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飘醒 《天风》2006,(17):24-25
亲爱的弟兄姊妹,别忘了,我们是基督徒,身上带着神爱的印记。神爱我们,也希望我们把他博大深沉的爱带给那些不认识他名的人,希望我们有爱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我们在教堂里面敬拜神聆听神话语的时候,我们心里必定都相信,神爱我们,我们也是爱神的。在面对十架默祷的时候,我们一方面求主再一次用十架宝血洗尽我们一切的污秽与罪孽,一方面求主应许我们心中所求所想。我们将心中一切忧虑重担卸给神,交在神的手中,然后心灵平稳安静。礼拜结束,我们各自怀着感恩的心走出  相似文献   

2.
陆英 《天风》2001,(4):41
生活中,“安静”是我们一样很宝贵的东西。如人患病时,需要安静休养一样,在生活中“安静”会给人带来宁静中的温馨和快乐。当我们每一个参加礼拜的弟兄姊妹,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时,属灵的成长则要求我们以安静平稳的心来单独与上帝进行面对面的交通。此时,我们安静是为了静心听神的话,我们在安静中认识上帝,抓住上  相似文献   

3.
平稳安静     
张志祥 《天风》2001,(1):36-37
赞美诗133首《安静近主歌》告诉我们,这里是主的殿,要轻步走。人当存着一颗敬畏的心,安静来到主的面前,因为我们的主大而可畏。使徒保罗多次教导我们要立志作安静人。我们是神的儿女,要在神的面前作安静人。这都是圣经的宝贵教训。 神要我们安静,我们也想安静,可我们却常常安静不下来。正如保罗所说,立志行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这是为什么呢?在我们内心当中有两律交战,一个是顺从神的律,一个是  相似文献   

4.
安静     
陈秀芳 《天风》1994,(7):6-6
不要把生活的弦拉得太紧,弦太紧会断开,我们的生活需要安静,以免失去生活的力量; 假如你很快乐时,请你勿忘在神前安静思考,以免快乐过量而忘了神的恩典; 假如你正处悲伤中,请你勿忘到神前安静片刻。以免悲伤窒息了你的心灵; 假如你正大发热心,请你常来到神前安静默想,以免火热之心成为狂热; 假如你正觉得无聊,请你勿忘到神前安静寻找,以免迷失方向。 安静、安静,生活需要安静,工作需要安静……安静是支取力量的方式。假如你感到忙碌、疲倦、软弱,为何不到神前安静片刻。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4,(8)
<正>愿神开启我们的心,让我们能用心地走近我们的家人,读懂他们的需要,用基督的爱温暖家人的心。人一旦经历了救恩,自然会有将之与他人分享的愿望,再加上耶稣有将福音传给万民听的教导,更使许多基督徒内心充满了传讲福音的热情与动力。然而,不得不承认,在向家人传讲福音时,我们往往收效甚微。为此许多基督徒都想弄个明白,为什么向家人传福音会这么难?我想解  相似文献   

6.
“心”,在佛教中有着最为丰富的诠释。认识自己的心,把握自己的心,自如地运用自己的心,最终超越一切束缚,得到涅槃寂静之乐,这是非常美妙的境界。当年佛陀证悟到了这个境界,便从内心流出无尽的悲悯,以圆满的智慧,向我们揭示了“心为法本,心尊心使”的真理。了解心,无疑就是了解了一切事理的根源,而智慧地运用此“心”,就能引导一切众生走向幸福美满的生活。“心”本来是自然的、清净的,没有造作,不染纤尘。如同静静的湖水,内不涌动,外无波澜,映现万事万物,明明朗朗。而心的这个“本来”,被无明烦恼障蔽后,变得杂乱垢染,念念无常,如同湖面起…  相似文献   

7.
真平安     
董国范 《天风》1997,(11):11-11
“但愿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罗15:13) 什么是真平安?有了耶稣就有了平安,主在心里才是真平安。就如海上刮起12级台风,乌云翻滚,恶浪滔天,可是,海的深处却若无其事,照样安静,那狂飙根本无法侵袭它。诚然,内里的平安才是真平安。神愿因着我们的信,将真平安充满我们的内心。 反之,有隐患的地方(也常是内在的)。  相似文献   

8.
真平安     
“但愿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罗15:13) 什么是真平安?有了耶稣就有了平安,主在心里才是真平安。就如海上刮起12级台风,乌云翻滚,恶浪滔天,可是,海的深处却若无其事,照样安静,那狂飙根本无法侵袭它。诚然,内里的平安才是真平安。神愿因着我们的信,将真平安充满我们的内心。 反之,有隐患的地方(也常是内在的),虽然表面上平安  相似文献   

9.
祷告的缆绳     
提到祷告,我们会常把它当作就是我们用言语去要求神、强迫神、命令神、驾驭神,也就是让神来满足我们、顺从我们、服务我们,使我们心里所愿的得实现,使我们为自己所设计的人  相似文献   

10.
正主啊,你造我们是为了你,如果我们的心不安息在你的里面,便得不到安宁。我们诚恳地把自己的心摆在你面前,愿我们的灵魂安静谦卑,倾听圣灵的声音,得到圣灵的指引。主啊,若没有圣灵,我们怎能明白神的事情呢?即使像西面那样又公义又虔诚的人,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来到,但如果没有圣灵在他身上,如果没有圣灵的启示,他如何知道自己在未死以前,必看见主所立的基督呢?如果没有圣灵的感动,他又如何亲眼看见神的救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奉献     
傅真 《天风》2006,(4):28-30
什么是奉献?奉献不是减少而是得到神的极大福分。神的极大福分,表现在三个方面:在信仰生活上,使我们更加信靠主、更加热爱主、更加仰望主;在灵性生命上,使我们更加长进、更加成熟、更加丰盛;在与神的关系上,使我们与神更加密切、更加亲近、更加和好,与神同心、与神同行、与神同在,达到神人合一的崇高境界。一、什么是奉献? 保罗在罗马书第12章第1节,要我们将身体当作活祭献给神。“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这句话,现代中文是这样翻译的:“把自己当作活的祭物献给神。”这里把身体译作“自己”更为恰当。这说明我们献给神的不单是“身体”,而是包括身、心、灵在内的整个自己,整个人。我  相似文献   

12.
濮荣健 《天风》2002,(10):23
基督教都相信有独一的真神,但如何面对这位永生的神?并能在今生与永生的神有了生命的联系,不再惧怕死亡,使人的内心充满平安和喜乐。内心的平安从何而来?从圣灵而来,得救的基督徒有圣灵内住的确据: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  相似文献   

13.
觉得心里骄傲,就一同自卑,……(代下32:26)当我们凡事顺利的时候,当我们得人称赞的时候,甚至当我们蒙受神太多的恩典和祝福的时候,我们就会“得意忘形”,忘记自己的本来面貌,忘记神赐给我们的智慧和力量。我们会把神的祝福误认为是自己的才干,我们会喜悦人的称赞过于渴慕神的话语,我们会专注于世俗的事情而忽略了神的国度,我们会忘记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的唯一源头——那爱我们的神,创造我们的神,主宰我们的神。我们的一切都从神而来,也因神的保守而存在。  相似文献   

14.
怎样写讲章     
有的弟兄姊妹很爱主,有一颗为主传道的火热的心,可是苦于不知怎样预备讲章,我曾经了解到有不少传道人和神学生都为此而感到苦恼,于是写了这篇文字,希望能对主内弟兄姊妹们有所帮助。 写讲章与写文章不同,写文章是为了表达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而讲章则是为了传达主的教训与福音的真理。所以,我们在预备讲章之前,必须使自己的心安静在主的面前,敬虔地默祷,求主的圣灵带领,并反复默想圣经中的话。受到圣灵感动后写出的讲章才能真正地感动别人。  相似文献   

15.
人类所遭受的一切痛苦和不幸全部源于自身的无明烦恼,烦恼是人心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信心",也就是人类不相信自己内心的能力与潜能,只相信外在的物质力量和技术手段。佛教以心为首、以心为本,修习佛法便是一个育心的完整过程,具体步骤即是"闻→思→修"。人心将是最宝贵的资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革新文化和提升道德,这就是心文明。心文明意味着一场人类自我的革旧图新,一次精神生命的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16.
信心     
咏恩 《天风》2001,(2):49
说到“信心”,我们大多数人立刻就会联想到:瞎子看见、瘸子行走、聋子听见、死人复活、长大麻风的得洁净、大山移到海里、大敌溃不成军、风止浪静、日月停转……是的,这一切是真实信心所产生的结果。一位牧师说:“神赐下信心,不是要我们用它来行神迹,而是要我们因此讨神的喜悦——这才是一切神迹中最大的。”  相似文献   

17.
学诚 《世界宗教文化》2013,(1):18-21,120
人类所遭受的一切痛苦和不幸全部源于自身的无明烦恼,烦恼是人心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信心”,也就是人类不相信自己内心的能力与潜能,只相信外在的物质力量和技术手段.佛教以心为首、以心为本,修习佛法便是一个育心的完整过程,具体步骤即是“闻→思→修”.人心将是最宝贵的资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革新文化和提升道德,这就是心文明.心文明意味着一场人类自我的革旧图新,一次精神生命的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18.
问:佛陀是神吗? 答:不是的。佛陀从来就没有自称为神,或自称神的孩子。他甚至没有说自己是神的使者。佛陀是人,是完美的人。他教导我们,如果我们能够跟他一样地修行,我们也能使自己达到完美。 问:如果佛陀不是神,为什么人们还要拜他呢? 答:礼敬的方式有不同。礼敬神的时候,人们赞美神,将荣耀归于神。人们给神献上祭品,向神祈福。人们相信神会听取  相似文献   

19.
恬静祈祷     
我们每个基督徒想保持一份圣洁,就必须在每一天持守孤独、安静中顿悟。细细体味“那藏于内心基于不朽的温柔和宁静心神的人格,这在天主前才是宝贵的”,(伯前3:4),做一个静观祈祷的人。梵二大公会议鼓励所有会士、使徒工作要与静观祈祷联合一起“……一心一意寻求天主在一切之上的当儿,每一个修会团体的成员,应该把对静观与使徒工作的热爱联合一致”(修会法令5)。我们每个基督徒都需要躲避浮躁、诱惑等,让内心得到安宁、休息。以此调整自己的精神生活,让自己与基督在安详、恬静中相逢、相遇,仔细聆听施予不可言语的耳语来滋…  相似文献   

20.
《天风》1997,(12)
讲道乏能力,受信徒次迎,是圣灵的恩赐之一(林前12:7—8),其目的是传扬神的道,叫人得益处,不是为宣扬自己 过去,在我国教会内曾有被神重用的传道人,由于过分抬高自己,使人只跟从其个人,结果跌倒,不仅自己受亏损,也绊倒听道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