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其实是指人的现实生活——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之反思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实践唯物主义是 2 0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最强音 ,可以说 ,它已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道绕不开的靓丽风景线 :赞成者肯定要以此为起点 ,反对者也必须从批判它开始。因此 ,回顾它的发展 ,反思它的问题 ,便成为新世纪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提。实践唯物主义之所以被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就在于形形色色的实践唯物主义者突出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但问题是 ,什么是实践 ?为什么要突出实践 ,或凸显实践的意义或深义何在 ?对于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以往的讨论并没有给出明晰的回答。这恰恰是制约实践唯物主义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是中国近现代的中心问题。近百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求解这一问题,而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建构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初,就已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目标定位于探索中国道路、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对中国道路作了初步的哲学表达。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做出了创造性的解答,是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近4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继续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成为改革开放时期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鲍德里亚早期理论立场的分析,该文强调鲍德里亚从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其早期属于后马克思思潮立场,而《生产之镜》则是他告别后马克思思潮走向某种草根浪漫主义的过渡性文本。在这一文本中他公开地拒斥了马克思主义,而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进行的批判则是今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落根” ,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而且是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命运之现实问题 ;严肃的理论反思、理论诉求则是现实观照、现实筹划之可行性的重要保证。为此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华侨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发起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 2 0 0 3年年会于 1 2月 8— 1 0日在华侨大学举行。与会 80多名学者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马克思生活哲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展开讨论 ,达成诸多共识。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鲍德里亚早期理论立场的分析,该文强调鲍德里亚从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其早期属于后马克思思潮立场,而《生产之镜》则是他告别后马克思思潮走向某种草根浪漫主义的过渡性文本。在这一文本中他公开地拒斥了马克思主义,而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进行的批判则是今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全面、深入推进和开展,须以清晰解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的基本逻辑问题为基础和前提。这些基本逻辑问题包括:什么是"大众化"的素材、谁是"大众"、谁来担任"大众化"任务的主体三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和中国的实际出发来看,"大众化"的素材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普遍一般性层次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特殊地方性层次;"大众"的范畴则主要包含领导人、党内理论家,普通知识分子,普通劳动人民、群众三种类型群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领导人、党内理论家,基层理论宣传干部和基层公务人员则分别对应担任三类不同群体的"大众化"任务主体。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当代意义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如何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意义问题上,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获得了一些十分重要的共识,比如,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永葆青春,就必须实现理论创新。但是在如何实现这种创新的问题上,学者们则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类: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要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有的主张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要和西方哲学尤其是西方现代…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关于国家的定义存在着某种张力.马克思主义的一种传统将国家看作是阶级的反思,而另一种传统则将国家理解为社会的反思.当列宁开始质询这些关于国家的文本时,呈现给他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的现有参考书目、理论档案.这些文本大多数都致力于阶级国家概念,由此就决定列宁处理其问题的答案类型.  相似文献   

9.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得以展开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关系问题,既涉及比较研究工作的深化,又涉及意识形态概念史的梳理。就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具体内容与历史逻辑问题而言,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或作用等的探讨理应得到肯定;另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演进问题实质上关联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学说。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范式和创造性转化问题上,"回到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成为近年来国内相关讨论中最值得注意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问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等通过激活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否定性动力,以反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路径不同,西方思想界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兴起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与"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却一致强调马克思哲学作为"科学"的唯物主义之维.这两种解读视角似乎形成了某种"拉锯"之势,而其中所蕴含的问题恰恰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本文仅简要考察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意大利学者科莱蒂在<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中对黑格尔式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视角,由此管窥西方马克思主义演变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