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终关怀起源和发展于西方社会,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生死智慧为现代临终关怀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基督教用生死智慧诠释和实践现代临终关怀.用基督教的生死智慧来审视现代临终关怀,有助于更全面和深刻地理解现代临终关怀内涵,更好地展开临终关怀服务.  相似文献   

2.
教会事工     
《天风》2013,(8):61-61
湖北省基督教两会接待武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武汉队学生 湖北省基督教两会于2013年7月5日,接待了来自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发起“走基层,传递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武汉队的三个系别的九名大学生调研。大学生们详细了解基督教在湖北省的发展状况、“基督教临终关怀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教牧辅导学和神学视野探析基督教临终关怀的理念与实践,阐述了基督教临终关怀的基本观念、历史来源、发展、要求、关怀和辅导方法及其相关评估,以期务实地、系统地帮助老年人。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6,(10)
正尽管直至1967年英国的圣·克里斯托弗救助院(St.Christopher’s Hospice)的建立,才被学术界普遍视为现代临终关怀运动兴起的标志,其创立者桑德丝(Dr.Cicely Saunders)被奉为现代临终关怀运动的创始人[1],但是临终关怀运动的兴起无法脱离于基督教的文化场域,就其源头而言依然可以追溯至公元4世纪,基督教僧侣们为朝圣者准  相似文献   

5.
我的母亲曾浣凌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基督徒。 抗战初期在澳门培英学校任教时,母亲最初接触到基督教。不久后她接受福音受洗归主。从此,侍奉主就成为母亲一生的目标。从抗战期间在重庆开始为基督教女青年会工作始,直至“文革”后被请回基督教全国三自协助推动教会事  相似文献   

6.
不变的角色     
正那一年春天,曾与她相依为命的母亲因病离开了她。那时医院外母亲喜爱的榆叶梅开得比往年都好,病床上的母亲却一天天日渐枯萎。榆叶梅开得正艳的一个晚上,她母亲走完了她在世间的最后一程。尽管几个月前医生已经告诉她母亲的病情,但她还幻想现代医学可以创造奇迹,母亲可以好起来。父亲去世后,母亲凭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肿瘤患病率的不断上升,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需求也逐渐增大。由于我国基本国情、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与西方不同,援引自西方基督教的临终关怀理念与实践方法在中国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旨在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中汲取智慧和经验,针对当前的问题,从死亡教育的开展、医护人员的培训、临终关怀机构的发展与社会支持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促进我国临终关怀的本土化、体系化、制度化与社会化,希望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生于农村,中学毕业后,由于没有找到工作,就在家里种地为生,二十二岁时结婚,生活条件还算可以。可是,由于我家人多地少,闲着没事干,在我父母的影响下我开始信佛拜仙,供了好几位,给它们烧香。这样供了六七年,可它们并没给我什么保佑和帮助,反倒使我心神不安,时常打孩子骂老婆,还天天打麻将赌博,全家不得安宁。 95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基督教信徒,给我几本他们教会的书,劝我信奉基督  相似文献   

9.
2010年笔者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到韩国首尔市瑞草区的天主教大学医学院圣玛丽医院肿瘤中心进行为期1年的访问和学习。圣玛丽医院1995年与WHO联合建立了韩国第一个姑息治疗中心,是韩国最早开展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的医院,也是第一个成立姑息治疗中心的医院。圣玛丽医院宗教气氛比较浓厚,对热衷于基督教的韩国患者来说,通过一系列宗教活...  相似文献   

10.
浙江慈溪市杭州湾镇建塘基督教会信徒陶明昌,其父母解放前缺衣少食,生活艰难。解放后因妻急难而蒙主恩,主垂听了他们的祈求开了出路,后使父母兄弟全家蒙恩归主。  相似文献   

11.
在宁夏回族地区如何开展临终关怀工作和提高临终关怀工作的质量,根据在宁夏回族地区开展临终关怀工作五年的实践体会,分析了宁夏主要由于社会老龄化的压力、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宁夏疾病死因顺位变化原因开展临终关怀的必要性。探讨了目前宁夏临终关怀面临的七个主要问题,即热心从事临终关怀的专业人员少、临终关怀机构缺乏、社会重视度低、心理治疗严重不足、社会义工资源短缺、医院与外界对临终关怀医护人员的关怀少和患者及家属对临终关怀治疗的期望值高。总结了在宁夏开展临终关怀实践的六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陈跃鑫 《天风》2013,(12):35-37
历经两千多年的基督教神学,集几个时代、许多国家地区的神学思想精华于一体,交融辉映,从而产生了今日基督教神学之丰富性。当然,基督教传到了中国,作为一种强势的基督教文化,与有着五千年历史积淀的浑厚中国文化相遇时,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预见的是基督教神学与中国文化的接触、碰撞,  相似文献   

13.
正我是父母亲最小的孩子,从小倍受父母宠爱。我与新中国同龄,出生时,父母已过不惑之年,我记忆中的父亲永远是慈爱的、宽容的、好学的。1949年秋,父亲结束了华北革命大学的学习,举家去了京南保定。一个月后,母亲生下我。当时父亲已在保定回民小学任教,靠每月230斤小米的薪水养活全家。母亲生我后大出血,病倒在床,父亲除上班外,伺候母亲和  相似文献   

14.
1月31日是圣若望鲍斯高神父瞻礼。他是青年人的朋友和导师,是十九世纪新教育法的莫基人。 1815年8月16日他诞生于意大利一个小山村。他未满两岁,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挑起全家生活重担,尤其是对三个孩子的灵修生活和教育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切。  相似文献   

15.
正我在县城读高二的时候,父亲在建筑工地摔伤了腿,卧床不起。全家一下子没了大部分的经济来源,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家里养了几只母鸡,每当收了鸡蛋,母亲总是一个又一个地积攒在瓦罐里,让我捎到城里去卖,用来当作我的生活费。那年暑假一开学,我从家里带来了几十个鸡蛋,趁学校周末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城市和乡村基督教徒关于死亡和濒死态度的比较研究,探索城市和乡村基督教信徒对死亡和濒死态度的差异性及形成原因,为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服务的开展进行理论探索。本文认为城市教徒在对死亡和濒死的理解和态度方面比张庄地区教徒更现实、更世俗化,在思想与行为方面发生一定程度的异化。而乡村教徒对于基督教教义中关于死亡和濒死的论述认可程度较高,在思想和行为上更接近于基督教关于死亡和濒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正母亲总是家庭竞赛的最后一名,说来奇怪,母亲是一个做事利索的人,可是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却总是那个注定最后一名的人。小时候玩弹子跳棋,全家六个人一人分占一个颜色,刚好摆满整个棋盘。为此父亲总是说,幸好家里六口人,幸好这棋盘是六角形的,所以全家才能聚在一起厮杀得别样开心。我和哥哥像猴子一样耐不住性子,下弹子跳棋的时候,总是想着借别人的棋子连跳数步,两个姐姐和父亲也会想着办法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只有母亲慢悠悠地跳着棋子,每次都被落在后面,就这样母亲还不忘操心我们的棋路,时不时提醒我们走这步走那步,等到一盘杀完,我们都取笑  相似文献   

18.
研究老年晚期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照顾者的死亡态度和病情告知的相关因素,及病情告知对晚期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照顾者的影响,探讨病情告知在临终关怀中的作用。对60例老年晚期肿瘤患者及60例家属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背景资料、死亡态度、个人情绪状态及个人需求。多数得知真实病情的老年肿瘤患者的生命态度是积极的,且会因为对个人病情猜疑而引发情绪障碍。患者的死亡态度及真实病情告知在临终关怀中起重要作用,但医护人员及医务社工仍要根据老年晚期肿瘤患者的个体特点行事并掌握相关技巧。  相似文献   

19.
沈承恩 《天风》2009,(9):38-39
有几个基督教用语在使用中似乎存在一些问题,我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这几个基督教用语是:祝福、奉主的名、代祷、布道. "祝福"虽然不是基督教专用的一个词汇,但基督教是用得比较多的.基督教的大礼拜和小聚会,在结束前,牧师都要为信徒祝福.  相似文献   

20.
临终关怀在当下社会面临着科学及医疗水平快速发展与中国传统生死观、孝道文化等多重因素的挑战,以及临终关怀主客体的错位。临终反向关怀以强调临终者为主体的视角为临终关怀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从文化分析视角,尝试以临终关怀发展的西方文化基础及儒释道文化为脉络,探讨临终反向关怀本土化的文化载体。研究显示,基督教描绘的天堂、儒家追求的流芳百世、佛教向往的西方极乐世界、道家追求的修成仙道的人生终极目标的思想,从行为、言语、情绪、精神等方面为临终反向关怀提供了具体的思想及行动指导,临终反向关怀具备西方及本土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