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接受是艺术作品完成自身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族群的变化促使艺术接受方式的变迁。传媒艺术时代,艺术接受发生新的转向。受众主体意识的觉醒不满足于单向权威意义的解构,建构作品含义"人本+文本"多方位解读方式。单一感官刺激难以满足当下受众审美体验需求,多感官审美体验呼之欲出。艺术作品的精神陶冶逐渐被娱乐目的取代,人们追求愉悦自我的消遣式接受。  相似文献   

2.
正在这个经济发展飞速的时代,互联网似乎已经遍布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衣服,网购;食物,网购;旅游,网购;看病,网络挂号;支付,支付宝、微信等……,我们的生活不仅完完全全陷入了瓦联网平台这个怪圈,而且几乎已经被突如其来的"微文化"快速地"引领"着。艺术传播和消费的方式,也从传统方式转换为了网络电子平台宣传和销售的新形式。艺术微展和微拍作为网络时代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从2013年年初起几乎成为了各种艺术机构必定使用的艺术品传播平台。传统的艺术品传播格局从  相似文献   

3.
生活丑通过艺术美的形式呈现,是艺术家通过"化丑为美""以丑衬美"的方式让丑在艺术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呈现方式,从而实现其特有的审美价值。这一过程凝结着艺术家对于"丑"与"美"的理解,从本质上来说生活丑和艺术美在审美的终极意义上是内在统一的,二者是缺一不可的辩证关系。通过表现生活丑,从而实现艺术美,这不仅可以强化美,还可以给人带来与美不同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4.
他们成长在一个生活形态、价值观念急剧变化的时代,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之快,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多样及独立,都是上一代人难以企及的。他们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的演进,预示着他们在21世纪可能表现出的各种潜力,但在某  相似文献   

5.
凌瞳 《美与时代》2023,(5):15-17
在浩瀚的艺术世界中,我们会发现经典、永恒的作品都贴近时代生活,无论是哪个时代的艺术家,在创作时总是能以独特的视角发现时代的精神,并通过自己的绘画语言将其表现出来,传达人民的心声,与时代同行。艺术是时代的号角,画家理应在创作中展现时代面貌,反映时代心声,书写时代精神。时代的发展变化带动艺术的发展,带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也必然会推动社会生活前进。  相似文献   

6.
就艺术美感而论,历史地看,它会因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及时代变迁而发展变化,这种变化与社会意识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美感的演变反映到艺术中便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大雅与大俗,以及雅俗共赏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7.
时代、个人、艺术作品三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印记和生活记忆,每个时代的人对生活、对世界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察.而艺术作品的形成更是个很奇妙的现象,它总是被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着,这些因素有创作者自身的所思所想,亦包含所处环境和特定时代所给予的观点.因此,艺术作品是一个时代文化和文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每一种新技术的产生,都可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发生重要影响.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9.
纵观张晓刚各个时期的作品,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大家庭"系列。这一系列的油画作品承载了那个特殊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反映出大背景下群体的盲目性。而荒木经惟几乎是用充斥着色情暴力美学意味的摄影作品来挑衅我们的视觉系统。他们二人用不同的艺术语言和方式,表达着对群体时代人们的盲从、麻木与冷漠现象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人类有文字可考的文明史已经有5千年了,5千多年的文明流传下来无数艺术瑰宝和思想文化遗产.但如果把这5千年比做1个小时的话,那么,信息技术是在这1小时的最后10秒才出现的.可是正是这最后的10秒钟,深刻改变了并更加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它使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事变得唾手可得;使社会生活的每个环节都与电脑和网络相联系;使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成功的最重要的法宝和人才的最重要的特征.同时,人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法也发生着相应的深刻变化.而网络艺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生活的时代日新月异,社会的进步让物质生活变得极为丰富,但随之而来的许多问题也引人深思。"消费主义"引起的物欲膨胀,"快文化"导致的精神匮乏,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焦虑和不安等,使得整个社会蔓延着一种不良的情绪。面对这种种的失衡与非理性,人们有必要放慢脚步停下来思考生活的意义,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快节奏中,我们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是否也被不自觉影响了?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的时代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阅读方式、学习方式等发生了深刻变革,人们面临着学习内容碎片化、学习时间碎片化、注意力碎片化的问题。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中美术通识教育面临着许多崭新的发展机遇,这些对于优化美术通识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价值取向等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应从信息碎片化开展美术通识教育,优化美术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美术通识教育能力,建构美术通识课程的学习体系。  相似文献   

13.
"尚和"审美观贯穿于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和"的思维方式、认知理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是渗透到民族基因里的烙印,蕴涵着阴阳辩证思维、整体观、差异性事物的共存智慧,存在于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审美观念中。城市公共艺术是文化最直观的体现形式,承担着美化生活环境以及展示和传达当代城市人文生活精神面貌的责任。文章提出将社会主流价值观渗透在当代城市公共艺术中,探讨"尚和"审美观在其之中的意义,这既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十年里,"涂鸦"只不过是在形容孩子天真无瑕的绘画及绘画的过程;在现在的十年里,"涂鸦"也只不过是一些艺术家在街头巷尾的一种宣泄而已;在未来的十年里,"涂鸦"将成为一种"梵高"式的色彩,一种形式风格的读写,或是一种设计风格的创新。"涂鸦"在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发生着独有的变化,从童话到街头艺术,再到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黄玉顺 《现代哲学》2015,(2):97-103
儒学是积极入世的学问,每个时代的儒学都是在回应那个时代的问题,从而在观念上具有那个时代的特征,成为那个时代的学术形态。然而,一方面,现有的儒学史的叙述,例如所谓"宋明理学"研究,往往脱离了儒学的历史时代性质,成为一种纯粹的概念游戏,遮蔽了儒学的时代特征真相,有鉴于此,我们提出"重写儒学史"问题;另一方面,当代儒学面临着中国的现代化、现代性的生活方式、全球化等问题,需要建构儒学的现代化的学术形态,有鉴于此,我们提出"儒学现代化版本"问题,这是"续写儒学史",即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重写儒学史"。  相似文献   

16.
曹原 《美与时代》2004,(7):70-71
海报设计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视觉传达形式从产生之日起就和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忠实地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与繁荣,反映着人们生活情趣和精神文化追求的品位与方向.我们回首那些优秀的海报作品,就会被其精美的艺术手法折服,被华丽的艺术形式所打动,会在海报记载的历史事件与文化生活中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7.
时代瞬息万变,审美观念日新月异。只有站在前沿的观察,才能感受时代新潮;只有动脑思考,才能借古鉴今,领悟和把握变化的来龙去脉。"观察与思考"将助您聚焦于前沿问题,设计自己的人生方位。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生活经历、价值认知丰富了每个人的情感记忆,但总有一个地方储藏着自己内心珍贵的记忆,这些记忆就像日记一样记载着你生活的点点滴滴,有着你对生活、对成长的独特感受。木心先生创作的《从前慢》,用"钥匙和锁,日色和车马邮件"等美好意象追忆过去朴素的生活,这种有生活场景的画面感受转化成了一种美,一种好,一种生命的哲学。这就是人内心深处的"情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待生活,同一事物,每个人依照自身的经历和价值认知会有不同的诠释方法,如何将生活、自我想法艺术化地表现出来,这就要释放出自我的艺术创造力。作为一名绘画者,我们扮演着叙述者、讲述者等局外人的角色,同时也身处在社会这个大的环境中,我们将绘画视为舞台,书写着别人故事的同时也书写着自己的心路历程……把生活如何和艺术串联,将生活的精彩瞬间演绎得淋漓尽致,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得以传达,这一直是我在创作过程中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而稳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由于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水污染、空气污染、资源短缺等生态性问题也随之增加。处于工业快速发展的工业时代,如何做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以及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性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人与社会、环境"不和谐"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设计,正是对环境艺术的统一调整和创新发展。构建生态和谐社会作为符合社会发展的主导趋势,通过改变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式,在经济中融入生态性因素,从而提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蜀绣是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文化特征的刺绣工艺,与社会制度、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当前对蜀绣传承与保护路径的相关研究大多是在将蜀绣进行"原真性"保护还是产业化开发之间徘徊,并没有直视社会形态转变后蜀绣生存土壤的变化,无法正确认识造成蜀绣"曲高和寡"之生存境遇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