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 《天风》2011,(10):46-47
中国社会发展了,经济总量全球第二了,但贫穷还没有消除。在城市的街边,在旅游景点的附近,在教堂的门口,我们常常看到躺在或是跪在地上、站在那里手拿破碗向人乞讨的人。社会新闻上常常出现,路边躺着一个看似重病的,旁边一个不断磕头的,向路人求钱治病,结果到了没人的时候就两人起身收工的骗局,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于是,面对每主日都在...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人每年到教堂祈祷的时候,都会对主许愿.一天,教堂门口的一个老婆婆恻这个人:“这么多年,你向主许了很多愿,实现了几个呢?”  相似文献   

3.
恩民 《天风》2011,(10):47+43-47,43
教堂门口的乞丐或者叫乞讨者,确实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他们到教堂门口,很可能是因为觉得信教的人都是善男信女,更有善心,容易讨到钱。遇到这样的情况,给钱还是不给钱,是一个让人为难的事情,给,觉得四肢健全,会不会是街上的那些骗子,不给,又怕是自己塞住了怜悯的心。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1,(10):46-46
<正>编者按每到主日,在不少教堂门口总会见到一些乞丐,对此教会中一些同工从各种角度考虑,往往对他们抱以复杂的心情,甚至要求弟兄姊妹不要在门口向他们施舍,以免乞丐越来越多。但也有肢体认为,虽然乞丐真假难辨,但多数还是一些确实需要帮助的人,对看得见的穷人我们自然  相似文献   

5.
海伦 《天风》1994,(10)
5月6日,我去了科威特一个教堂,非常耳目一新!一路上脑子里出现的全是我对阿拉伯国家教堂形象的猜测。出租车把我们送到教堂门口,眼前是一群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我十分惊诧,这些国家也有人相信耶稣!一到门内,院子里全是做礼拜的,就像上海的一样。熟人见了围个圈子讲讲话,不同肤色,带着不同味道的英语发音。礼拜还未正式开始,很多人还站在外面互相问候,可那个可容纳200多人的礼堂早已满满了。里面放置着立体声扩音设备、电子琴,  相似文献   

6.
在意大利人的生活中,家庭是第一重要的,其次便是教堂,排在第三位的是咖啡馆。据估计,有近95%的意大利人是天主教徒,他们也从没有想过信仰其它的教派。这些人从小在教堂里长大,普遍都受过教堂的教育,并且在教堂里举办婚礼或葬礼。虽然许多的大教堂是艺术的博物馆,然而对于意大利人来说,教堂更像是一个避难所,一个精神上、宗教上,也是身体上的避难所。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贫穷的意大利人走进教堂,打开纸包,取出香肠和面包,在那里进行一次自助午餐还可以见到一些年轻的母亲头上包着头巾和手帕,在教堂里快乐地给孩子喂奶。所以,…  相似文献   

7.
特别的春节     
吴玉明  邵立良 《天风》2017,(4):24-25
<正>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农历腊月二十八,我正带儿子一起兴高采烈地逛街,手机响了,是罗姊妹的电话。她说:"吴姊妹,我带了一位病人在古城教堂等你,请你快来!"于是我将儿子送回家后,来到教堂。在教堂门口,我见到罗姊妹扶着面黄肌瘦的小郭。罗姊妹说她要带病重的小郭到医院做HIV检测,但  相似文献   

8.
教堂的钟声     
<正>教堂的钟声响了,礼拜的仪式也开始了。优美的歌声,和谐的旋律,与教堂的钟声融为一体,犹如天籁之音。教堂的钟声响了,一声又一声,督促迷茫的人早早回转向神。教堂的钟声响了,它试图唤醒酣睡的灵魂,提醒沉睡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该醒醒了。教堂的钟声响了,它像是吹响了前进的号角,让人向着标杆奋勇向前。教堂的钟声响了,众多的人奔入教堂,静静地在那里祈祷;在这属灵的海洋中,每一片小舟都  相似文献   

9.
《天风》2001,(4)
在中国以外的人常常想当然地认为在登记过的教堂里没有自由,因为这些教堂是被国家宗教局控制的。还有人以为所有未登记的教堂因为投有登记就会受迫害。事实上,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你所听到的有关中国的消息也许在某一天某个地方是真的。然而是,那并不意味着每天在全中国都是那样。建立在仅仅某一事例土的泛泛之言不会总是正确无误的。  相似文献   

10.
去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寒风呼呼。山西省文水县新立村教堂的头遍钟刚响,人们便陆续进堂祈祷。进堂时,教友们发现堂门口有一纸箱,在纸箱内有一婴儿在哭,取出来时,见是一个不满一月的豁唇男婴。后经多方问讯,无人认领,大家想,这可能是外教人扔了的孩  相似文献   

11.
秦昱 《天风》2013,7(7)
《巴黎圣母院》中,望着自己所钟情的爱丝梅拉达将要被绞死,钟楼怪人卡西莫多骤然从教堂的阳台上跳下,以蛮力推开卫兵,一边高喊着"避难"一边抱起爱丝梅拉达迅速退回教堂内.而原本还在念着拉丁仪文为死刑犯做最后祷告的主教神父们,此刻却赶紧站到教堂门口挡住了要进去追赶的卫兵,说:"教堂是避难场所,神圣不可侵犯,世俗法律到教堂的门槛为止!"  相似文献   

12.
正1979年9月9日,上海第二个开放的教堂、南市区的清心堂恢复礼拜了。教堂琴师马老师的一个邻居是我同事,他悄悄告诉我:"教堂开放啦!真的,不过开放那天凭请柬才能进教堂。"我家以及我们周围的人都不是信徒,我既没听到过别人向我传福音,也从未见过圣经。不过有股力量召唤我要进入主耶稣的门,我想没有请柬我可以借本圣经进教堂。我有个朋友家里有一本圣经,  相似文献   

13.
王恩源 《天风》2002,(4):52
今天,教堂音响效果越来越被教会重视,因为它是一种传福音的媒介。50年前,教堂一般都没有扩声没备,那时一个教堂的人数景多上百人。然而,现在教堂信徒人数少则有200-300人,多则超过3000人,如此多的人聚会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扩声系统,聚会将难以进行,这就需要教堂建立一个好的音响系统。由于全国各地教堂的建筑结构各不相同,一般可以  相似文献   

14.
伯克利第一长老教会位于旧金山湾伯克利市但纳街2407号,是伯克利区最大的长老会教堂,始建于1878年,后来,又几次翻修与重建,现在的教堂是80年代建的。它的外表很不起眼,没有高耸入云的尖顶钟楼,也没有灿灿生辉的巨大十字架。在远处它看起来像一家商店,只有到了跟前,看到了标牌和门口不远处的十字架,才知道这是一座教堂。所以,我第一次去的时候,费了好长时间才找到。它的内部,与其说像教堂,不如说更像音乐厅。中心讲台像是一个舞台,有钢琴、多功能电子琴、架子鼓等多种乐器。讲台的背景装饰也像音乐厅,是由银色的铝条组成几何图案,只是正中心…  相似文献   

15.
卜宪贵 《天风》1996,(1):36-37
在相隔县城60多里路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小小的教堂,里面常常拥挤着满满的一屋子人,他们都能静静地坐在这里听道。我今天要见证的,是我们教会三名传道人中的一员,她叫高钟秀(43岁),是教会由最初而至今的义工讲道员。  相似文献   

16.
渊声 《天风》2017,(8):64-64
问:在大街小巷、地铁甚至教堂门口,可常见各种乞讨者。不少人都避而远之,但作为信徒,若是避开,我内心便觉不安,可又怕遇到"假冒",因而不甘心施爱。究竟怎么做更好呢?—姊妹:小香答:小香姊妹,你好!你的不安与担心也是不少信徒遇到求乞者时的心理状况,但这正反映了一个具有基督生命的人,其内心向善并努力行道的一个方面。基督徒如何对待乞丐?对这问题教会媒体已有不少讨论。  相似文献   

17.
王恩源 《天风》2002,(4):52-52
今天,教堂音响效果越来越被教会重视,因为它是一种传福音的媒介。50年前,教堂一般都没有扩声设备,那时一个教堂的人数最多上百人。然而,现在教堂信徒人数少则有200—300人,多则超过3000人,如此多的人聚会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扩声系统,聚会将难以进行,这就需要教堂建立一个好的音响系统。  相似文献   

18.
教堂是信徒聚集敬拜上帝的地方,作为一个有形的建筑物,它也向社会展示着一种形象,因此,在满足实用需要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它的造型设计。我有机会看到各地近年来建成的教堂,发现不少教堂  相似文献   

19.
房赢 《天风》2007,(8):33
一月的无锡,空气中迷漫着冬的气息。走进一个引人注目的广场,自然地就看到了一座西式的教堂。红色的砖墙,独立的钟楼,立刻令人感受到了教堂的威严和神圣。虽然这个主日的清晨让人觉得一丝寒冷,但教堂门前“热闹”的景象却让人感受到春的温暖。一眼望去,教堂的门前攒动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有的是到教堂聚会的弟兄姊妹;有的是教堂进行接待侍奉的义工;有的是看到这样一座独树一帜的教堂而走过来观望的“外人”;有的则是  相似文献   

20.
凡事感谢     
陈宇 《天风》2006,(9):19
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上帝在基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9)。初次来到教堂.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之中.难免会有些许的孤单与不安。站在那里茫然四顾.渴望能遇见相识的人。正踌躇间, 从对面急步走过来一位约20岁左右的小姊妹.好像有什么事急着上楼.但却在与我擦肩而过的那一瞬.似乎体察了我的不安.便一边上楼一边在回眸中送给了我一个甜甜的微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