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岛的两座水尾圣娘祖庙,只是因为称呼的巧合而相同,但其信仰实质差别很大。文昌水尾圣娘主要是海神,定安水尾圣娘可以认为主要是家族神或祖宗神;前者在海南岛传播较广,在海南岛民间信仰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后者。水尾圣娘虽源于南天夫人,却又不等同于南天夫人。水尾圣娘信仰逐渐压过或代替南天夫人信仰,大约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水尾圣娘信仰在东南亚地区华人社会有着广泛分布。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分布广泛、影响较大的是海神水尾圣娘。正是文昌籍华侨华人将水尾圣娘信仰传播至南洋甚至更远。在海南原乡,水尾圣娘往往在庙宇中占据主神地位,而在东南亚的华人寺庙中,水尾圣娘往往是作为天后的副神而奉祀的。文昌水尾圣娘庙祖庙与海外有着非常广泛的联系,地位非常独特而重要。水尾圣娘信仰是海南岛极为重要的民间信俗文化品牌,也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山西贾村赛社《排神簿》抄本是祭祀蝗皇时行赛所用的神祇排位册子,《祭文簿》是祭祀文本的集合,二者能较全面地反映当地的民间信仰状况。通过对咸丰、光绪朝《排神簿》及民国《祭文簿》的分析,当地道教、民间信仰的一些特点得以呈现:这一时段的信仰体系是比较稳定的;道教、民间神信仰的广泛性远超佛教;它是以道教为中心的多神灵、多派别、多区域中心的信仰体系;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道教及民间神成为信仰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西南苗疆走廊的黑神是源自中原文化的民间神灵,贵州和湖南沅水流域是黑神信仰流播的典型地区。本文以历史人类学的理论方法考察沅水流域的黑神信仰,认为明清时期沅水流域兴建的黑神庙是国家权力的象征,而沅水流域民间的黑神传说是对中原黑神历史的重新建构。通过沅水流域黑神庙及黑神传说的考察,揭示黑神信仰对沅水流域族群的整合及地方社会的影响。指出黑神信仰在沅水流域的传播是国家力量的推动,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4.
周志治 《天风》2003,(8):20-21
音乐在中世纪沦为教会的婢女、神学的女儿,而人文 主义兴起之后它却好像成了流浪儿、雇工,现在的教会和神 学院音乐好像也很难有自己应有的地位。音乐显然起着承载信仰的功能,催遇我们去面对它。 赞美诗是引导信仰,传播信仰的重要媒介。 音乐最大的特性就是它的创造性。音乐创作(作者) 与再创作(歌者、演奏者)最能体现神是造物主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城隍神是中国民间颇有影响的城市保护神。本文根据史藉文集、笔记小说、道教经典的有关记载,对城隍神信仰的由来,城隍神的职掌、城隍神信仰与民俗,城隍神信仰与道教诸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述。还对城隍神信仰的变迁,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大量地方史资料对流行于闽台地方的王爷信仰进行了全面论述。在闽台民间信仰中,作为瘟神的王爷是少数,大部分王爷是地方保护神或万能之神。传说中的王爷多为历史人物,或为救民而取瘟药自服,或为民献身、勤政为民……而成为王爷,受到人们的崇敬。王爷信仰通过送王船和请香火分炉方式传播到台湾各地。  相似文献   

7.
广泽尊王信仰及其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泽尊王信仰及其传播李玉昆广泽尊王是闽台和东南亚颇有影响的神。本文根据地方文献等有关记载,论述了广泽尊王信仰及其传播、广泽尊王的职掌、广泽尊王的民间传说与民俗诸问题。认为对当前民间信仰应正确引导,发挥民间信仰对联络乡谊亲情,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神王信仰作为探讨柬埔寨政治文化的切入点,立足于王国起源神话,提出神王信仰的本质是君与民的“契约”,并通过比较两位吴哥君主的统治活动与起源神话的相似性,论证神王信仰在不同历史宗教情境下的稳定性,展示外来文化对神王信仰的作用与影响。最后,本文结合君主的国家符号性质,阐明神王信仰在现代柬埔寨政治活动中的导向性意义,同时指出,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有必要继续推进对神王信仰的研究,以不断增进和修正对于柬埔寨社会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苗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体系.东部苗族土地神崇拜深受武陵山地区自然、人文环境的影响,呈现出不同职能的土地神类型和丰富多彩的祭祀仪式,其中合寨祭祀土地神最具代表性.东部苗族土地神崇拜受到周边汉族土地神信仰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混融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土地神崇拜的文化内涵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生变迁.土地神祭祀仪式数量的减少、程序的简化,仪式主持者的缺失,以及民众信仰虔诚度的下降,都反映出东部苗族民间信仰的衰微趋势.  相似文献   

10.
张圣君信仰的形成约在两宋之交。张圣君历史上真有其人,被民众神化,是在唐宋之际福建造神浪潮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宋代张圣君信仰的文人化气息非常浓厚,这与文献记载者的身份和当时社会背景有莫大的关系。进入明清,张圣君信仰的俗民化特征日趋明显,在传说和民俗方面则不折不扣地体现出农业神信仰的实质。张圣君由人而神的过程在造神时代也只是沧海一粟,而他能在众多的神灵中脱颖而出,信仰突破原有的空间、地域,辐射到更加广袤的地区,其传说和在信仰基础上形成的民俗对其助力甚大。  相似文献   

11.
敦煌文献中散藏有《辞娘赞文》写卷9份、《五台山赞(文)》写卷16份。敦煌写卷《辞娘赞文》有单写本和连写本两种形式,其连写本则与《五台山赞文》抄录在一起,是研究五台山佛教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辞娘赞文》敦煌连写本的文献梳理、内容述要和隐喻诠释,可以管窥以文殊菩萨信仰为核心的五台山佛教信仰在9世纪至12世纪之剪影。  相似文献   

12.
田公元帅是闽台两岸著名的戏神、道坛神和村落保护神,其多元信仰文化的形成过程,生动地体现了文化累层叠加的理论。历史文献与田野作业均显示了田公元帅信仰的道教渊源。在宋元新出道法盛行的背景下,田公(太尉)信仰形成了一个主事"和合"的风火院神明系统;在民间道教闾山派的影响下,该信仰发展出了一套用来"降神附体"符箓和咒语,甚至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以傀儡行法事的"闾山梨园教"。明代田公(太尉)信仰与民间傀儡戏戏神田智彪信仰产生复合,这使得田公增加了戏神的神格功能,而唐代乐手雷海清信仰在明清戏剧异常繁荣之际的"加盟"则大大稳固了田公的戏神地位。作为戏剧行业神,其神格功能也对道教田公元帅信仰产生了反作用,使得其咒语带有"啰哩嗹"的和声,其仪式呈现出浓厚的戏剧性色彩。戏神田公元帅信仰的解构精彩展示了历史上道教与戏剧之间的深度互动。  相似文献   

13.
<正>神使用圣经不断祝福着中国教会,而每一位中国基督徒也在经历着教会出版事工的不断发展,领受着从神而来的恩典和赐福自信耶稣以来,我的信仰历程就与圣经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和合本》圣经不仅领我认识神,也帮助我信仰成长,引导我人生道路。神使用圣经不断祝福着中国教会,而每一位中国基督徒也在经历着教会出版事工的不断发展,领受着从神而来的恩典和赐福。在我信仰成长经历的不同阶段中,都有圣经伴我一起度过。  相似文献   

14.
论“原始至上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评介了西方人类学界对原始至上神的论点。根据我国当代民族志材料,认为原始至上神信仰是信奉原始宗教民族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原始至上神信仰不是一种教,不同于阶级社会一神教的至上神,是原始人基于强烈的求生愿望,对于有序世界的思考而形成的一种信仰,它和万物有灵观念同属于原始宗教的早期形态,却是原始观念两个系统上并行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汉族社会民间信仰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体系,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民间信仰实践者在宗教活动中呈现出的性别差异入手,对贵州北部群乐人的祖先信仰、冲傩和神庙信仰近几十年的演变进行了细致梳理,认为群乐人宗教实践的重要特点是:男人倾向于家内的祖先信仰,而女人却倾向于家外的神、鬼信仰。而这种性别差异现象是传统汉人社会性别结构在宗教领域的一种投射,其后具有一定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6.
文摘     
道德信仰与宗教信仰 任建东在其出版的《道德信仰论》一书中谈到,从宗教特别是世界性的几大宗教与道德信仰的关系来看,宗教信仰不等于道德信仰,但在宗教信仰中的确包含着道德信仰。由宗教信仰而来的道德信仰依附于宗教神学,通过道德的“神启论”,使社会道德通过对神的信仰而得以确立和实现;使人在对神的崇拜和信仰中接受所谓神所颁布的清规戒律,这些戒律有宗教活动所特有的规定,但更多的是指向人的社会生活,用以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在宗教信仰的框架之内为人提供着道德生活的准则。在现代社会缘于人精神的空…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于民间信仰中女神信仰的研究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益增多,以女性神祇众多的闽台地区的研究成果显得尤为兴盛。而广东的女神信仰历来也比较兴盛,龙母女神即是广东的女神信仰中的突出例子,学界已有许多关于龙母信仰的研究,本文则是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对龙母信仰所作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从宗教神圣性功能分析入手,揭示宗教社会作用的复杂性,进而就如何发挥宗教有益于社会的积极方面,提出一些理念和原则。一、宗教神圣性功能及其特点宗教神圣性功能是指与对神的信仰、崇拜有内在联系的,并通过宗教经典、教规、教义和宗教教职人员、宗教组织把“神”神圣化而体现出来的一系列功能。主要包括信仰认同功能、信众牵引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心理调适功能等。1、信仰认同功能。宗教是以对神的信仰为前提的。信仰认同首先要求信徒对教规、教义的认同,特别是对创造、操控自然、社会及人的命运的神或被神化了的人的认同,认同神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了闽台海上船舶供奉水神的现象,并简要论述与此相关的问题:流动的庙宇与民间信仰的传播,福建内河水神势力范围的平面划分与闽台海上水神的立体谱系,“顺风顺流”、“定风稳流”的诉求与水神信仰的兴衰。  相似文献   

20.
学界关于城隍信仰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明清或唐宋时期城隍信仰的发展,而元代作为城隍信仰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于我们至今仍对元代城隍信仰不甚了解,对诸如城隍是否在元代成为官方信仰,是否纳入国家祀典等问题莫衷一是。有鉴于此,本文对《全元文》所收全部52篇《城隍文》逐篇加以细读,重点考察《城隍文》作者和作文背景、城隍庙时空分布、城隍神神性和身份、城隍神职责功能、城隍庙修缮和维护的资金来源、官府和普通民众的城隍信仰,并一一列表加以说明,同时也参考未收入《全元文》的相关史书、野史杂录和笔记小说等资料,以期全方位多角度地勾勒和呈现元代城隍信仰的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