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在最近的一篇论文中强调,头脑和精神对于精神来说是一个阐释循环的互相补充和互相递推的领域。这种阐释循环的一个突出但还没有得到承认的特点是,在这种循环中,解释不受规则的支配,因此看来是自己形成的:从(精神的)整个背景来看,世界(或头脑)的特征就变得可以理解了,……而通过这些特征(或脑功能),整个背景就变得可以理解了。那么,含义如何产生或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存在者存在而无反倒不存在?这一形而上学的首要问题直接针对和回应的是根据律问题。海德格尔提出此问题根本上是为了解决作为存在的无的问题,而对于无的经验只能通过作为现身情态的畏和深度无聊来进行。通过对无的两种经验方式的对比阐释,以及无如何向存在的过渡问题的揭示,最终回到了如何占有无的问题。正是在这种占有中,暗含着克服虚无主义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正>赶紧帮我找个对象,真受不了我爸妈天天叨叨我啦!很多大龄女虽然嘴上说非常想恋爱、想找男朋友,但实际上她们从心里对恋爱的欲望并不强烈,着急只因为父母及亲朋好友的压力。在这种状态下相亲,很容易错过适婚对象。案例相亲次数太多已成无奈大龄未婚女:王琳(28岁,公司白领)大学毕业后,王琳与家在外地的男友很自然  相似文献   

4.
妙华 《佛教文化》1994,(3):23-24
主持寄语 日前我去看望一位年过花甲的长者,进门吓了一跳:他在倚墙倒立!待他老人家将自己顺过来之后,问讯练的何功?老人哈哈一乐,擦擦脸说:什么功也不沾边,只不过坚持练此倒行、倒立之法有年,故尔红光满面、心气舒坦、精神头足!现在将这则趣事拿来,如果硬要比附本栏的“于颠倒中显精神”,恐读者有以为图解之嫌。但往深里想想,既然人之身体时常可以如此颠倒,其效甚佳(当然绝非人人都可去试),那么人的精神又为什么不应当“颠倒”一番——顺便建议您联系上期第25页的“人生颠倒是情痴”一块读,“颠倒”果有大乐、大悟在其中否?  相似文献   

5.
在道德领域里推行等价交换原则,成了一些人的时髦。某些极端个人主义者、拜金主义者、权钱交易者……,他们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商品化了,把人世间的一切关系都扭曲为交换关系,连人的良心、尊严、名誉、地位、人格、爱情,甚至把人民的权力都当成商品予以买卖。他们这些人之所以这样有恃无恐,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把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作为了他们的理论依据。其实,市场经济所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是绝不适用于道德领域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皮尔士有关数学、形而上学和逻辑学之间关系的理论进行了辩护.与常识观点不同,皮尔士认为,以学院逻辑为主的逻辑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它的任务在于对思想进行有效控制,以便获得真理.数学不需要这样的逻辑学,因为数学不是一种实证科学,它所关注的不是实证事实或真理,而是精确、清晰和连贯.数学是对经验事实的理想化,因而它首先需要的是想象力、专注力和概括力.在皮尔士看来,科学的形而上学应该是一种探讨经验事实的实证科学,它需要逻辑学尤其是学院逻辑来加以控制,因而形而上学需要逻辑学.  相似文献   

7.
有关精神-大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背景情况在1966—1976这10年间,对于精神与大脑的关系,人们从哲学上进行了大量颇有价值的讨论。这10年中有关精神与大脑的关系的哲学讨论,在很大程度上深受前10年(1956—1966)所发表的3篇论文的影响。它们是:U.T.普莱斯的《意识是大脑的一种活动吗?》(1956),H.费格尔的《“精神的”与“肉体的”》(1958),以及J.J.C.斯马特的《感觉与大脑的活动》(1959)。先对这3篇文章作一个简要的说明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易刚 《哲学研究》2021,(10):84-94
在《普罗泰戈拉》里,苏格拉底否认存在不自制,由此开创了西方哲学对不自制问题的讨论。一些学者从当下快乐所产生的诱惑角度,反驳苏格拉底对不自制的否认。但这些反驳忽略了《普罗泰戈拉》中所隐含的快乐主义的二阶结构。根据这种二阶结构,在快乐主义的第一阶段,受现象力量影响的行动者,在对当下和未来的快乐和痛苦进行大小估值时,就已经考虑了当下快乐所产生的诱惑;而有快乐测量技艺的行动者,则在两个阶段都不受当下快乐之诱惑的影响。因此学者们的这些反驳不能成立。本文对快乐主义的二阶结构分析也同时表明,那种认为苏格拉底是理智主义的标准观点并不正确;相反,苏格拉底所持有的是一种能够容纳当下快乐之诱惑等非理性因素的道德心理学。  相似文献   

9.
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情境实验考察存在不安全感对内隐物质主义态度及外显物质主义倾向的影响,并探索潜在的动机机制:控制感寻求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高存在不安全感组的内隐物质主义态度显著高于低存在不安全感组,控制感寻求在其中起中介作用;但存在不安全感对外显物质主义倾向的影响并不显著。该结果为死亡心理防御的动机机制提供了新的实证依据:对中国被试而言,物质主义也是个体应对存在不安全感的一种策略,该策略可以满足个体寻求确认和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人体的外观,看起来是左右对称的,但人体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功能则有很多地方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实例的首选是人的大脑。绝大多数人的大脑左侧为优势半球,即绝大多数人都是大脑左侧半球掌管着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即掌管着语言功能。因此,大脑左侧半球有“语言脑”之...  相似文献   

11.
现代美德伦理学强调和重视道德心理问题,但面临现代心理学的严重挑战。其中,作为一种在理论上可以追溯至社会心理学乃至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伦理知识立场,情境主义不仅试图取消美德的独立性,而且试图取消美德的实在性,从而对那种相信在行为者内部存在某个与其行为构成因果关系的心理实体的美德伦理学的基础观念提出质疑。然而,在论证上,情境主义依据社会心理学所提供的经验证据而进行的推理和解释在逻辑上并不完备;在方法上,情境主义所赖以成立的心理学实验的设计环节也存在问题,不足以在证明"情境"是"行为"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同时证明"品质"是"行为"的既非充分亦非必要条件。情境主义的挑战有助于人们重视情境的伦理意义,但对于否认美德的必要性和实在性并不成功。  相似文献   

12.
读了李福金同志《“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命题驳议》(《国内哲学动态》一九八一年第三期)一文(以下简称《驳议》),颇受启发。《驳议》的第一部分从共性和个性的规定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上看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和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来说明不能单讲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而否认个性存在于共性之中。我赞成这一观点。但是,《驳议》在第二部分笔锋一转却又不承认共性存在个性之中了,并且提出了两点理由。  相似文献   

13.
臧佩洪 《现代哲学》2003,46(4):17-22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意义上倡言的历史性不等于历史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放弃康德式近代认识论的思路,打造出一种历史本体论来,方可尽显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真义。本体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首要可能性就是历史本体论,历史作为本体,其指示词就是历史性,并以生产方式作为其对存在的超越性解释,而生产方式作为存在则体现为历史的一种“缺席的原因”,因此是以不在场的方式现身的。我们的当务之急是重新解读出马克思哲学中的历史本体论,并说明其与马克思哲学方法论的关系,而不是直接去奢谈一般哲学本体论。  相似文献   

14.
一位15岁女孩的父亲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焦虑地谈到自己的女儿。这个女孩从小就与父亲好,仿佛一直就长不大。小学6年级了还要与爸爸妈妈挤在一起睡觉,直到如今洗完澡还赤身裸体地在屋里来回走动,爸爸妈妈多次说她,都那么大的人了,赶紧把衣服穿上。她  相似文献   

15.
从五十年代中期以来,天主教作家、哲学家和神学家的著作越来越频繁地出版问世;在这些著作中,上世纪末复活的新经院哲学或新托马斯主义受到了严厉地批判,并且把它说成是一种被异化了的、不和时代合拍的和无用的东西。过去,著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也时常谈到,托马斯主义(新托马  相似文献   

16.
皮尔士一直试图为他的实效主义提供一个有效证明。他为了向这个证明提供基础而作出的初步努力表明,实效主义是何等深入地嵌入到了他的哲学系统当中。皮尔士在此研讨的实效主义的基础是他的现象学以及来源于他的现象学的概念配价学说。他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可以合理期待经验将仅仅展示三个不可分解的元素,并且给出了对自己的归约论题的一个简略证明。另外,皮尔士试图使得哲学成为科学的事情,而为此目的就必须摒弃所有使得哲学成为文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人神代替了动物神的地位,表明新的社会主流意识已经认识到,动物其实并没有人们所想像的那些特异功能,动物,不是神;精灵神代替了人神的地位,表明更新的社会主流意识已经认识到,人,尽管是特殊的英雄人物,也没有  相似文献   

18.
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会主义的總路线的基本点是:調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確处理人民內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級专政和无产阶級的国际团結;在繼續完成經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現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  相似文献   

19.
在今日的西方,逻辑实证主义的逻辑分析法、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被公认为三大思想方法。如果说,逻辑分析法和现象学方法的研讨和运用,以其浓重的学究气而被限制在学术界的氛围之中,那么,精神分析法则早已突破了这种氛围,被广泛讨论和运用于西方各种思想领域乃至社会生活各方面。  相似文献   

20.
医学影像学在医学领域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已成为医疗工作的重要支柱.现代医学影像已从传统的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映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功能变化;从单纯诊断向治疗方面发展.本文针对医学影像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分为内部结构性和宏观发展性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揭示和探讨.包括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和影响评估.同时指出,只有尊重学科发展规律,通过准入规范、制度建设、继续教育等多种手段,结合发展与辩证的思维,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