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诏图传》"西洱河图"是反映南诏大理国洱海神信仰的图像,图中主要描绘了蛇、鱼、螺三种动物。图中的双蛇与西南地区原有的蛇崇拜有关,至南诏大理国时期,蛇逐渐变为可以依靠本主和佛教信仰来克制的对象。图中的洱海神主神为鱼、螺二神,鱼神的白头、顶轮特征显示了其与白氐、白蛮的尚白传统和月亮崇拜的密切联系;螺神的白海螺外型则是受这一时期佛教密宗影响的结果。洱海神信仰在南诏大理国的持续兴盛与白蛮群体的影响力,以及洱海周边地区的重要地位等有关。杨干贞补续西洱河图的目的正在于利用洱海神信仰来凝聚白蛮大姓,增强政权核心统治区域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2.
大理崇圣寺始建于唐开成元年(公元836年),经历代的扩建和重修,到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鼎盛,成为当时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佛教寺院和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是南诏、大理国最著名的皇家寺院,有“佛都”之称。  相似文献   

3.
大理在云南省西部,东距昆明的四百余公里,为滇西交通孔道,也是著名的古战场。城西依点苍山,城东滨洱海,风光秀丽。作为“边地”,大理在汉代已经有名,赫然载于史书。当时为益州郡地,置叶榆县。唐代中叶,南诏蒙氏自立为南诏国,并建都大理。五代后晋时,段氏继蒙氏之后建大理国,亦建都于此。元时忽必烈率军征云南,破大理,建云南省,改大理为太和,属大理府。清咸丰六年(1856),以杜文秀为首  相似文献   

4.
正佛教约在公元8世纪初传入洱海区域,到公元9世纪中叶在南诏就已十分兴盛。从南诏后期到大理国时期,受佛教影响,火葬在白族地区逐渐流行起来,一直持续到明代中晚期。到明末清初,火葬风俗在白族地区日渐衰微,为土葬所代替。唐初洱海区域的白族先民多为土葬。唐贞观二十年(648)梁建方出兵西洱河,其《西洱河风土记》记载这一地区的丧葬习俗时说"至于死丧哭泣,棺椁袭敛无不毕备",又樊绰  相似文献   

5.
王徵略传王徵,明穆宗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4月19日出生于陕西泾阳鲁桥镇王家堡。字良甫,又字葵心,号了一道人,又号支离叟,天主教圣名斐理伯(Philipe),乡人私谥端节先生。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乡试中举,后困公车近三十年,熹宗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登文震孟榜进士。王徵饱读经典诸书,才富五车。名理渊涵,躬行砥砺。任直隶广平府推官,辨清白  相似文献   

6.
苏康 《天风》1996,(4):25-26
安徽省颖上县红星乡大谢村小何庄农民吴扬明(男,50岁),因打着宗教旗号,非法建立“被立王”邪教组织,自立为“王”,以“神”自居,大肆进行奸污妇女、诈骗教徒“奉献”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仙李白,由于傲视权贵,愤世嫉俗,遭到当朝权臣的谗毁,结束了不到三年的“供奉翰林”的京城生活。天宝三载(公元744年)“遂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刘全自《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接着他托请北海高如贵天师为自己授“道箓”于齐州紫极宫(老子道观)。它表明李白既是一位虔诚的道士又是一位诗人。 唐代开元之后,李白看到权臣更加专横。  相似文献   

8.
在犹太教历史上,大希勒尔(Hillel,公元前?-公元10年)是绝对重要的人物。他的全名是希勒尔·哈·扎肯,但人们通常称他为“大希勒尔”,或尊称他为“贤士希勒尔”。他是大希律王时期犹太教公会的领袖和大拉比(希伯莱音译,意为“师傅”,指受过正规犹太教教育,担任犹太人社团或教会的精神领袖),是犹太教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晋时期的高僧法显,是沟通中斯两国佛教文化和传播友谊的伟大使者。为搜集“汉土所无”之佛教典籍,他以六十五岁高龄西行求法,遍访南亚诸国,公元410年到达斯咀兰卡(当时称为狮子国),在王都阿努拉特普罗城的无畏山寺等处修学两年,干公元412年绕道爪哇回国。带回《弥沙塞部律》、《长阿含经》、《杂阿含经》和  相似文献   

10.
桑吉扎西 《法音》2022,(2):65-69
<正>阿里地区佛教,曾经有过公元11世纪前后阿底峡尊者、仁钦桑布大译师所处的辉煌的古格时代,高峰之后虽又经历衰落,但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一切兴盛衰败都是佛教“缘起性空”与“成、住、坏、空”的具体表现。关于这一点佛陀已经讲得非常清楚明白了,这似乎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公元9世纪朗达玛“灭佛”后,吐蕃末代赞普的儿子吉德尼玛衮逃到阿里地区,娶了当地土王的女儿为妻,生下的三个儿子,  相似文献   

11.
1976年陕西临潼县出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青铜器——利簋.四十余年来,学界已对利簋进行了深入讨论,却仍存争议.其中对铭文“岁鼎(贞)克闻夙又(有)商”句的断读和释义就有颇多分歧.结合甲骨卜辞、金文、简帛文献,特别是清华简等相关出土材料,铭文断为“岁贞,克,闻,夙有商”似较为通顺.准此“岁鼎(贞)”读为“岁贞”,释作岁星出现并进行占卜.  相似文献   

12.
一、帝王之师唐朝的皇帝推崇道教、尊礼道士在历史上是很出名的,玄宗、武宗曾亲受法箓,成为道士皇帝。唐武宗所尊赵归真邪术干政,臭名昭著;而玄宗所尊司马承帧、李含光师徒,却是有唐一代的著名高道。据《旧唐书》,司马承祯(647~735),字子微①,河内温②(今河南温县)人。出身于仕宦世家,饱读诗书却不肯做官,于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二十一岁时出家当了道士③。先居嵩山,以上清派第十一代传人潘师正为师。后游句曲山(即茅山)、天柱山、衡山等道教名山,长隐于天台山王霄峰,自号“白云子”④,又号“天台白云”⑤。…  相似文献   

13.
丘处机道教思想述评郭武丘处机,又作邱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山东栖霞县滨都村人。生于金皇统8年(公元1148年),卒于元太祖22年(公元1227年)。系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的高徒,“全真七子”之一,继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等人后执掌全真教,为全真教龙门派...  相似文献   

14.
<正>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县人,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死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他于明武宗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中举,历任翰林院修撰、经筵展书官、殿试掌卷官等职。明世宗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杨慎因所谓“议大  相似文献   

15.
生平传略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生于公元1020——1077年。祖居大梁,后迁凤翔、邵县横渠镇。又移长安,遂为长安人。张载少孤而自立,喜谈兵事。年二十一,曾以书谒陕西宣抚使范仲淹,慨然欲树功名。范仲淹识其才,乃告诫说:“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劝他读《中庸》。他接受了范仲淹的忠告,《中庸》犹以为未足,又窥之于释、道。但“累年究极其说,知  相似文献   

16.
福州裴仙宫     
裴仙宫位于福州市鼓楼区肃威路,原旧总督衙门内。始建于北宋英宗年间(公元1046~1067),1923年当时的福建省长萨镇冰曾集资重修;1934年扩建为两层;1988年重修,为砖拱结构二进,一进单层,二进双层,为楼阁式建筑。相传裴仙宫原奉狐仙,后改祠裴真人。据称裴真人姓周,名简洁,为浙江绍兴人,为福建督署行内幕宾。因他生前辅政多施恩泽于民,又广宣教义,教人从善,故从学者众,其后于督署大榕树下羽化升仙。后人感其一生功德,便于督署大榕树北建殿宇祀之,尊周简洁为“霞府福建师广化大道端品装大真人”。如今大榕树在庙后,仍然枝繁…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威县,现有回民七百户,三千多人。其中约有半数的人户,聚居在城关镇的黄家街,这条街的回民中,黄、王两姓者居多数。街上有男女清真寺各一座,而男寺是该县六座清真寺中最古老的一座,为元顺帝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知州王伯大到任后所创建。 该县回民老人们传述:“俺们威县的回回,自古以来是黄、王两家。”又传称:“黄家的阿訇,王家的官。”根据这些口碑,查  相似文献   

18.
据斯里兰卡《大史》记载,在公元前三世纪中期,印度阿输迦王派遣叟纳和悟得罗到缅甸弘传佛法,开创了缅甸的佛教。印度的历史学家指出,檀巴班纳国的比丘曾于公元250年左右到缅甸的凯拉达地区布道,使那里的人民皈依了上座部佛法。这里所说的檀巴班纳国,无疑是指的现在的斯里兰卡。  相似文献   

19.
广胜寺在山西省洪洞县境东北霍山南麓,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霍泉即发源于北。寺区古柏苍翠,溪流潺潺,山青水秀,环境清幽。据《山西通志》等记载,寺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初名“俱卢舍寺”,亦名“古阿方王塔”,唐大历四革(公元769床)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子仪奏请扩建,改今名,意为“广大于天,名胜于世”。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寺内建筑均悉数毁于平阳大地震,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重建,明清两代曾作补葺,形成现状,主要殿堂均为元代遗构。寺由上、下两寺和水神庙组成,上寺在山巅,下寺在山脚,水神庙在…  相似文献   

20.
<正> 云南之有孔庙,最早是在南诏时期。据载,贞观二十年(646年),南诏开山祖细奴罗“劝民间读汉儒书,行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事。”(《白古通记浅述》)南诏第四代主盛罗皮也很崇敬孔子,“开元十四年,效唐建孔子庙。……入贡于唐,故知中华礼乐教化,尊祀孔子,爱尊父命而建文庙。”(同上)“农逻(细奴罗)死,伪谥高祖,孙晟(盛)罗皮立,建孔子庙于国中。”(同揆:《洱海丛谈》)和内地一样,孔庙既是祭孔的场所,也是传授儒家文化的地方,孔庙的建立,是南诏官办学校的开始。在南诏的文化教育中,郑回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史载,“广德元年,主(指阁罗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