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秀霞 《中国宗教》2022,(11):82-83
近代山东天主教堂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多为山东地区传统合院式形式;建筑样式融入硬山顶、卷棚顶、影壁、牌楼、攒尖钟塔顶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建筑装饰采用中国传统题材和绘画技法;建筑材料通常具有明显本土化特征。山东是近代天主教在华传播的重要区域,建造了大量不同等级的教堂,其中很多西式教堂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形成了具有独特风貌的中西合璧式天主教堂,体现了我国近代建筑文化中西融合的特征。本文主要从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建筑装饰、建筑材料四个方面,阐述山东近代天主教堂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宗教》2022,(7):94-94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属于中国特有形制的伊斯兰教建筑。明代所建的清真寺,在整体布局、建筑形制、建筑装饰、庭院处理等方面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清代是中国伊斯兰教发展较快时期,中国特有的清真寺建筑形制于此时完成。  相似文献   

3.
王俊 《中国宗教》2022,(5):78-79
重庆近代天主教堂在建筑设计上注重融合东西方建筑美学,建筑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合院式布局,外部形态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建筑装饰上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重庆地处西南内陆,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区域建筑文化特色,对重庆地区近代的天主教堂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很多教堂在设计上融合东西方建筑美学,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的天主教堂建筑。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北京的清真寺大多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制:整体建筑布局对称严谨,有明显中轴线,采用合院布局,通常都有数进庭院,大门、礼拜大殿、主要配殿、碑亭等依次配置,采用歇山顶或硬山顶,大木起脊、斗拱飞檐,使用琉璃瓦覆盖,是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  相似文献   

5.
吴敏 《中国宗教》2023,(9):88-89
<正>浙江近代中国化的基督教堂中,有一些完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更多的则是呈现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或者由西方教堂建筑的外部造型搭配浙江传统民居的庭院式布局,或者在西式教堂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元素。总体上而言,这些教堂建筑进行了中国化的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宁夏传统伊斯兰教建筑普遍采用中国化的院落布局,使用中国化的建筑元素,吸纳中国化的装饰艺术,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更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彼此融合的历史见证。宁夏伊斯兰教的建筑独具特色。通过对宁夏传统风格的清真寺的历史文化背景、空间布局、庭院设计和装饰艺术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更充分认识伊斯兰教建筑之美,深刻体察以回族群众为代表的中国穆斯林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和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7.
正明清时期建筑的清真寺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又具有某些伊斯兰建筑的元素;既与中国的文庙、佛寺、道观等建筑不同,同时又有别于国外的清真寺,形成了独特的韵味。明清时期的清真寺是清真寺建筑形式与中国传统建筑范式相结合而发展出来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清真寺建筑风格,也是中国穆斯林对世界伊斯兰教建筑的一个贡献。根据现今所存的许多清真寺寺志和碑拓来看,我国大部分清真寺都始建于明代,清代则是发展的高峰期。明清时期的清真寺,在建筑形制、布局、装饰  相似文献   

8.
《中国宗教》2022,(5):F0004-F0004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天主教堂又名“真原堂”,坐落于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新马路123号,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历时3年建成,现为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泸州江阳区天主教堂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制。整体为传统的合院式建筑布局,沿中轴线依次为大门、过厅以及教堂主建筑。大门采用传统的牌楼造型,同时与山墙结合,黑瓦白墙。出檐采用当地的“撑弓”做法,屋檐深远而且轻盈,兼具实用和美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杜庆余 《天风》2003,(2):49-49
教堂建筑总给人一种美感,有的教堂建筑高大雄伟,给人一种力量感;有的线条流畅,给人一种节奏感;有的玲珑精细,给人一种遐想感。教堂建筑风格各异,好像凝固的音乐符号。那种哥德式、罗马式、拜占庭式的建筑,好像传统的经典音乐符号凝固在空间;那种后现代主义新潮式样的建筑,好像时尚的跳  相似文献   

10.
孙茜 《中国宗教》2023,(1):70-71
<正>北魏时期是佛寺建筑中国化转变的重要时期。《洛阳伽蓝记》从建筑缘起、建筑布局、建筑特点、建筑装饰等多个方面,详细描写了北魏都城洛阳的众多极具代表性的著名寺院,生动展现了早期佛寺建筑中国化的历史。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天下。尤其是在北魏时期,佛教广泛传播,修建了大量的佛寺,这也正是佛寺建筑中国化转变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1.
“明堂”不仅是宗教祭祀的一种建筑象征,而且是上古政治活动的历史标志.本文以唐《定明堂规制诏》为例,通过分析其对明堂布局规模建制等的规定,阐述明堂建筑与易学象敬密切的联系,体现出作为中国哲学文化、天文和数学等结合的“易数”,在中国传统建筑尤其是礼制建筑中的重要应用,并为中国传统建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民居具有独特的建造布局手法,是我国重要的乡土建筑类型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将传统民居建筑布局手法运用在现代建筑中,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功能提出的更高要求,能够使人们更深入地认识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从而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民居建筑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东大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清平南北街7号,足开封市现存规模最大的伊斯兰教建筑,曾被誉为伊斯兰教河南省首坊,是国务院2006年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雨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约为唐宋时始建,曾数度重修,现存三进院落,风格独特,布局完整,气势宏大,没施齐镨,于河南省内亦属少有,对于研究伊斯兰教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的融合及回族传统、宗教礼仪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兰州南山卧龙岭,有一处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特色和典型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建筑群,巍然矗立于崇山峻岭之中。这就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兰州灵明堂。灵明堂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砖刻木镂,美轮美奂;斗拱飞檐,结构精妙,给人以庄严、肃穆和神圣之感,其布局和装饰结合传统古典园林建筑及寺  相似文献   

15.
神垕古镇因钧瓷而驰名,几经兴衰而千年烟火不绝。如今,神垕古镇上遗留着各种传统建筑,这些传统建筑虽然风格迥异,但是都表现出了相似的地域特征。传统建筑的地域差异不仅受地理环境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制约。文章以神垕古镇几座传统建筑为例,从传统建筑的布局、结构、材料及外轮廓表现等方面观察,挖掘这些传统建筑的地方特性和内涵,以期对古镇传统建筑的地域性研究提供一点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要介绍了彝族传统民居建筑的类型,不同类型民居建筑的布局结构、功能及特色。从村庄选址环境、建筑布局形式、建筑实用功能等方面,重点分析了彝族民居建筑所蕴涵的艺术美学思想,并通过对建筑具体构件的描述,展现彝族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手法的多样性及其对装饰艺术手法的熟练运用,体现艺术美学在建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研究彝族民居建筑艺术美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并保护彝族民居建筑,重视彝族民居的艺术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拥有独特的造型和布局,在中国建筑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化城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部分地区在民居建筑上避俗趋新,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艺术造型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民居建筑是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和传承出发,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从文化保护的视角分析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在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保存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特色及丰富其文化内涵的建议和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8.
正《戒坛图经》作为中国佛教立坛传戒的概论性典籍得到广泛认可,对于规范后世中国佛教的传戒思想、仪式等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佛寺建筑的中国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在唐代,佛寺在形制上已经基本定型。这种多院落的布局模式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观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保持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儒家维护等级、宗法制度的礼治观念,影响着建筑的类型和布局。孔庙各殿的布局、形制反映了尊卑有等,妻从夫贵,父从子贵,子从父贵的宗法意识。孔府的官衙与住宅联为一体,内宅外宅的严格区分,反映了族权与政权的合一,以及内外有别,男女有别的封建观念。儒家哲学、伦理学中序、正、和的观念,在孔庙、孔府建筑中表现为主次分明、秩序井然的布局;表现为对方整、对称、直线的追求;以及强调中庸、和谐。温良敦厚的美。儒家轻视技术的思想也影响了建筑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拉萨市达孜区桑竹林村民居建筑和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通嘎村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从传统民居建筑的选址、平面布局、使用功能、空间组织几方面来探讨拉萨民居建筑形态,通过探讨提出现有民居建筑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并提出一套改良后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