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矛盾与悖论研究》是大陆青年学者张建军先生和香港学者黄展骥先生有关矛盾问题和悖论问题的论文集,最近由香港黄河文化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两位学者多年研究这两个问题的优秀成果,向读者展示了他们独到的理论和方法,读后很受启发。 悖论可以说是科学和哲学史上一个悠久而又难解之谜。从古希腊开始,悖论就一直困扰着思想家。当代的许多著名的逻辑学家也探讨悖论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悖论的方案,如罗素的类型论、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论等,但都没能把悖论赶走。因而悖论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国内研究悖论的专著不多,故此,张先生和黄先生的这本书的出版就有重大的意  相似文献   

2.
评黄展骥先生“简朴悖论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学者黄展骥先生。自6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悖论问题。91年以来,他出于繁荣祖国学术事业的迫切心愿.或者采用与内地学者联袂出论集的形式,或者直接利用内地众多的学术刊物。相继发表了自己在悖论研究方面的大量著述,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承蒙黄先生厚爱,将他的这些著述悉数寄笔者。细心研读后,黄先生在悖论研究中的那种独特的视角和笃深的造诣,以及他与众不同的评点式的行文风格,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不揣浅陋,拟对黄先生的悖论观作一评析,以求正于黄先生及其他同道。什么是停论?这是悻论研究首先要触及但一…  相似文献   

3.
香港学者黄展骥先生,自6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悖论问题。91年以来,他出于繁荣祖国学术事业的迫切心愿,或者采用与内地学者联袂出论集的形式,或者直接利用内地众多的学术刊物,相继发表了自己在悖论研究方面的大量著述,在学术界产生了颇广的影响。在这里,笔者不揣浅陋,拟对黄先生的悖论观作一评析,以求正于黄先生及其他同道。  相似文献   

4.
逻辑矛盾、辩证矛盾是两类根本不同的矛盾,这在学术界似乎已成定论。然而,悖论是什么?它内含什么矛盾?这些问题在悖论研究中迄今尚未取得共识。黄展骥先生在《悖论内含什么“矛盾”?》一文中对此做了评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黄先生关于悖论可同时兼含“两类矛盾”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他在论述中出现的逻辑混乱,既与混淆悖论和其他两类矛盾有关,又与他没有分开悖论的矛盾归属和悖论的构成问题有关。下面,先指出黄先生论述中不应有的混乱及产生这一混乱的原因,然后论述悖论的矛盾归属和它的构成问题。 一、不应该出现的逻辑混乱。黄先生认为,“‘悖论’是极殊的逻辑矛盾(甲)而非辩证  相似文献   

5.
“三值谎者”悖论的消解!——虚假的“语义学黑洞”(香港)黄展骥(深圳大学客座教授518019)我曾把说谎者悖论四分为“初始、强化、再强化和再再强化”,并试图各个击破,一一消解。(参见①)但是,这统统只限于“真、假二值”的消解;而我模糊地觉得,有关类似...  相似文献   

6.
《人文杂志》1996年第6期发表了张金兴先生的《走出悖论研究的误区——评沈跃春对黄展骥悖论观的批评》(以下简称“张文”)。该文对笔者几篇有关悻论的批评性文章①提出了反驳,并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初读张文似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当笔者仔细研读其内容后,发现其反驳中所  相似文献   

7.
“矛盾”只有一种!——兼答沈跃春先生黄展骥(香港学者、现为深圳大学哲社研究所客座教授)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同是起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通常认为这两者是历史上两大逻辑体系。前者在亚氏那里已基本成型;而后者却一直到黑格尔那里才具较完备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SamuelHuntington)先生的“文明冲突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他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危机,已由西方与苏联集团意识形态的对抗,转变为文明冲突”。从表面上看,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个学术问题,其实...  相似文献   

9.
黄展骥教授是香港知名学者,在香港从事逻辑学、谬误学等人文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已三十余年。他在从事学术研究的同时,长期致力于逻辑知识的大众化工作。他的许多文章“力求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妙趣横生,尽量采用日常生活里活生生的事件作例示,务使读者节省时间精力,而仍能轻易地吸收思想方法的原理,把它应用到读者自身的学业和事业范围。”(黄著《思想的方法》序言)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现征得黄先生同意,选登他的两篇短文,请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10.
对于在连续测验程序下得到的记忆实验结果,如运用列联分析方法加以处理,就可以观察不同记忆形式间的随机关系.Tulving等人由此提出再认失败现象中的提取独立性以及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间的随机独立性问题.但他们的实验程序和分析方法还有些问题,引起了争论.本文对以上方面作了简要介绍,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论老聃之“道”与“自然无为”张钦一、“道”与“自然”《道德经》五千言,言“道”之处凡七十三见,试图解决三大层面的问题:一是宇宙源起与运化规律的问题;二是社会问题;三是人生问题(即个我的身心问题)。其“道”的使用在不同的层次上有不同的内涵。陈鼓应先生在...  相似文献   

12.
稷下风格悖论尹占群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云集着数以千计的游士学者,其后进称"学士",师长称"先生"。稷下人物有两个显著的风格:其一是"不治而议";其二是"无恒产而有恒心"。"不治而议"的政治抱持曾被视为"独立独行"的人格展示而为后学"高山景仰";"无恒...  相似文献   

13.
徐道邻先生的《语意学概要》一书(香港友联出版社1956年初版,1969年再版),内容深入浅出,且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在台、港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备受欢迎,被誉为我国第一本介绍西方语意学的专著。但它有关“笼统与概括”和“词不达意与标准语义”两个重要问题有值...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最近,一本称为《老照片》的小丛书风靡了京城的读书界。在《老照片》的第一辑中,刊登了弘一大师的临图遗像和大师的临终绝笔。第二辑,发表了署名孟凡明的文章《死亡的意义》,对大师的临终绝笔表示了某种遗憾和怀疑。田青先生读后写了一些不同于孟文的看法,表达了对大师的另一种理解。最近几年,弘一大师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并被拍成影视作品进入大众媒体,这是好事,但也带来了如何看待和评价大师事迹的问题。本刊特发表田青的文章,以期引起读者的思考。就象《老照片》专辟“再品斋”显示了编者的睿智一样,一张能…  相似文献   

15.
“文王演《周易》”新说─—兼谈境遇与意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关于《易》学研究最重大的突破,是张政娘先生对甲骨、金文中所见“奇字”的破译——数字卦的发现(参见张政:《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载《考古学报》1980年第4期)。张亚初、刘雨两人在张政娘先生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搜集资料,并对这些资料重新区别,认为它们分属商、周两个时代(张亚初、刘雨:《从商周时代八卦数字符号谈筮法的几个问题》,载《考古》1981年第2期)。由于六交所组成的数字卦已见于殷秀的陶器、卜甲、彝器等器物上,由此引起学者对重卦起源及其他《易》学史上的重要问题的重新审视(参见饶宗颐:《殷代易卦及…  相似文献   

16.
《思维与智慧》2014,(10):58-58
罗家伦身上有一种气质,就是“不生气”的修养。作为一个大学校长、著名学者,他经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攻击,但罗家伦却不去计较、不放在心上,表现出了大师级学者难能可贵的大度风范。毛子水教授曾回忆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回,中国语文学会开会,胡适先生和罗家伦先生都参加了会议,胡适先生还发表了演讲,胡适先生演讲完毕,有一位与会者提出了简体字问题,大家就开始讨论,罗家伦先生只是静静地听,并没有说什么。然而,因为罗家伦先生此前对简体字研究很感兴趣,在场的几名教授便旧事重提,对罗家伦先生破口大骂。毛子水很为罗家伦鸣不平,就想反击那几位骂罗家伦的教授,但他看到罗家伦面对辱骂却什么也没有说,依然静静地听。  相似文献   

17.
于毓蓝 《学海》2003,2(6):149-152
“民主”是个让人神往、令人振奋的词 ,同时也是使人迷惘、无从着手的词 ,正如俞可平先生所说 :“政治哲学中最古老而又最新颖的话题无疑是民主 ,谈论最多分歧最大的话题无疑也是民主 ,最令人神往而又最使人迷惑的话题还是民主。”① 现代“民主”概念源于古希腊 ,诸多的定义与理解使之歧义重重。熊彼特认为 ,“民主的方法是为了做出政治决定而做的制度上的安排。在这种制度下 ,想获得决策权的人要在人民的选举中通过竞争而产生。”② 亨廷顿也认为 ,“民主所依据的标准是看其中最有影响的集体决策者是否通过公平、诚实和定期的选举产生 ,在…  相似文献   

18.
胡适与“全盘西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与“全盘西化”论张利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00732)在近些年的文化讨论中,胡适的文化思想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重视,在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上也产生了分歧,胡适与“全盘西化”论的关系便是有争议的问题之一。论者或曰:胡适是“全盘西化”论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19.
董仲舒“天论”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一个争论颇多的问题“天论”是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建构基础.董子之天的性质,是学术界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自然”说(以李民先生为代表)、“人格化的自然”说(以冯友兰先生为代表)、“至上神”说(侯外庐先生为代表)三种.本文大体同意冯友兰先生的观点,以董子之天为人格化的自然.  相似文献   

20.
自扬家丑鹤立鸡群美国亨利食品加工工业公司总经理亨利·霍金士先生突然从化验鉴定报告单上发现,他们生产的食品配方中起保鲜作用的添加剂有毒,虽然毒性不大,但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如果悄悄从配方中删除添加剂,会影响食品鲜度,如果公布于众,会引起同行们强烈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