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国际动态     
中美教会事工研讨会在美国举行 2月26日,在美国太平洋大学演讲厅举行了“中美教会事工研讨会”,会议以“处境中的神学再思”为主题。研讨会上,中美神学院的教授们,直面中国处境,各抒己见。通过研讨,与会者对中国教会神学思想建设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关注。从神学层面对教会作必要的思考,是一个成熟的教会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恰恰是中国教会当下最为需要的。(本刊)  相似文献   

2.
从神学院的“圣山”下到教会工作已经整7个年头了。感谢神,教会广阔的工场让我学习了最简单、最基础而又最朴实的功课,这些都是我在书本上难以学到的。我想借此机会就传道人与教会治理方面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感受想法,并请教诸位牧养经验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中国教会的合一与神学建设,金陵协和神学院神学研究室于1998年3月21日举办“中国教会的合一”研讨会。与会者就新约圣经与教会合一,教会历史与教会合一,灵性经验与教会合一等方面内  相似文献   

4.
农仆 《天风》1999,(10)
1999年7月14日,农村教会工作委员会委派安信义牧师与唐永权同工前往贵州省协助为期10天的义工师资培训班,金陵协和神学院陈锡惠老师及神学院诗班部分同学同行,与贵州少数民族教会诗班进行圣乐交流。12日晚我们参与了贵阳市堂特意安排的圣乐崇拜,13日一早我们从贵阳出发前往盘县——贵州省基督教神学班。盘县位于贵州省西部,汽车在素有“飞鸟不通”,“令人老”之说的山路上颠簸盘旋,夜里11点多到达盘县。神学班的老师和同学们却已早早地等候在车站,热情地迎接远方的客  相似文献   

5.
李世峥 《天风》2012,(4):12-13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出现过较长时间的断层。因此,复堂以来,各地教会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人才荒”,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为“羊多牧少”。于是,各地教会克服重重困难,相继恢复、创办神学院校或培训中心,开始大力培养教牧人才。据悉,当前全国已经有20余所全日制的神学院校,并且有难以计数的培训中心。从1981年第一所神学院复校,至今已超过30年。经过这么多年的神学教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会的传道人到现在仍然是紧缺的,虽然神学院校已经造就不少的神学毕业生,担负起教会的牧养工作,并且各地还有大小不等、规模不一的神学培训班和神学进修班,也为教会培养了许多的人才。但是对于教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天风》2003,(12)
满载着中国1600万弟兄姊妹情谊的中国基督教代表团一行9人,完成了对加拿大、美国14个教会组织和机构及11所神学院的访问交流后顺利回国。中国基督教代表团就神学思想建设、神学教育、中国教会事工近况、有关中国宗教政策等主题的专题演讲,让海外教会弟兄姊妹们感受到“中国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建设是对普世教会的一种贡献”。在中国教会的信仰具体实践中,中国教会是一个宣讲和服务的教会。  相似文献   

8.
《天风》2007,(6)
应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之邀请,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金陵协和神学院常务副院长季剑虹长老为团长,中国基督教协会副总干事及培训部主任包佳源牧师为副团长的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代表团,于2007年2月8-15日访问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香港教会机构和教会。这是中国基督教两会首次以神学教育访问的形式访问香港。  相似文献   

9.
卫道 《天风》2002,(10):49
现在我国基督教正在开展神学思想建设,是否像有人说这是神学院和少数专门从事神学研究的人的事。笔者在基层教会工作已达20余年,从基层教会亲眼目睹,亲耳所闻的各种言论与行动,深深地觉得基层教牧同工多么需要开展神学思想建设。笔者曾见有一位女传道人严重违反计生政策,  相似文献   

10.
教会中有一种不正确认识:神学思想建设是神学院的事,与教会无关。事实上,教会中牧师和传道人的每一篇讲章,甚至于每一个祷告,以至于为信徒提供的每一次教牧关怀都是一次神学努力,也都有意或无意地具有一定的神学导  相似文献   

11.
一年的紧张学习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同学们告别了神学院,返回自己的牧场。一年圣山上的造就对我来说虽然感到不足,但是由于教会的需要,我不得不回到自己的牧场。 我的教会位于县城中心,大多数信徒来自于农村。再加上我县教会从开堂一直到现在都是义工传道,我每次讲道时,弟兄姊妹一个个听得非常专心,他们是那么渴慕神的话,正如“鹿渴慕溪水”一样。礼拜散了,他们仍然舍不得离  相似文献   

12.
正1981年2月,金陵协和神学院正式复课。这是中国教会借改革开放大潮,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培养新一代教会牧者的重要举措。1980年2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常委会(扩大)会议提出,"为了教会的圣工,为了众信徒灵命的需要,为了使蒙主选召真诚奉献,愿为主工作的青年弟兄姊妹能得到神学上的造就、系统地学习主的真理,几年之后能奔赴各地教会为主做工",要求恢复神学院。后于同年12月得到中央统战部同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决  相似文献   

13.
文摘     
爱国主义教育是办好神学院校与培养教会人才的关键季剑虹在2007年10月上半月刊《天风》上发表了《爱国主义教育是办好神学院校与培养教会人才的关键——2007年7月在神学院校〈基督教爱国主义教程〉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文章指出,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基督教两会在江苏神学院二十周年校庆之际举办第五届“基督教中国化”神学研讨会。本次神学研讨会的宗旨是:加强基督教神学研究,促进基督教中国化,主题是新时代的中国化神学教育。这是江苏教会认真落实全国两会于2017年12月编制的《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8-2022)》(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指导性很强。我于1986年7月高中毕业以后,开始经常到教堂里去做礼拜,敬拜上帝,同时也是领受信仰知识,接受神学教育,尤其是自从在金陵协和神学院作学生接受正规的神学教育起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神学教育帮助我从零开始,掌握初级、中级和高级的神学知识。如今作为一名在基层牧养近30年的传道人,静下心来,思考从南通教会牧养浅谈中国化神学教育与教会建设的课题(谈牧养侍奉),来回应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供神学院的老师和研究基督教中国化的学者、专家和牧长参考,即中国化神学教育如何指导、影响基层的教会建设?反过来,从广大基层教会建设的状况反思中国化神学教育的历史、现状、成果和异象。  相似文献   

15.
海外信息     
韩平信徒领导神学艰苦经营见证教友角色 (天亚社讯)以平信徒为中心的南韩吾侪神学院希望加强教会各方参与及平等观念,使当地教会不再“神职独尊”。 约250名神父、修会会士、教友以及佛教和基督教代表等,于4月14日在汉城明洞主教座堂出席该院10周年庆典。 43岁院长朴永大对天亚社说,虽然过去10年神学院为教会及教友贡献良多,但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神职独尊的教会里生存。他说:“教会差不多所有事情都被神父垄断,教友几乎不可能成为神学家。就经济而论,有时学院因财政困难而欠薪。  相似文献   

16.
玛拉与以琳     
陈志华 《天风》2010,(9):39-39
在红海大胜埃及军兵后,以色列人带着无限的崇敬,向神大唱赞歌。然而,这份空前的喜悦,转眼间就被玛拉的怨言所代替。这情绪反复之快实在令人唏嘘!圣经说:“摩西领以色列人从红海往前行,到了书珥的旷野,在旷野走了三天,找不着水。到了玛拉,不能喝那里的水,因为水苦,所以那地名叫玛拉”(出15:22—23)。玛拉究竟是何地,如今无法考证,倒是其字义“苦”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以色列人在此地真实的经历。旷野本是缺水之地,连续三天不得水源,  相似文献   

17.
友好往来     
《天风》2013,(10):61-62
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访问团访问印度 应东南亚神学教育基金会的邀请,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代表团一行6人,于2013年8月17日至27日,访问印度。走访了加尔各答、新德里和班加罗尔三地的神学院、教会及教会机构。访问团在走访中了解到印度教会如何在多语言、多文化、多宗教、  相似文献   

18.
王孟坤 《天风》2005,(10):26-27
山东省基督教两会于2005年9月2-3日,在济南召开了第六次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来自全省各地教会70多位同工以及山东神学院的100多位学生参加了本次研讨。自1998年的“济南”会议上提出神学思想建设以来,山东省基督教两会始终把神学思想建设作为省两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基督教两会不仅成立了由专人负责的神  相似文献   

19.
<正>转眼间,金陵协和神学院建院已65周年。今天在这里举行"金陵协和神学院65周年院庆暨教堂落成感恩庆典",双喜临门,喜不胜收。作为母校的学子,对母校65华诞及教堂落成表示热烈地祝贺!借此良机,母校举办"神学教育与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并建议我在神学教育与教会建设方面进行思考,我深感荣幸!神学教育是教会建设的引擎,它为教会建设提供生命的活力,帮助教会完成耶稣的大使命,扶持教会传承福音事工。作为一种特殊教  相似文献   

20.
许长泰 《天风》1996,(11):25-26
“庄稼多,工人少”的情况,在我国教会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山东教会也较为严重。自1983年以来,教会不断选拔一些基督徒青年,让他们报考全国和地区的神学院学习深造,但远水不解近渴,远远不能满足全省的需要。为了更多更快地培养神学生,我们省两会于1987年秋季在办过五期培训班的基础上创办了山东神学院。开办了为期两年的神学专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