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帝造了两种人李建欣如果我们认真阅读一下《圣经·创世记》就会发现:其中有两则关于上帝造人的神话,第一个版本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万物始创”的故事:上帝在六日之内创造万物,第七天休息为安息日,这就是今天星期天的来源,上帝在第一天让世界有了光,分开了昼与夜...  相似文献   

2.
创造七日     
<正>上帝六日创造,每一日创造完毕,都说:"有晚上,有早晨。"第七日为安息日,却没有说"有晚上,有早晨"。莫非上帝的安息日尚未结束,还在进行?《创世记》第1章记载中,上帝每日创造,除了第二日,都说:"上帝看着是好的。"尤其在第六日,人被造成,"上帝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参创1:31)。在这一章里,"上帝看着"一共出现了六次。很显然,创造的七日,是上帝所看的日子,并非人每天的日子。人类的每一  相似文献   

3.
<圣经·创世记>中说:人和世界是上帝在七天之内创造出来的.上帝创造万物的原则是各从其类,即各物种自被创造出来后就是固定的,不会改变.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和样式创造的,是整个创造的高峰,所以,人高于万物,是万物的管理者.这就是基督教关于世界和人类起源的创世论思想的主要内容,长期以来,人们视之为天经地义,对之坚信不疑.到18世纪,创世论还得到瑞典博物学家林奈(1707-1778)的植物分类学的有力支持.林奈对于物种作了详细的分类,这给人们一个印象:大自然从它开始的那一刻就固定了下来,每一个物种都是上帝单独、有区别地创造的,都具有自身的固定特征.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人类学的研究,一般都集中于分析《创世记》第1章中的“上帝的形象”观念,而忽视《创世记》2:7节.而实际上,《创世记》第2章7节通过类比的描述,表达了否定性的人类学内涵.其语文及文学意义,表明人具有自然和非自然的双重结构.自然结构具有与自然造物一样的自然特性,包括时间性、多样性、规定性以及个别性,而非自然结构的特性就是对这些自然特性的否定,包括非时间性、非多样性、非个别性和非规定性,用肯定语言来说,就是永恒、一、普遍和自由.非自然的这些特性,构成了基督教人类学最初始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阿奎那在形而上学基础上建构创世信仰,确立创世形而上学体系。此体系包含三个层面:上帝是世界的第一原则,其本质与存在同一,即纯粹的现实活动;创造作为上帝的本质体现和神圣活动就是存在的给予;世界万物,既绝对受造于上帝,又自有其分有之在,表现为存在论上的依存性和自在性。阿奎那的创世形而上学正是对《圣经》"起初,上帝创造天地"信仰告白的哲学表达,代表了新的神学范式。  相似文献   

6.
关爱生命     
陆道骆 《天风》2007,(16):5
"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创世记》1章27节今年4月18日7时45分,辽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发生钢水包整体脱落事故,共造成32人死亡,2人轻伤。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上古文献中渗透着"天有意志"的思想,有学者据此认为中国曾经存在类似希伯来式的上帝信仰,并希望由此能把两大文明连接起来。但笔者把轴心时期《希伯来圣经》的"耶和华"形象和道家原初经典《老子》中的"天"的概念相对比,并从汉代道教正式形成时的经典《太平经》入手解读"皇天"的概念,发现《老子》中的"天"和《太平经》中的"皇天"是一脉相承的。虽然在道教时期"天"有表现出相对明显的人格化属性,但它依然无法违背自然之道来创世或影响"道本体"。这与《希伯来圣经》中耶和华介入历史创世、创造奇迹有本质上的不同。所以中国古代的"道"与"天"及相关的概念不是希伯来式的信仰对象,其本身是非人格化的,具有无神论特质。  相似文献   

8.
沈承恩 《天风》2002,(11):10-11
这段经文是主耶稣在谈论一个自由的问题。基督教的神学也认为自由是个重大问题。首先,自由是上帝给我们人的一个莫大的恩赐。上帝造人,给人自由意志。创世记第2章记载上帝造了一个美丽的花园,叫伊甸园,把他造的第一个人亚  相似文献   

9.
一、婚姻是上帝为人类创立的 圣经《创世记》开始就记载了上帝创造宇宙世界,最后创造人类,第一个人就是亚当。但是耶和华上帝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创2:18)上帝就  相似文献   

10.
沈承恩 《天风》2013,(11):42-44
一、上帝创造的世界充满和谐 《创世记》1章至2章记载了上帝的创造。我们可以看到,上帝所创造的世界里,充满了和平。上帝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都是那么和谐、融洽。  相似文献   

11.
周伟驰 《现代哲学》2005,2(3):107-111
文章分析了奥古斯丁《忏悔录》第2卷“偷梨”这一事件与其神学反思的联系。着重于指出其与《创世记》亚当夏娃违背上帝命令一事的相似性,从而使这一事件在奥古斯丁神哲学整体中得到比较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答读者问     
(一)问:“半成品”何所指,请解释。 答:我愿意根据从阅读圣经所得的亮光试答如下: 我们的上帝是创造之主。他的创造是一个长过程,不是6天就完成,接着就一直在休息。创世记1章告诉我们,上帝对6天的创造是表示满意的,但如果认为上帝的创造就局限于那6天而已,此后他已经停止创造,那今天的世界会是多么原始,人对上帝的认识又会是多么幼稚。对那最初6天,上帝说:“甚好”,但此后,上帝的创造得处理人类的罪行,得解决人类的罪性问题,创造就不像起初6天那么简单顺利了。但是上帝是创造之主,昨天是,今天是,明天还是。他决不半途而废。创造是在不断进行中的工程。这创造决不是没有成效的。被造的世界在上帝创造过程中总体上已经是半成品,但还不过是半成品,总的说来是  相似文献   

13.
马丁·路德继承了奥古斯丁的“两座城”理论,发展出“两个王国”理论,初期认为两个对立王国基础上存在两种对立的治理,后来转变为超越了二元对立、转而进行合作创世的两种治理思想,天职的作用从与魔鬼斗争到末世转变为与上帝合作创世,因此,路德神学的重点从末世论转变为创世论,反映了路德从出世到入世越来越积极的尘世伦理.以“两个王国”理论为基础,路德促进了近代国家的世俗化进程,对宗教改革以来的政教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旧约》中有许多经文表明上帝禁止人吃动物之血,因为血被视为代表生命。笔者就《创世记》9章4节中的禁止吃血进行解析,并引用许多神学家和圣经学者对此禁令的理解。错认为,同为受造物的人类应当遵行上帝的旨意,爱护动物,从而使人与动物真正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5.
老叨 《天风》2016,(9):40-41
有人用“星期”,而有人则用“礼拜”,这两个称谓经常被交叉混用。作为度量时间的单位,“星期”和“礼拜”同为指代一周七天的概念。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有何区别?为何教会中有人说“星期”是迷信,而“礼拜”才是真意?让我和大家一同来查考一番吧!“星期”与创造有关既然是“星期”,当然就与星辰有关。《创世记》1章记载:“上帝说:‘天上要有光体,  相似文献   

16.
奥利金的灵魂先在学说对理解自由意志问题有重要意义。在《上帝之城》第11和12卷,奥古斯丁重点批评了这一学说。在奥古斯丁看来,奥利金主张灵魂先在,进而主张灵魂的善恶与身体的好坏相配,这一说法既与上帝创世的善好目的相悖,也与人在宇宙中应有的地位不符。奥古斯丁的批评尽管部分切中要害,但没有充分把握灵魂先在说的用意和复杂性。一方面,奥利金提出灵魂先在学说,主要是为了回应灵知派的挑战,以维护理性造物的自由意志;另一方面,灵魂先在说并非没有考虑到上帝创世的善好目的,恰恰相反,它极大地保证了上帝创世时的绝对平等,缓解了神义论的难题。不过,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灵魂先在说一旦推向上帝创世的初始阶段,就会引发与柏拉图《蒂迈欧篇》中类似的原始质料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关于社会发展的研究已成为世界性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发展范畴,自然就要涉及到与运动范畴的关系问题。本文仅就此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要搞清发展与运动的关系,必先搞清发展和运动的含义。所谓发展,一般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性到多样性、由无序到有序、由事物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化,是相互作用客体的开放体系不可逆的量变和质变的序列,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的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而不是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列宁曾说:“发展似乎是重复以  相似文献   

18.
沈承恩 《天风》2003,(1):4-6
经文 太5:17-18 主耶稣是一位创新的主。因为我们所信的上帝是创造主。我们说“上帝是创造主”,用的是现在式,而不是过去式。如果我们把上帝的创造仅仅限制在创世记第一第二章所记的一些事,我们说“上帝是创造主”,只能用过去式。这样,我们就不能说“上帝是创新的主”,也就不能说“主耶稣是一位创新的主”。创新必须不断创造。我们往往会把上帝的创造与救赎割裂开来。以为创世记第一第二章记了上帝所有的创造工作,在这两章  相似文献   

19.
在明末初入中国的耶稣会士看来,中国人普遍缺乏"天主"的观念,罗明坚遂用自然推论的逻辑方法向中国士人论证天主的存在。然而,利玛窦发现中国人也没有欧洲传统中的"逻辑",进而转向利用晚明重经典诠释的传统,从儒家经典中追寻天主存在的痕迹。历经长时间的试探与谨慎,提出了"天主即上帝"的新证明,经过"化理学之上帝为六经之上帝"与"化六经之上帝为天主"两个层面的转化,把儒家经典中的上帝诠释为天主。利玛窦的诠释方法虽然促进了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却留下了士人以上帝诠释天主,化天主为上帝的弊病,天主的观念反而有被儒家理论反噬的可能,因而这一诠释方法遭到同会会士龙华民等人的反对。  相似文献   

20.
自牧(三)     
汪维藩 《天风》2008,(18):26-27
(七)不可跪拜偶像 人似乎生来就会跪拜偶像,各种原始宗教莫不如此,各有各的神像和图腾(原始社会所崇拜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所以上帝藉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后,在西乃山下所颁赐的"十诫"中,头两条就是: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出20: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