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叶     
今天也写日记。我这个人,在日记里只写让我快乐的事。日记标题叫做《快乐日记》。 那就让我回顾一下今天的高兴事儿吧。“今天星期六,公司休息,真好。早晨醒来,心情也好。女儿破天荒地为我准备了早餐,是她亲手做的三明治。想着女儿还是爱我这个老爸的,我吃得有滋有味。吃过午饭,和儿子一起去钓鱼。嘿,竟然钓到一条长长的鳗鱼,在儿子面前露了一把脸。儿子似乎更加崇拜我了。那条鳗鱼成了我们的晚餐,晚餐由我一手包办,老婆心里肯定很感激吧。我看见她的眼睛都湿润了。大概是对我越发着迷了。明天星期天,公司还不用上班,还有什么好事等着我呢?”  相似文献   

2.
一、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有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二、尊重课堂上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象猴子般戏弄。”  相似文献   

3.
“每当我看到她,总有抑制不住的冲动”,“今天下午我又看到她了,她真漂亮,我真喜欢她”,“她冲我笑了一下,我整天都非常高兴,难道她也喜欢我吗?”看到这一段段日记中的文字,你也许会以为是一个初中或高中男生的日记,记述初恋的感觉,其实。这是一个刚刚高中一年级的女生小悦(化名)的日记。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四川省成都市的钟女士在洗床单时,发现儿子床垫下有一个笔记本,顺手拿起翻看,结果上面的內容让她大吃一惊。原来,16岁的儿子以日记的形式记载着各种淫秽内容,其中一则日记是这样写的:“×年×月×日,星期×,我将在×处实施计划,模拟强奸一位妙龄女子……”30多篇日记中,详细写着发生性关系时要做的动作、步骤、时间长短等。人们不禁要问: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为什么竟会用文字“模拟强奸”呢?  相似文献   

5.
初中时,我是她的班主任,而她和我,却对抗了两年,在她黑色封面的日记本里,我是第一个被她写进“死亡日记”的人。  相似文献   

6.
相约失恋     
我失恋了,就在昨天,第一次牵她手的昨天,我失恋了。一切发生的是那样平静,以至于我当时都没有察觉。 当我拉她手的时候,她看了我一眼说:“你好大的胆子!”但她并没有把手缩回去。 “我——我也是第一次。” “真的?”她眨着眼问我。 “真的。” “好吧,今天就让你放肆一回!” 她的手很小、很凉,除了拇指,其余四个手指被我轻轻地握在掌  相似文献   

7.
这两天看香港作家亦舒的文集,其中有篇文章很合我心意,叫《从宽处理》。文章大意是说,她的生活哲学是宽松处理法——买衣服不要那么紧身,大一码好了,会觉得很舒服;和人约会,时间不要定在大清早,以免他人紧张;写作时,实在写不出长篇,就写个短篇  相似文献   

8.
或许是命中注定的劫难:女儿凡琪刚出世,就因“胎儿宫内窘迫症”差点窒息;两岁半时,又患“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而被送上了手术台。小小年纪就经历了如此大的磨难,委实让人怜惜。因为这,女儿从小就被家里人当“国宝”一样处处呵护着,生怕再有个三长两短。女儿也挺争气,不但字写得端端正正,歌唱得悦耳动听,而且还十分听话,讲卫生。周围的邻居都夸我家养了个乖乖女。然而,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她身上的  相似文献   

9.
正每次去幼儿园接闺女,她总是恋恋不舍,非要玩到广播里老师亲切地"请"小朋友们离开。"幼儿园里有我的好朋友,我们在一起很开心。"看我有些不悦,她给我一合理的解释。"家里没有朋友吗?"我充满希冀地提示她。"没有。"简短的回答,让我这个做母亲的玻璃心碎了一地。记得她刚上幼儿园时,天天闹情绪不想去。每次上学,她都  相似文献   

10.
翠岩眉毛     
[举]翠岩禅师夏末示众云:“一夏以来,为兄弟说话,看翠岩眉毛在么?”保福云:“作贼人心虚。”长庆云:“生也。”云门云:“关。”三姐从日本回来,我们天天玩。她见我桌上摊着日本大正版美浓纸大字印《碧岩录》,问我写到第几则了。我就来考她,要她读了这  相似文献   

11.
爱要怎么说     
初二时隐隐约约开始对一个女生产生了好感,之前和她的关系挺一般,更多的还是“公务”上的交往——那时我是数学课代表,她是小组长,而数学老师几乎天天布置作业。好像也没有什么一粒石头投入水中兴起一阵涟漪的感觉,喜欢她是在很多细节中沉淀成心事,那种感觉新奇而纯洁。她的头发有点黄,但柔顺如练,特别是那双清澈见底的眼睛,真像诗中说的那样似“一泓秋水”。我于是想尽办法在她面前表现自己,走运的是再次排座位时换到了她的后面,兴奋之情简直溢于言表。我渴望引起她的青睐,并为之茶饭不思绞尽脑汁。但是很快我发现她并不喜欢我,因为她不再朝我笑了,对我的高谈阔论无动于衷,平常对我爱理不理,甚至于某天我在她的眼神中发现了嫌恶之意。  相似文献   

12.
[来询者基本情况] 张某,男,20岁,东营市某中学学生。该生从小学习很好,经常考第一。但“从小就非常不老实,在小学时,曾将胳膊摔断,而且也经常和别人打架,几乎天天被人找上门。人家领着孩子找上门,我父亲就十分生气,就打我,这样我几乎天天挨打,但我仍旧不改。我从小谁都不服,十分胆大。”“到了初中,学习仍然很好,可仍恶习不改,还经常和老师闹别扭。有一次,我又和校长打了一架,他不让我上学了。后来,父亲向校长赔礼道歉,几经周折,我勉强又上学了。”此生考上高中以后,毛病依然未改。刚入高中一个周,便伙同其他两人,与高年级同学打架,被学校严肃处理,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可是,不久他又伙同他人,把另一个同学打成重伤,使其住院两月之久,赔了不少医药费,并被学校开除。由于多  相似文献   

13.
学会欣赏     
正生活里需要学会欣赏。记得女儿读小学二年级时,用"辛苦"一词造句。她写下:我们上学最辛苦。我问,为啥说上学最辛苦?女儿说,我早晨起床上学,爸爸还在睡觉;我晚上回家写作业,爸爸躺在床上随意看书。我觉得我比爸爸辛苦。我哈哈大笑说,说得好。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女儿写暑假见闻类作文,写到奶奶家的鸡栖息在院子里的果树上,老师一句批语:"只有你奶奶家的鸡才会上树。"女儿既委屈又沮丧。我耐心地对她说,爸爸认为你这篇作文真实  相似文献   

14.
丈夫是不是有了外遇?孩子上学的事儿怎么还没有着落?为什么自己总有操不完的心?于是,你哀叹做女人难,做女人累。但称有没有反省过,有多少焦虑是不必要的?又有多少操心是在作茧自缚? 一、胡思乱想不如完善自己熔儿在搬家时偶然发现了丈夫过去的一本日记,了解到丈夫以前和恋人之间的一些事情。从此,她就天天审问丈夫。她非常痛苦,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白天也无心工作。她不想和丈夫离婚,但也不能原谅丈夫,她就这样折磨自己,同时使丈夫也痛苦万分。有许多女性虽然没有上述这样的极端行为,但她们也还是常常怀疑丈夫或男友的忠诚,把很多精力用于胡思乱想。她们不仅对对方缺乏信任,更缺乏自信。其实,  相似文献   

15.
正女儿早上去上学,刚迈出家门就发现校服的胸前有一小块污渍。她连忙对我说:"赶快换一套。"我担心她上学迟到,于是说道:"不用换了,这点污渍看不出来。"女儿只好不悦地上学去了。下午,女儿放学回来一进家门就说:"今天在学校真尴尬,我都不好意思在课间活动时与同学们一起玩。"我知道,这都是那一小块污  相似文献   

16.
父爱有错吗?为何别人给予他的是更多的否定评价呢?他的内心深处藏着多少痛苦,又有谁会理解和同情呢……当他的日记被翻开时,评价的人们却惭愧地低下了头……周日的中午,我刚到村头就被村里的一位大婶拦住了。她问我是不是刚从学校回来,我点头默认。这时只听大婶说:“咱们村的李发展死了,他的儿子也被他害死了!不过这样也挺好的,父子俩一块上路,至少有个照应吧……”我打断了老人家的话问他们家到底怎么了。大婶答道:“李发展在广州打工患上了非典型肺炎,说是回来看一下家人的,可这个该死的东西把儿子也害死了,你说这样的父亲可恨不可恨。自己死在外  相似文献   

17.
巧妙的约会     
一次是小刘让我捎条给小李。我说不怕我看条子吗?他说尽管看。我一看那条子上写的是:“黄昏后,一点前去,洒水尽于奇木之上。”看过条子,我就想,“黄昏后”“一点前去”这不矛盾吗?“洒水尽于奇木之上”,这又是哪呢?可当我把条子给了小李,她一看,先对我说声“谢谢!”然后就会心的笑了。并说,这条子上写的是小刘与她约会的时间、方位和地点。还有一次是小李托我给小刘捎字条。那条子更绝,上边仅写一个“燕”字,我看后真如坠云里雾中,一片茫然。可谁知一入小刘眼里,人家就明白了。他也高兴地向我道谢,并说这是小李约他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记得作家林清玄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夜晚散步返回住处时,在皎洁的月光下,发现自己的茅屋里有小偷光顾,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对小偷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吧,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不禁感叹道:  相似文献   

19.
光阴似箭,往事苍茫,有些事记忆犹新。1970年10月朱谦之忽患半身不遂脑溢血症,留医同仁医院。1971年5月30日病危,只有4克血。医生说:“该输血,但无血可输,就打针吧,回家舒服些,可来门诊。”要朱谦之出院。我想国家设医为救死扶伤,怎么要病危的人出院?赖着不肯走。恰巧有一位女医生问我:“老先生怎样?”我说:“不好,该输血无血可输。”那位医生说:“有,有,有,血库有血。”不过医院里有关同志说:输血要机关证明病人无政治问题。我就打电话告诉陈光辉同志。她赶来医院,要求抢救。她说:朱谦之先生在“文革”中无问题,还有许多事…  相似文献   

20.
赵皎钦 《天风》2003,(4):61-61
笔者于去年12月末的一天早晨到农贸市场买菜时,看到一卖鲜姜的摊位上按堆卖,上前问业主“多少钱一堆”? “五毛钱”,我不由自主地说:“这么多,真便宜。”突然在我前面的一位老妇回过头来对我说:“你信耶稣吧,”我立刻亲切地告诉她:“我就是基督徒。”她高兴地喊了一声:“哈里路亚!”转过头去又向业主说:“你也信耶稣吧。”老汉很尴尬地随口应合“我信,我信”。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