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我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作为国家工程,跨越上千年,纵贯数千里,孕育产生的运河文化博大精深,是展示中华文明的金名片和传承中华文脉的重要标志,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运河文化遗存保护工作成为社会热点。运河沿线各地都在挖掘整合运河文化资源,加快建设凸显特色的运河文化带。文章基于文化生态的视角,以大运河苏州段吴江区安民桥为例,对大运河古桥文化特色分析与景观营造进行初步探索,提出构想,以期为同类运河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丰富运河文化及其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和第46处世界遗产。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的古清口,历史上曾是黄、淮、运交汇之地,为黄、淮襟要、漕运锁钥,惠济祠正坐落于古清口。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作为历史上京杭  相似文献   

4.
能超 《中国宗教》2024,(1):32-33
<正>佛教文化作为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秀因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掘运河文化,对新时代深入推进佛教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江苏既是经济文化大省,也是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在这些文化点段中,寺院星罗棋布,佛塔交相辉映,共同见证和书写着大运河江苏段辉煌的佛教文化。积极发掘和吸收江苏段优秀运河文化,使江苏继续走在推进佛教中国化的前列,是江苏佛教界在新时代的重要使命与担当。  相似文献   

5.
正明清时期大运河沿岸清真寺建筑的中国化特色,可以说是当时伊斯兰教思想中国化的外在体现。这些清真寺建筑遗存为后人研究这一段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对于当前的伊斯兰教中国化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明清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运河流经区域在经济、文化上迅速发展。当时的大运河沿线城市成为穆斯林商人分布的重要区域,在运河沿岸修建了很多清真寺。明清时期大运河沿岸清真寺,与唐宋时期创建的广州怀圣寺和泉州清净寺等有所不同,基本上都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体现了中国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京杭大运河自古以来不仅是我国重要的黄金航道,更是我国的文化象征。常州在大运河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熏陶下,孕育出了多彩多样的人文历史,包括工业文化、民间艺术、红色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以及独具魅力的文化符号,如乱针绣、留青竹刻、常州梳篦、常州吟诵、运河五号、龙泉印泥等。这些鲜活的、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为常州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名片具有重要的传播意义、品牌意义以及景观提升意义。文章将在常州大运河价值充分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运河沿线进行公共艺术设计,讲述运河故事,传承运河文化。利用驳岸栏杆、桥梁涵洞、建筑、绿化、灯光等作为艺术符号的载体,通过多种艺术符号的设计,结合运河名人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人文故事、文物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运河遗产,形成常州运河世界遗产段的艺术展示策划方案,以彰显常州运河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正>明清时期,大运河是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入华传教士不仅在运河沿岸展开了丰富的宗教文化交流活动,而且留下了详实的文字记录,陆续传播至西方。故此,大运河不仅促进了西方宗教文化传入中国,而且也推动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正明清时期形成的中国伊斯兰文化,是大运河文化的组成部分。传承和保护大运河文化,不但包括对大运河两岸的古清真寺、重要遗址的保护,同时也在于对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传统的传承。一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最伟大奇迹之一。大运河不仅是一条运输通道,也是一条文化之河。正如2014年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概括说:"它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  相似文献   

9.
开封是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留存有丰富的运河遗产,在大运河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开封文化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封以大运河遗产为依托和支撑,通过打造运河遗产类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完善运河遗产展示内容,集中发展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彰显开封风格和开封特色,使运河遗产在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在利用中开发,大力推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大运河作为天津历史意义上的"母亲河",孕育了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因大运河而生、依大运河而兴,天津城市的形成、演变,与大运河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挖掘保护、传承创新运河及其"非遗"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水平艺术设计人才梯队和体系建设,将会成为实现运河文化复兴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同时,沿着这条大运河也产生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2019年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文化遗产做出部署,这对于打造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设"大运河与宗教文化"系列,连续刊发大运河宗教文化方面的资讯和研究性文章,助力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2.
大运河常州段文化遗产是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传承和保护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从大运河常州段承载的历史文化内容入手,分析了大运河常州段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指出目前大运河常州段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阐明保护的对策,以促进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融入了运河文化元素,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探讨运河文化的内涵,提出基于运河文化的公园景观设计原则,然后从运河文化的视角对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的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公众对运河文化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呼吁相关人员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更加注重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让公园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4.
德州段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历史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在明清时期,德州运河异常繁荣,“客商云集,货物山积,贸易繁盛”,俨然一运河巨镇,这样的局面当然是与运河分不开,正是大运河的畅通,才带来了德州数百年的兴盛局面。而在运河断流后,德l州区域逐渐衰落。最近跟随运河研究院的老师们考察了德州运河区域的几十个村庄颇有感触。  相似文献   

15.
正运河文化以博大的包容性和统一性、广阔的扩散性和开放性,加强了中国南北地区的文化交融。运河区域的宗教建筑文化同样是动态开放的,它们既有多元化的特点,又有很强的融会性。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大运河的开凿与贯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快了运河区域城市的建设。而由此形成的极具特色的运河文化,也影响了运河区域建筑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运河除具有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意义之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突出的审美属性。从审美形态上看,它囊括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等审美形态。从审美范畴看,它既崇高,又优美。研究大运河的审美价值,对于丰富运河文化研究内容、深化其内涵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锡钰 《美与时代》2023,(2):126-128
大运河体系包括在用河道、水工设施、城镇及周边环境景观等,其中水工设施支撑着运河航运等基础功能的延续。随着对运河文化逐步深入的研究,水工设施也具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梳理了大运河功能的演进,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角度出发,探寻大运河扬州段水工设施的价值及保护传承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大运河历史悠久,它促进了古代中国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对沿线区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不同民族独特而丰富的物质文化符号,尤其河北段音乐文化符号的存在,更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比如有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铿锵有力的运河架鼓以及热情欢腾的沧州落子等,这些具有中原地区特色的文化瑰宝构成了大运河河北段丰富的历史文化。在它们形成或流传的过程中,或同宗流变,或取长补短,都打上了民族融合的烙印,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棉 《五台山研究》2009,(2):64-64,F0002,F0003,F0004
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山西五台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无疑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五台山发展史上的一大盛事。  相似文献   

20.
徐楚琳  方勇锋  王侃 《美与时代》2023,(12):131-133
以浙东地区传统集市为研究对象,以水运交通方式对运河沿线市镇空间形态的影响为切入点,聚焦浙东地区运河沿线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通过分析从古至今商贸活动的发展特点,提炼运河文化之于集市发展的重要价值,从而探讨浙东运河沿线传统集市的保护路径及更新策略,为大运河沿线传统集市保护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