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维乃唐代山水诗画艺术的集大成者,他开创了唐代文人画发展及兴盛的历史先河,同时,他将佛教禅学文化与诗歌艺术完美相结合,于诗歌文学中融入自己对于佛学禅宗思想的理解和感悟,进而形成独树一帜、字字入禅的禅境诗。这意味着中国禅宗美学思想自唐代王维起开始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古诗集中,常可见到许多描写山水风景,及身处风景中禅者的禅诗。这些禅诗的作者,大都是对佛教颇有参学体会的佛教居士或者僧人。禅宗的般若理趣,在他们的诗作中有着生动且优美的体现。这些诗作,都具有迥异于世俗诗歌的清净空灵的意境。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古诗集中,常常见到许多描写山水风景,及身处风景中的禅者的禅诗。这些禅诗的作者,大都是对佛教颇有参学体会的佛教居士或者僧人。禅宗的般若理趣,在他们的诗作中有着生动且优美的体现。这些诗作,都具有迥异于世俗诗歌的清净空灵的意境。大文豪苏轼,自号“东坡居士”,素  相似文献   

4.
王梵志诗和寒山诗都受了佛道两教 ,尤其是佛教的很深的影响 ,且在体裁上俱为白话诗 ,故人们一般将之视为唐代白话诗的代表 ,这的确是有道理的。但是不少论著在言及唐代白话诗时 ,更多的是说其共性 ,而少于对其间的差异作具体细致的分析 ,这显然不利于全面而深入地认识王梵志诗和寒山诗 ,甚至影响到对唐代白话诗的总体把握。可喜的是 ,最近已有学友陆永峰先生的文章在探讨王梵志和寒山诗的区别 ,但其文意容有未尽之处 ,故本文试从王梵志诗和寒山诗的世俗性与宗教性诗歌的内容以及艺术形式等方面 ,对其间的异同再作讨论  相似文献   

5.
佛教传入中国随着佛经的译播和佛教的发展,僧诗就开始产生。千百年来,缁林诗风兴隆,弦歌继响,诗家辈出,或寓教于诗,寄禅于诗,或以诗喻道,以诗谈禅,杂以说唱,配以书画,使古老艺苑绽一奇葩,为中华诗坛增一瑰宝。在两晋南北朝时,就有高僧支遁、慧远,鸠摩罗什等作了不少示法诗、喻道诗。到唐代,我国古典诗歌进入黄金时代,古代僧诗也得到蓬勃发展。王梵志、皎然、齐己、贯休、寒山、拾得乃至包括贾岛(曾为僧后还俗)如摧灿群星闪烁在盛唐诗坛。“若有人兮坐山祖,云表兮霞缨,秉芳兮欲寄,路漫漫兮难征。独惆怅兮狐疑,寨独立兮…  相似文献   

6.
早在古印度佛教初创之际,许多深奥的教义往往用诗仍颂赞的形式来表现,不少喝赞一吟便是数十数百行,可谓气势恢弘的创作了。佛教传入东土,译经之中不可避免地要译诗渴,因而使中国的文学界发现了这种淋漓尽致的表现手段。尤其是佛与禅的境界,不知启迪了多少诗人的创作,滋润了多少诗坛佳作。中国本是个诗的大国,由于吸收了佛教文化的营养,使中国的诗歌创作显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佛教诗歌作为中国诗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中国诗坛中应占有一席之地。综观佛教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从印度佛经韵文的翻译而来…  相似文献   

7.
正一禅画是中国画最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化的佛教绘画艺术的典型表征。禅画笔墨简洁而意境深远,以笔墨来表达禅道,体现了中国禅宗"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的核心思想,开创了唐宋以来中国绘画的新纪元。禅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艺术史上,通常将禅画的开端追溯到文人画之祖、唐代的"诗佛"王维。他最早将禅宗的"自性论"和"意境说"融进山水画,以"澄心观照"的审美态度进行创作,其画作具有意境、画境、诗境、禅境融为一  相似文献   

8.
《法音》1986,(4)
王维奉佛,见之于多种史料,是一个客观事实,要论王维,就不能回避这一问题。古人论及王维“诗中有禅”之处甚多,但大多采取了感性的,甚至带有神秘意味的评点方法,拈花微笑,难以言喻。今人论述王维佛教思想时,又往往失之简单粗糙,以批判代替分析。我们认为,要全面理解王维的诗,就必须对王维的佛教思想作一客观的、细致的、理性的评析。要深入探讨佛教思想对王维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应了解王维与唐代佛教各宗派的关  相似文献   

9.
禅味的诗     
无禅味不可称禅诗,同样,没有诗味,也不能算是禅诗。禅诗的诗味有一般诗的特点,但又有与一般的诗不同之处。中国古诗的特点,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用赋、比、兴的手法进行创作。禅诗作为中国古诗园地上的一株奇葩,其形式当然也不外乎中国古诗的这种特点,只不过其更注重个性的抒发而已。中国诗歌,自《诗经》乃至汉、魏、晋以来,逐渐趋向追求表现心灵的自由方面。其主要表现是诗歌朝“抒情”方式的发展并逐渐完美。这种主观抒情的特点,与禅诗追求的“思维修”、“静虑”乃至禅宗所提倡的“顿悟”极为相通。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了敦煌佛教文献中的白话诗偈,认为敦煌佛教白话禅诗中,有一部分确实体现出了禅宗南北两派的意涵;其他诗作虽然难以归属于禅宗,但却反映了广义上的禅的观念。在白话禅诗之外,敦煌佛教文献中尚有一批一般佛教白话诗。上述佛教白话诗偈,都应该纳入中国俗文学、特别是中国佛教俗文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1.
禅诗将禅宗思想与诗歌形式结合,在诗歌中体现禅意,又在禅意中达到了诗歌言尽而意无尽的最高境界.从文艺心理上来讲,禅诗在多个方面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对于唐宋以来的"以禅喻诗"的诗歌实践进行了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后人对其"以禅喻诗"之旨莫衷一是,但均无中其肯綮,本文从"以禅喻诗"的源头——禅宗本体入手,指出严羽"以禅喻诗"就是通过诗来传达色相俱泯、色即是空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13.
禅诗既有诗的韵律,又有禅的意味,在唐代发展得非常繁荣,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王昌龄提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寒山是唐代著名诗僧,青年时参加科举屡次不第,于30岁左右隐于天台山。寒山禅诗在"物境""情境""意境"这三重世界中达到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时,寒山禅诗隐于文字背后有意味深长的哲学和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佛教文学作品中,有一种内容独特的诗歌——佛教悼亡诗。这种作品的是对亡者的痛惜和追思的一种方式,其内容有赞颂亡者生前高风亮节、精进修行的品行,也有讴歌亡者的生平业绩和视死如归的坦荡胸襟,还有的是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之感发人生的无常。唐代诗人钱起(772-780),是玄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国的禅宗,在神秀与慧能分别呈出"悟道偈"之时,也揭开了以诗说禅的帷幕,其后禅师们创作了大量的禅门偈颂,以呈现悟境。尤其在石头、马祖以后,随着禅门中独特的教学制度的形成,在师徒问答、上堂示法以及说公案、斗机锋等场合,也更多地利用了诗偈。这些禅门偈颂的语言形式几乎与古典诗歌一样,对诗歌的内容与技巧都有一定的影响。宋代又是文字禅流  相似文献   

16.
禅学思想和诗歌创作在唐代发展到了巅峰。禅宗在唐代早已超出宗教范围而对文艺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唐代诸种文艺形式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诗歌。在诗与禅相互影响和交融的过程中,禅学赋予了唐诗经典意象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月亮意象及飞鸟意象。月亮、飞鸟是唐诗中的经典意象。探讨唐诗中的月亮、飞鸟意象,有助于从思想内涵和审美境界两方面把握禅学对诗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释慧林 《佛教文化》2013,(1):118-120
有人来问我:什么是禅?这不难回答。禅就是真如妙心,禅就是诸法实相.禅就是清净心、平等心、平常心,就是看破放下,就是自在解脱。但是,我又轻声地问自己,你真的懂禅吗?究竟什么是禅?说到中国佛教的禅,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六祖坛经》。在两千多年的中国佛教当中,只有这样一部中国人自己记述的佛教典籍,被称之为“经”。作为这样一部珍贵的佛教文献,《六祖坛经》为我们展现了公元七、八世纪,中国禅宗史上,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透过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北宗神秀、菏泽神会、青原行思等众多祖师的身影,我们或许可以从中领略到“禅”的身影,或许可以从这样一部《六祖坛经》中,找到我们谜题的答案——究竟什么是禅。  相似文献   

18.
赵朴初居士,人们尊称他朴老或赵朴老,他很喜爱诗歌。作为佛教居士,他对佛教诗歌十分重视。他曾撰文说:佛教诗歌作为中国诗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中国诗坛中应占有一席之地。综观佛教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从印度佛经韵文翻译而来,从翻译的角度去研究很有价值,也很有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古人是如何以他  相似文献   

19.
田晓膺 《宗教学研究》2007,861(1):48-53
道教山水悟道诗是道教诗歌的一个重大题材,亦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道教形成的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中,道教山水悟道诗层出不穷。迨至唐代,道教山水悟道诗更臻繁荣,其字里行间或隐或显地绽露出逍遥快乐的审美心态。本文从分析道教徒的诗歌着手,初步探讨了道教徒在特定的道教时空中宗教体验与审美快乐,追踪和探求了这类诗歌的逍遥快乐的审美心态和独特的道教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何静 《学海》2005,(2):135-139
关于王阳明的良知说与佛教的因缘 ,国内外或是认为阳明对佛教的融通主要是对禅宗的融通 ,如侯外庐先生等主编的《宋明理学史》、日本久须本文雄先生撰述的《王阳明の禅的思想研究》 ;或是像曾其海先生的《天台佛学》一书所言 :天台宗对阳明良知说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本质的”① 。我们以为自唐宗密首倡教禅会通 ,宋元以降 ,禅教合流已是大势所趋 ,而阳明的良知说所韫的佛理也正是这种会通的产物。换言之 ,阳明良知说中所韫的佛理不是单纯的禅宗或天台宗抑或华严学所能涵盖的 ,它们是阳明会通禅教的结果。如阳明的良知本体论就是天台宗、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