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方法中,我们常常引用列宁的这段话:“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而唯物主义则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且  相似文献   

2.
列宁指出: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1]正因如此,辩证逻辑在《资本论》中的运用为人所熟知,学界对此也有许多研究。相比之下,对马克思其他著作中辩证逻辑思想的研究就少得多了。实际上,从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之始,就运用了辩证逻辑的方法,其  相似文献   

3.
中山大学黄春生同志著的《<资本论>中辩证法、认识论、逻辑的同一性》一书,最近已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对列宁提出的“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是作者在对哲学系和经济系的研究生多次进行教学的基础上写成的。据了解,关于这一专题的专著在国内迄今仍未出版过。作者力图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和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   

4.
反义词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汉语反义词是怎样形成的,对于我们认识现代汉语反义词的性质、作用以及现代汉语反义词之间的复杂对应关系都是很有帮助的。下面,分别叙述一下形成汉语反义词的几个主要原因: 一客观事物、现象矛盾对立关系在词义中的反映。列宁同志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指出:“‘模写’定要而且必须是以‘被模写’的东西的客观实在性为前提的。”词义和它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正是这种“模写”  相似文献   

5.
“人们提起莱布尼茨的名字就好象是谈到日出一样。他使亚里士多德逻辑开始了‘新生’,……这种新东西是什么呢?它就是把逻辑加以数学化的伟大思想。”(亨利希·肖尔兹著《简明逻辑史》第48页) 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是数理逻辑的先驱者,在逻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莱布尼茨出生在莱比锡,他父亲是莱比锡大学的伦理学教授。他自小就很聪明,有  相似文献   

6.
在威廉姆斯(B.Williams)看来,苏格拉底问题是道德哲学最好的出发点,它要优于‘我们应当做什么’或‘我们怎样才能是善的’甚或‘我们如何才能幸福’这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都已经预设了太多的东西,而人们又总是很难在这些所预设的东西上达成一致。(Williams,p.4)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构成了在当代道德哲学或伦理学研究中充满混乱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明确地讲过:“原始共产主义不知道什么是价值”,价值概念“只适用于能够谈得上价值的那个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马克思<资本论)书信集》)“人在给一定的外界物打上‘财物’的印证后,就逐渐在这些‘财物’之间进行比较,并根据自己需要的等级加以归类”,于是就形成“价值”的概念,作为交易中力图实现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卷第410页)。因此可以认为,“人的价值”正是在市场条件下产生的关于人的“价值”及其比较的概念。因为:第一,历史表明,“尊重人的价值”的口号,是在高度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国外道义逻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锐 《哲学动态》2001,11(2):20-24
一、道义逻辑及研究的缘起道义 ,来源于希腊文“deontic” ,即“义务”、“应该”等含义。道义逻辑 ,就是关于“应当” ,“允许”等规范模态的逻辑 ,有人称之为规范逻辑 ,或义务逻辑。它是广义模态逻辑的一个分支 ,属于哲学逻辑的范畴。波兰哲学家马奇舍夫斯基在《现代逻辑词典》里将之定义为“关于‘某某是应当的’、‘某某是允许的’以及‘某某是禁止的’等表达式出现于其中的语句公式系统”。美国印地安那大学教授卡斯特纳达 (H Castaneda)认为 ,道义逻辑 ,作为一种研究的学科 ,是处理有关义务、禁止、权利、自由、制裁…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5,(6):126-131
马克思的《资本论》,蕴含着深刻的伦理意义。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石、剩余价值学说为精髓的马克思经济学说,是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伦理观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立,又使唯物主义历史观、伦理观得到了全面的、周详的科学证明和运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深刻揭示商品交换中伦理关系与伦理意义的同时,鲜明地阐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特殊范畴的伦理意义和伦理界限,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伦理道德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水北为阳     
今年第二期《逻辑与语言学习》的《地名的逻辑分析》一文,有这么一段话:“不少地名还是名实相符的。‘河北’就在黄河以北,‘山西’就在太行山以西;‘山东’当然在太行山之东……‘汉阳’又确在汉水之阳;‘汝阳’也在汝河之南。如此这般,使人见名知地……”联系上下文看,作者是将“阳”当作“南”理解的。“汉水之阳”也就是“汉水之南”的意思。这样理解是否正确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对“阳”字的第一条解释是“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又引用了  相似文献   

11.
革命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学习《刘少 奇选集》上卷中的哲学思想 ‘””’.‘’““’“‘’‘·‘……宋士堂李德茂(1·3)试论毛泽东同志对历史唯物论的贡献 ···················。·······……贾春峰(6·3、7·25)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范例—学习《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体会 ””“’‘’“”‘’“‘’、··…‘·······……王叔文(8·3)坚持求实精神—学习陈云同志 1949 至1956年的部分文稿札记…邵华泽(10·3)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 目标和根本任务···········……杨…  相似文献   

12.
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江苏函授辅导站编写的《逻辑通俗教程》在谈到同一概念时写道:“在汉语中常常用‘……就是……’、‘……即……’等表达同一概念(着重号是笔者加的,下同),有时,在文章里还采用复指成分的形式表达同一概念。例如:  相似文献   

13.
8、《资本论》的逻辑问题这是一个有巨大理论意义的课题。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后,列宁是充分意识到《资本论》哲学意义的第一人。“《资本论》的逻辑”——这个提法正是在列宁这里第一次成为马  相似文献   

14.
贵刊1982年第3期《“非”的妙用》一文写道,“由于对‘非’字的逻辑意义不甚了解,致使在复杂的语言环境下,‘非’字用得不当,从而作出不恰当判断的现象还是常常见到的。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家里很忙,你别去看电影!’‘我非去!’‘那是我的铅笔,你不要拿!’‘我非拿!’……这些句子表达出来的意思,同作者原来想要表达的意思恰恰相反。毛病就是‘非’字后面没有‘不’字。”其实并非如此。作者只道出其一,未说出其二。《现代汉语词典》“非”字条指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云 《心理学报》1966,11(1):13-17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是心理学的根本性的问题。它的如何解决,关系着心理学的方向。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中,这个问题不时引起争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唯心论者说,世界上有种非物质的某种特殊的东西,叫做‘灵魂’,或者称为‘绝对精神’。人的心理现象,就是寓居于身体内面的‘灵魂’活动的结果;或者说是‘绝对精神’运  相似文献   

16.
(一)“彼”的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 辩者的逻辑思想,从邓析、墨翟以至惠施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但到公孙龙却转到唯心主义方面去。墨辩继承了墨翟的唯物主义优良传统,批判了公孙龙的客观唯心主义,确立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的逻辑体系。 公孙龙从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出发,  相似文献   

17.
2006年3月16日, 《社会科学报》第5版“学科检讨”专栏发表了我会学者文章,整版题为“‘风水学’是什么”,提出了“为什么如此毫无道理的东西竟然可以大行其道”?我会学者撰写的文章,从不同的视角回答了这些问题。问题是根据“社会上‘风水迷信’广泛流行, 尤其是网上的迷信活动猖獗,有些学者却积极为‘风水’迷信平反正名,为迷信披上科学的外衣”  相似文献   

18.
<正>【主持人语】《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代表作和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经典,《资本论》研究乃是常议常新的话题。或许由于《资本论》所涉及问题的现实性和尖锐性,百多年来有关的研究在旨趣上往往趋于两极化,或偏于反对,或偏于辩护。本专题之拟议,目的首先不在于关切现实,而在于推究学理,庶几改进有关的哲学研究。《资本论》的逻辑因其作者有所指引和强调,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仍多未发之覆。至于较逻辑更为隐蔽但更具理论建构性的修辞,《资本论》研究一向疏于关注和评论。马建青的"《资本论》的目的论修辞"从深层修辞的角度重新梳理并评议了《资本论》中目的论解释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从早期准备稿开始,《资本论》构思经历了从"六本书计划"到"三卷四册结构"的发展,最后形成了《资本论》三大手稿。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第1—4卷。详细考证《资本论》的历史发展和传播过程,深入揭示《资本论》的逻辑结构,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资本论》,而且有助于重新定位马克思理论。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是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生命在于它所开创的对哲学的新型表达方式的探索。我们确信《资本论》包含着如何能够写出这个伟大文本的客观记述。这个规定决定了阅读这部著作的原则。其中,在逻辑统一性和文本稳定性中最重要的相关者有三:读者的资格,未说出的和已经说出的东西,以及文本本身对阅读方式的客观规定。在主题层次上,阿尔都塞以科学和意识形态断裂为由对《资本论》进行的哲学阅读,遮蔽了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方式。作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阅读理解的一部分,我们当前思考现实社会问题的重点在于聚焦《资本论》沉默的地方并揭示这种沉默包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