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西教会新闻》是华西各差会联合出版的英文教会刊物,华西差会顾问部的许多重要文件和信息都由该刊刊行.它于1899年在重庆创刊,至1943年停刊,跨45年之久②.它不仅是近代四川第一份外国人创办的刊物,而且也是基督教在华西地区出版的最早的英文教会杂志.本文描述其发展历史、经营管理及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天风》2012,(3):F0003-F0003
阆中市基督教福音堂(原名“圣约翰座堂”)位于阆中市场天井街5号。系首任华西教区会督(大主教)、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英国圣公会在华西教区初创期的传教策略调适。华西教区首任会督—"剑桥七杰"之一盖世利对圣公会原初"贺氏方案"的传教策略进行大胆调适,以应对时代变局。他兴办神学学校,大力培养并聘用中国教牧助手;为教区厘章建制,使之发展规范化;注重巡回布道的同时,逐步投入高等教育事工,参与华西协合大学的联合办学。正是因为盖世利对传教策略的调适,圣公会从一个巡游布道团逐渐转变为一个有高度组织系统化、有强烈合作意识的大型差会,在四川的基督教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苏格兰人顾福安(Robert Cunningham)是内地会派遣到华西边疆的基督教传教士,他20世纪初长期活动在打箭炉及周边地区.顾福安在传教的同时,积极投身到对康藏文明的考察和研究之中,在《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华西教会新闻》这两份英文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顾福安的研究从多个角度展示了康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面貌,为当时的西方世界了解康藏社会起到了桥梁和媒介的作用,迄今仍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路平 《天风》1994,(11)
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庆祝《周报》30周年 由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主办的《基督教周报》,自1964年创刊至今已历时30年。联会于9月4日假九龙青年会举行感恩崇拜。该刊在联会200多堂会的支持下,本着报  相似文献   

6.
华西圣教书会于1899年初成立于重庆,是基督教在华西地区最重要的文字机构之一,与位于成都的华英书局相呼应。本文主要论述该书会1920-1941年期间的出版、发行状况,对其创刊以来的经费来源做了说明。并分析其在华西文字中心地位下降乃至衰落的原因。本文为《华西圣教书会的文字事工及其影响(1899-1919)》的续篇。  相似文献   

7.
华西圣教书会于1899年初成立于重庆,存续40余年,于1941年关闭,是基督教在华西地区最重要的文字机构之一。本文以清末民初为时限,考察华西圣教书会成立过程及其出版、发行状况,并分析基督教文字事业对华西社会变迁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2,(3):69-69
<正>阆中市基督教福音堂(原名"圣约翰座堂")位于阆中市杨天井街5号。系首任华西教区会督(大主教)、英国"剑桥七杰"之一的盖士利(W.W.Cassels)于1908年聘请澳大利亚工程师饶哲夫设计并修建。教堂建筑占地面积3956平方米,使用面积1311.15平方米。时为主教府所在地,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教堂。至  相似文献   

9.
华西圣教书会于1899年初成立于重庆,存续40余年,于1941年关闭,是基督教在华西地区最重要的文字机构之一①.本文以清末民初为时限,考察华西圣教书会成立过程及其出版、发行状况,并分析基督教文字事业对华西社会变迁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华西教会新闻>(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是华西各差会联合出版的英文月刊.于1899年2月在重庆创刊,至1943年底停刊,时间跨度达45年之久.华西教会许多重要文件和信息都由该刊刊行.作为近代华西第一份外国人创办的英文刊物,该刊保存了大量四川、云南、贵州以及西藏的传教信息和社会信息.近年来,该刊已经引起不少海内外学者的注意和利用.本文重点论述该刊的研究,并讨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思路,尽可能为有兴趣的学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1875年创刊的《亿万华民》是西方最大的在华基督教传教团体——中国内地会的会刊。该刊是内地会向西方社会反馈其在华传教动态,中国时政、历史、地理等信息的主要窗口,也是引导西方社会潜在的捐赠者为内地会提供人力和物力支持的动力源,其长达89年的发行历程使之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丰碑。  相似文献   

12.
《田家半月报》是中国基督教界的杂志,是中国现代最早面向中国农村的通俗读物之一,隶属于华北基督教农村事业促进会文字部。该刊秉持社会福音思想,长期坚持面向农民大众的乡村教育,是中国基督教比较成功的文字事工之一。本文拟探讨该刊的宗旨和乡村教育理念,从中认识基督教在民国时期农村现代化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建明 《宗教学研究》2007,507(3):130-137
《希望月刊》(Christian Hope)创刊于1924年1月,由四川美道会(后改名中华基督教会四川大会)主办。其经费来源主要由加拿大英美布道会负担常年费用,美道会承担分销任务。为了增加订户,保证刊物的运行,《希望月刊》社采取了打折促销、提倡赠阅、送货上门等多种措施,并设法建立作者队伍。该刊的宗旨为解答教义、增进知识、提高道德、讨论问题、联络会友等。《希望月刊》的题材虽有许多宗教内容,但也有不少世俗社会的知识,如世界见闻和科学常识。1952年7月该刊与《青年问题》合并成立《新希望月刊》。  相似文献   

14.
<正>西方基督教一直在不断努力探寻着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最恰当的方式。而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说,基督教传播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文字的传播了。通过发放出版物,基督教不但布道了基督信仰,同时也传播了西方文化和现代文明,对我国民众的社会生活、文化变迁和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则是不争的事实。陈建明教授新著《近代基督教在华西地区文字事工研究》①以近代基督教(新教)在中国华西地区的文字  相似文献   

15.
《边疆服务通讯》于1945年3月创刊,1946年10停刊。主要刊载各地工作简讯、同工动态及其相关信息。从内容上看,刊物主要以报道边疆服务部活动消息为主,稿源基本上是同工的通信;从形式上看,该刊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编辑方式看似松散,但一直采用服务工区的先后顺序加以编排。《通讯》刊发同工大量通信及其他讯息,在教内外,特别是在边疆服务内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是认识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所从事的教会本色化运动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主办的《嘹望》周刊1987年第3期在《瞭望信箱》专栏刊登该刊编辑部写的《这种活动是“信教”还是“迷信”》,摘录如下: 目前,我国的宗教主要有五种:佛教、道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耶稣教)。根据各教的传统和习惯,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或在教徒自己家里进行的拜佛、诵经、烧香、礼拜、祈祷、讲经、讲道、弥撒、受洗、受戒、封斋、过宗教节日、终  相似文献   

17.
由法国当代著名学者若望·迪罗塞和若望·玛耶合著的《天主教简史》(原名《公教史》),已由天主教上海教区梅乘骐老神父从法文译成中文(沈保义校),最近已由上海教区光启社(上海蒲西路120号)出版发行。〔沪出内准(89)119号〕,每册1.50元。《天主教简史》是法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知道?》大型知识小百科丛书的一种,已被译成38种文字,在42个国家出版发行。该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天主教二千年来的历史,是教会史的一本简易读本。为了帮  相似文献   

18.
聂利 《宗教学研究》2022,(3):234-243
收回教育权运动对基督教在华教育事业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文主要关注湖北地区美国圣公会教会学校登记的始末问题,发现该会在鄂湘教区的所有学校最终于1931年12月完成登记手续,这是以吴德施和孟良佐两位主教为首的传教士选择调适政策以适应中国形势的结果,其中还牵涉不同传教区传教士之间、传教士与差会之间的张力。而登记之后学校对基督教学校定位的捍卫和坚持,表明教会学校本土化是一缓慢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天主教广州教区女修院成立暨首期试学班开学典礼,于九月八日(圣母圣诞瞻礼)在石室礼堂举行。在穗的全体神职人员、修女、爱国会负责人和部分教友出席了典礼;市宗教事务处、市政协民族宗教组、市基督教三自会负责人以及香港天主教中国神学协会会长郑生来和《驿》编辑孔庆玲小姐到会祝贺,并讲了话。新成立的修女院院址在石室圣心堂范  相似文献   

20.
回归前夕访香港□沈德溶●今年5月19日至23日,上海市基督教两会代表团应圣公会港澳教区邝广杰主教的邀请,去香港访问。我们代表团可能是香港回归前内地访港的最后一个基督教代表团。由于时间不长,在港的活动也仅限于圣公会的范围内,因此,谈不上有什么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