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宴会赋诗研究张宇恕宴会赋诗是春秋时期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顾炎武《日知录》中曾提到它:“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宴会赋诗这种文化现象现仅见于《左传》和《国语》二典籍中。宴会赋诗,本来称享宴赋诗,享和宴,实际上含义不同。“公当享,卿当...  相似文献   

2.
柏秀叶 《管子学刊》2012,(3):110-114,124
《左传》中引诗数量多,情况各异,其中赋诗、作诗、歌诗、诵诗的关系非常特殊,它们既相互关联又截然有别,既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反映了春秋时代的礼乐文化,增加了《左传》一书的文学意味,但也形成了断章取义的流弊。  相似文献   

3.
如同古今研《易》者都要醉心于《左传》、《国语》中的筮例一样,要探讨古代龟卜尤其是春秋时期的龟卜,比较卜与筮的发展状况,自然不可忽视《左传》、《国语》中所记载的卜例。为全面了解春秋时期龟卜发展概况,方便广大读者查阅资料,我们将《左传》、《国语》中的卜例全部摘录下来。以《左传》记载时间前后为序,分条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比对两种版本《古塔记》,从六方面证实《湘山志》所收的《古塔记》已非原本,不能作为认识全真禅师生平思想的依据。有关全真禅师最可靠资料是正德刻本《湘山事状全集》所存的《古塔记》等唐宋文献。在此基础上,厘清全真禅师一生5个重要阶段,考证总结他的著述和禅法特色。全真禅师弘法事业根植基层民众,其身后影响也在基层社会,这应是历代僧录对其缺乏记载的主要原因。唐宋时期的永州、全州处于国家文化边缘区,全真禅师生前弘法、身后垂化于此,对促进湘南桂北的族群和文化融合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古笈中,《周易》预测事例的记载不少,多不为人们所相信。《左传》《国语》中的筮例,多为研《易》者所趣读。其中有能够理解的,也有不能理解的。如《左传》《国语》中的“之八”、“皆八”就很难理解。前人尽管有其解说,总觉不通。又如《左传》成公十六年筮得《复》卦无动爻,即:  相似文献   

6.
我们通过研读《旧约》可以看到,《创世记》中记载了两个创世故事,它们分别记在《创世记》第一章一节至二章三节和第二章四节至二十五节。据圣经学者考证,第一个创造故事属于祭司法典,因为它是旧约律法书的一部分,所以称为法典,而这一部分法典是祭司们制定并流传下来的。第二个创世故事属于耶  相似文献   

7.
春秋是崇尚评论的时代,《左传》、《国语》、《春秋事语》等文献大量记载了春秋时人对当时人物的品评和对政事的议论。就评论的性质而言,有事后的评价,也有事前的预言。评论主体较为广泛,既有卿、大夫,也有地位较低的国人和舆人。《左传》、《国语》中所记载的以"君子曰""君子是以知"等形式发表的议论,实际上是史官对事件发生之后社会舆论的补充记载。世袭制度松动,人才选拨和任用充满不确定性,为评议之风的形成提供了制度空间。贵族阶层对教育的重视和私学教育的兴起,为下层贵族和平民子弟通过舆论的力量获取理想的社会地位提供了前提条件。"立言"不朽的文化观念是春秋好论之风形成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8.
汇总《左传》《国语》所载春秋人在28次赋《诗》活动中所涉71篇《诗经》诗句,可分析出春秋人赋《诗》的"断章取义"、"诗旨共识"、"赋篇取首"、"赋诗不刺"四大规则,这些规则的形成,乃是春秋外交形势需要、《诗》社会功能转变、官学教育结果等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9.
先秦史籍所载国、鄙组织,以《国语·齐语》最为全面系统,然对其可靠性则多有怀疑者。有的学者认为《齐语》所记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的事为战国时人所追叙(王树民:《史部要籍解题》,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4页),其意为《齐语》不尽可信;有的学者则认为《齐语》关于“鄙”的记载“虽不可尽信,总有若干史影存乎其间”(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67页)。本人考辨的结果是:《齐语》所记春秋时期齐国国中的民事、军事组织是可靠的;鄙中的民事组织则有可靠的和不完全可靠之别。兹述如  相似文献   

10.
周易筮法的概率研究向传三一、大衍揲蓍歧见及概率分析周易卜筮的方法在先秦典籍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左传》《国语》之中有不少筮例,然而对筮法只字未提。春秋时代,周王室和诸侯专设有太卜、筮人等官职。想来,筮法在世袭的筮人中间自有传承。唯一的文字记载,见于《系...  相似文献   

11.
佛教中的龙     
今年是龙年,各种以“龙”为题材的活动竞相出台。很多人也许不知,龙虽是华夏祖先的图腾,但它的流传发展,却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龙王的产生龙在中国的出现,由来已久。《礼记》载有“麟、凤、龟、龙”四灵之说。《左传》记有“深山大泽,实生龙蛇”。考古发掘的“后洼石龙”、“红山玉龙”,比史籍记载还要早。然而,  相似文献   

12.
春秋《易》文本吴前衡现已确知的最早的《易》文本,是马王堆出土的帛《易》,多数学者认为是战国年间的文本。战国以前的《易》文本情况怎样,目前还是不清楚的。《左传》和《国语》共记载筮案二十二例二十七条,卦象和卦爻辞出现五十一处,涉卦三十一种,考察这些筮案能...  相似文献   

13.
《左传》、《国语》筮数“八”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国语》是记载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重要典籍,对于我们考究先秦人们治《易》之基本情状,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八”字之谜乃《左传》、《国语》中存留至今的“阙疑”,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八”字之疑阐发一下个人浅见,旨在抛砖引玉,与读者朋友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4.
在吐鲁番出土的古代回鹘文写本中,属于《兔王本生》的有三件,内容比较完整。本文首先对文献全文进行了转写与译释,进而探讨该文献的重要价值。通过回鹘文、巴利文和汉文文献对同一故事的记载可以看出,回鹘文《兔王本生》既不同于巴利文本,也不同于汉文《六度集经·兔王本生》及《生经·佛说兔王经》等多种经典的相关记载,说明另有来源。经笔者研究考证,认为该故事与玄奘《大唐西域记》的有关记载最为接近,说明《大唐西域记》有可能曾被译入回鹘文,至少是回鹘文《兔王本生》的编译者曾参考过玄奘的记载。回鹘文本中的兔王升天故事最先形成于中原地区,后传播至印度,被巴利文本《兔王本生》吸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印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经文:《创世记》40:20、《玛》14:6、《谷》6:21 在《圣经》中,记载了两个生日,一个是埃及王法郎的生日;一个是分封侯黑落德的生日。  相似文献   

16.
《左传》所释《春秋》书法考辨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所释《春秋》书法中,有的只据个别事例立论,缺乏普遍性,不能使人无疑。本文选取《左传》所言书法三例,指出其不能自圆其说之处。并进而指出:《左传》所标举的《春秋》义例,未可尽信。历代注家为之曲意弥缝,也是徒然。  相似文献   

17.
杨华 《孔子研究》2023,(2):54-66+157-158
先秦时期,中国的山川崇拜非常盛行,不仅《山海经》等传世文献多有记载,而且在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古文字中也得到确切证明。先秦各诸侯国都进行过山川祭祀,但这在诸子学派的言说中,却缺乏系统的记载。在山川祭祀的理论阐述、过程描述和制度设计三个方面,只有儒家之记载比较系统完整。在“三礼”、《尚书》、《左传》等文献中,对山川祭祀的时间、频率、空间、仪式等都有非常具体的说明。这些文献记载都成为后来历代“制礼作乐”的理论资源;随着儒学的官方化,山川祭祀自然也被列入汉代以后的国家制度中了。  相似文献   

18.
陈瑶 《管子学刊》2011,(1):74-79
《左传》塑造了众多尚力崇勇的齐国勇士,他们注重于对个人功名的争取,具有英雄气概和冒险精神。长于单打独斗而怯于众斗,成为齐文化的重要特色。《左传》的战争叙事,对此作了生动地展现。  相似文献   

19.
陈飞 《学海》2014,(2):189-194
本文从《年代记P》相关记载出发,密切结合有关史料,旨在考证《年代记P》关于"马尔都克神像在亚述王尼努尔塔-图库尔提-阿淑尔时期回到巴比伦"的记载真实与否,并得出结论:马尔都克神像不可能在尼努尔塔-图库尔提-阿淑尔时期回到巴比伦;该神像回到巴比伦时,亚述王可能是尼努尔塔-阿普利-埃库尔,而《年代记P》概将后者的名字,误写成为了前者的名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年代记P》相关记载出发,密切结合有关史料,旨在考证《年代记P》关于"马尔都克神像在亚述王尼努尔塔-图库尔提-阿淑尔时期回到巴比伦"的记载真实与否,并得出结论:马尔都克神像不可能在尼努尔塔-图库尔提-阿淑尔时期回到巴比伦;该神像回到巴比伦时,亚述王可能是尼努尔塔-阿普利-埃库尔,而《年代记P》概将后者的名字,误写成为了前者的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