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至清代,西山万寿宫的象征经历了一个不断转换的历史过程。宋元时期,随着净明道的形成,西山万寿宫成为"净明祖庭"。明中期,在乡宦、里正等力量的主导下,西山万寿宫与里社祭祀逐渐结合,演化为"里社祭祀中心"。有清一代,在江西各级地方官员、各地绅商和香会组织的共同塑造下,西山万寿宫成为"跨地域祭祀中心"。西山万寿宫象征意义的转换,集中反映了道教传统、王朝制度与地方文化创造互动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外国宗教事务机构设置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事务管理是社会事务管理的组成部分。宗教本身具有的长期性、群众性、国际性和特殊的复杂性等特点,使得各国宗教事务的管理复杂而敏感。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各国宗教事务管理模式有很大差异。当今世界政教关系主要模式 宗教事务管理模式与政教关系密不可分,是政教关系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只有从总体上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教关系,才能全面理解其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目前,就世界范围而言,宗教与社会政体即国家的关系表现为政教合一、政教协约和政教分离三种模式。 政教合一 这在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  相似文献   

3.
宗教与政治有着密切的现实关联。明初扶持正统宗教与镇压白莲教等民间秘密宗教的政策使庐山传统佛教信仰中心——东林寺由修复走向没落。而帝王在庐山的神灵塑造活动使天池寺骤然兴起,地方信仰在此基础上得到重构。明中后期,庐山天池寺的国家祭祀活动逐渐泛化为普遍的民间信仰,天池寺成为新的地方佛教信仰中心。这一个案说明明初宗教依附于政治,神权从属于皇权的政教关系得到进一步深化。在国家强化宗教控制的过程中,庐山佛教信仰中心的空间转换与信仰重构使地方信仰成功纳入新兴王朝规制之中,国家由此实现了对宗教及地方社会的有力控制。  相似文献   

4.
传统中国民间信仰的祭祀组织在地理空间上往往具有一定的分布特征,体现了地方社会对其地方历史的记忆和理解.对这种祭祀空间分布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多个方面.本文以浙江鄞县民国时期的民间信仰神祠祭祀组织及其覆盖的空间为例,在描述该地祭祀空间的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进而探讨影响地方祭祀空间形成的诸因子.  相似文献   

5.
官道是明代道教与皇室政治相互结合,承接国家重大祭祀事务的产物。明代的官道体制是有明一朝最具制度创新性的国家重大礼制,该制度主要奠基于明初太祖、太宗时期,对于我们理解明王朝体国经野的独特立国精神具有很重要意义。目前历史学界、道教研究界均未见有学者关注这一问题,并予以认真探讨。本文重点探讨茅山、齐云山的官道及其所承担的国家祭祀、与明代官道网络的关联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成果 《美与时代》2022,(8):7-10
色彩是明清江南文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围绕色彩建立起一套选色与配色的思想体系,目的是建构文人关于色彩的审美标准和范式,表明文人的态度与观念,并且引领社会价值取向,纠正当时雅俗莫辨的世风。基于明清江南地区代表性的文人设计类著作和书画,通过梳理文人建筑设计中运用的色彩种类,探究色彩的搭配方法,解读色彩背后体现的文人审美观与价值观,分析时代、地域、个体因素对文人建筑的影响,以丰富江南文人设计思想体系研究,提升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认知,促进当代建筑设计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今天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教关系,仍然需要注意,中国与欧洲的政教关系从内容到形式存在着众多差别。中国传统社会指1840年近代开始以前的中国。所谓中国政教关系的历史特点,是和外国相比  相似文献   

8.
道教的发展史是从原始的神灵信仰形态向高级宗教信仰形态进化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祭祀始终是架构神道教的重要支柱,其历史甚为久远,迄今依然发挥着维系日本人神道信仰的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自日本律令时代直至当代祭祀制度的确立与演迸;并从祭祀的主客体、运作理路与形态上,概括了规范化神社祭祀的构成要素及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大理白族社会外在表现出多神混融的信仰形态,内部则严格遵循着有序系统的祭祀制度。白族社会的祭祀制度以"斋大油小"为原则,构建出"先斋后油"的时间秩序和"上斋下油"的空间观念。斋油祭祀制度与村落年龄组制度相嵌合:新龄组是宰牲油祀的主要担纲者;老龄组作为整体村落的社祭组织,维系着日常斋祀空间。历史与神话脉络中,"观音/细奴罗""观音/段宗牓""观音/段思平"的斋油神话结构反复表述着祭司型老龄组与武士型新龄组相互整合之佛教王权类型,是年龄组制度在政治层面的外显表达。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传统从北美大陆殖民地时期开始就一直主导着这一地区的政治倾向和社会发展,在确立了政教分离的建国原则后,这一传统在影响美国政治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也在不断适应着变化的时代。本文以美国历史为主线,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基督教传统对政治体制、社会变迁等问题作出的认知与判断,并简述其对美国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云南直苴村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从彝族村落组织伙头制的组织形式、伙头主持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等为切入点,探讨彝族村寨组织(伙头制)与宗教信仰在彝族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直苴村彝族正是通过伙头制与伙头主持祭祀的神灵一起来对村落日常社会生活进行规范,从而达到禳灾祈福、护佑村落、和谐生活的目的.同时把祖先有关的神话故事传说粘连在宗教祭祀仪式中,在伙头担任者与伙头主持祭祀的神灵的禁忌中,凝聚对其祖先的历史记忆和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12.
18世纪大多数藏族民众为藏传佛教信徒,清王朝在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由藏传佛教僧侣集团主管西藏政教事务。噶锡家族是18世纪西藏贵族首领,其日常生活深受藏传佛教影响。本文以噶锡家族为中心研究西藏贵族作为信徒如何进行相关宗教活动,探析藏传佛教与西藏贵族的密切关系。认为西藏贵族全力支持佛教事业并积极修行佛法,在贵族的率领下藏族民众虔诚的信仰藏传佛教,揭示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下藏传佛教兴盛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文人的社会背景阐述了文人画出现、发展、兴盛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也是文人处境、社会环境及各种思潮相互作用的一个必然结果。从时代背景看,文人的哲学思想、表达形式、表现内容和用笔特点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在中国古代绘画历史中,文人画有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人是文化传播的主体,引领了生活时尚,特别是晚明时期,文人思想上追求的适用性、大众化,使得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文人的设计思想超脱凡俗,在家具以及住宅室内设计发展历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晚明社会隐藏着诸多导致社会变迁因素.在思想层面上,民间宗教作为官方扶持的正统宗教的"异端",教门派别纷繁芜杂,时而演变为普通民众拒抗官府的政治工具;在经济活动中,商品经济萌芽,商品贸易活跃,拥有巨大经济实力的新兴商人阶层要求分享特权阶层之权利.这两方面因素导致晚明社会传统秩序、价值观念遭受冲击和挑战.本文集中研析晚明社会变迁背景,以及冯梦龙、凌蒙初为代表的话本小说之宗教思想,试图揭示晚明话本小说宗教教化社会之目的.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晚明社会秩序变迁的两大因素:宗教因素和商品经济活动因素.(二)文人士大夫创作的话本小说中所持守的宗教观点和态度.本文得出结论为;作为封建士大夫阶层中的一部分,文人群体不可能对自身所属阶层有质变性的超越.绝大多数话本小说作品主题思想表明:晚明士大夫文人群体极力宣扬和利用正统宗教思想观念,教化社会风尚,旨在维护和恢复传统的社会文化秩序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6.
王光海 《天风》2007,(23):38-41
政教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构建和谐政教关系对社会和谐至关重要.政教关系的含义较为复杂,详细剖析政教关系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是正确理解政教关系的关键.宗教对话是政教互动的一种有效形式."政、教、学"三方的宗教对话对构建和谐政教关系起着重要作用,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墨西哥的政教关系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复杂的特征,它随着政治和宗教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冲突与妥协构成了墨西哥政教关系最重要的特征。政教双方博弈的过程中,国家处于相对强势地位,国家的宗教政策对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处于国家统治边缘的天主教会则通过社会运动,积极进行形象重塑,努力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其独立性与现代性不断被激发,进而推动了墨西哥社会进步及民主转型。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相互限制、相互影响是墨西哥政教关系的常态。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绘画历史上,水墨写意人物画不如花鸟和山水画发展快、成就高,追其原因,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画风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元代,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和对文人的轻视,影响、束缚了画家们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9.
现代政教分离概念及原则,通常被认为是美国人民的一项发明,而且也是美国社会历来奉行的政教关系模式。然而,这种说法缺乏严格界定,也并不完全准确。本文详细探讨了政教分离概念与原则在美国的萌芽、兴起、分化与回落,分析了政教分离原则各种潜在与可能的作用、意义与影响,指出了美国政教关系模式其实是在体制组织层面上的分离和在社会文化政治层面上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正在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制度的建置与沿革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内容。佛教作为一种制度性宗教,无论是出于教团自身建设的需要,抑或是政权的强制执行,其在制度层面的建设对整个僧团乃至社会都发生着普遍作用,可以说,制度建设是教团"内修外弘"的根本保证:护法安僧,保证了僧团修行理念的落实与践行;有助王化,平衡与维护着不同时代的政教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