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德伦理的现代意义》一文中,万俊人教授认为麦金太尔的美德伦理是在现代性道德文化语境内部对现代性进行反思。这不仅在根本上误读了麦金太尔的思想,而且基于此种误读寻求的美德伦理的现代意义掩盖了美德伦理原本应该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万俊人教授文中的核心观点进行辨析,阐明麦金太尔的美德伦理是跳出现代性道德概念框架,站在整个西方道德文化传统的立场上对现代性进行反思,并以此为基础揭示美德伦理的现代意义:对现代性道德概念框架本身进行批判反思,并指出一种符合人类道德生活客观实际的道德探究方法,即美德伦理探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低碳城市建设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是一个伦理问题.因此,在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对人类行为进行伦理规制:一是在存在论层面上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在价值论层面上以价值理性限制资本的逻辑;三是在人生论层面上以适度原则抵制消费主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资源问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提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成为人类思考的一个焦点。一方面,这种思考引发了对以往“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反思和批判,应该说,这是人类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自我批判,是人的一次重新自我定位;另一方面,这种思考又促成了“环境价值”或“环境道德”、“生态价值”或“生态伦理”等概念的产生,这一组概念联系着价值观念领域的一场革命,可以看作是20世纪人类文明最重要、最具特色的思想成果之一,其意义决不可以低估。但在目前的讨论中,关于这组范畴的涵义如何确定…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环境伦理及其生态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进步,近代工业迅速发展。在我们享受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生态危机正一步一步地向人类逼近。面对由于人类行为而造成的生态破坏,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并且开始思考这种破坏行为背后更深层的思想根源。作为西方文明重要思想源头和精神基础之一的基督教曾深深地影响了西方人对大自然的基本态度和行为倾向,一度曾为近代和现代西方文明对大自然的掠夺提供了伦理支持。虽然早在古希腊就有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样的早期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但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完整表述和深入…  相似文献   

5.
孔子思想与“全球伦理”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孔子时代是一个存在着严重“道德危机”的时代 ,我们今天的人类社会 ,文化道德问题更多、更复杂。孔子思想对于建立“全球伦理”可以提供极其有意义的资源 ,如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是可以为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和国家所共同接受的伦理准则 ;“和而不同”应是寻求“全球伦理”的原则 ,等等  相似文献   

6.
试论信息伦理的特点与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伦理学作为科技哲学与伦理学的边缘学科 ,不仅要关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行为 ,而且要深入研究信息的“元伦理学”问题 ,同时还要对信息化与传统社会现象交融过程中出现的“交叉伦理”问题进行相关分析 ,准确把握。信息伦理本质上有三个层面。即从信息伦理的起源上看 ,信息伦理是人类交往活动的现实需要和规律反映 ;从信息伦理的应用上看 ,信息伦理调节着人们在信息交往活动中的功利实现 ;从信息伦理的目的上看 ,信息伦理追求人类社会在信息时代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P.坎普(P.Kemp)是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主席、丹麦教育大学伦理与法律中心教授。他于2008年7月30日在首尔大学召开的第22届世界哲学大会的开幕式上发表了关于反思哲学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哲学家拥有的力量是言语的力量。经济的、技术的和军事的力量并不能拥有独占世界的力量。哲学的论证和反思用言语建立非经济的、非技术的和非军事的力量,能够挑战其他力量,揭露谎言和幻觉,提出建立人类生活更美好的世界的思想。反思当今哲学的重要意义之一,是反思哲学的语言行为,尤其是语效行为。哲学不仅能起启蒙和解放的作用,也能起诱惑和操纵的作用;非理性的言论自由、羞辱和伤害的言语可以变成暴力和战争行为。面临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间共存等重大问题.哲学要引导人们学会和平地用言语去行为。  相似文献   

8.
工程活动的伦理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葆伟 《哲学动态》2006,8(9):37-45
工程活动是人类一项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涉及到许多复杂的伦理问题。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人工世界中。工程和科学一起,使人类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它们在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使我们遇到了众多的风险和挑战。工程伦理问题实际上已成为我们时代的诸多问题之一。一工程伦理: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1.工程与伦理作为一个哲学分支,伦理学集中研究人的行为和价值的道德领域。它要回答“一个人应当怎样生活?”或“一个人应当怎样行动?”这样的问题。工程活动内在地与伦理相关,或者说,伦理诉求是工程活动的一个内在规定。工程是人类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基因编辑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给社会的进步带来了福音,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是否跨越伦理禁区、技术本身的安全风险、代际之间的权利冲突、人类尊严、社会公平等。如何在正确认识并妥善解决争议与问题的基础上小心求证、谨慎前行成为了我们必须要把握的重点,在遵循生命伦理原则的自我立法的同时,积极对技术发展中的风险进行管控,责任主体行为进行监督,良好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进行完善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伦理研究是伴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而引起学术界普遍理性思考的新兴领域。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生态传统思想对于当代人类解决生态危机问题的意义日益受到我国学术界的重视,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学术质量也日益提高。其中,由佘正荣教授所著的《中国生态伦理传统的诠释与重建》一书  相似文献   

11.
人类发展生物医药科学技术,需要提高伦理审查的质量,以把握其发展符合人类伦理价值的方向。中国的单位制社会已成为历史,但单位制社会意识依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制约着伦理审查质量的提高。提高伦理审查的质量需要我们全面清理单位制的"遗产",需要消解在长期的单位制社会下所固化在人们思想中的单位制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2.
"5E2R"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以反思平衡方法为理论指导,以提升伦理决策能力为目标导向,包含七个教学环节:呈现、导出、解释、反思、修正、平衡和评价。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创设具体情境、凝练目标伦理问题,针对该问题导出学生的初始道德判断,引导学生援引既有伦理理论、原则对初始道德判断进行解释,通过反复反省和检视,发现既有伦理理论、原则与初始道德判断之间的冲突,尝试着不断修正初始道德判断或既有伦理理论、原则,从而达成二者的双向融贯与平衡,以获得有效辩护的伦理回答和伦理决策。最终,教师比照教学目标并总结反思目标完成情况。  相似文献   

13.
龚群 《哲学研究》2023,(3):37-45+126
弱人工智能体是具有一定自主性的人工智能(AI),其自主性可能隐含相应的道德问题。弱AI因其深度学习模式而有类似于人类的逻辑推理能力,但它没有自我意识或意向性,不具备亚里士多德意义上与实践相关的实践理性和伦理德性,也不具有休谟式道德发动意义上的情感,从行为本身以及从行为者本身来看,弱AI并不具备道德行为者的基本要素。然而,弱AI是具有一定自主性且持续发展的行为者,属于一种需要认真研究的行为新类型和伦理新类型,学界亟需加强对当代AI的伦理研究,为迎接强AI的到来准备好伦理条件。  相似文献   

14.
道家“无用之用”的思想及其生态伦理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自然生态危机的残酷现实无情地告诫我们,一直为人类所追求的和谐、美丽的生态环境正日益背离我们的意志而去。反省现实,我们不禁想起培根在17世纪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人类为了美化自己的家园,不顾及神圣明智的天意和天生自然的物理,不勤于万事万物中寻找上帝的印记,却妄自把自我的形象加盖在上帝的作品上。(参见李约瑟,第115页)在李约瑟看来,培根的这一思考正与两千年前中国道家的思想相呼应,如庄子“无用之用”思想的提出,其直接原因虽然是对儒家人类中心主义的抨击,却包含了对人类心智骄傲本性进行制御的理性运思。这一思想对于生活在21…  相似文献   

15.
人类发展生物医药科学技术,需要提高伦理审查的质量,以把握其发展符合人类伦理价值的方向.中国的单位制社会已成为历史,但单位制社会意识依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制约着伦理审查质量的提高.提高伦理审查的质量需要我们全面清理单位制的"遗产",需要消解在长期的单位制社会下所固化在人们思想中的单位制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6.
经济蕴涵的伦理本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学与伦理学存在着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互相渗透和依存关系。经济不是“脱离道德”的 ,它不仅受经济规律的控制 ,而且总是在由人的意愿、期望、追求、信仰和道德所组成的合力作用下进行的。人类经济行为内部及与其相联系的主体人格素质本身实际存在着丰富而深刻的伦理意义。首先 ,伦理关系是经济系统的一种自生关系 ;其次 ,伦理观念是经济秩序的价值特征。不同类型的经济秩序会孕育产生出不同的伦理观念和行为方式 ;最后 ,伦理选择也是一种经济规则和经济目的的实现机制。经济的伦理本义的发挥不仅受制于社会伦理的背景影响 ,而且直接受制于具体的经济体制、经济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现实规约。  相似文献   

17.
谢志斌 《世界宗教研究》2012,(1):109-117,194
本文探究汉语基督教伦理研究的基本思路问题,特别关注具体处境中基督教价值的公共意义问题,论文包括:第一部分,考察1980年以来汉语基督教伦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总体上看,其中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对基本伦理概念(比如人性、爱的观念)及其与中国传统思想相关观念进行比照的研究,二是实践和具体社会处境的角度,包括从基督教角度对于中国基督徒的道德生活以及全球和本土范围的社会公共问题的研究;第二部分依据相关的基督教伦理研究成果,参照中国思想资源和当代社会的道德议题,反思汉语基督教研究的处境性问题并寻求重新阐释某些基督教教义的可能性.研究采用基督教伦理研究中的实在的和处境化的进路,将之放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并考虑到其具体和当下的条件来展开对基督教伦理思想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从世俗的伦理原则看,杀人是最不道德的行为,而战争却是成千上万地杀人的运动。墨子云:“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如此说,战争似乎没有道德可言。然而,战争乃是人类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必然的运动,在这种以野蛮为直接形式的运动中,曲折地表现了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战争作为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领域,不同于动物的弱肉强食,它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与伦理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充分地揭示了道德行为包含的矛盾性和相对性,所以,研究战争中的道德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从人的生命本性看道德与伦理的区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伦理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必然与人的生命本性有着内在关联.人的超自然性蕴含着做人问题,道德、伦理是做人问题在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两个方向上的解决.道德是个体做人方向与方式的选择,伦理是包含底线伦理和社会道德的规范系统.道德、伦理的区分具有重要的伦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平庸之恶是阿伦特在反思纳粹暴行时提出的现代恶的一种新形态。阿伦特将平庸之恶的出现归因于社会大众普遍陷入无思状态而造成的集体道德崩溃与沦丧。然而,从伦理行为的思与行的辩证关系看,阿伦特对平庸之恶的分析虽然直击要害,但却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为她主要是从“知”或“思”的层面来分析纳粹之恶,而没有从伦理之“行”的维度进行分析。针对以艾希曼为代表的纳粹之恶,仅仅从无思的层面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对无思的道德反思难以解释纳粹德国的制度之恶以及恶之代理人(艾希曼)的伦理责任,也不能探索与剖析奥斯维辛事件的真正面目,这也是阿伦特在提出平庸之恶后招致众多批评的主要原因。不仅如此,阿伦特的平庸之恶虽然触及了纳粹制度之恶的无思的普遍性维度,但却极易遮盖道德个体行为的责任与行动,从而将道德之恶这一复杂问题简单化和平面化。从这个意义上讲,阿伦特对纳粹之恶的伦理反思更接近康德主义的普遍性之思,而远离了黑格尔意义上的伦理主体的责任与行动。后现代主义伦理学家赫勒和鲍曼将平庸之恶追溯至个体的道德行为及其责任的哲学反思则弥补了阿伦特无思的平庸之恶的思维缺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推进当代伦理学有关恶的哲学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