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大运河畔的重要都会之一,泰州积淀了丰厚的宗教文化遗产。古往今来,儒释道文化为泰州文明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在长期与本土文化相融相生的过程中,泰州地区的宗教文化不仅充分展现了利国利民的文化功能,也为大运河文化注入了持久魅力。  相似文献   

2.
<正>宗教不仅在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和交流互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在“一带一路”的历史中发挥了独特的文化纽带作用。新疆地处中国西北、亚欧大陆腹地,是丝绸之路经贸交通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和通道,也是多种文明和宗教的传播汇集之地。在多种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新疆地区自古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体系。历史上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各宗教,在中华文化的浸润滋养下,逐渐呈现中华风貌,体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一部中国宗教史,折射出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灿烂悠久的交流史。  相似文献   

3.
正不同的宗教文化通过大运河这一广阔的载体传播,并在此融合发展,不仅为大运河沿岸地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遗存,更沉淀为大运河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从一个侧面也展现了大运河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行动指南》中指出,运河遗存"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京杭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大规模的漕运,跨流域商贸经济带的形成,吸引了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群体与当地居民杂居共处于大运河沿线,从而为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大运河在促进各地商贸和人员往来的过程中,也担当了"文化使者"的形象——它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同时也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4.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同时,沿着这条大运河也产生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2019年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文化遗产做出部署,这对于打造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设"大运河与宗教文化"系列,连续刊发大运河宗教文化方面的资讯和研究性文章,助力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左芙蓉 《孔子研究》2014,(2):54-58,11
西方传教士于近代来到中国传播基督教,他们面临诸多障碍,而影响中国人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是障碍之一。为了达到以基督教代替儒教的目的,他们进行了诸多改变儒教的尝试,也因此与儒家思想结下不解之缘,对耶儒关系的认知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考察这一转变及其成因不仅有助于理解近代中西文化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而且对当今世界的宗教对话、文化交流以及中国文化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宗教》2023,(10):96-96
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贸易交往之路,也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留下了宗教文化交流的丰富遗迹及灿烂历史。宗教遗迹和宗教文物是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生动象征,印证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真谛。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  相似文献   

7.
正前言当今世界,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东西方文化交流在各个层面不断地拓展、深化和发展。西方文化在介入中国并注入新生机的同时,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东西方文化互补必将成为未来世界文化的一大特征,而宗教方面的文化交流也会越来越丰富,所以,我们要在这方面有所准备和行动。"意象"文化思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如果我们希望进一步地做好福音的  相似文献   

8.
继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成立之后,大连第一家跟进成立了市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成立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宗教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要为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弘扬做些实事。  相似文献   

9.
继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成立之后,大连第一家跟进成立了市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成立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宗教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要为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弘扬做些实事。  相似文献   

10.
澳门的宗教     
澳门的宗教李桂玲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澳门不仅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而且16世纪以后还受到来自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使其地域文化呈现多元的特色,宗教也多种多样。一、澳门宗教信仰的历史与特征澳门宗教历史悠久,主要有佛教、道教及一些民间宗教,还...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的大运河,是一条中外文化交流的走廊,其交流时间之长、地域跨度之大、影响力之深,都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篇章,而宗教文化交流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明代(1368-1644),特别是永乐年间明政府迁都北京之后,京杭大运河的地位日渐重要,很多大运河沿岸城市都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北上南下的外国使团大多活跃于这些地区,...  相似文献   

12.
正广州宗教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东汉末年,道教自中原传入,广州成为道教南传重地;西晋时期,广州是佛教自海路传入中国的最早之地;唐朝初年,广州是伊斯兰教最早传入中国的地区之一;明清之际,西方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东航来华,也是以广州为前站。中外宗教在广州汇合、碰撞、交融,使广州成为海内外宗教文化交流的前沿地。  相似文献   

13.
沈思  朱琨 《中国宗教》2018,(8):78-79
基督宗教遗存的众多文物以独特的视角呈现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揭示了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相互影响的历史脉络,也为研究基督宗教中国化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只有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才能使优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考察天主教中国化在文物中的艺术呈现,对于今天的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也必将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基督宗教遗存的众多文物以独特的视角呈现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揭示了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相互影响的历史脉络,也为研究基督宗教中国化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只有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才能使优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考察天主教中国化在文物中的艺术呈现,对于今天的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也必将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克服历史偏见"是新汉学面临的重要挑战。在早期汉学中,人们对孔子及中国礼文化尚存误解,把儒学与宗教崇拜混为一谈,"礼仪之争"反映出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偏见。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自赫伯特·芬格莱特开始,本杰明·史华兹、葛瑞汉、安乐哲等汉学家,抛开意识形态,对孔子及中国礼仪展开了学术性、知识性的探索,拓展了西方了解中国文化、正确看待儒学的窗口和视角。通过西方汉学家的中西比较文化视野,便于进一步了解孔子及礼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宗教对话这一主题已经日益引起宗教内部和学界的关注,在多元宗教共存的时代背景下,不同宗教之间以多种形式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对话。佛教与基督宗教这两大世界性宗教,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宗教信徒,对东西方社会文化交流及整个人类文化历史都产生了  相似文献   

17.
正陶瓷是跨越中世纪东西方世界的一条友谊纽带,同时也是一座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许多文物会随着历史的消逝而消亡,而瓷器以其耐久无缺,成为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理想媒介。"耶稣瓷"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既负载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又反映了西方国家丰富的宗教内涵。  相似文献   

18.
徐以骅 《中国宗教》2014,(10):34-35
在2014年2月19日召开的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第一次理事会上,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指出,在对外交流中要讲好中国的故事,就必须讲好中国宗教的故事。宗教不仅能为中国公共外交提供重要平台和载体,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人民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而且能为"和谐世界"以及"亲、诚、惠、容"等外交理念和实践提供深刻的思想基础和资源。在中国国家利益布局全球化、能源需求全球化(尤其是中东化),以及全球性(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宗教复兴的当下,  相似文献   

19.
刘晗 《管子学刊》2005,(1):50-54
中国儒学非常重视人与人的伦理道德关系,同时也不乏超越性的宗教感情。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它曾经被赋予了神学形式,而且不断吸收佛、道等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政治理论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面都显示出鲜明的宗教特征,发挥了相当的宗教作用。但是,由于中国古代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国儒学的宗教性特征表现出具有不同于西方宗教文化的特点,西方宗教注重人与神之间的宗教信仰关系,追求灵魂不朽的外在超越;中国儒学则以其特有的内在道德的超越形式,以宇宙本体为本原,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反映了一种力求在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意义上超越现世的宗教品格。  相似文献   

20.
正明清时期形成的中国伊斯兰文化,是大运河文化的组成部分。传承和保护大运河文化,不但包括对大运河两岸的古清真寺、重要遗址的保护,同时也在于对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传统的传承。一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最伟大奇迹之一。大运河不仅是一条运输通道,也是一条文化之河。正如2014年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概括说:"它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