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玉明  戚俊杰 《管子学刊》2002,(2):50-56,80
墨子的战略防御思想涵泳广泛、深邃宏富 ,不仅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墨子是伟大的人民思想家 ,其思想与行为都是为着国家与人民的。他反对诸侯国间的掠夺战争 ,渴望和平 ,主张“兼爱”、“非攻”。然而 ,美好的理想虽然是社会现实在思想领域的升华 ,它对于那些饱受苦难的人们也不能不生成巨大的魅力。不过 ,理想不等同于现实。墨子反对“不义攻国” (《墨子·非攻下》 ,下引此书只注篇名 )的掠夺战争 ,而战争的频仍却是客观存在的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墨子不仅具有美好的理想 ,渴望和平 ,主张非攻 ,而且更能…  相似文献   

2.
由山东大学、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筹办的“首届墨子学术研讨会暨墨子学会成立大会”于1991年6月在墨子故里滕州市举行。与会代表近80人,提供论文40余篇。老一辈著名学者匡亚明、张岱年、任继愈、杨向奎等出席了大会,并作了专题发言。代表们的论文和发言,对墨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科学思想、墨子的里籍与生卒年代、墨子学说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提出了一些富有启迪性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3.
鹿建柱 《管子学刊》2006,(4):94-96,112
墨子是小手工业者和小生产者的代表,却是一位卓越人物。其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强国谋略、治世之法对后世影响至深,他所提出的以“兼爱、非命”为中心思想体系的学说可与儒家学说“仁义、礼乐”相媲美。墨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我国古代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文章从墨子背景谈起,着重论述了墨子的音乐美学思想的内容,以及与“节用”的经济学说和“兼以易别”、“禁恶而劝爱”的政治思想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墨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墨子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张俊相春秋战国之际墨子提出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孙诒让:《墨子间诂·辞过》。下引此书,只注篇名),是他的基本思想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政治伦理文化遗产。墨子对“昌”与“亡”的理解,本于他对人的深刻认识。他从劳动人...  相似文献   

5.
墨子以“天下莫若身之贵”阐释了生命存在的伦理之义,并从“生,刑与知之处”的知性统一的视角,表达了对人之为人的自在与自为的“生”之内涵的洞察与感悟。这种感悟既是人之为“生”的一种道德境界,也是对人的“生生之道”在伦理意义上的孜孜以求。墨子对“生”的追求强调在普遍意义上的德性之欲,故而以“兼爱”为机制,在“兼”的社会化过程中来表达对“众之生”的尊重。所以,“兼爱”是墨子实现“贵生”的伦理设计,“兼”体现了墨子对人生关系、社会关系应该如何的一种德性之约,确切地说,“兼爱”是实现“贵生”的社会道德要求,更是人何以“贵生”的一种伦理手段,此与当代社会的和谐建设有借鉴之功。  相似文献   

6.
“三表法”是墨子认识论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而“尊天”、“事鬼”则是墨子的社会思想或宗教思想。就思想进路言,前者是后者的认识论基础;但是,如果对墨子的前后两种思想进行比较,人们又会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现象──前者显然带有浓厚的朴素唯物主义色彩,而后者则无疑具有明显的唯心主义性质。如何看待墨子思想中的这种矛盾现象?本文试对此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讨。(一)所谓“三表法”,亦即墨子在《非命上》说:“言必有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  相似文献   

7.
郑杰文 《管子学刊》2006,(4):68-74,116
墨子在鲁国自创学说,曾与多人辩论;然后曾至齐、越、宋、卫、楚等地游说,宣传“非攻”等思想主张。墨子晚年游说楚之鲁阳文君,止其攻郑,并老死于楚之鲁阳。  相似文献   

8.
墨子与孔子、老子、韩非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与孔子、老子、韩非关系论王克奇墨子思想上承孔子,下启老子和韩非思想。孔墨皆法先王,重经典,以仁义道德为价值取向。“兼爱”对“仁爱”的超越,形成了儒墨两家的区别:儒家重视“仁义”的自娱作用,墨家则注重“仁义”的利他作用。墨子与老子在学术上的先后继承...  相似文献   

9.
墨子的“非命”论不是一般地否定命定论,而是以“天命靡常”的命不定论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的“不可损益”的命定论,墨孔的分歧是天命思想内部不同观点的争论。墨子“非命”而“尚力”,倡导“强力而为”,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和论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但不能认为这种观点就是唯物主义的。墨子的“非命”与“天志”、“明鬼”是一个完整地宗教世界观思想体系,并不存在矛盾。墨子的“非命”论上承夏商周三代的天命鬼神观念,下启战国后期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论和汉初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是中国古代宗教世界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10.
高旭 《管子学刊》2013,(1):44-50
《淮南子》对墨子持有复杂的政治认识与态度,这在秦汉思想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黄老道家的根本立场出发,“批墨”是《淮南子》政治思想的基本主张,但与此同时,《淮南子》也内在地显示出“尊墨”的政治情怀,进而试图对墨子政治思想有所借鉴和汲取,达到“融墨”之理论目的。对待墨子及其政治思想的历史态度,既凸显出《淮南子》立足黄老,融通诸子的博大精神,也彰显出墨子在秦汉政治思想发展中独特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1.
墨子的国防战略与国际关系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教育家、逻辑学家和军事工程师。他对于国防战略与国际关系提出了精辟的思想,指出国库充实、兵器充足、防御工程坚固和国防意志坚定是国防的关键之所在。墨子提出的“视人之国若视其国”的思想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国际关系伦理思想,这对我国的国防建设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别相恶”的社会现象,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的公益伦理原则,主张不分人我,不分亲疏,以及不别贵贱、强弱、智愚、众寡地彼此相爱.从“兼相爱”的公益伦理原则出发,墨子提出了“交相利”的公益伦理实践路径,认为人与人应该相互帮助,不能只顾自己不管别人,更不能损人利己.在公益伦理评价问题上,墨子主张把“志”和“功”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了“合其志功而观”的公益伦理评价原则.墨子的这些公益伦理思想在后期墨家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发挥.墨家的公益伦理思想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当今时代也未失去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洪志及其操纵的“法轮功”组织极力隐去该组织的政治色彩,标榜自己“对政治不感兴趣”,“更没有任何政治目的”,然而我们判断一个组织是否具有政治性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无论是从“法轮功”组织的目标纲领(所谓“弘法”“护法”)、组织行为(破坏社会秩序乃至对抗政府)和社会效果(间离人与社会、破坏社会稳定)来看,“法轮功”组织都是一个具有反社会、反政府倾向的非法组织。其反社会反政府的倾向具体表现于:1、思想上宣扬唯心主义的有神论,否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李洪志及其炮制的“法轮大法”抛出唯心主义的有神轮,…  相似文献   

14.
作为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子非常崇尚实用和功利,并以此作为衡量一切事物、一切行为的标准。墨子这种功利思想,对其语言观、修辞观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墨子认为,言谈辩说具有强大的社会功用,人们要重视辩说、谨慎言语;要以有利于国家、百姓为准则,注意言说的时机、场合、对象,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酌情修饰,“先质后文”。  相似文献   

15.
栾调甫提出读《墨子》书必有八法,即考版本、正文字、明训诂、离章句、辨真伪、定篇什、辑遗佚、辨异同,此八法为“实证”之一端。栾调甫基于此八法以“虚会”之另一端建构墨家辩学知识体系,内容包括《墨子》的考版本、正文字、明训诂等内容;还有对同时代学者相关研究的批判;又有自己义理分析,如其认为墨子之辩学亦为名学,为中国逻辑代名词,其他诸子无辩学,中国逻辑特征为别同异、明是非。栾调甫的墨子辩学思想包括知识论和理论体系,其中知识论是墨子辩学形成的思想基础,墨子辩学之理论体系包括名的特征、种类,辞的特征、种类,辩说的特征、结构、应用和种类,狂举的定义和种类等,墨子辩学与因明、亚氏三段论之异大于同。不过栾调甫也把《墨子》中的“逻辑”应用视作逻辑理论,并与三段论、三支论式作比较,但栾调甫的中国逻辑研究“虚会实证”范式为我们重建中国逻辑思想体系提供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振钰 《管子学刊》2020,(4):107-112
当代正义论出现普遍主义进路和特殊主义进路的纷争。我国学界为防范将西化等同于现代化,彰显文化主体性,往往不自觉地青睐于以麦金泰尔为代表的特殊主义者。沿此逻辑又容易造成对中国既有“义”学思想的特殊主义进路的误读。“义”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和主线。墨子论义的普遍主义进路诠释及其成败得失分析,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正义论建构的方法自觉具有重要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家训的“仁爱”教化与21世纪的道德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家训的“仁爱”教化与21世纪的道德文明陈延斌“仁爱”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范畴,儒家的“仁”、“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上》),墨家的“爱人若爱其身”、“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上》)等无不是这种思想的简明表达。由于中国古代社会以家庭为本...  相似文献   

18.
墨子思想为代表的技能教育思想是先秦诸子教育思想中的别类,尤以军事体育教育见长。尤其对于技能训练和器械创制在军事竞技理论认识与实践运用,体现着显明的科技制胜意识,在中国古代的竞技意识当中闪耀着异样的光彩。我们今天认识墨子这一思想,有利于校正当前体育教育过程中一些行为偏差,深化体育教育过程中的素质拓展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仁”、“兼”辨异孙竞昊先秦时代儒墨并称显学,相互诘难,其思想宗旨的悖逆源于各自的祖师孔子和墨子。孔、墨存在共同之处:在看待和解决社会问题上,皆从伦理发凡,沿循了伦理──政治的路数。双方都盛言爱,然爱的性质和方式迥异,孔子为"仁",墨子为"兼",这筑...  相似文献   

20.
刘玉明 《管子学刊》2009,(1):100-104,128
细读《墨子》,可感到墨子的一生,是执著追求社会和谐的美好理想的一生。这主要表现为:渴望和平,反对不义之战;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实现社会和谐;欲天下得到治理,为政必须“尚同”;修身、治家、治国、治天下乃通往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在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一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正为墨子的社会和谐的美好理想及其理论建树提供了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