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厚德载物--传统"忍"德泛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发贵 《道德与文明》2002,(1):31-33,39
"忍"是传统道德中的重要内容,在古代社会,忍德也甚为流行;其间虽然含有逆来顺受等负面性,但其正面意义也是很突出的:如吃苦耐劳、宽容谦让、屈而后伸、明智豁达等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忍德的出现,其实也标志了华夏文化"化成天下"的人文成就.今天,人们仍可以从传统忍德中,汲取滋润心灵、激扬意志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方向     
谭玉兰 《天风》2011,(10):65-65
<正>当我昏蒙的时候,我是一只迷途的羊,生活在茫茫旷野,任由同类来伤,人说:"忍为高,和为上。"好!我忍,我忍!可是,忍的结果是——身心受伤,那时,我的心中充满绝望!那时,那时只因我心中没有方向……当我的身心受伤之后,我成了一只长角的羊,只因"忍"字的构成是心字头上一把刀,为此我最恨忍字。我绝不再引颈待毙,任由别人往我的心中插刀,我奋起反抗,谁伤害我,我绝不  相似文献   

3.
唐代有一位名臣叫娄师德,性情温和,为人厚道,为官四十年,从不与人结怨。狄仁杰做宰相,就是娄师德推荐的,可是狄仁杰却不知道。狄  相似文献   

4.
做人的境界     
正近日读《忍经》,颇有收获,受益匪浅,有醍醐灌顶的感觉。那一个个短小而意味深长的故事和箴言启迪心智,发人深思,使人有大彻大悟的感觉。"齿刚则折,舌柔则存。柔必胜刚,弱必胜强。好斗必伤,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为上。"这是大思想家孔子对他的学生子路说的一段话,意思是牙齿刚硬容易折断,舌头柔软而得以保全。柔一定会胜强。好斗的人必定会受到伤害,好勇的人必定会导致死亡。做各种事情的根本,忍让最为重要。孔子关于忍让的语录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5.
人生三境界     
正第一境界:忍界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话,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气,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欲,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情,需要忍。忍是一种眼光,是一种胸怀,是一种领悟,是一种人生的技巧,是一种规则的智慧。忍有时是怯懦的表现,有时则完全是刚强的外衣;有时是环境和机遇对人性的社会要求,有  相似文献   

6.
“忍”     
“忍”字在今天的社会上已成了一个很受推崇的格言,同时也是一种时髦的装饰。很多人都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面,或者在自己房间里的墙上写上或挂上一个“忍”字,这样的装饰会  相似文献   

7.
每每翻开《格言集》之类的书,几乎本本都有中外名人谈“制怒”的语录,且都千篇一律地讲发怒怎么怎么不好,规劝世人要注意“修养”,要“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要下决心克服易怒这个“恶劣天性”等等。 确实,不分青红皂白,动辄大发雷霆,甚至丧失理智做出蠢事,确实于人、于己、于事都有害,是很要不得的。但遇事不加分析,一味讲“制怒”和“容忍”,也大失偏颇。宋代学者黎靖德说得很辩  相似文献   

8.
忍者无敌     
忍是水,忍是火.忍是光,忍是电.稀释了痛苦的“盐”。焚毁了误解的伤:消融了仇恨的“冰”。连通了隔绝的缘。  相似文献   

9.
王八的甲壳     
正在很多人眼里,忍耐是一种崇高的德行。有句俗语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可见忍耐是有目的性的。在一个大家庭中,亲人间的谦让容忍是最为显见的。唐代宰相张公艺以九代同居为世所艳羡。一日,唐高宗因事登泰山,临幸其居,问其所以能维持和睦之理,公艺索一纸一笔,书"忍"字百余为对,天子为之流涕,赐  相似文献   

10.
佛言祖语     
云何持戒生忍辱?持戒之人心自念言:我今持戒为持心故,若持戒无忍当堕地狱,虽不破戒,以无忍故不免恶道,何可纵忿不自制心?但以心故入三恶趣,是故应当好自勉强,勤修忍辱。复次,行者欲令戒德坚强,当修忍辱。所以者何?忍为大力,能牢固戒,令不动摇。复自思惟:我今出家形与俗别,岂可纵心如世人法?宜自勉励,以忍调心。以身口忍,心亦得忍,若心不忍,身口亦尔,是故行者当令身口心忍,绝诸忿恨。复次,是戒略说则有八万,广说则无量,我当云何能具持此无量戒法?唯当忍辱,众戒自得。譬如有人得罪于王,王以罪人载之刀车,六边利刃,间不容间,奔逸驰走,行不择路,…  相似文献   

11.
隐忍     
正隐忍,该是一种怎样的胸襟?比天辽阔,比海深沉。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痛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忍是一种修行,忍是一种胸怀,忍更是一种智慧。生命中有许多苦难,让我们学会了承受,学会了担当;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让我们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在忍中笑看人生。命运从来都是峰回路转的,生活从来都是波澜起伏的,爱情从来都是千回百转的———正是有了曲折和坎坷,才练就了我们的忍者风范———沉默,并不是懦弱;冷笑,并不是清高;哭泣,并不是屈  相似文献   

12.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我以为,非“忍“不足以成为大丈夫。“忍“似乎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力提倡和宣讲的一个品格。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倡导“忍“。孔子讲“小不忍则乱大谋“,道家把“忍“看成是全身远祸的法  相似文献   

13.
释戒忍生于1959年,浙江金华双龙人。家庭仁厚慈悲,深受佛教正信气氛的熏陶。戒忍的家庭敬重祖先、亲近出家四众,从幼年得到了良好的敬重三宝的教育。少年时代,戒忍曾倾心于神通,很快转为对生死的叩问。1980年,满21岁时毅然舍家出家,剃除须发,正信学道。师披剃于浙江义乌铜山古寺。为得入道妙慧,师于1984年  相似文献   

14.
石塘岭苏菲派是中国伊斯兰教苏菲主义嘎德忍耶学派支系之一,作为一个有着特殊历史渊源的苏菲门宦,在苏菲宗教功修和礼仪等方面,与嘎德忍耶主流支系有着较大的差异,学界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石塘岭苏菲派的关注,以至于对嘎德忍耶石塘岭的理解不乏有舛误。因此,从历史的角度追溯和辨析嘎德忍耶石塘岭的历史源流,既可以还原嘎德忍耶石塘岭的演进历史,又可以认识该苏菲学派的特殊性所在。  相似文献   

15.
浅谈忍让     
“忍耐的人,暂时容忍,最后必有喜乐的酬报。”(德—,29)“易怒的人,做事昏愚。”(箴十四,17) 从“忍”这个中国字的结构上看,“刀”压在“心”上还能镇定自若,心平气和,要想做到“忍”就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这个代价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更要有深厚的道德涵养的艰苦磨炼。俗话说:“一忍消百殃”,这句话说得确实好。中国人自古就讲“忍让”二字。荀  相似文献   

16.
世上万物都是相对的,一个忍字,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善者忍之则为慈悲,恶者忍之则为残暴。世俗的忍辱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之意,就是心中怀有怨恨。 那么佛教的忍辱意义又是怎样呢?  相似文献   

17.
严肃成 《法音》2001,(11):48-48
本刊讯10月17日,湖北黄梅五祖寺隆重举行见忍法师升座仪式,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昌明法师为见忍法师送座。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有关部门领导、各界嘉宾与省内外诸山长老、信教群众约3000人参加了升座庆典。见忍法师俗名汪长元,1966年12月出生于湖北天门市,1990年于武汉归元寺披剃,1992年受具,并入武昌佛学院学习。1994年任黄梅五祖寺监院,为五祖寺修复和寺院管理做出了很大贡献。近几年来,见忍法师先后为湖北省二十多个县市抗洪救灾、扶贫救困、修桥补路、兴建希望小学捐款捐物达1000多万元,在社会…  相似文献   

18.
走心     
正走心,是一个时尚标签,一种价值认同,一种人生共鸣。走心,可从"心经"中感悟注释,可从"心典"中激荡启蒙。走心聚焦神魂,玄在如影随形,妙在无声无息,乘人孤独时侵入心灵,在心底泛滥;趁人寂寞时袭入心绪,在心头怒放……走心的情思,从心从情从魂,令人经受窒息呼吸的揪心牵挂,让人愿为爱坦荡支付失去世界放逐天宇的代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终不悔的才子词人柳永,"偶粉"遍天下,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浪得"奉旨填词柳三变"的"盛名"。柳词走心在情人惜别愁绪:"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相似文献   

19.
古代道德故事三则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时,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兰仁基,请代之行。译文: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官时,和他在一起做官的郑崇质,正遇到去出使极远的邦国。崇质的母亲年老并且多病。仁杰说:“他的...  相似文献   

20.
正提起韩信,后人无不知"胯下之辱"的故事。人们从这个故事看到的是忍辱负重的韩信。一辱一忍,韩信千古留名。然而仔细回味这个故事,人们不免发问,韩信因何具有如此超强的忍受力?是迫于发难者屠夫的淫威,还是出于自身人穷志短的心虚?其实都不是。彼时的韩信虽无一技之长,食不果腹,但他正在乱世中静待时机,等待出头之日。他韬光养晦,每天怀抱一把宝剑,潜心专研兵书,最终在天下云集起义之时"仗剑投军",封侯封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