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基督教圣恩堂地处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栖霞路,总建筑面积4933.61平方米,主体建筑长48.5米,高40.5米。教堂建筑体现了宗教中国化的实践——以改造哥特式建筑,融合中国传统会堂式样为主要风格。近年来,东营市基督教圣恩堂始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自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浸润,不断推进宗教活动场所法治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正具有民族特色的基督教堂,既可以为"体现中国特色"提供借鉴,也可以为"教堂建筑的多样性"提供样本,值得深入研究、挖掘。基督教堂建筑中国化,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一个方面,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准确把握教堂建筑对宗教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堂建筑与传统建筑、民族建筑的关系。在我国现存很多具  相似文献   

3.
<正>青岛市北区清和路教堂位于台东三路步行街,始建于1933年。教堂采取典型的中国传统祠庙建筑格局,细节上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样式与基督教装饰于一体,既是基督教中国化历程的见证,也承载了青岛城市的历史记忆,被列入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  相似文献   

4.
正近代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流,丰富了教堂建筑风格。近代贵州中西合璧式的天主教堂就是融合了中西方建筑文化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堂建筑风格,这些建筑遗存不但为中国建筑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例证,同时也为教堂建筑中国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值得深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天主教堂的建筑设计主动突破固有教堂建筑模式的桎梏,将不同地区的传统建筑形式融入其中,凸显了浓郁的地域风格,成就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的天主教堂建筑,为研究中西建筑文化交融提供了珍贵实物,并为天主教中国化的推进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8,(2):18-18
<正>4月谈基督教圣乐的中国化5月谈教堂建筑的中国化6月谈基督教文艺的中国化7月谈教会礼仪的中国化8月谈教会管理的中国化9月谈教会牧养模式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7.
李秀霞 《中国宗教》2022,(11):82-83
近代山东天主教堂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多为山东地区传统合院式形式;建筑样式融入硬山顶、卷棚顶、影壁、牌楼、攒尖钟塔顶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建筑装饰采用中国传统题材和绘画技法;建筑材料通常具有明显本土化特征。山东是近代天主教在华传播的重要区域,建造了大量不同等级的教堂,其中很多西式教堂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形成了具有独特风貌的中西合璧式天主教堂,体现了我国近代建筑文化中西融合的特征。本文主要从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建筑装饰、建筑材料四个方面,阐述山东近代天主教堂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8.
苏喜乐 《天风》2018,(5):11-12
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内涵包括教堂建筑中国化在内的方方面面,过往人们总是以西方教堂的样式为教堂建筑的“样板”,其实,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本民族丰富的建筑文化,基督教在某一处境中要生根开花结果,一定要与当地文化融合,而这融合当然也包括基督教教堂建筑方面的融合。本期我们邀请几位同工讨论教堂建筑应有的中国元素,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9.
《天风》2022,(6):20-20
7月教堂建筑中国化8月教会节期中国化9月灵修生活中国化我国基督教中国化如何在教会走深走实,是当前广大教牧同工与信徒共同关注的重要主题。因此,请牧者同工从中国各地教会的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围绕教堂建筑、教会节期、灵修生活等方面的中国化的经验、措施与展望展开讨论。篇幅在2000字以内。投稿邮箱:tianfeng@ccctspm.org。  相似文献   

10.
<正>现存长沙近代基督教堂体现了基督教堂建筑文化在中国的适应性转变:在建筑形式上通常运用中国传统建筑的横向三段式构图;在空间布局上淡化了西方教堂的建筑色彩;在建筑装饰上更多的融合了湖湘地区的地域性建筑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1.
<正>教堂建筑中国化是基督教中国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代武汉基督教堂建筑,是在当时流行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影响下的产物,结合了地方性的建筑元素,最终形成了带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建筑形态。一湖北武汉的近代基督教堂建筑以风格多样而著称,被称为近代建筑中的“独特样本”。其中有很多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基督教堂,展示了近代以来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具有很高建筑技术和美学价值,在建筑文化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自天主教传入中国以来,各地建造了很多中式风格的天主教堂。这些教堂的建筑彩绘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符号与天主教文化符号融合在一起,两者交相辉映,取得很好的美学效果,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化的天主教堂建筑装饰艺术。一中国传统建筑彩绘(俗称"丹青")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用油漆、矿物颜料等色彩,对梁枋、斗拱、柱等构件进行髹饰。建筑彩绘一方面是对建筑物的装饰,使色彩更加丰富、建筑更加美观;另一方面也具有实用目的,可以对木建筑起到保护作用,减弱风雨、蛀虫等对木材的侵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宗教》2015,(4):90
江苏省苏州市杨家侨天主堂始建于1892年,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教堂平面呈拉丁式十字形,南北檐墙每间辟五彩玻璃圆花窗。教堂清水砖墙、小青瓦顶、亮花筒十字脊顶的设计,很有江南苏州园林建筑艺术特色。今天,古朴典雅的教堂依然延续着中国江南水韵和天主教传统,展示着独特的中国式教堂的魅力和人文情怀。2011年,杨家侨天主堂被评为江苏省"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4.
杜庆余 《天风》2003,(2):49-49
教堂建筑总给人一种美感,有的教堂建筑高大雄伟,给人一种力量感;有的线条流畅,给人一种节奏感;有的玲珑精细,给人一种遐想感。教堂建筑风格各异,好像凝固的音乐符号。那种哥德式、罗马式、拜占庭式的建筑,好像传统的经典音乐符号凝固在空间;那种后现代主义新潮式样的建筑,好像时尚的跳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初,受"中西交融"建筑思潮和基督教本色化运动影响,我国出现了一些中国建筑风格的教堂,如广东汕头的礐石堂、北京的缸瓦市堂、陕西三原的基督教堂、安徽宿州的福音堂、上海的鸿德堂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督教会建造了大量教堂,基本满足了信教群众集体宗教生活需要,但这些新建教堂多是新哥特式或仿新哥特式样式。  相似文献   

16.
王俊 《中国宗教》2022,(5):78-79
重庆近代天主教堂在建筑设计上注重融合东西方建筑美学,建筑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合院式布局,外部形态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建筑装饰上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重庆地处西南内陆,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区域建筑文化特色,对重庆地区近代的天主教堂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很多教堂在设计上融合东西方建筑美学,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的天主教堂建筑。  相似文献   

17.
吴志福 《天风》2018,(5):16-17
中式风格教堂建筑正是基督教中国化的外在表达,能够消除外界对基督教是"西方宗教"的印象,更好地促进中国教会的发展。几年前,曲阜教堂事件引发了各方关注。我所在的一个文化群里,也在热烈讨论这件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志华 《天风》2018,(7):13-14
理念必先于形式,实践之前定是神学先行。《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8-2022)》指出,基督教中国化的任务之一就是"扎根中华文化,以中国特色的文化形式表达信仰",并在具体做法上提及:"倡导教会崇拜礼仪、圣乐诗歌、教牧服饰、教堂建筑等融入中国元素,使之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体现中国特色。""组织中国传统音乐旋律或地方曲调赞美诗歌的采风创作.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我去参观位于山东济宁戴庄医院内的一个德国天主教堂。目前管理这个教堂的天主教会的周会长引领我参观几栋教堂建筑。教堂建筑已经超过百年,但是,我看到,整个教堂建筑依然庄严肃穆,依然完好无损,特别是内壁墙上的各种雕刻塑像依然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20.
教堂建筑应该是信徒奉献给神的艺术杰作,每一个时代基督徒都应奉献出富有时代精神感、处境化的神学思考和有创造想象力的教堂。不少哲学家、美学家都一致认为:建筑是时代精神的焦点。建筑赋予人最自然最直观的视觉效果,要了解一个时代的精神只要看该时代的建筑便可以得知。教堂建筑也不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