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独居田园,静享天籁之音,让妙响涤尘,月籁洗心,把心沉淀于浮尘之底,把时光隔在尘世之外!  相似文献   

2.
何益鑫 《哲学分析》2023,(1):75-88+197
《庄子·齐物论》开篇的“天籁”说,向无确解。南郭子綦对天籁的讲述简要而隐晦,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传统诸说,或依地籁说天籁,或抽象发挥三籁的比喻义,都不能在文本和思想上做到完全的贴切。其实,庄子的“天籁”继承自老子的“籥”喻。老子把天地之间比为籥,以籥的虚无出声,比喻天地之间的虚无生物。同样的,“吹万不同”,是说天籁之动吹生万物;“使其自己”,是说造物者使物依其自身本性而生存。前者是气化宇宙的视域,后者则是道对万物之内在根据、存在方式与独特价值的肯定。这两点关乎庄子齐物思想的根本要旨。《齐物论》以“天籁”开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全篇结构而言,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对天籁的理解,也有助于对“吾丧我”等相关文本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3.
新订教学语法在虚词中增加了一类拟声词。拟声词又叫象声词,指摹拟事物声音的词。例如:“砰”“轰隆”“哗啦啦”“噼里啪啦”。拟声词摹拟事物的声音大都是蹩脚的。例如:“关关雎鸠”中的“关关”,摹拟雎鸠的鸣声;“坎坎伐檀兮”中的“坎坎”,摹拟砍树的声音;“磨刀霍霍向猪羊”中的“霍霍”,摹拟磨刀的声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中的“溅溅”,摹拟流水的声音;“小马哒哒地跑开了”中的“哒哒”。摹拟马蹄踏地发出的声音;“雄鸡报晓的喔喔声”中的“喔喔”,摹拟雄鸡报晓的声音;“轰隆轰隆的车轮声”中的“轰隆轰隆”,摹拟车轮滚动的声音;“鱼在扑棱扑棱地跳动”中的“扑棱扑棱”,摹拟鱼跳动  相似文献   

4.
道教是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土壤上产生和发展的宗教 ,含藏着厚实的我国传统文化各方面的因素。有的学者赞誉它融摄性很强 ,有的则贬斥它杂而多端 ,有的说它是历史社会生活折射的映象 ,有的说它是有宗教特征的社会文化形式。总之 ,它有系统而博广的义理和独立而丰富多彩的道教文化。它是华夏领域天籁、地籁、人籁自然谱成的合奏曲 ,虽是空虚来声、百音齐鸣 ,而其基调则是和谐的和活泼的 ,抒发着关爱生命、热爱生活、追求长生久视的热烈情怀。其旋律充满对人生的兴味、对社会的兴味、对生活的兴味。它的一切根本性义理 ,可以说聚焦于人类及一切生…  相似文献   

5.
眼睛的注视行为与人的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常说“他的服睛闪闪发光”,“她有着稚气的眼睛”,“他眼露凶光”等等,这时我们所描绘的是指眼睛的瞳孔放大、缩小和注视的动作。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眼睛所发出的是人与人心理沟通中最明显、最准确的信号,因为它们是人身上的焦点,眼睛所表达的讯息就是人心理活动的反映,即一个人的态度和心情。所以,心理学界有这种说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相似文献   

6.
长时间以来,很长很长时间以来,一说到“永别,莱维纳”,我就深感恐惧。我深知,此时此刻,我在你们面前,如此地靠近你们,说“永别”(adieu),特别是大声说“永别”,发出“永别”这个词语的声音,我的声音在颤抖不已。在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7.
陈英 《美与时代》2004,(2):56-58
由于每个人生理条件的不同,嗓音构造的不同,造成了人们嗓音的不同。声带短而薄发出的声音就高而细,声带长而宽厚发出的声音就低而粗。这就是人们嗓音有高低粗细之差别的原因所在。对于歌唱的人来说,无论其嗓音如何,都要根据他的发声器官这一与身俱有的自身“乐器”,在声乐学习中不断地去锻炼、改造,依靠自己的创造想象、音乐感知、艺术思维,加之艰苦的磨练、长期学习使用和调整得以不断完善,使这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乐器”——嗓音能表现出美妙的艺术形象。这一切对于一个歌唱初学的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随着学习音乐人数的不断增多,学习声…  相似文献   

8.
“哦啰三声”(努秘)确实是通往宗教现象学本质直观的一个路径,透过内在指引,透过察玛下意识的、非理性的、被神灵所触动的一瞬间,通过在灵里面所发出的一个特别声音,使我们感悟到音乐形态结构同本质的内在关系.这个被神秘所激发出的声音展现,不仅使得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仪式活动的本真和原动力所在,体会和领悟到不懂音乐的察玛为什么能创用仪式音乐的形态样式的缘由所在,而且从更深的层面上理解到音乐生成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9.
一 这是一个充满了声音而无限丰富的世界。 道家的老子,对声音的看法是“五音令人耳聋”,他认为真正的声音应是“大音希声”,他喜欢听的是“天籁”。儒家孔子对声音特别是音乐充满兴趣,每日抚琴吟唱,弦歌不绝。史载孔子闻《韶》,如醉如痴,三月竟不知肉味。儒家还把音乐教育排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第二位,可见重视程度之高。 佛教也有对声音和音乐的看法。佛教中讲方便法门,一切有助于令众生解沾去缚、开悟见道的都是法门,音声自然是其中之一种。在佛教所讲的五明中专门有关于声音和语言的声明。佛法的宣讲和弘化离不开…  相似文献   

10.
《楞严经》中有“譬如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之说,意思是琴瑟琵琶虽然可以发出优美的声音,但还必须由懂得音乐的人去弹奏。否则,琴瑟琵琶最终也无法奏出美妙的乐章。大文豪苏东坡写过一首名为《题沈君琴》的诗,生动而又极富哲理的讲述了这个道理: 若言琴上有琴  相似文献   

11.
这个世界太喧嚣了,以致于我们常听不见上帝的声音。这个时代的人太不甘于寂寞了,在世俗利弊的喧嚷争闹中,那永无休止的噪音掩盖了我们的听觉,让我们听不见上帝对我们呼唤的声音。 当人第一次违背上帝的命令,在罪中失落而不敢见神时,上帝向人发出了悲戚的呼唤:“亚当,你在哪里?人啊,你在哪里?”那声音正如母亲对做错事  相似文献   

12.
威泽 《天风》2002,(8):43-43
“东方闪电”又名“女耶稣派”,是近几年我国出现的又一典型邪教。其主要特点是信奉女耶稣,认为耶稣已经第二次道成肉身在中国,他们曲解圣经说“闪电从东边发出,直照到西边”(太24:27),“谁从东方兴起一人……”(赛41:2)其中“东边”和“东方”都是指中国,“一人”是指女耶稣(其实是指波斯王古列)。  相似文献   

13.
人人都说恩雅的声音是天籁,而我的一位网友却告诉我,有一种声音远比恩雅好听,那就是清空回收站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瓦屋听雨     
正每逢下雨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守在自家的瓦屋听雨,那实在是一种别样的雅致和风情。雨悄悄地来,时急时缓,最后又悄悄地飘逝。有时是一阵风裹着急雨齐刷刷地来,又齐刷刷地去。雨点敲打着青色的瓦楞,发出时而叮叮当当时而噼噼啪啪的清响,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美妙犹如天籁之音,像玉手倏而拂过古筝之轻响,  相似文献   

15.
喜乐的秘诀     
恩敏 《天风》2012,(12):33-33
“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这节经文可另译为:“你所思所想要谨慎,因为生命由思想定型!”(参箴4:23)这里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思想、意念。水源保护,主要从源头开始。在一些源头支流常有一些人在视察监督,我们的心是否也需要保洁员?大卫说:“神啊,求你鉴察我,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参诗139:23—24)人要喜乐,要从源头查起。  相似文献   

16.
让声音富有情感,这恐怕只有人类才能够做到。通过声音可以将喜怒哀乐表现出来。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即使说“啊,真高兴”,给听话人的感觉也难免低沉。反过来说,心情愉快的时候,声音明快,也会引来听话人的微笑。简单的说话,由于声音不同,会包含许多不同的意义。通过音调即声音的高低、强弱、缓急等的运用,能够让对方更加深刻地理解你讲话的内涵。声音是你心灵的自然反映,声音有温度,有味道,有喜有悲的色彩。听话人在听讲话人说的时候,从声音的表现可以切实地感受到你讲话中活生生的东西。比如说话人A和B说出同一个词,但是从A…  相似文献   

17.
姚鹏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157-157
文明以降,人逐渐走上自然的中心地位,古希腊时期的普罗泰戈拉声称:“人是万物的尺度”,虽然与现在的人比较起来,那时候人还比较赢弱,到了近代的康德也同样理性地发出“人为自然立法”自信的声音。人是如何成为万物的尺度?人是在生存中把自身历史化,自由化,这主要是人类本身的对象化意识被在生存申开发出来;由此不是什么的什/1-,就在人的对象化意识中被带上前来成为一物;走上前来的一物把不是什么的什么在转化过程中开显出来的尺度交付给人,使得人成为万物的尺度或者人只是万物尺度的促成者,拟或人只是万物尺度的开发者。  相似文献   

18.
踏着铺满晨光的山径,我走进竹林。沐浴在那烟光、日影、薄雾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的清幽篁韵竹林中,顿感一种别样的心意袭上心头。一夜冬雨,洗得翠竹越发青翠。倘徉于竹林,丝毫无冬日的冷漠,倒觉得胜似阳春。绿叶上滴滴圆润的水珠,随风落下,发出籁籁的响声,使林中越发显得静谧。此时,仿佛传来“瞻彼淇奥,绿竹倚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歌声,这不是《诗经》中对竹的赞美么?是的。竹子不仅仅有着竿直枝疏碧绿清秀之姿,楚楚动人的蝉娟之态,含露吐雾潇潇惑惑的篁韵之胜,而且它那刚柔相济的风采,不畏严寒霜雪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89,(4)
1987年中国佛协在北京开会,适逢藏历新年,大会特为藏族代表们,举行了一个茶话会。会上班禅大师慷慨激昂地用藏语作了长篇讲话。我建议译成汉语。赵朴初会长风趣地也是郑重地说:“不用翻了,我完全听懂了。大师的声音,就是爱国的声音,就是团结的声音。”是的,“团结”,“爱国”,是大师伟大形象的缩写,是大师一生业绩的概括。让这洪钟一般的声音,春雷一般的声音,永远回旋在大地上空,震撼着每个热爱祖国的人的心灵吧。当时在会上云南代表团献了一幅画屏,  相似文献   

20.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享受美是人的天性之一。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如果将一节课从教学语言、教学环境、课堂氛围和练习形式等方面进行“美化”,那么,它定能为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首先要把握好语言的节奏和声音的高低。例如,在发出口令时,语言节奏要明快,干脆利落,声音要洪亮威严。在讲解动作要领时,语速要快慢适中,声音要让所有学生都听到。在表扬学生时,要语调舒缓并带有赞叹的感情色彩。比如一个学生轻松自如地完成了支撑跳跃动作,老师可以夸这个学生身轻如燕飞过了跳箱,然后落地生根稳如泰山。其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