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儿时所见的算命人大多是盲者,他们一般是在一孩童的牵引下,拉着自制的二胡,踏着哀怨的琴声,走街串巷,在炎凉的世界里寻求生存的契机。看到他们如此的景观,怜悯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心想,在那冷漠无助的社会里,他们也许只能如此,才可以生活下去啊! 可时下的算命一族却令人大有“鸟枪换炮”的感觉了:讲身体,他们大多是面色红润,四肢发达,五官  相似文献   

2.
你敏感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对事、对人都太敏感,或大惊小怪、或心神不定,有时则怨天尤人,如此,既影响了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3.
曾柱珍 《天风》2005,(3):52-53
基督徒的生活是凭信心而行事为人的,信心生活的动态有绝对分明的两面。要研究这问题,正如研究别的问题一样,除非同时两面兼顾,否则便无法获致完全的了解。换句话说,在成圣的事工上有属神的一部分,也有属人的一部分。这两方面泾渭分明,判然分立,甚至彼此相对。 这就好比两个朋友同去看一栋有名的建筑物,然后回来报告他们所看见的心得。他们一个只看建筑物的北面,一个只看南面。第一个说:"房子的构造和每一层的装潢是如此如此……"第二个便抢着说:"不对,你完  相似文献   

4.
曾几何时,他们是大款。他们有过创业的艰辛,也有过暂时成功的辉煌;有过春风得意,也有过潇洒风流;有过铤而走险的经历,也有过挥金如土的荣光……现在,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他们到了一个共同的地方——监狱。生活的反差是如此之大,他们有什么感受呢?《坐牢的滋味》中向读者展示了10位囚徒的心理剖白。  相似文献   

5.
水深之处     
杨联涛 《天风》2006,(7):10-12
这是耶稣出来传道的初期所发生的一件事情,彼得和他的同伴在加利利海,又称革尼撒勒湖打鱼,他们辛苦了整整一夜,一无所获,这使得他们非常的沮丧,但耶稣的到来,使他们的沮丧变成了欢呼,不单如此,他们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活的重心也改变了,这群以彼得为首的终生以打渔为业,以鱼维生的人,从此要离开自己所熟悉的职业,开始一个全新的人生:水深之处得人如鱼了。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的华文学校经历了私塾、义学、新式教育三个不同的阶段,他们对儒家经典的学习和儒家思想的传承是一脉相承的。马来西亚华人以集资兴学办校的方式继承"崇文重教"的传统,承担起"作育英才"的使命,实践"有教无类"的理念,诠释并灌输"礼义廉耻""明德至善""自强不息""敬业乐群"等儒家思想。他们之所以如此重视办校兴学和传承儒家思想,关键在于这是他们漂泊心灵的安顿之处,也是他们生活创业的精神源泉所在。  相似文献   

7.
央视春晚,农民工旭日阳刚组合演唱的《春天里》,将2亿多农民工进城打拼的辛酸和奋斗,演唱得感人肺腑,充满深情。与央视华美的舞台背景相比,俩人衣着朴素,那洗得发白的工作服、棒球帽,原汁原味。那一刻,我们感到他们离我们生活如此之近,一点也不陌生和遥远。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在我们的身边,常常就能见到这些衣着朴素、戴着安全帽、拿着工具的农民工兄  相似文献   

8.
一、男性社会化的起点:性角色定型化社会化是一种文化传递过程,在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中,使每个社会成员从自然人被教化为社会人,在社会化中人们获得了个性。并且学会了他们所在的社会的生活方式。正因为社会化对人是如此之重要。它也便成为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世界中,没有一种思想像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那样具有如此巨大的声誉和如此大量的信徒。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被一切国家和大陆的劳动人民用来作为武器,它使人类所具有的一切最好的、真正进步的和革命的因素团结在自己的旗帜下。先进思想的这种傅播和确立的过程是由这种思想同生活的联系客观地制约着的。各国人民在实践中看到社会主义各国的成就,看到两个体系竞赛的进行情况,他们根据日常经验确信,世  相似文献   

10.
相传,一些阿拉伯人为了给牲畜提供牧场,居住在沙漠里。他们习惯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们中的一位男子,他有一个年迈的母亲,老人就他这么一个儿子。老太太由于年事已高,大部分时间丧失记忆,对儿子时常胡言乱语,不允许他离开自己。老人年老昏聩,言行怪异,使得儿子苦不堪言。儿子认为,如此下去,他将在族人中毫无地位。  相似文献   

11.
更多时候,寂寞总是披着灰色的外衣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一直将它当做乏味的同义语,当做孤独的近义词。我们大都追求—种繁华喧闹的生活,因此,对寂寞唯恐避之不及。于是,我们醉心于成群结队的出游,钟情于扬幡结彩的联欢,沉溺于觥筹交错的宴饮……于是,我们被贪欲牵引,被狂热操纵,被喧嚣蒙骗……于是,我们失去了一方宁静淡泊的氛围,失去了一份生活的底蕴。可是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如此。他们与寂寞握手,拥寂寞入怀。他们把寂寞当成了一杯芳醇的美酒,细细品尝着生活的酸甜。屈原在寂寞中发出天问,卢梭在寂寞中留下忏悔,曹雪芹在寂寞  相似文献   

12.
张同明 《天风》1994,(2):53-53
久居喧嚣的闹市,心里常会羡慕乡村生活的淡泊。据说现在乡村、山寨福音事业很兴旺,可见那里更是美地了。我想这是因为乡人、山民的手脚头脑都比城市人来得干净,精神面貌诚朴、坦荡,容易相近,不像城市中一些人,市侩之气盈身,处处充斥着虚假、猜忌,处事斤斤计较、生怕吃亏。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的心被玛门之类的东西占领了,缺乏神的话。  相似文献   

13.
稷下学士与齐国的灭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稷下学宫是我国战国时代的文化中心,为我国思想学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性格、心理、作风等等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稷下学士也因此成为我国思想文化的先驱,其对中国思想文化做出的贡献确实值得大书特书。但是,历史地看问题,他们对他们赖以生活和宣传、交流、发展其思想主张的齐国的发展和兴旺,所起的作用不仅不足称道,甚至对齐国的灭亡也负有一定的责任,起码是道义上的责任。主要是因为他们“无官守,无言责”,可以放言高论而不顾实际;他们的思想主张大多与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不合,甚至背道而驰;他们各持己见,使得百姓思想混乱,统治者无所依从,或无法依从。既如此,他们的历史作用也就大打折扣了。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早期经验对人一生存在有重要、持久,而且是无意识的影响,婴儿期的生活(广义)情况关系到孩子身心的发展,左右他们接受、应答外界刺激水平的高低,就中,多进行活动量适中、形式得体的运动,对婴儿的发展极有裨益.物质都在一定的时—空中运动,从无机体到人的生命无不如此,进化史上,最原始的动物即有了运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1月的乌鲁木齐,一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回族穆斯林群众而言,这个冬天却不如往年寒冷,因为有人在他们心头点燃了一把温暖和关怀的火炬。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在他们当中悄悄流传—乌鲁木齐市成立了一个义务为穆斯林青年婚姻服务的机构。天下真有这样的好事吗?在这个市场经济深入人心、物质利益至上的年代,真有人愿意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吗?是大家以讹传讹,还是确有其事?然而,事实上确是如此,他们所说的这家机构就是“乌鲁木齐市穆斯林婚姻服务中心”。《古兰经》指出,“他的一种迹象是:他从你们的同…  相似文献   

16.
正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得起钱就是生活品质了。于是,有愈来愈多的人,在吃饭时一掷万金,在买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他的答案是理直气壮的——"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生活?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如果说有钱能满足许多的物质条件就叫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  相似文献   

17.
古俗拾零     
一、民俗中的“送穷”、“迎富” 汉代文学家、语言学家杨雄,曾写有《逐贫赋》;唐代文学家韩愈,也写有《送穷文》。他们长期处于“贫”、“穷”的境遇中,日子是不好过的。韩愈在《送穷文》中叙述自己“太学四年,朝暮盐。”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重点大学;韩愈在太学里是教书的“国子先生”,生活尚且如此穷困,难怪他要“送穷”了!  相似文献   

18.
让关爱生命的理念常态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这次汶川特大地震的救援活动中,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所表现的人文关爱都是空前的。所有的组织、团体和个人都积极地投入到了抗震救灾的爱心行动中。数万医务人员冒着余震的危险夜以继日地救治伤员,他们不计任何报酬,不惜任何代价。不过,灾难终会过去的,对这场突发事件的救助也终会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聚焦,生活将渐渐回复到常态。在正常的生活中,人们不再会如此集中地遭遇这种惨烈的苦难,遇到的常常是因生病、经济拮据等所带来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李曜安 《大众心理学》2020,(5):34-35,31
过去人们重视的教育是从小学开始的,现在提前了,大家都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被如此重视,有些幼儿园一年以后的入学名单都排好了。幼儿园真的这么重要吗?是非常重要。每个孩子3-6岁幼儿园阶段发展与生活,将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这个角度讲,幼儿园阶段教育的重要性不比大学教育低。我们不是为了激发家长在教育上的焦虑.  相似文献   

20.
《启蒙辩证法》的主旨在于反思启蒙如何倒退为神话,以及如此与神话纠缠的启蒙是否还能通过对自身倒退为神话的环节进行反思从而找到拯救自身的出路。《文化工业》一文则表明以真理样态出现的意识形态早已将自己构造出来的系统伪装为"自然",引诱大众深陷其中。对于生活在技术,更进一步说,是技术背后的权力为他们打造的完美世界之中的大众来说,在这个华美的牢笼中反思启蒙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但文化工业理论本身的面世似乎向世人表明事实不尽然如此。于是,挖掘启蒙拯救自身的可能就变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