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统道藏》中的《大洞金华玉经》是对《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的改编。南北朝多种上清经中都提到《雌一经》,该经的成书时代应较早。《雌一经》的形成与《大洞真经》的神化有关,《雌一经》实即读《大洞真经》的经诀,是《大洞真经》的附庸。《雌一经》的这种造经模式被《八素真经》《玉清隐书经》《八景玉箓》等一批上清经模仿,它们都将自己和《雌一经》一起编入《大洞真经》先修经典的序列当中。《雌一经》的内容来源于杨、许之前的一些修炼方法,它还影响了《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等经典。从《雌一经》中可以看出一种"法、术、验"的结构,这种结构也见于《大有妙经》《西王母宝生无死玉经》等,可能是早期上清经的一种造作方式。  相似文献   

2.
六卷本《上清大洞真经》是上清派的根本经典,既有研究对卷1 "诵经玉诀"的文本来源和宗教内涵缺乏深入解读,六卷本的最终成书也讨论不多。本文将"诵经玉诀"所含仪诀缕析为28项,分直接采用、借鉴改造、经法内部传承三类,对相关仪诀的传承整合和宗教内涵进行深入解读。文章认为,《高玄真经》的层次结构和内容为今"三十九章"的形成准备了充分条件、卷1 "诵经玉诀"所据文献均为北周前早期道经、《上清道宝经》的引文及其"诵经玉诀"以太上大道君为最高神等事实,均足以证明六卷本在北周前已成书。但该书形成后其"符图"可能有改动,尤其是其中的多幅修行图或乃后世宗师据修行实践所增,个别文字也有后人增改的可能,但这种改动是有限的,学界所持今六卷本乃最接近南朝面貌的结论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陶弘景《登真隐诀》中所描述的《大洞真经》"大、小本"的关键区别"回风混合之道"入手,指出《云笈七签》卷三十《大洞回风混合帝一之法》即为其完整文本。由于其与修诵本经至为密切的关系,该经法本在原初《三十九章》前。在从《大洞灭魔神慧玉清隐书高玄真经》到今六卷本《上清大洞真经》的发展中,该文本最终被剪辑编入《三十九章》中,从而形成今卷二至卷六的主体内容。通篇完整的文本对应、微殊差异以及本经卷一所启"大洞真经师"和"回风大混合师"的内证表明,今六卷本实乃陶氏所见含"回风混合之道"的"大本"在发展中改编增补而成,这是破解今本《三十九章》层次结构的密匙,可印证或纠正既有诸多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中的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及与其相应的南方第三科真文,对前人的校读成果进行了补正。首先证明,《道藏》本《玉诀妙经》中的"元始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条目和"元始五老禳大劫洪水召蛟龙水官度灾真文玉诀"条目颠倒了位置。其次,校补复原了南方真文第三科的汉字译文。再次,考证五篇真文及相应玉诀从东晋末刘宋初开始就可分科单独施用,也可合并使用。最后简略讨论摄召北酆鬼魔真文及玉诀中的魔鬼观念和镇禳之法。  相似文献   

5.
文昌洞经音乐与道释儒雅俗文化甘绍成文昌洞经音乐是我国宋元之际产生的一种以谈演诵唱《道藏》之经典《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为主要活动内容的道教科仪音乐。据现存《道藏》中所收元人卫琪注《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一书卷二第十五“精思法式”所载内容分析,...  相似文献   

6.
引言 《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收有老子说五厨经注,当涵芬楼影印本《道藏》第五百三十三册“是”字下九。此经当然非老子所说,然理则本于老子,尚有所发挥,由注者尹愔可见此经至迟成于唐,迄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  相似文献   

7.
道教经典。此经始见于《真诰》,云:“仙道有《大洞真经》三十九篇,在世。”当是东晋上清派杨羲假托降神所造。“大洞”为上清家理想之仙境,据称此经本藏于大洞仙宫中,故名。上清派视此经为上清诸经之首,宣称“若得《大洞真经》者,复不须金丹之道也,读之万过,毕便仙也”(《真诰》)。故而历代传授不绝。本经1卷,分39章,故或称《三十九章经》。每章存思一神降护诵经  相似文献   

8.
《雷霆玉经》全称《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雷霆玉经》充满浓厚的神霄玉清真王崇拜色彩,通过对经文中翊圣真君崇拜、昊天玉皇上帝崇拜、后土皇地祇崇拜、宫殿和内廷机构设置以及白玉蟾与《雷霆玉经》关系的考察,并分析神霄派道士林灵素的言行,考证《雷霆玉经》问世于宋徽宗政和七年至宣和七年(1117—1125)的九年间。通过道藏本与经折装单行本的对勘与考证,认为道藏本文献价值优于经折装单行本,经折装单行本错讹较多,推测可能是淳化王府流出的"废本",但因有天师张宇清序文、钤印、牌记等信息,具有一定的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姚生诵《黄庭经》验 据道书记载: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4年),南岳夫人魏华存授其弟子《黄庭经》。魏华存元君,字贤安,任城人,幼而好道,志慕神仙,修成道果。 《黄庭经》有《黄庭内景玉经》、《黄庭外景玉经》、《黄庭中景玉经》,简称《黄庭经》。《黄庭内经玉经》又名《上清黄庭内景经》,收人《正统道藏》。另《道藏》与《道藏辑要》、《云茬七签》收有数种《黄庭经》注本。《黄庭经》重在存思黄庭,炼养丹田,又以积精累气为要诀,全经反映了上清派修道成仙的思想,此经是道教一部重要的经书。《黄庭内景经》经文分三十六…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陈国符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近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陈国符道藏研究论文集》。陈国符先生(1914-2000)是我国著名化学家,又以道藏研究称誉国际汉学界,被认为是道藏学这一学术领域的开辟者和世界领先学者与权威。陈先生四十年代在昆明西南联大利用教学之余系统研究道藏,著成《道藏源流考》(1949,1963中华书局)开辟了道藏学这一新的学术领域。“凡是读《道藏》者,必先读此书。”本书是一本学术专著,内容涉及道藏经研究法、外丹黄白法经诀出世朝代、本草学、内丹外丹、明清道教音乐、《玉音法式》线谱研究以及历代道观、宝卷、道教与文…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上清大洞真经》为道教上清经系之首经,且为上清经箓派的重要经典,此经在东晋盛行于世,是东晋后期出现的一部极为重要的道经,奉此宝经者,后来逐步形成了道教上清派。上清派,又称“茅山派”、“茅山宗”。《上清大洞真经》历朝被居住在茅山的高道与隐士继承和弘扬,其中梁陶弘景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以此为开创独特的“茅山宗”奠定了神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国符教授新著《道藏源流续考》已在港、台先后出版,内地版也将印行。恰值化学史学术讨论会之际,我和北京大学赵匡华教授等一道家访拜望陈先生,蒙他给赵和我在台湾明文书局印行的《续考》复印本上签名留念,我们一致认为《续考》定会和《道藏源流考》同样,成为国内外研究道藏史、道教史,乃至整个宗教史,以及化学史、哲学史、文化史所必征必引的文献。《续考》全书约三十三万字,除序言与自序外,共八个部分: 一.中国外丹黄白法词谊考录: 二.中国外丹黄白法经诀出朝代考;  相似文献   

13.
传世的吕洞宾著作,其出现自北宋至清代,数百年绵延不断,今存于《道藏》、《续道藏》、《全唐诗》、《吕祖全书》、《道藏辑要》等书中。又有据《吕祖全书》所辑《吕祖汇集》、《吕祖全书宗正》,以及单行本若干,如《纯阳三书》、《吕祖金刚经注》、《吕祖指玄篇秘注》、《吕祖道德经浅注》等。这些著作内容庞杂,涉及面广,几乎都是后人的假托之作,或扶乩降笔。这些著作虽尽非吕祖亲传亲授,但毕竞是道教诸多前辈精修致道的经验总结,为学者同人研究传习之便,这里拟对传世的主要吕祖著作加以简略的介绍。介绍的次序按诸本所收。一、明正统道藏1.《吕纯阳真人沁园春丹词注解》(洞真部玉诀类) 此词见收于诸本之中,注者颇多,其出现应在北宋初,刘斧《青琐高议》续集记其出现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日整理点校《道藏》,在正一部见有《上清经秘诀》一篇。这篇经诀虽仅六百余字,但其中透露的信息,却有助于我们解决南北朝隋唐道教研究中的一个疑难问题。《上清经秘诀》虽标名为“经诀”,但其内容并未讲述南北朝上清派经书中常见的诵经思神、画符念咒等方术秘诀...  相似文献   

15.
《九真中经》是最早的上清经之一,但《正统道藏》中所收该经却已被窜改,远非本来面貌。敦煌伯2751《紫文行事决》写卷及《云笈七籤》中引用了《九真中经》的主要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该经本貌。本文将《紫文行事决》所引《九真中经》与《正统道藏》本对比,从神真体系、咒语韵脚及结构、行道时日等方面揭示了《正统道藏》本《九真中经》被窜改的痕迹,并指出了这些窜改内容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6.
明清以来,萧廷芝《金丹大成集》与其它道教南宗文献一起不断被编纂、刊刻、流布,在这一刊布过程中先后产生了《正统道藏》收《修真十书·金丹大成集》本、明《诸真玄奥集成》卷7本、清董德宁辑《道贯真源》本三个不同版本系统。这一版本源流体现了明清以来《金丹大成集》刊布过程中单行本少,丛书编辑多;广泛流布于官方、贵族、民间三个层次,其中又以民间刻书为多的刊布特点。这两个特点表现了明清以来南宗后学通过汇编南宗道书,"以文传道"从而赓续道脉,以及道教南宗修炼思想深入民间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李冀 《宗教学研究》2017,(1):111-119
《太上感应篇》是道教第一部劝善书,它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学界在其文本来源、成书时间等问题上尚存分歧。本文以《太上感应篇》文字为依据,探讨其与宋徽宗注《老子西升经》、《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太上金柜玉镜延生洞玄烛幽忏》、《赤松子中诫经》、《抱朴子内篇》等道经之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感应篇》文本的编纂以《赤松子中诫经》、《抱朴子内篇》等魏晋道书为底本,沿用了宋徽宗注《老子西升经》语句,摘用了《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的部分文字,抄袭了《太上金柜玉镜延生洞玄烛幽忏》,《感应篇》编纂者应是收集、整理《万寿道藏》的道士或官员,该篇成于政和六年(1116)十月至政和八年(1118)十月之间。  相似文献   

18.
"不二"思想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维摩诘经》与《坛经》都非常全面地贯彻了"不二"思想。《坛经》"自心与净土不二"的净土观、"空有不住"的修行观念、"不拘形式与处所"之禅修观,都受到了《维摩诘经》的影响。同时,《坛经》"定慧不二"的修行思想及"无修之修"的修行方法,又进一步发展了《维摩诘经》的"不二"修行观。另外,《坛经》"以心为本"的本体论,会通般若性空之学,与《维摩诘经》的"以空为本"亦有相通之处。总之,《坛经》受到了《维摩诘经》"不二"思想的影响,同时又进一步发展了"不二"思想。  相似文献   

19.
正在道教经典中,有一类以"血湖"命名或包含有"血湖"信仰的经典,涉及道经、忏悔、符咒、图篆等内容,诸如《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正统道藏》第2册)、《太一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道藏》第9册)、《上清灵宝大法》(《道藏》第31册)和《血湖六幕集》(《藏外道书》第14册)等等,这些血湖类经典共同构成了道教思想、信仰和仪式实践的  相似文献   

20.
道教第三大洞天考释王纯五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三大洞天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宋代张君房所辑道书《云笈七签〗》卷27引初唐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说:“第三西城山洞,周回三千里,号曰太玄总真之天,未详所在。《登真隐诀》云疑终南太一山是属,上宰王君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