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社会道德观念的限制使得妇女的宗教活动更多地需要女性宗教师,而全真女冠们禁欲苦修的信条又契合元代社会道德观念对守节妇女的要求,得到了上层社会的广泛支持,从而形成了继唐代女冠热后又一个女性信仰道教的热潮。在这场热潮中虽然很多全真女冠表现出了封建社会女性难得的独立意识和平等精神。但是,在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大环境下,即使在标榜平等的全真教内,她们也很难获取真正的平等。  相似文献   

2.
刘莉 《宗教学研究》2013,(1):268-271
丘处机是金元时期的著名道士,系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门徒"全真七子"之一,乃金蒙之际全真道的重要领袖.他不仅因远赴西域面劝成吉思汗"不嗜杀人"、拯救大批百姓生命而得名著《元史》,且因所传全真道"龙门派"影响巨大而在道教内部享有崇高地位.对于丘处机的研究,至迟自清末陈铭珪的《长春道教源流》业已开始,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外更涌现出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四川大学郭武教授新著《丘处机学案》(齐鲁书社2011年9月出版,共464页.系香港青松观资助出版的"全真学案"丛书),采用传统的"学案"编写体例,并结合金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对丘处机的生平事迹、著述思想、法嗣传承及社会影响等进行了深入阐释,其见解颇与前人不同.以下,笔者拟对该书的内容略作介绍,并对其新颖之处试作评述.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道教女权思想和男女平等观的思想也一定会进一步走向世界,并作为一种积极的宗教文化传统,灌注到当代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政治、经济、历史等领域的研究中。2016年年底,中国道教协会在湖北武汉长春观举办了丙申坛全真派道士传戒活动,正式戒期28天。这次传戒,是全真派时隔14年来的第一坛传戒活动,可算是全国道教全真派的大事。全真派传戒,是全真十方丛林宫观德高望重的律师、方丈,向已  相似文献   

4.
山东昆嵛山是全真道的发祥地。为了弘扬全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鲁东大学胶东文化研究中心、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全真文化研究中心,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牟平著名的旅游度假村养马岛召开了"齐鲁文化与昆嵛山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设有齐鲁文化与道教起源、全真道与齐鲁文化、昆嵛山与全真道、全真文化的开发与应用等议题。在两天的会议中,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的30多位知名的全真道研究专家,围绕以上主题展开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5.
《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的几点补正曾召南《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是我国已故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关于宗教史方面的开创之作。他以丰富的碑刻、文献资料为依据,经过深入地梳爬整理,对南宋初新出现的全真、大道、太一等教派的发生、发展历史,作了较为系统的描述,把金元...  相似文献   

6.
远古中国"巫风"盛行,道教根植于中国古代社会,直接延续、承袭了远古时代的神道巫风。山东是中国道教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考古资料和传世文献均反映出东周之前山东巫文化的"繁荣昌盛"。至春秋战国,随着理性思潮的高涨,巫逐渐丧失了其政治地位,渐次下移到民间,有的则演变为方士,这便促进了山东道教的前身——方仙道在燕、齐沿海地区的兴起。可以说,先秦时期山东巫文化的发展流变过程,乃为山东道教产生前的酝酿、准备阶段。  相似文献   

7.
全真受戒须知张兴发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魏晋以后,道教戒律十分丰富,如《三皈戒》、《五戒》、《十戒》、《老君八十一戒》等,要求奉道者必须持戒、守戒。金元全真教出现以后,长春真人邱处机遂根据道教已有的戒律,订立了道教全...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们伟大祖国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为了实现这一伟大战略目标,各个宗教都必须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根植于中华大地;道教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文化;道教是由出家全真派道士、散居正一派道士以及信教居士所组成的一个宗教整体。在中国几个宗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更需要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教只有努力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才有利于道教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才有利于道教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经济建设作贡献。  相似文献   

9.
曲雁 《中国宗教》2023,(4):82-83
<正>截至目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山东道教音乐共有4项,包括崂山道教音乐、泰山道教音乐、胶东全真道教音乐、腊山道教音乐。山东道教音乐虽然各有特色,但是整体而言以全真派道教音乐为主体,融合了宫廷祭祀音乐、地方民间音乐的多种元素,内容和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呈现出独特的音乐体系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厨供是道教斋醮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道教文献中有不少相关记载,如P.3562v《道教斋醮度亡祈愿文集》便极为典型,其中抄自于唐代文献的厨供,与经教道教的规定基本一致,而在归义军时期,出现了不少有悖于经教道教所规定厨供的内容。通过对敦煌道教活动中厨供具体内容的梳理,并比较敦煌道教与经教道教厨供之异同,可对敦煌道教世俗化的具体情状及原因作进一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古老的昆嵛山,位于胶东半岛东部,横亘文登、牟平、乳山三县市,迤逦百里。其主峰泰礴顶海拨923米,是胶东半岛最高峰。昆嵛山不仅是一幅秀美的画卷,而且是一部古老的神话。相传,古时麻姑曾于此山修道成仙,故而有“仙山之祖”的美誉;它更是我国道教全真派的发祥之地。在那延绵百里的昆嵛怀抱中,全真教派的遗迹遍布于青山绿水之中,为我们展现了金元时期全真道教鼎盛的历史画卷。烟霞洞位于昆嵛山西北隅烟霞山际,此洞为一突兀岩石自然造化而成。洞室呈椭圆形,洞壁上刻“烟霞洞”三个大字,字迹端方古朴,苍劲有力。石洞周围,壑谷幽邃,  相似文献   

12.
道教全真派的传戒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戒为道教全真派的重要礼仪之一,是道教德高望重的大师们将道教的戒律传授给普通道士的一种宗教仪式。传戒日期没有限定,一般于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进行,戒期五十三日、一百日不等。传戒圆满后,将受戒弟子分清名次,编入《登真 》;获得戒名后,自愿遵守戒律不犯规戒,经审查合格,发给“戒牒”(道士受戒后的凭证),以为凭据。 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魏晋以后,道教戒律十分丰富,如《三皈戒》、《五戒》、《十戒》、《老君八十一戒》等,要求奉道者必须持戒、守戒。 金元之际全真教出现以…  相似文献   

13.
<正>传说,道祖老子西出函谷关云游西北最终羽化升仙,因此,作为"世守圣地"的西北地区,是道教向西发展的一个重要传播地,并留下了大量的道教文化印记,也使得道教成为新疆多种宗教并存中的一支。一道教传入新疆并无确切的时间记载,但根据学者对出土文物的研究,大致认为在公元5世纪初期新疆就已经存在道教。唐宋时期是西域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李唐王朝自称是老子(李耳)后裔,推行尊崇道  相似文献   

14.
李道谦与全真道张应超在全真道教流传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李道谦是一位有过多方面贡献的高道。他对全真道教早期历史资料的辑录整理,对全真道教义、教理的传授,对教内事务的管理,对全真道与当时社会中官民关系的协调,对道教宫观的修葺兴建,乃至对教外的社会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15.
正初创于金代的全真教发展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金元时期的鼎盛,元明之际的衰微以及明末清初全真龙门派的"中兴",发展至近现代在民众中仍十分活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关于全真教的学术研究也历来是国内外道教学术研究的重点,中、日、韩以及欧美学者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以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推进研究。张广保教授将全真道的研究称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1无疑是十分贴切的。1999  相似文献   

16.
李菁 《宗教学研究》2001,(4):135-138
文学是一个宽泛的范畴,简言之,即人学。特定时期的文学反映的是那一时期人的所有外在活动状态和内在心路历程。对这一范畴越细致的分类剖析,便越能真实地再现那一时期人的本质,对南宋金元道教文学的研究即是如此。它打破了“唐诗宋词元曲”的笼统概念,以更深入更细密的划分和研究,为读者揭开了一个通常为文学史忽略的领域,展示了一幅更为具体的南宋金元人的活动画卷,这当是詹石窗先生所著之《南宋金元道教文学研究》的选题意义之一。承担南宋金元道教文学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并不简单,作者面临的是大量繁杂的原始文本,要经过耐心地考…  相似文献   

17.
李菁 《中国道教》2002,(2):54-56
文学是一个宽泛的范畴,简言之,即人学。特定时期的文学反映的是那一时期人的所有 外在活动状态和内在心路历程。对这一范畴越细致地分类剖析,便越能真实地再现那一时期人的本真,对南宋金元道教文学的研究即是如此。它打破了“唐诗宋词元曲”的笼统概念,以更深入更细密的划分和研究,为读者揭开了一个通常为文学史忽略的领域,展示了一幅更为具体的南宋金元人的活动画卷,这当是詹石窗先生所著之《南宋金元道教文学研究》的选题意义之一。承担南宋金元道教文学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并不简单,作者面临的是大量繁杂的原始文本,要经过耐心地…  相似文献   

18.
正在道教中有两项重要的教制传承和教务活动,一个是正一派授箓,一个全真派传戒。授箓是道教贯穿始终的一项重要教制,是道教重大的教务活动,是道教教制传承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有文化传承的意义,而且有道脉延续的目的;自东汉张道陵建立道教教团,向弟子传度授箓起,传衍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正闵一得(1758-1836)是清代著名内丹家,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他是清代道教龙门派在江浙地区盛传期间,道教著作最为丰厚者;同时,他开宗创派,振兴金盖山龙门一派,成绩卓著。他在秉承全真传统丹法的同时,又吸收西竺心宗的秘法,兼采道教符箓派的"云篆"与佛教"真言",提出"中黄直透"法,对清代道教内丹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古书隐楼藏书》是闵一得的重要著作之一,被誉为"清代最有影响的一部道教内丹学丛书"1,流传  相似文献   

20.
王常月是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被誉为“中兴之祖”。他在长期的宗教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点的道教教育思想。 公开传戒 因人施教 这是王常月道教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据王常月《钵鉴》记述,全真龙门派传至明代,出现以戒律密传的“龙门律宗”。此宗以丘处机门下赵道坚为龙门第一代律师,赵传张德纯,张传陈微通,陈传周玄朴,传至王常月为龙门第七代律师,七代律师,代代都是“单传秘授”。这种师徒授受,口口相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道教龙门派的发展。龙门派传至第四代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