。他主张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所谓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而反对建立一门与历史唯物主义并列的“具体社会学”,也反对把对经济、劳动,文化、家庭、日常生活等等的研究包括到社会学的对象之中,反对把社会学理解为关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科学。作者断言,“历史唯物主义在某些地方巳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社会生活和人文科学的需要”。他提出这样的问题:在阶级对抗和其他社会对抗已被消灭的条件下,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否被对立面的完全一致所代替呢?如果不是,那么在这样的社会里社会矛盾是怎样的呢?他还认为,关于个人及共本质、权利、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问题,现在开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居日益重要的地位。作者以一节的篇幅论述意识、精神因素在现时代的巨大作用。他说在资本主义世界里主观因素的作用也以特殊的形式在增长着。他认为证明这一点的是:“资产阶级的国家在经济关系领域内的作用正在增长,它力求把某些计划因素引入资本主义体系之中”而且“在资本主义列强的相互关系中出现了整体化的倾向,市场关系局部地得到调整”。他还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有可能抑制工人阶级绝对贫困化规律的作用。在最后一部分里,作者公然修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的许多基本原理。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是阶级斗争,而是各阶级为达到共同目的所采取的一致行动。又说,在目前的苏联,国家不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而是全体人民用来解决共同任务的政治工具。他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庸俗化,,的幌子下,反对阶级观点,宣扬阶级调和论。他故意把民族解放斗争和阶级斗争对立起来,仿佛民族解放斗争就不是阶级斗争。他不以阶级观点分析民族民主国家的阶级实质,却笼统地说什么“民族民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为了捍卫民族独立而把一切反帝力量联合起来,并在适当条件下转向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他宣扬世界热核战争的危险性,说“达种危险性迫使一切反对军国主义的力量不顾阶级差别而力求团结起来”,而且“甚至垄断资本的个别集团也是反对军备竞赛、反对挑起热核战争的企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