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代回族作家中,冯福宽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诚实的品格、良好的操守、丰硕的成果,而倍受人们的敬重。他是一位著述颇丰的作家、学者,更是一位为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勤奋的耕耘者、执著的求索者。一20世纪9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业余文学青年的时候,在报刊上常读到冯福宽反映回族生活的诗歌、散文、小说,备感亲切;也多次看到介绍、评论他创作情况的文章,令我肃然起敬。从那时,在我的心目中,冯福宽就是与马瑞麟、张承志、木斧、高深等一样的知名回族作家。我一直关注着他的创作,只要见到刊物上有他的文章,总是先睹为快。有人说,人与人之间有一种…  相似文献   

2.
撒拉族先民从中亚迁徙至中国的历史背景,使得撒拉族从源头上继承了古代中亚民族和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些文化特点,同时,由于撒拉族先民长期和藏族、汉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的接触与融合,最终实现了撒拉族先民中国化的过程,撒拉族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每个民族都有一些独特的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且成为与其他民族区别的标识。凡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的习俗大都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并与本民族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生存条件相关联,撒拉族便是一例。婚 姻 习 俗撒拉族的婚俗,既有宗教的影响,更具很深的历史烙印。《古兰经》谕示:“你们中未婚的男女和你们的善良的奴婢,你们应当使他们互相配合。”(24∶32)穆圣强调说:“结婚是我的道路,不力行者,不是我的教民”。遵循这些经、训精神,从中亚迁来刚落居不久的撒拉族先民在当时男多女少的境况下,向就近的藏族求婚是很…  相似文献   

4.
一我们很激动 ,这的确是很久没有过的激动 ,因为从此我们牢牢记住了回族著名作家冯福宽先生在长篇小说《大迁徙》的前言《走进历史》中的一段话 :感情在撕扯着我 ,灵感在冲击着我 ,使命在催促着我 ;我必须从这里走进去 ,和我的先民一起去体验人生的折磨和苦难。从这部以成吉思汗西征时回回先民历尽苦难被裹挟东征、移居中国为背景的近 2 0万字的长篇小说创作思路看 ,作家正是处于这样一种激动或曰兴奋之中。冯福宽是一位爱憎分明的作家 ,这从他的许多反映回族历史与生活的诗歌、散文以及史学著作中即可找到充分的佐证。这一类作家敢于言明自…  相似文献   

5.
撒拉族婚俗     
撒拉族婚俗杨操撒拉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也是我国10个穆斯林少数民族共同体的一支。现有人口约10万人,主要聚居在青海省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以及甘肃省的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乌古斯...  相似文献   

6.
正有时我固执地认为,熬茶也是解读青海的密码。几百年中,熬茶浸透了整个青海大地,平川谷地、深山低壑、村头巷尾、田间地头,都有熬茶的影子。民族的发展史、民族的交流史、民族的交通史,甚至整个青海的近代史都与熬茶有关。善舞的藏族、好客的回族、英俊的撒拉族、忠厚的土族们都与熬茶相伴一生,熬茶的味道深深渗进各民族的骨头里。然而同一种茯茶,熬出来的味道却不一样,如藏族的熬茶中飘着酥油香味,回族、撒拉族的熬茶中飘着红枣的味道,土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0,(1):59-59
<正>一、宗旨:为鼓励广大信徒使用文艺样式包括诗歌、散文与短篇小说等形式传扬主的福音,为学效耶稣用故事寓言宣扬真理。经由香港海天基金会赞助,2010年《天风》将特辟专页增设文艺创作奖,刊登文艺性作品,每期一篇。  相似文献   

8.
有时我固执地认为,熬茶也是解读青海的密码。几百年中,熬茶浸透了整个青海大地,平川谷地、深山低壑、村头巷尾、田间地头,都有熬茶的影子。民族的发展史、民族的交流史、民族的交通史,甚至整个青海的近代史都与熬茶有关。善舞的藏族、好客的回族、英俊的撒拉族、忠厚的土族们都与熬茶相伴一生,熬茶的味道深深渗进各民族的骨头里。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天津民族职专是一所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目前 ,学校正积极为甘肃、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现已有东乡族、撒拉族和回族共 3 4名学生在校进行为期三年的学习。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和青海省撒拉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曾派常务副县长来津考察民族职专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 ,对学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与学校签订协议 ,决定每年向学校输送优秀的应届伊斯兰发展银行行长助理苏莱曼·夏木西丁博士验收二期工程时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毕业生。学校根据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调整所学专业及课程 ,配备教学经验丰…  相似文献   

10.
读小学、初中时。我就想成为作家。一边写童话,一边作诗歌,放假了,还要办自己的手抄小报,忙得不亦乐乎。临近中考,父母、老师连声棒喝,我才发现自己仍然是个学生。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考上了一所高中。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自七世纪中叶开始传入我国以后,又传入包括青海在内的西北地区。明清以来,先后在回、撒拉族中兴旺发达起来,且世代传衍,人数日增。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伊斯兰教对回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的思想文化,以至这几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都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有一些民族善于把深奥玄妙的哲理写成生动活泼的诗歌,并在歌场中进行对唱或对讲,彝族就是这样一个民族。在现存的古彝文典籍中,几乎所有的哲学著作,都是用韵文写成的,都是能唱易记的诗歌。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生命的根源》,就是一组哲理诗。这篇著作,就其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刻来说,确实是中华民族哲学宝库中的  相似文献   

13.
刘墉,知名的华人作家、画家。他的处世散文和温馨励志散文书籍畅销华人世界,被称为“沟通青少年心灵的专业作家”。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六一年,在我国散文园地中,相继出现了三篇以樱花为题材,谈访日感受的佳作,即刘白羽的《樱花》、冰心的《樱花赞》和杨朔的《樱花雨》.这几篇烩炙人口的散文各具风格,各创新境,因此多年来经常被各选家选入文集. 值得注意的是,三位作家是同执一物,笔下却生出了姿采迥异的佳花。这样的创作现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什么启示呢?让我们在具体作品的比较中探索吧!  相似文献   

15.
章妮 《福建宗教》2002,(6):27-29
“惟有在爱里.我才知道自己的名字,知道自己的位置,并且惊喜地发现自身的存在”的作家张晓风.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集作家与基督徒双重身份于一身,是20世纪中国文学作家中绝少的现象。张晓风作为台湾第三化散文创作群体的杰出代表,借助自己的基督教思想.用“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的诗性和神性阐释着生命与生存本体,她用如明矾入井的爱心,“令浊物沉淀,水质复归澄莹”,  相似文献   

16.
1994年,我所在的县办煤矿陷入经营困境,爱人下岗,我的工资仅有两百来元,生活捉襟见肘。更令人担忧的是,爱人已怀孕八个月,面对即将降临的新生命,我这个未来的爸爸坐不住了,决定到外面去寻找生存之路。先是与在广州工作的同乡阮君电话中取得了联系,阮君说,找一个混饭吃的工作不难,不过那样很辛苦。如果有特长的话,可以干得舒服一些,学有所长,人的精神状态会好一些。于是便问我有什么特长。我想了想,说,除了适用面很窄的煤矿设计专业外,还能写点散文、诗歌,大概干个文秘什么的可以胜任。于是阮君将我寄去的几十篇见报稿复印…  相似文献   

17.
结缘高山寺,源于文友地儿的散文《高山明月照河渠》。地儿的文章字字珠玑,禅意流动,尤其是一晴法师和比丘尼广愿的离奇故事,令我神往。今年“五一”节前夕,因参加面对国内知识分子的佛法短修班,我随地儿先生和河南的作家们,一起来到高山寺。  相似文献   

18.
正撒拉族清真寺建筑传承弘扬着撒拉族清真寺建筑文化精神,反映着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发挥着伊斯兰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的积极作用。撒拉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之一,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据史载,撒拉族是元代迁入青海循化的中亚撒马尔罕人与当地的  相似文献   

19.
朝觐的最佳辅助读物──《环游卡尔白》由回族作家穆罕默德·主麻·杨光荣哈吉撰写的朝觐纪实文集《环游卡尔白》一书近期已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收入作者近作40多篇,其中前半部分是作者1990年带团赴麦加朝觐的纪实散文,后半部分是有关介绍穆斯林经济...  相似文献   

20.
小学校长、冰心散文奖获得者、作家……这一系列头衔都是他人对阿慧的介绍,而若让我介绍她的话,我只会选择一个词:本家姐姐。2010年7月31日,我接到阿慧的电话,她来北京了,约定在牛街超市见面。中午顶着炎炎烈日,我如约而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