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穆斯林的葬礼》是当代回族女作家霍达的代表作,是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成功表现了回族人民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该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庭六十年的盛衰和三代人命运的起伏,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辛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交融中独特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世界文学观"关注文化在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流动、作用与影响。我们将马克思"世界文学观"放在世界文化史中考察,发现其有三种模式:西方为主体的跨文化模式;西方与非西方文化交互模式;间性文化共同体模式。马克思"世界文学观"对传统文脉采取批判性继承,对异国文化采用开放式借鉴,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处在两种张力(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张力、"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张力)结构之中,处于两种张力中的文化主体面临文化招损和文化受益的价值抉择。中华文化既受惠于世界文化又要为世界文化做出贡献,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是文化"全球本土化"的中国实践。  相似文献   

3.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宁夏回族自治区經过将近两年的酝酿、协商和筹备,今天正式宣告成立了。这是回族人民和自治区內各民族人民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的一件共同的喜事。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向各位代表、向回族人民和自治区內各民族人民致以热烈的譟R。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比較多,經济、文化比較发展的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4.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一个民族,“大分散、小集中”是它典型的居住特点。其主要族源是以中亚细亚各民族为主,并以移民迁徙方式和商业交流活动在中国境内逐渐形成的一个统一的、保持伊斯兰文化传统的民族共同体。回族族体的最早来源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以后(唐宋时期)来华经商留居的穆斯林“蕃客”(主要是阿拉伯、波斯商人)后裔,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民族文化出现复兴曙光之际,我们在当代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努力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对世界的独特贡献就在于它崇尚道德的精神,这是中华文化的真正"国粹"。当前文化建设的核心是重新反思我们近百年来受到的西方价值观的影响,着力弘扬中华文化的群体和他人价值导向、义以为上的道义追求、义务为本的责任意识、等差礼让的人际伦理、人心自律的主体精神,只有重新弘扬中华文化的这些核心价值观,才会为民族唤回灵魂,才会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凝聚力,才会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粘合剂和调和液,真正重塑起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因置身的时空多样性和连续性而呈现出一体多元格局。新疆区域文化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果,它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一元主导,多元交融,和而不同"的文化特点。本文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文化视野,着眼于中华文化与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联系,对新疆萨满教等原始宗教文化、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等宗教文化作粗线条勾勒,以展现新疆多元宗教文化交融共存格局。  相似文献   

7.
<正>面对"清真"概念泛化倾向,要从防范极端思想渗透、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的高度,加强管理和引导,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决防止和有效避免"清真"概念泛化的现象。我国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十个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清真饮食的传统习俗。一般认为,这种饮食习惯来源于伊斯兰教的规定,来源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文化传承,来源于对其他民族饮食文化的吸收借鉴。  相似文献   

8.
回族穆斯林题材的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结合的独特形式,是电影模式的艺术表达。同时,回族穆斯林题材的电影,作为回族文化的一个展映面,无疑是对中国穆斯林群体的最好展示。  相似文献   

9.
回族穆斯林题材的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结合的独特形式,是电影模式的艺术表达。同时,回族穆斯林题材的电影,作为回族文化的一个展映面,无疑是对中国穆斯林群体的最好展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回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对于回族文化的新要求,并对回族应如何进一步建设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苗族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人数众多,自古就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之一。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国苗族共有8940116人。从人口数字看,在我国56个民族中,苗族仅次于汉族、壮族、满族和回族,居第五位。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积累丰厚的民族。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岁月里,苗族为中华文化大厦建设付出辛勤汗水,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12.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也是居住最不集中,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现全国回族人口有2100万人,主要聚居在西北地区及河南、云南等省区,其它各地也均有分布。其中宁夏作为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回族分布尤为集中,所表现出来的回族文化也最为突出。提到回族文化自然与回族的形成密不可分。早在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沿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大陆经商的中亚细亚各民族商人——“蕃客”、“胡商”,在广东、浙江、福建沿海一带出现了许多乘商船来华经商和传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其中一些在中国定居,娶妻生子,成了中国大陆上的…  相似文献   

13.
由著名回族史学家杨志玖教授作序,黄成俊先生主编的《回族杰出人物》是集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身的一本好书,使我颇感兴趣,不禁有两个念头油然而生,一是回族人要为本民族多做些好事,这本书的编写者大部分为回族,当然也有一些热心的汉族同志。所写的百余名回族人物,既简练又精彩,读来也很有趣味,他们为弘扬回族文化和精神做出了贡献。二是为我们回族感到骄傲和自豪,书中记载的人物既有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学者、艺术家,也有近现代的革命家、教育家、宗教人物以及在各方面做出贡献的英杰,使我们看到,回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  相似文献   

14.
当代回族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社会重视教育,尤其重视对幼儿的早期教育中国的回族先民为了传承民族文化,维持民族生存,始终把自身的学习和后代的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他们不但学习伊斯兰文化知识,而且顺应时代的要求,努力学习中国汉文化和其它各少数民族文化,在与东、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交流过程中不断吸取养分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回族在长期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培养人才对于传播回族文化的重要意义,所以,十分重视兴办教育、发展教育。回族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穆斯林家庭自发的宗教教育。到了明代中期,回族首先在西北开创…  相似文献   

15.
习俗文化是贯穿于日常社会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它涉及到一个民族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入乡随俗",就难以真正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本文小小说《索碧哈》为例,解析了阿拉伯国家与中国回族的婚俗文化及差异,让我们了解其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样在感悟回族和阿拉伯民族婚俗文化差异的同时,体会别样的异域风情。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民族文化是世界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具有其独特性和唯一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多元文化已对我国大学生的文化意识产生了巨大冲击。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民族文化归属感,已然成为了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课题。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和鲜活的文化记忆。进行民族音乐教育,不仅要使大学生能形象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也要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以便其能更好地去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文章通过对北京部分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现状的实据调查,并结合自己多年从事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工作的实践,就如何以民族音乐教育为切入点,以积极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归属感为教学目的之一,探讨了大学音乐教育可能的新模式和民族音乐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余振贵(1946-2019),是我国著名学者,为繁荣和发展我国回族、伊斯兰教和西部对外开放等领域的学术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其学术研究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以飨读者。一、回族研究余振贵先生的回族研究主要集中在地方回族史、回族人物、回族文化、回族爱国主义传统、回族古籍整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古城开封现有回族62591人(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人数位列当地少数民族之首。纵观历史,回族人民也曾为古城开封灿烂的文化作出过宝贵的贡献。现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民族型心理契约及回族员工角色外行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少宏  康小青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434-1441
在传统的心理契约维度结构模式的基础上, 提出民族型心理契约的理论。基于回族文化特征及现实特征, 确定民族型心理契约维度及其层次性特征, 分析民族型心理契约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组织情景因素, 探讨回族员工民族型心理契约的生成机理、民族型心理契约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以及益组织行为与损组织行为双向维度的回族员工角色外行为特征。从企业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角度架构民族型心理契约的组织干预模型。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6,(1)
正中华文化复兴论坛将于2015年11月12日在京举行,届时学诚法师将出席。日前他接受中评社采访时表示,中华文化的信仰特质集中体现于心文化。"水有源头方能行远,草木有根方得滋长",台湾地区文化之根、信仰之源、民族力量之本是中华传统文化。佛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两岸的深厚精神纽带。两岸佛教的交流合作,能够增强两岸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将为中华民族的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