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恩敏 《天风》2011,(9):47-48
近年来,有一个有趣现象,有不少青年人跑到教堂来找牧师,要求在教堂举行婚礼。当牧师问及他们是否是基督徒时,有人就吞吞吐吐,也有人则干脆摇头。不是基督徒,哪又为什么喜欢来教堂婚礼?回答是:“具有高贵典雅风格的西式教堂婚礼很‘洋派’啊!”也有人回答则是“电视上英国王子都这样,很摩登呀”!总而言之是“比较时髦”!  相似文献   

2.
牵手之前(1)     
从友 《天风》2012,(1):57-58
在当前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婚姻的质量,开始注意婚前辅导。特别是一些城市中的基督徒,只要有一方信仰基督教,另一方也多会积极配合到教堂请牧师作一些婚姻的咨询与婚礼前的简单约谈或是辅导。然而,一些影响家庭婚姻生活幸福指数的因素是在谈朋友过程中累积下来的,不是仅靠几次辅导就能解决的。因此,作为基督  相似文献   

3.
健美 《天风》2011,(9):46-46
中国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观念也更新了。当年被人视为舶来品的教堂婚礼也渐渐变得流行了,一些非基督徒也想到教堂举行婚礼了。然而,都会中人对此有什么样的看法呢?这正是本期要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乡村社会出现越来越多基督徒与基督徒的姻亲结合,我们通过基督教经典<圣经>投射的神与基督徒、基督徒家庭结构、婚姻行为、婚姻观念的统计,结合婚礼发挥的姻亲结合认同、基督徒群体团结的功能分析,探析基督徒姻亲结合表达的宗教及社会需求所在:乡村基督徒姻亲结合,是信徒构建神圣与世俗秩序的宗教需求,同时,宗教关系的血亲化、家族化,满足了作为基督徒的村民对熟人社会再造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5.
教堂是引领基督徒宗教信仰生活的重要场域。教堂引领的宗教生活主要通过各种基督教仪式表现出来,通过对乡村基督教堂仪式的考察发现,教堂仪式在建立神圣关系的同时,亦满足了传统乡土群体团结整合的需求。乡村教堂仪式,融合了传统关系的经营与宗教互动的意向,增加了基督徒村民的团结感,增强了他们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和心理能量,使得他们以某种程度的群体稳定性适应着乡村社会的变迁。我们对乡村教堂的礼拜、圣餐、婚礼、葬礼、融合性仪式进行分析,来观察这些教堂仪式在维系信徒"与神同在"的同时,又是如何发挥其乡村团结的社会功能的。  相似文献   

6.
刘英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41-141
《结婚证书》这部影片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经历爱情长跑后,决定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是女主人公塞迪梦想在家族教堂举办婚礼,但需要通过婚姻准备课程,这家教堂的弗兰克牧师才肯给他们正式举行婚礼。于是这对恋人不得不忍受一系列难以忍受的课堂教学。在参加课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矛盾,最后二人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和解,成功地走人婚姻的殿堂。这部影片引发我们思考,给处于恋爱时期的人们带来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有很多的礼节和礼仪,比如婚礼、宴会以及朋友互访等,都要讲究一些礼节和礼仪。而我们基督徒走进教堂做礼拜的时候,也要讲一些礼节和礼仪的。而且要比其它任何一种礼节和礼仪都更庄重更神圣。 也许有人会说:到教堂做礼拜,就是听道唱赞美诗歌、祷告等作敬拜神的活动,还用讲什么礼节和礼  相似文献   

8.
艾洁信箱     
艾洁 《天风》1999,(12)
我能否在教会举行婚礼?艾洁: 我是一名年轻信徒,正在考虑结婚大事。从电影及电视上常可看到人们在教堂举行婚礼的场面,我觉得很好,但我们教会好像还没有这种做法。请问我能否要求教会为我证婚,领受上帝的祝福?不知在教堂结婚有哪些要求?请你告知。谢谢! 陈明 基督教十分重视婚姻,教会传统上在教堂等场合为人公开举行婚礼就体现了这一点。青年人在考虑大事时能想到请教会为之证婚,非常可贵。可惜的是许多教会对此不够重视,能积极为信徒操办婚事的教会尚不多见,有的教会虽有证婚活动,但在态度上也较被动,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的想法。原因可能是  相似文献   

9.
美满和谐的婚姻是幸福的,令人羡慕的,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家庭中途夭折,不想品尝婚姻破裂的苦果 然而,现实生活又不得不令人感叹,家庭破裂、婚姻解体、夫妻离异之事似有无法遏制之势。这一社会现象犹如一股浪潮,也正在冲击看一些基督徒的家庭,所以教会必须正视这个问题。 圣经是我们基督徒信仰的依  相似文献   

10.
景健美 《天风》2016,(6):33-34
基督徒择偶要考虑“门当户对”吗?在笔者看来,简单的门当户对并不是基督徒择偶的黄金法则。门当户对是传统的看法,我们应当有现代社会新的考量,也应当听听进入婚姻的基督徒的说法,更应当知道,圣经中有帮助我们建立幸福婚姻的法则。  相似文献   

11.
<正>教堂是基督徒过宗教生活的重要场所,作为尘世与天堂、教会与基督的桥梁,教堂亦是信徒社会需求在宗教空间的表达。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批农民进城务工,村民赖以依靠的熟人社会逐渐解体;为此,基督徒村民则以教堂为平台,再造业已习惯并依赖的熟人社会。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5,(5)
<正>男娶女嫁,本是人生大喜事,也是青年男女享受甜蜜爱情的幸福时刻。可是,在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有些婚礼却变了味。最近,网上流传福建十地"娶妻成本"排行,据说厦门高居首位,算上婚房、家电、酒席、彩礼等,起步价在200万元以上。其实,婚姻本是神所设立的,有着神所赐的美福在里面,作为基督徒应不受"炫耀嫁妆"、"黄金新娘"等不良风气影响,回归婚姻的真正本质。那么,基督徒到底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一、不要攀比"面子",  相似文献   

13.
我是在大陆成长起来的无神论者,在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学工作。赴美前从没接触过教会活动。在美国南部某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异国他乡的环境促使我在校园内尽可能多地结识些朋友,这样无意中我接触到不少华人基督徒,还被邀请参加他们各自教会的活动。这为我实地考察宗教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只要有可能我就争取多接触些他们的活动。我前后程度不等地去过不同宗教团体的主日崇拜、主日学校、福音团契活动、查经小组学习、教堂婚礼、教堂洗礼、教会举办的  相似文献   

14.
高永丽 《天风》2013,8(8):18-19
时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基督教信仰观念的改变,教堂婚礼成为了现在不少青年人向往的婚礼,教堂婚礼也已成为许多城市教会中的重要事工之一。  相似文献   

15.
林玉解 《天风》2016,(6):34-35
今天,互联网普遍覆盖了基督徒的生活圈。很多基督徒往往动一动手指,在手机或电脑上就可以听到世界上著名布道家或是著名牧师的讲道。那我们还有必要到教堂去参加聚会吗?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报纸上看到,两个基督教教堂合办了一个称为安琪儿的礼仪公司,登广告标榜“首家推出西式教堂婚礼”,说新娘新郎“走向圣坛,接受牧师主持的婚礼”,“唱诗班为你献上赞美诗”,“在牧师的祝福声中相伴到水远”。  相似文献   

17.
张姚 《天风》2017,(7):35-36
进入幸福的婚姻一般有几个必备的阶段:相识、相处、相亲、恋爱、婚礼、婚姻生活规划、婚姻生活.其中的每一步都会影响到下一步,因此,美满的婚姻需要一开始就打好基础,“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 一、确定基本的择偶标准 进入恋爱前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择偶标准,有时对象难以确定,不是因为标准太高,而是标准模糊,你以为什么都行,结果谁都似乎不合适.基督徒择偶应该有怎样的标准呢?除了每个人不同的要求,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是必须的参考标准,因为这是幸福婚姻的基础.当然,圣经说信和不信原不相配,不代表对方不是基督徒就不可以与之认识与相处.因为从进入恋爱到进入婚姻还有很长的路,在确定恋爱关系以前,我们无需一概拒绝与非信徒接触.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20,(9)
正一、引言中国基督徒一般把到教堂参加聚会、敬拜上帝称为做礼拜。然而一些人却误认为敬拜只是在教堂里发生的,只和各样的礼仪程序有关,只是神职人员负责的工作,最后唱过《阿们颂》之后就可以立即散会、万事大吉了。敬拜和基督徒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本文拟从圣经中表达"敬拜"的两个希  相似文献   

19.
晓望 《天风》2009,(1):27-29
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虹口区基督教有序发展,全区现有基督徒12000人左右,教堂3座,即景灵堂、鸿德堂及新造的江湾基督堂。教堂分布合理,基本满足当前基督徒的需要,深得基督徒的赞誉,充分体现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008年12月18日,本刊记者应邀参加上海虹口区江湾基督堂献堂典礼,见证了上海基督教又一件盛事。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要用爱忍耐他人的误解,要有信心,更要有盼望:爱能消除误解。国内很多人听说过基督教,也见过教堂,但不一定都了解,甚至还对其有一定的误解。牧师能结婚吗?能杀生吗?或者对于一些基督教教义的误解。面对这些误解的时候,基督徒心里是难过的。很多基督徒受误解时,可能觉得自己信仰受辱,都急于辩解,希望能消除误解。当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