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冰天雪地,大雪封山,山道上只有他一个人在艰难地行走。天寒地冻的时节来到九华山,他不是来朝圣的,彼时他也不信佛,他是来寻找母亲的。深一脚、浅一脚,他在九华山的山道和寺院间留下一串串脚印。  相似文献   

2.
正有这样一段著名的对话从前我觉得很妙: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拾得答:"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有一次,一个朋友临时有事没带钱,我当即帮他把钱垫上。  相似文献   

3.
对他,好些人非常羡慕,因为他的成功、他的风光、他的大方、他的奢华。从物质角度讲,他确实是成功的:经营着好几家公司,据说,资产上千万。我和他认识是在参加他做东的一次聚会上。此公极通人情世故,笑着,挨个轮流碰杯,说着很得体的话。他烟瘾大,一支接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洛杉矶生活时,我找了一名摄影向导,他叫罗伯特·李,出身于美国印第安人拉科他部族。一天,我去拜访罗伯特·李,他向我讲述了在拉科他部落里流传很久的、令他引以为荣的传统。在英国人踏上美洲大陆之  相似文献   

5.
<正>"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他将气候、风雨、季节搞得混乱不清;他残害他的狗、他的马和他的奴仆;他扰乱一切,毁伤一切东西的本来面目;他喜爱丑陋和奇形怪状的东西;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像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在《爱弥儿》  相似文献   

6.
梁奕琨 《天风》1996,(9):4-6
经文:约1∶13,出3∶6,来11∶9、10,加4∶28 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他不是属肉体生的,也不是属血气生的,乃是凭着应许生的。他平生许多地方可以预表基督,他是旧约时代一颗灿烂的明星,也是今日青年信徒的楷模。 一、对神——他敬畏 他敬畏神表现在三个方面 1、筑坛——求告主名(创26∶25,32) 他父亲亚伯拉罕一生倚靠耶和华,无论到哪里,总是首先为他的神筑一座坛。  相似文献   

7.
自从他考上大学,就很少回老家。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让他眩晕、痴迷、幸福、不知所措。他拼命学习,只为让这座陌生的城市能够接纳他。最终他真的留在城市了,并且通过贷款,购买了一套三室  相似文献   

8.
董存义 《天风》1995,(4):21-21
汪占一老弟兄是呼和浩特教会归主多年的信徒。他有唱诗的恩赐,他的嗓音圆润、吐字清晰。同样的一首赞美诗,经他唱便使弟兄姊妹很受感动。他说:“唱诗不但发音要符合曲谱。  相似文献   

9.
房赢 《天风》2008,(10):44-45
这是一位看似平凡而又极其不平凡的弟兄。平凡的是他与我们大多数弟兄姐妹一样,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不平凡的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基督徒、一名普通的中国公民,他不断地在用他那弱小的身躯传扬着环保的精神。他就是被许多媒体誉为“科研痴人”、“环保狂人”、“新时代的铁人”的刘宝敬弟兄。  相似文献   

10.
顾工 《美与时代》2011,(3):64-69
龚贤是绘画史上独辟蹊径的一位山水画家。他的独特画风缘于他对大自然和绘画传统的独特体悟,缘于他自成体系的绘画思想。而龚贤绘画思想的形成,是与他的身世、性格紧密相关的。具体言之,龚贤的学画师承、人生际遇、孤傲个性共同造就了他独具魅力的人格和画风,使他成为清初画坛与"四王"、"四僧"并驾齐驱又特立独行的一位大家。  相似文献   

11.
一位身在异乡漂泊的青年才俊,四处寄信求职,但都石沉大海。一天,他收到了一封回信。回信人斥责他没有弄清楚该公司所经营的项目就乱投求职信,并指出求职信中词不达意、语句不通之处,借此将青年好好羞辱了一番。青年虽然有些沮丧,但他觉得这是别人给他回的第一封信,证实了他的存在,而且回信人在信中的确指出了他的不足。为此,他心怀感激地回了一封信,里面对自己的冒失表示了歉意,并对对方的回复和指教表示了感激。  相似文献   

12.
一位来自农村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带着父母省吃俭用攒下的钱来广州创业。然而,3个月后,与他合伙的同乡却卷款而逃了。后悔、愤懑、无奈、绝望一起在他心底交织着,他想到了死。他躺在天桥上,脑海里一片苍茫。这时,一位卖报纸的老妇走过来说,先生,买张报纸吧!他下意识地将手伸进衣袋。他摸到了一个冰凉的东西,拿出来,竟是一枚面值一元的硬币!他想,把这一元硬币花掉自己就是真正一无所  相似文献   

13.
他从小就爱笑、爱唱歌、爱弹琴,可在一次踢足球中,足球不幸击中了他的双眼,使他从此双目失明……他陷入深深的黑暗中,人们再也看不到他脸上的笑容,听不到他优美的歌声和激越的琴声。他感到自己在黑暗中不断地坠落,坠落到一个无底的深渊,看不到世界的一丝亮光。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金岳霖老师创造了他的哲学体系,其中包括了本体论与知识论。《论道》一书是他的本体论。《知识论》一书是他的知识论,即通常所说的认识论。他的知识论是以他的本体论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5.
王从友 《天风》2012,(4):51-53,68
医学、哲学、信仰,何为本何为用?一位临床医生为什么会转向生命伦理研究,是学术兴趣还是天职的召唤?孙慕义教授,一位牧师的儿子,眼下是中国生命伦理学学科带头人之一。他年过花甲却仍孜孜不倦,倾尽心血,获得累累学术成果。他的良知和责任感,使他始终关注社会、热爱生命。本刊有幸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听他以独特的视角来解读生命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行 《天风》2018,(2):48-48
有一篇短文《你永远只是第三》,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一个年轻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在学校生活的每个阶段,他都是深受拥戴的学生领袖。但作为"佼佼者",他身上丝毫不见一丝清高、孤傲、盛气凌人;相反,他为人谦和,从内心深处尊重、欣赏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7.
作家葛若宁叙述了他的一个经验。有一次他在飞机场等待一架为恶劣天气所阻,久久盘旋而不能降落的飞机。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葛先生注意到一位等待未婚妻的青年人那极度焦急不安的情形。时间每过去一秒,他的情形便更加恶化。这位有名的作家知道,若是劝这位青年不要担心是毫无用处的。于是他采用另一种方法,他走  相似文献   

18.
一、卡尔拉内的一生 今年3月5日正值卡尔拉内百周年诞辰,3月30日纪念他逝世二十周年。他的一生给我们后代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的一生是奉献给神学和教会的一生。 卡尔拉内是一位典型的德国人。他不苟言笑,经常处于沉思与考虑之中。他不大爱谈自己,只是随着年龄  相似文献   

19.
一天,一位中年人一如往昔地夹着公文包去公司上班。他是这家公司的元老级人物,在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最终坐上了部门经理的职位,其中的艰难和困苦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此时的他,只要在这个公司再继续工作几年,就可以安安稳稳地从公司退休,享受退休生活。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数十年职业生涯却在这一天画上了句号。这一天,他被上级无情告之:"你被解雇了。"这令他万分惊愕和疑惑:"为什么?难道我犯错了吗?"他的上级平淡地告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的“他者”意识——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如在西方一样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也存在着一种强烈的“他者”意识。根据这种意识 ,他人乃是一种异己的、陌生的、危险的在者。这是“你—我”这种本真的、健康的存在状态的异化。这种他者意识首先是与关于自我所属族类的意识联系在一起的 ,因而个人的自我意识是与其族类意识密切相关的 :异族的存在规定着本族的存在 ,进而族类的存在规定着自我的存在。于是 ,本真的自我也就不复存在了。这种他者意识渗透于汉语全套人称代词“他”、“你”、“我”中 :如果说“他”是“缺席的他者” ,“你”是“在场的他者” ,他们对“我”来说都是“外在的他者” ,那么“我”就只是一种“内在的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