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与千寻》是一部非常受青少年喜爱的由宫崎峻导演的电影。因此,我在刚刚过去的寒假中,把《千与千寻》等几部电影作为寒假作业,让他们回家认真观看,并给每部电影都提出了两个问题供他们在看电影前思考。其中《千与千寻》这部电影我提出的两个问题是:1.为什么在影片开始部分,千寻的父母会变成猪,而在结尾部分,千寻却在她曾经多次去探望过她仍是猪形的父母居住的猪圈里找不到他们。  相似文献   

2.
徐晓鸿 《天风》2011,(8):28-31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介子,号莱圃,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1631-1700)、梁佩兰(1629-1705)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诗有屈原、李白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屈太均儿时随入赘邵家的父亲,居住在南海县西场,初名邵龙,号非池,又名邵隆,字骚余。  相似文献   

3.
“喜羊羊之父”黄伟明,出生干广州的一个艺术之家。在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下,黄伟明3岁时就迷恋上了画画,那个时候,他的生活只有丽件事,一是画画,二是看动画片。从《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谈》到《三个和尚》《没头脑和不高兴》,黄伟明一直都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4.
正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是屠家唯一的女孩。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家中小妹取名"呦呦",意为鹿鸣之声。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屠家楼顶有个摆满各类古典医书的小阁间,这里是屠呦呦童年时的阅览室:《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四部医典》《本草纲目》《温热论》  相似文献   

5.
自1958年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白发魔女传》问世以来,同名电影历经了十余次翻拍。1993年张国荣、林青霞主演的同名电影《白发魔女传》堪称电影史上的佳作;2014年,范冰冰、黄晓明主演的《白发魔女之明月天国》又再塑了"白发传奇",并取得了优异的票房成绩。在这两部影片中,女主角练霓裳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以及人物命运方面都存在异同点。分析比较二者异同,有助于我们思考面对当今电影行业的"怀旧情怀"我们所应该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子思作《孝经》说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缁衣》、《中庸》、《坊记》、《表记》出自《子思子》,已由郭店楚简的发现得到证明。 《李经》与《缁衣》等四篇好在“子曰”之后引《诗》《书》,风格相同,当属同一时代,同一作者的作品。 《论语》中孔子多言《诗》《礼》而罕言《书》,与《子思子》判然有别。用《诗》《书》发挥孔子思想,应是 子思的创造。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退而与万幸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继承了子思学 派的传统。《孟子》原有《说孝经》等“外书四篇”,《史记》等都曾引用。《说孝经》当是《孝经》成书于 孟子之前、孟子论述其师门所传《孝经》的证据。郭店楚简内多处论孝,与《孝经》相表里,表明孝是 子思学派论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不怕晚     
近来我对两位艺术家兴趣浓厚,一位是蓝天野,一位是裴艳玲。 蓝天野何许人也?就是《封神榜》里仙风道骨的姜子牙和《渴望》里温文尔雅的父亲的扮演者。  相似文献   

8.
不二法门     
马明博 《佛教文化》2018,(3):103-105
如果把《楞严经》拍成一部电影,阿难、摩登伽及文殊菩萨,只是在序幕中出现的配角。如果把《维摩诘经》拍成一部电影,释迦佛则甘愿作配角,让维摩诘与文殊菩萨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男一号”与“男二号”。  相似文献   

9.
《国语》名称演变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锋 《管子学刊》2006,(2):118-121,117
《国语》本为先秦时期“事语”类文献的汇编,自西汉末刘歆始视其为《春秋》之“外传”,后人又多因之,称其为《春秋外传国语》、《春秋外传》、《春秋国语》,亦有简称《外传》,或直呼为《春秋》者。目录分类上《国语》亦多入经部“春秋类”当中,直至《四库全书》方黜《国语》出经部,而入于史部“杂史类”。本文搜集诸史材料,引述前贤之论,对《国语》名称之来源、演变及其缘由略作浅析。  相似文献   

10.
荀子为传经之儒,他与《诗》、《书》、《礼》、《乐》、《春秋》的关系,经前人与时贤考释,都已略见端倪。然而,他与《周易》的关系仍朴朔迷离,其论《易》、用《易》、阐《易》、传《易》之功,尚未得到彰扬。 荀子,自刘向起就被称为“善为易者”。汪中的《荀卿子通论》和胡元仪的《荀卿别传》在彰显荀子传授《毛诗》、《鲁诗》、《韩诗》、《春秋三传》及《礼》之功后,都曾致力于考证荀子与《周易》的关系,然除重申刘向的结论外,于实证上并无多大进展。  相似文献   

11.
于淑琛 《美与时代》2014,(7):109-109
诞生于二战后的《小城之春》是一部在叙事心理及诗化表达中做的十分典型电影,整部电影仅用了四个场景,五个人物,就生动的展示了四十年代男女青年间纠结的感情故事,并通过细腻的情节设置对故事进行了完美的表达。音响、旁白、光影和道具等在影片中也被赋予了极强的隐喻性。  相似文献   

12.
如果电影需要给观众一个清楚的交代,那么《太阳照样升起》或许根本就不应该是一部电影,而应该是一部音乐……  相似文献   

13.
程颐所作的易学著作《程氏易传》只注解了《周易》经文和《彖》、《象》、《文言》三传的内容,对于《系辞》以下等传皆无所解,但这并不意味着程颐对于《系辞》不重视,相反,在《二程遗书》中,程颐与学生谈话的主要内容,多从《系辞》出发,程颐以易学为基础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的主要概念也是来自于《系辞》的,因此,重视程颐对于《系辞》的解释,对于程颐易学思想的把握,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拟从程颐释易方法角度,勾勒出程颐易学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14.
《韩诗外传》融合了多家思想,其中,与《周易》更是密切相关,在强调行有所止、卑己虚怀、简朴平夷、迁善改过、推己及人、损盈益谦、困用贤人、穷变通达、恒守其德、慎始有终、反求诸己、颐养安命的思想上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许家星 《哲学动态》2022,(11):61-72
随着《四书》在儒家经典谱系中主导地位的确立,元代儒学面临着如何摆正《四书》与《六经》两套经典系统关系的新问题。陈栎通过寻找《尚书》与《四书》文本间的关联,挖掘两者在性、理、敬、知、行等核心范畴上的相通性,提出“《四书》之宗祖,往往出于《书》”说,主张“看《四书》,穷一经”的《四书》与《六经》并重观,强调《尚书》作为《四书》之源的统摄意义。对此,王祎以“同一理也”沟通《四书》与《六经》,史伯璿则提出针对性的“《四书》为《六经》本原”,两者与陈栎之说共同体现了元儒安顿《四书》《六经》新旧两套经典系统的努力,显示了这一新课题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台湾作家林海音不仅在创作上非常有成就,大陆一部著名的电影《城南旧事》就是根据她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同时她还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和出版人。她早年在北平编过《世界日报》,后来到台湾编《国语日报》《联合日报·副刊》,再后来又编《文星》《纯文学月刊》,主持纯文学出版社。作为编辑和出版人的林海音有口皆碑,她最引人注目的性格就是仗义。  相似文献   

17.
存在主义作为一种西方现代的哲学思潮,在多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当电影与存在主义结合之后,电影从此拥有了表达思考与痛苦的哲学功能。《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了一个少年派的奇幻的海上历险经历,通过对男主角的心路历程的描述,探讨了人的存在的问题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传教士在《教务杂志》上几乎讨论了《圣经》汉译涉及到的所有问题,传达问题则是其核心议题之一,其中包括翻译原则的确立、是否需要在译本中附加解释性材料及语体的选择等。这些讨论为我们认识和反思传教士《圣经》汉译的历史及其遭遇的困境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也为我们思考文化交流中的翻译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论语》在汉代只是六艺的传记 ,但它对《史记》的学术影响却不在六艺之下。《论语》不仅给《史记》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而且深刻地影响到《史记》体例的设置 ,司马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多以《论语》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谢晋导演一生拍过50多部电影,大多成为经典,《红色娘子军》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鲜为人知的是,当年这部经典虽然成就了谢导,却又给他留下了终生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