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景健美 《天风》2012,(12):12-13
今天,我们很难统计中国教会的义工人数。“义工”身份的定位可以指教会管理中,由信徒担任的志愿者岗位,义工队伍在教会中犹如一支可见的有形军队。而“义工精神”之于今日教会,也传递着一种无形的、基督徒服侍的价值与理念。有许多基督徒虽然名字不在义工名册内,但他们仍做“义”之工。他们默默地付出,代表着基督教会所特有的生命动力,为教会发展、融入人群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一般估计,中国教会信徒总人数大约80%是在农村乡镇基层教会,而肩负基层教会讲道释经的一支重要队伍是一大批义工。所以,广大农村义工的释经路线是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妥善处理好这一问题将影响到日后中国教会的总体面貌。  相似文献   

3.
王雪 《天风》2008,(16):34-36
随着中国教会的发展一一新兴教会不断涌现,信徒人数持续增长,中国教会的教牧人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这些教牧人员在各地教会的各个不同的岗位上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担当着多种事奉工作。广义上的教牧人员应包括圣职人员(如:牧师、长老等)和其他教职人员(如:神学毕业生、义工等)。我们通常把同在教会中做事奉工作的教牧人员称为“同工”,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2,(4):53-53
我院圣经函授班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为全国各地教会培养了许多函授学员,其中绝大多数至今仍是各地教会中的义工和骨干信徒,为中国教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2003年,因故暂停招生。  相似文献   

5.
, 《天风》2012,(12):8-10
编者按:在今天的中国教会,义工已经数以万计,他们对教会的发展贡献巨大。当各地教会培养了不少神学生进入教会并且日渐发挥更多作用的时候,义工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发挥?什么样的义工才能作“义”之工?教会又当如何培训义工,以使他们在教会事工中的果效更加显著呢?让我们看看本期的话题吧!  相似文献   

6.
金丽琴 《天风》1996,(9):14-15
苏州市基督教两会长期以来一直重视义工培训工作,自1984年至1995年市两会共举办了6期培训班,培养义工170人次。经过培训的义工绝大部分在当地教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庄稼多、工人少”的矛盾,义工成为我市办好教会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队伍。 随着形势的发展,教会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是如何提高信徒素质。改革开放和党的宗教政策进一步贯彻落实,信徒人数增长较快,但初信的信徒往往信仰上素质较差。  相似文献   

7.
王雷 《天风》2016,(12):12-13
正要量体裁衣,确立义工在教会工作中的恰当位置,本着任人唯贤的原则,使义工在教会中各有所归,各尽其用。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种因素,长期以来中国教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境况,即义工人数占据了教职人员队伍的绝大多数。迄今为止,我国有许多基层教会中的讲台工作依然是以义工为主力军。无可否认,在中国教会的建设中,义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过,义工的素质良莠不齐也是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基层教会如何面对义工长期主导讲台圣工  相似文献   

8.
刘家峰 《宗教学研究》2006,17(3):111-117
近代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无法逃避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处理差会和中国教会的关系,本文主要对来华传教士以及中国教会在这方面的观点以及措施进行考察分析。基督新教入华的第一个百年,传教事业完全在差会和传教士的控制之下,但随着新一代中国教会领袖的成长和传教士“中国教会”意识的增强,到20世纪初期,主张差会向“中国教会”移交财产和治权,从“教会在中国”(ChurchinChina)逐渐过渡到“中国教会”(ChurchofChina),已成为传教士和中国信徒的共同理念。但实行起来并不容易,直到1950年代初,能完全做到自养、自治和自传的教会还是很少一部分。原因有多方面,包括传教士的不愿主动放权以及中国信徒自身能力的缺乏。  相似文献   

9.
杨联涛 《天风》2017,(7):13-14
中国教会不断兴旺发展,几乎每个教会每年都有不少人受洗归入主的名下,更有不少人加入教会义工队伍,奉献时间、精力,活跃于教会各类事工中。然而,愿意报考神学、专职侍奉的青年人却越来越少,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面对发展中的中国教会,面对已经成熟了的庄稼,却没有足够的工人收割,家主心甚忧急:“谁肯为我们去呢?”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会庄稼多工人少,教会的发展不得不依靠于义工的参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重视义工是一件好事,符合宗教改革以来教会的优良传统。马丁·路德主张“人人皆祭司”,让每一位基督徒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人人参与事奉;重视义  相似文献   

11.
沈以藩 《天风》2004,(8):27-30
我很高兴有机会谈谈中国教会的传福音事工。感谢主!中国的教会今天不单非常兴旺,我们更感觉到主亲自在动工,打开福音的门。中国教会能够兴旺,也是许多前人所撒下的种子的结果,是跟今天许多爱主传道人以至信徒热心传扬福音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岳清华 《天风》2016,(10):14-15
正教会的牧养工作可以善用网络资源,力求做到多元化的牧养、有效性的牧养。信徒多、工人少是目前中国教会极其普遍的情况,"牧养不力"、"教会供应不足"是大多数教会存在的问题。网络的普及本是好事一桩,却因为被滥用或误用而偏离它本应有的实质和功用。如何善用网络资源以丰富教会供应,笔者认为有三条途径可行。一、通过网络培养义工要改变牧养不力和讲台的供  相似文献   

13.
张远来 《天风》2015,(3):16-17
<正>堂委应该成为牧者的左右手,以圣经的真理为根基,顺服上帝所设立的教会权柄,顺服教牧带领,执行教牧团队的决定,协助教会做好牧养工作。以"堂委"的形式管理教会是中国教会本色化的一种表现。教会传统和当代世界其他教会都鲜有这种教会管理模式。它贴近中国教会处境。实际上,我们不难发现,教会中存在的某些矛盾往往不是来自平信徒,而是来自那些在教会中兼任某些侍奉职位的同工、义工,或者说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堂委。把不正确的人放在了不正确的位置,矛盾就会  相似文献   

14.
单渭祥 《天风》2022,(1):29-32
当前中国教会的不少堂会管理机构,多数名称为"堂务管理委员会"(或有的以"长执会"替代——即成员由长老和执事组成,性质类似),他们多数是信徒中被推选出来的义工领袖,与专职教牧一起,共同担负起建设教会的重任. 理想状态而论,牧者与信徒领袖皆为属灵品格受到敬重的教会工人,广义而言他们都为神所拣选之仆人,由他们所组成的团队自然...  相似文献   

15.
俞伟忠 《天风》2011,(9):4-5
二、对当前中国教会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 1.教会既要重视硬件建设,更要重视人才培养 教会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教会长远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中国教会能否进行神学思想建设,能否进行教会中国化建设的问题。面对“羊多牧少”的挑战以及信徒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培养新时代的教会工人迫在眉睫。因此,我们要增强对教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的认识,确立清晰的人才培养异象。教会既需要有形的教堂,更需要由优秀的工人来服侍。改革开放30多年来,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04,(3):41-41
为了增加内地教会与香港教会的主内交往,如实反映中国基督教两会在印发圣经方面的事工以及中国信徒对圣经的热爱见证,中国基督教两会拟在今年七月下旬在香港举办“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览会”。现特向全国教会及信徒征集与圣经有关的展品,望给予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农仆 《天风》2001,(5):14-15
陕西省教会目前拥有信徒约25万,已登记的堂点有1300多所,牧师44人、长老140人、教师26人,传道445人(据99年12月统计)。教牧人员的短缺使“门徒会”、“东方闪电”等在陕西农村教会有相当的影响。为提高基层教会义工的素质,稳  相似文献   

18.
郑玉桂 《天风》2001,(1):38-39
“信”、“望”、“爱”是教会和信徒信仰生活主要的环节,是信徒对己、对人、对神明确的印记。在我们中国基督教开展三自爱国运动的现阶段,教会和信徒对于“信”、“望”、“爱”,应有更现实、更具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国内新闻     
阿尹 《天风》2017,(1):59-61
各地消息 重庆市基督教两会分别于2016年11月4日至5日及7日至8日.在九龙坡区和大足区举办骨干信徒联合培训班,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就“义工信徒的健康生命与职责担当”这一主题进行培训,增强了教会的互动与联谊.提高了教会信徒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教会各堂点的自身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5,(7)
<正>当下的中国教会拥有大量在不同教会间流动,而不归属于任何一间教会的信徒。如何看待这些流动信徒?本文希望与主内肢体做一点探讨。一、为何会有流动信徒1.信徒在自己的教会受伤,游走而寻找疗伤。有些信徒原本隶属某教会,但可能在教会有了痛苦的经历,从此不想去自己的教会,而到处游走。他们或许是真诚却遭遇挫折的信徒,需要教会挽回。2.信徒因工作的调动,以致不能委身某一教会。有些信徒工作地、居住地都不稳定,常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