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光盐行动     
《天风》2012,(7):60-60
洛阳市高新区基督徒参加文明交通志愿者服务活动 河南省洛阳市基督教两会于2012年6月3日,倡导并组织高新区基督徒组成志愿者参加文明交通服务活动,得到弟兄姊妹的热烈响应。志愿者们来到中州中路与玻璃厂路交叉口,协助交通警察执勤。  相似文献   

2.
文摘     
教会需要与人民共同分享喜乐与盼望梅康钧在《天风》2005年第1期撰写文章,提出宗教与社会和谐,从教会而言,则必须本着信、望、爱的原则,积极走进人民,走入社会,真实地体验上帝在社会生活中的旨意。今天的中国,中国基督徒自主地与人民团结,渐渐超越狭隘的自我意识,而教会致力于宣讲上帝就是爱的讯息,真正与人民共同分享喜乐和盼望。近年来,中国教会倡导和推进的神学思想建设,十分强调神学应成为与人民相和谐的理论支持。教会所传递的信息一直是鼓励中国基督徒在与人民共同创设的和谐社会中,进行极有社会价值的工作。中国基督徒有着这样的省觉…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9,(1)
<正>亲爱的主内弟兄姊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包括基督徒在内的中华儿女共同的价值追求。值此中国基督教第十次代表会议胜利闭幕之际,谨向全国基督徒发出如下倡议:一、爱国爱教,共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丽家园爱国爱教是我国教会长期秉持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坚持三自原则、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弘扬者、践行者,为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林希一 《天风》2011,(11):18-19
爱是基督教的精髓,圣经说:“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彼后1:7)“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罗12:17)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合乎圣经的教导,是基督徒的美德,也是发挥基督徒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用的途径之一。2011年8月17日,邳州市政府在艾山后基督教堂召开全市“创建和谐宗教活动场所推进会”,交流推广该堂的创建工作经验,让全市教牧同工和信徒代表一同分享该教会在和谐教堂创建中的先进事迹。使大家感受最深的是:艾山教会把爱国爱教的情怀、作光作盐的本色和创建和谐教堂的理念都化作了具体的行动,把炽热的爱心延伸到教堂之外。  相似文献   

5.
路平 《天风》1995,(1):48-48
发挥基督徒公益精神 港举行“步行筹款” 香港“教会同行为公益”步行筹款活动,定于1995年1月7日举行。香港基督徒公益金筹募委员会为唤起香港教会及信徒对社会的关注,要求基督徒们全力参与,共同筹募公益金善款,以救助贫病等有需要帮助的市民。  相似文献   

6.
蔡建伟 《天风》2006,(3):28-32
“没有幸福的家庭生活,人不能拥有真正快乐与光明的远景。同样,也没有任何的成功,能弥补婚姻、家庭的失败。”当全社会都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家庭的和睦与和谐就成了社会和谐的基础。本文从实践神学的角度,立足圣经的教导,阐述了基督徒家庭的儿女教育。前言部分为提出问题的社会与家庭背景;第二部分阐明了基督徒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身应具备的素质和要求;第三部分从灵、德、智、体、群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塑造一个健全平衡的孩子的方法和建议。结语部分在于强调基督徒的家庭教育必须从现在做起。  相似文献   

7.
陈贤君 《天风》2009,(2):38-41
徐光启是明末著名学者,集宰相、科学家、基督徒于一身,身居高位,忧国忧民;潜心科研,科技兴国;忠于信仰,舍身护教。他在科技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早已为人熟知,虔诚的信仰也备受教会赞誉,被尊为“圣教三杰”之首。本文试图对他高尚的爱国情操和感人事迹进行探讨,以期探索出值得中国当代基督徒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爱国遗产,为促进教会与社会的适应、和谐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宗教》2022,(4):77-77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是中国基督徒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摆脱教会的半殖民地洋教形象,实现“自治、自养、自传”,团结全国基督徒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积极参加国家建设的爱国爱教运动。1950年7月,在吴耀宗倡导下,基督教界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宣言,简称《三自宣言》,号召基督徒拥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相似文献   

9.
三自爱国运动是中国基督徒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中受圣灵启发而发起的。三自有其圣经依据,而且从初期教会的实践也得到证明。《使徒行传》记载使徒在建立教会的过程中怎样三自。教会成立之初,还没有从犹太教里分出来,第一批基督徒同时都是犹太教徒。当外邦人也成为基督徒时,出现了要不要让他们也成为犹太教徒的问题。一派认为应该,另一派以保罗、彼得、巴拿巴为代表的提出“人因信称义,不在乎遵行律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教会     
教会教会(希腊文Kyriakon“属于主者”;ekklesia“集会”),基督徒团体,也称基督的身体,天主的子民,以及圣神的宫殿。在教会最初时期,年轻的基督徒团体并不视自己有别于犹太教。只是自从外邦人进入门徒们的团体后,教会才渐渐地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1.
李保乐 《天风》2017,(11):8-9
基督徒是世上的光,是世上的盐,作为神儿女的我们要将自己尝到的那天国的滋味,让更多人品尝(参诗34:8),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让教会走向社会,使社会了解教会。我们要关注、关心、关爱社会,在构建社会的和谐进程中,体现我们基督徒信仰的价值所带来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本刊“专题讨论”栏从本期起,分期刊出一组有关“基督化家庭”的文章。 家庭是社会最小单位(又称“细胞”),中国传统文化也十分强调家庭。我们基督徒要发光作盐,为主作见证,必然要先从家庭做起。今天传统的家庭观念受到来自社会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基督徒当如何面对?基督徒的家庭信念是什么?基督徒应当有什么样的家庭见证?这是本期以下文章要讨论的问题。 盼望读者对本刊的“专题讨论”予以留意,让我们都来关心、建立基督化家庭。  相似文献   

13.
倪光道 《天风》2006,(15):24-26
基督徒必须持守自己的教会性,远避世俗;教会必须持守自己的神圣性,防止世俗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本着圣经毫不含糊地说:持守教会性决不是脱离社会,持守神圣性也不是逃避世界。恰恰相反,持守教会性的基督徒更应当在世界中活出信仰,爱国爱教,荣神益人;持守神圣性的教会更应当努力服务社会,在俗事中彰显神圣,真正成为“世上的盐、世上的光”。  相似文献   

14.
《天风》1994,(11):21-21
福建泉州市基督教两会于9月21日至23日召开“泉州市基督徒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经验交流会”。31位经全市各地教会认真推选、在各条战线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作出显著贡献、得到县(市)  相似文献   

15.
编者的话     
TianFeng 《天风》2003,(7):1-1
21世纪中国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发展时期,作为基督徒我们更应从“马提亚被选”中得到重要的启示,牧者应清淡名利,将工作放在教会中的同时,注重“心意更新”而服侍众人。 在本期的青草地上,许多牧者从他们的牧会经验中。感悟“作主忠心的仆人”的职分,在与弟兄姊妹的共同的服侍中,学会“善待对手、同得赏赐”的功课。无论是教会抑或生活中,有时“换个角度会更美”。此次当国家遭遇非典疫情之际,很多基督徒的见证,无疑,使更多的人群看见中国基督徒身上所发出的基督馨香之气。  相似文献   

16.
姚志一 《天风》2001,(11):20-21
步入了新世纪的今天,我们基督徒在这历史的重要时刻,面对新的挑战,如何办好中国农村教会(因为我们基督徒80%以上在农村),如何在农村教会开展神学思想建设,使我们的教会进一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们肩负着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 从1998年11月全国基督教两会召开的“济南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至今已经快三年了。加强神学思想建设对办好我们中国教会、活跃教会的神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01,(12)
教会机构发表联合宣言 关注全球贫富分化危机 多个香港教会机构在媒体发表联合宣言,表达香港基督徒对全球贫富分化的关注。宣言指出,国际金融贸易应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以人的需要为本,而不应使人民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牺牲品。宣言呼吁教会应推动经济公义,共建平等、友爱和分享的社群。  相似文献   

18.
以勒 《天风》2007,(24):24-25
作为一个教会,当如何引领基督徒去生活,如何教导基督徒在社会中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如何既做好上帝的子民,又做好社会的一份子,这是从初期教会就存在的问题。可以说,在初期教会基督徒们有做得很好的方面,当然也有偏激的地方。总体来说,在当时的社会处境之中,基督徒们尽自己的所能在做荣神益人之事。初期教会的生活一般分  相似文献   

19.
论点摘编     
爱国是基督徒的世间使命王怀茂在《中国天主教》2003年第3期撰写题为《爱国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也是基督徒的世间使命》的文章。文中谈到,爱国是人类公认的道德准则,对基督徒而言,爱国与爱教是统一的,是基督徒“爱德”的重要表现。爱国不但是遵循“上主”的意志和“诫命”,更是基督徒必须的道德修持和在世间“积德立功”的最具体的表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基督徒最基本的爱国,更是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听从“天命”的高尚道德修持和纯正的信仰表现;爱教首先要从爱自己的祖国、民族和社会这个根基开始。因此任何教会…  相似文献   

20.
季剑虹 《天风》2002,(2):22-24
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如何交流,如何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是今日教会信仰生活的重要实践。以神学思想为依据,认识独立自主是建设好中国教会的必由之路。面对教会知识层人士的增多,如何牧养成为今日教会事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