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佛随想     
《法音》1992,(12)
我认识一位叫空仁的居士,信佛很虔诚。平日里生活勤俭朴素,艰苦节约,吃菜全买低价的,从未见她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但她却慷慨助人,常将家中的钱物布施给养老院、孤儿院,还为一些有困难的人排忧解难。1991年这位居士往生了,临终前她对老  相似文献   

2.
惭愧智学     
《佛教文化》1995,(3):33-33
一个人听了因果布施的道理,对禅师说:“等我有钱以后,一定广修供养,做一些济世救人的事业”。 “等你有钱以后再行布施,那你永远不会有钱,也不会布施。” “为什么呢,师傅?” “因为富有从布施中来呀!” “我很贫穷,连饭都吃不饱,该怎么办呢,师傅?” 禅师从那人碗里夹起一粒米,停了一会,说: “以一颗真诚恭敬的爱心,从一粒米做起。” 是的,从一粒米做起,从少吃一粒米做起!  相似文献   

3.
正手机短信提醒:尊敬的会员,您的积分将于12月31日清零,请前往门店兑换积分并及时使用。我选择需要就开心购买,否则让积分清零。打开朋友圈,意外发现朋友已经开启好友验证功能。明白连说"你好"都可省略,或许我们曾相识相知,同路同行的友谊到此为止,谢谢遇见,不打扰,是  相似文献   

4.
感恩生活     
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  相似文献   

5.
我的成人节     
龙年正月初一,也就是阳历2月5日是我18岁生日。我早就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成人节怎么过?我想让离异的爸妈一起参加我的成人节。我要对他们说一声:“谢谢爸妈,谢谢你们给予了我生命,谢谢你们把我抚养成人!”还有,我想借机会让爸爸回来过个三口之家团圆年。  相似文献   

6.
持戒略说     
持戒略说四川尼众佛学院照月行菩萨道以六度为根本,持戒度是其中之一。为何称之为六度呢?有着它一定的因缘条件。不然,普通的善心凡夫也能行布施、持戒等,但他们所行的不能称为六度,只可叫布施、持戒等。而必须是发大菩提心、修殊胜行的菩萨所行的布施等才叫作六度。...  相似文献   

7.
有些朋友经常打电话来问我:“你最近好吗?工作忙吗?”我总是这样回答他们:“谢谢你们关心。蒙主恩典,我很好,工作很忙,但生活很幸福。”  相似文献   

8.
大约是在1992年的秋天,一位相熟的居士跟我说,在广济寺云水堂的后院,住着一位老居士,叫张范中,曾经出过家,随侍过印光老法师,很有学问,也很讲修持。我一听心里就喜欢,于是就请这位师兄为我引见。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位台湾作家讲过的一个小故事: 一个卖水果的摊主遇到了一位难缠的老太太:“这么难看的苹果也要卖5元1斤吗?”老太太拿着一个苹果左看右看。摊主很耐心地解释:“其实我这苹果还是很不错的,你可以去别家比较比较。”老太太说:“4元1斤,不然我不买!”  相似文献   

10.
刘墉的宽恕     
一次,刘墉的一位朋友来访,刘墉请他在一家小饭馆用午餐。 吃完饭,刘墉叫过服务生埋单。那名年约三十岁的女服务生,面无表情,递过要找给刘墉的几张零钱:“给你!”刘墉很客气地说:“谢谢!”女服务生却没有说一句话,冷冷地转身走了。  相似文献   

11.
以理服人     
在一次婚宴中,我们和一位牧师同被邀去赴婚宴。就餐时,我们照常做谢饭祷告,祷告后,同桌的人问我们:你们在做什么?我们说:我们在谢饭。他们又问道:谢饭是什么意思?牧师就用比喻对他们说:“当一个孩子从他父亲手里接过一只苹果时,第一句就是谢谢爸爸。我们谢饭是同样的道理。”同席的人有人说:这样,你们应该谢谢主人才  相似文献   

12.
留学生活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异国的民俗风情。这些风情大都体现在具体的待人接物上。比如他们习惯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如果从对方那里得到了什么恩惠,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定要道谢。在他们那里,使用率最高的词汇就是“谢谢”。而且他们道谢时总是诚心诚意,并不是应付了事。一次,友人盛宴款待我,他夫人为我做了很多菜,忙得汗流浃背。我与友人则尽兴交谈,友人一会儿说母语,一会儿说有些夹生的汉语,看样子他很开心。饭后,我有些不好意思,告辞时想道一声谢,特别想向夫人表示一下敬意。不想他们夫妻却抢先一步给我鞠了一个…  相似文献   

13.
郭秀兴  金微 《天风》2007,(6):22
尊敬的编辑同工:你们好!我是信主不久的信徒,平时在看圣经和听道时,对我启迪很大,但也有不懂的地方。去年在一次培灵会上,有一位传道人在讲道时说:“对神要感恩,生了病也要感恩,即使病得十分严重,而且很痛,甚至痛得厉害,也要感恩,因为病人还没有死,所以才知道痛……”我不明白他讲的是什么道,难道一个信徒生了重病,且痛得生不如死的时刻,还要感谢未死才知痛之恩?为什么不求主赦罪治病?为了做个明明白白的基督徒,故写信请求帮助解答,谢谢!  相似文献   

14.
理解     
我时常感到孤独和痛苦。我对朋友诉说我的苦闷,烦恼,以及忧郁,说世人不能理解我。我只希望得到他的理解。晚上,我们喝酒,他尽一切努力来理解我———然而他不能。于是他“煞有介事”地“教导”我一番。他给我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建造巴别塔:人类在创始期,天下只有一种语言。他们往东方大迁移时,遇见一片巴比伦平原,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他们彼此商量着说:“来吧!我们在这儿烧制砖头!”他们真的动手烧制起来。又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城里要有高塔,耸入云霄,好传扬我们的美名,以免我们分散到别的地方!”这时候上帝下来了,他看见…  相似文献   

15.
首先要向读者表示歉意,在上一期的漫画中有两个字印错了。一是第九幅小和尚说的“於一切法不悭吝”,误印为“放一切法……”这大约是现在这个於字已不太用的原故,二是第十幅胖和尚说:“……也不应向大根说小令退堕。”“误印为“说小令近堕。”这很可能是我写得太潦草之故,总的来说都是因为未最终仔细校阅,务请读者原谅。本期漫画真谛的内容,是小和尚以一个印度民间故事来启发胖和尚,这个小和尚是很有智慧的,希望他能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如果你们在哪里发现有三个和尚的故事,希望提供给我,谢谢!  相似文献   

16.
十分荣幸来参加这次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盛大研讨会,在此我想向本次世界佛教论坛的主办人员致以诚挚的感谢,感谢他们给了我代表缅甸佛教徒发言的机会。全世界60亿人口中只有5亿多佛教徒,所以普及和传播佛教毫无疑问是至关重要的。更何况,随着有些地区人口的增长,佛教徒的数目正在上升。关于发扬和宣传佛教,佛陀劝诫道:“众比丘!应当施行传教的事业,为了大众的利益、为了大众的安乐、为了世界的安宁、为人天的利益安乐,不要二人同行一路。”他的另一句名言是:“诸布施中,法布施最。”因此,致力于普及和传播佛法是与佛陀教诫一贯相符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一日,一位正在奋力打拼的成功人士,收到一件邮包。邮包里是一个金色的盒子、一把钥匙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道:“我死后,请把这个物品转交给杰克,这是我一生最珍爱的东西。”盒子里是一只做工精美的金怀表,表的翻盖上刻着一行字:谢谢你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开出已经好一会了。售票员连喊了好几遍:“月票请出示!”“买票不要忘记!”售票员走到一个老妇人面前说:“请把月票拿出来看看!”那老妇人回答说:“我现在买票,一张五分。”“要罚两张全程票,总共四角。”“罚什么票?我只乘了两站!”“你为什么乘车不买票?”“你别凶!你这个售票员是啥态度?”“我怎么凶啦?你乘车不买票就应该照章罚票!”“你在家里对待父母亲也是这种态度  相似文献   

19.
人生藏宝图     
我的一位同事非常敬重他的父母,他知道父母的责任并不是给孩子铺路,而是要给他们一张人生地图。 他的书桌上始终压着这张“地图”,他曾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一张藏宝图,我会接着记下去的,将来有一天把它送给我的儿女。”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看文艺演出,有外宾出席。幕间休息时,我看见有一对我国的青年男女,死皮赖脸地向外国人讨“纪念品”,后来人家给了他们一面小镜子才算完事。当时在场目睹这一情景的观众都很气愤。我在心里暗想:这些青年人真不争气!我还听见一位老年人不胜感慨地说:“现在的青年人啊,没有一个是好的!”我心情平静下来之后,又想起那位老年人的话。他的心情我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但是他的判断却是不恰当的。对事物作结论要用到直言判断,直言判断是否恰当要注意它的质和量。直言判断的质有“肯定”与“否定”之分,直言判断的量有“全称”和“特称”之分。这位老人说“没有一个(青年)是好的”用的是表示质和量的特殊形式,意思是“所有的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