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鼠条件性饮水反应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在每天训练之前,通过预先与记录电极一起埋植在海马齿状回的注药管,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E),观察其对海马齿状回的习得性长时程突触增强的影响。结果表明:NE能增强突触效应;训练作业前注NE易化了习得性长时程突触增强的形成,但对其巩固无影响;同时相应地易化了动物条件反应的建立。提示NE参与海马齿状回的习得性长时程增强的形成。本文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海马齿状回突触效应的习得性长时程增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肖鹏  区英琦  许世彤 《心理学报》1988,21(4):105-113
本实验应用慢性埋植电极技术以电生理学给合行为学的方法,观察大白鼠海马齿状回在以视觉和味觉信号为条件信号的条件反应的建立、巩固和消退过程中突触效应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明暗辨别学习中出现突触效应长时程增强(LTD),其保持时间的长短与巩固性训练的多少呈正相关,LTP消退,习得行为也消退。对照实验证明它并非测试本身所引起,提示此习得性LTP与学习和记忆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但在建立条件性味觉厌恶中,却无LTP出现。这就从突触水平上进一步证明我们提出的海马在不同感觉信息的记忆活动中其作用是不同的及海马不仅在记忆的形成,而且在其保持和再现中也有重要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慢性埋植技术以电生理学结合行为学的方法,在大鼠条件性饮水反应的建立中,于每实验日训练开始前给海马CA_3区微量注射NMDA受体拮颃剂2-amino-5-phosphonovalerate(APV),观察它对海马CA_s区突触效应及与之相关的条件性行为反应的影响。发现注射APV后对CA_3区突触效应的习得性长时程增强的产生有显著的抑制性影响,相应地条件性饮水反应的建立也受到显著的抑制,提示NMDA受体参与习得性LTP的产主。  相似文献   

4.
分辨学习中大鼠PP-CA_3突触效应有习得性LTP产生,进一步观察到MF-CA_3及Comm-CA_3也同步地产生习得性LTP,表明几种输入突触都产生习得性LTP,而MF-CA_3突触效应增强的程度则较Comm-CA_3的为大(P<0.01)。海马CA_3注入印防己毒素能易化PP-CA_3突触习得性LTP的产生,工作发现一侧海马CA_3注印防己毒素,易化对侧MF-CA_3突触习得性LTP的产生,表明两侧海马CA_3区在其习得性LTP的形成上是相互协同的。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可能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我室的系列工作表明,大鼠在条件性行为的建立中,海马齿状回、CA_3、CA_1区均出现LTP样变化,并将之称为习得性LTP(Learning-de-pendent LTP),而且发现每次训练作业后突触效应的增强,经一段时间(4小时)后就  相似文献   

6.
习得性长时程突触增强在学习各阶段中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慢性埋植技术以电生理学结合行为学的方法,观察大鼠海马CA_3区锥体细胞在明暗辨别反应的建立、巩固、消退和再建立的连续过程中,突触效应的变化规律。结果:在条件反应的建立过程中,产生突触效应长时程增强(LTP);在条件反应的巩固过程中,LTP继续保持;在条件反应的消退过程中,LTP消退;在条件反应的再建立过程中,再次产生LTP。而这种习得性LTP的发展和变化超前于习得性行为的产生和改变。这是在同一动物身上实现了以往多项工作的连贯性观察,表明在动物学习活动的连贯的迅速改变的各个阶段,海马CA_3区有相应的对条件性行为有制约作用的习得性LTP的发生和改变。它为论证习得性LTP可能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之一,提供了新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查大鼠分辨学习中海马齿状回(DG)和CA_3区突触效应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探讨同一学习中海马不同区突触可塑性变化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论证习得性长时程增强(LTP)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发现:(1)穿通纤维的单个刺激可在DG和CA_3同时记录到潜伏期、峰值和波形各异的群体峰电位(PS);在一定范围内PS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但DG的PS增大程度比CA_3的小;据此,检测刺激的强度应选在该范围内。(2)随着行为训练,DG和CA_3区的突触传递同时产生LTP,两者LTP的发展是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PS峰值同时达到最高水平,且先于分辨反应达学会标准,首次表明在同一学习中大鼠海马的DG和CA_3的习得性LTP是同时产生的。本研究还表明,在慢性实验下同时记录和分析行为学习中海马两个区突触效应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是可能的,这给从神经环路角度研究学习和记忆的突触机制提供了有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王吉  许世彤  区英琦 《心理学报》1994,27(3):300-304
用高频电脉冲刺激大鼠乳头体(MB),可一过性抑制由刺激穿通纤维(PP)诱发的海马齿状回(DG)群体锋电位(PS)。训练作业前先刺激MB,导致DG的习得性长时程突触增强(LDLTP)的形成显著延缓,相应地延缓了条件性饮水反应的建立。电刺激MB对PP─DGPS的这种抑制作用在训练所产生的PS增大达最高水平时显著减弱,刺激MB对LDLTP的保持及相应地对条件反应的巩固没有明显影响。结果表明MB对DGLDLTP的形成有抑制性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少林  张均田 《心理学报》1998,31(2):224-229
对海马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效应的研究已取得许多重要进展,其中发现很多蛋白激酶的参与,近年来由于转基因和基因打靶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手术的应用,PKC,CaMKⅡ和PKA等多种蛋白激酶的同功酶或其不同亚单位在LTP中的作用已在相应的变异小鼠上得到直接证实,文章概述了这些目前被认为参与了海马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过程的蛋白激酶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两个实验探讨了习得的语言范畴影响颜色知觉的机制.实验1让被试接受短期“色-词”重组训练,使原先范畴内的两种颜色变为范畴间的颜色,训练前后完成视觉搜索任务.反应时结果显示,在训练后,与训练的两种颜色近似的另外两种颜色的知觉表现出边缘显著的偏侧化颜色范畴效应.实验2让被试接受与实验1相同的训练后,完成视觉Oddball任务.ERP结果显示,在训练后,与训练的两种颜色近似的另外两种颜色的偏差刺激在早期知觉阶段就表现出偏侧化vMMN效应.这些结果表明:习得的语言范畴能影响早期的、注意前的颜色知觉机能,且这一影响过程可以在短期内完成;习得的语言范畴会影响颜色知觉范畴,而非仅影响特定颜色点的知觉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