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与无神论》2021,(2):17-22
历史合力论是恩格斯晚年突出的理论贡献之一,集中阐释了意志和结果的冲突是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与神灵无关,但这种规律并非外置于人类实践活动,而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杰出人物能够认识这种规律,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但其出现并非天命使然,而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历史合力论中蕴含的无神论思想为我们驱散社会历史领域的神秘色彩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我们摆脱现实中有神观念的影响提供了逻辑指引。  相似文献   

2.
当前一些研究对恩格斯的历史合力思想存有误解误用情况。首先,把恩格斯"合力"概念与"协力""系统力"等混用。恩格斯"合力"概念不是人们由于协作而产生的"系统力"(即1+12的作用力),而是物理学意义上各力相互抵消后的合力(即1+12的作用力)。其次,把恩格斯的"合力"变成脱离人及其活动的抽象力,把历史合力抽空为一种"无主体"或"泛主体"的历史现象,丢掉了恩格斯借用物理学方法揭示历史规律的方法论特征。再次,将恩格斯"合力"与"历史动力""历史发展方向""历史必然性"等混为一谈,认为历史合力线方向代表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人民力量的胜利,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逻辑迷思,陷入历史宿命论的泥坑。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究竟是“历史决定论”还是“历史选择论”?其实,这个问题无关紧要。因为唯物史观的决定论和选择论思想是相互包含、融为一体的:它讲的“决定”,是“选择”背后的“决定”,以承认人类历史活动的选择性的创造性为前提;它讲的“选择”是“决定”条件下的“选择”,以承认历史必然性、规律性的决定作用为前提,二者表达同一个思想:人类自主选择和创造历史的活动遵循和  相似文献   

4.
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其实,它是唯物史观的一条重要原理.恩格斯曾明确指出:“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 又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可见恩格斯是肯定普通个人对于整个历史进程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哲学的决定论是“规律决定论”,历史决定论从不否认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历史决定论的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这种历史是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历史决定论在承认客观存在的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又对规律作辩证的全面理解,在着重历史规律的前提下,又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社会形态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不是一种历史决定论。历史决定论指的是,只承认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并同时排除偶然性历史作用的一种严格决定论。与之相比,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不论在"三形态论"或"五形态论"的理解下都实现了对历史决定论的否定,这表现在三个方面——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不是抽象的必然,而是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必然,即是大量偶然性积累下的必然;历史必然性为历史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历史偶然性则是其蕴含的多种可能性;社会形态结构是在"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哲学界就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关系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讨论,现将讨论的情况作一介绍。一、在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关系问题上如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对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就是要强调追究支配人们行动起来的动机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寻找人们有意识活动背后的更深刻的物质原因。因此这种观点认为历史必然性所展开的客观联系的链条是: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需要和人们的利益→人们的意志和意识→人们的行  相似文献   

8.
政务微信公共服务一方面作为建立在微信技术基础之上的活动受工具理性的制约,另一方面作为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而受到目的理性的指引。对此,政府和个人在政务微信公共服务的各个环节应自觉树立和贯彻目的理性意识,既要充分发挥工具理性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又要突破和克服工具理性的局限和消极作用,从而将体现政务微信公共服务技术价值的工具理性与体现政务微信公共服务人文价值的目的理性之辩证统一作为基本的价值前提,以人的自由解放作为其最高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9.
外在自由与内在自由是人的自由在实践活动中的不同表现。外在自由是指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外部环境。在这种外部环境中,由于自然的外在必然性通过人的主观意识的参与而转化为实践的外在必然性,从而使人的实践活动得以自由展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大大开拓了人们活动的空间,从总体上强化了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指出,人们“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历史的。这些既定的客观条件是人们进行活动的最重要、最必需的前提。马克思又把各种需要作为决定人们活动的因素体系的基础。就本质而言,需要是客观性的。人的需要同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已经引起了哲学界的重视。然而,在强调“人们的自觉活动的规律同历史的客观规律恰恰是一个东西”的时候,如果缺乏对“自觉”涵义的具体分析,就难以论证两者真正的对立统一关系。自觉是人的活动的本质特征,是社会历史过程区别于自然过程的显著特点。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述中,“自觉”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他们至少是在三种不完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一种决定论还是一种目的论?本文认为应是一种决定论,它清楚地体现在“社会经济形态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表述中。但唯物史观昀决定论又不是机械的,而是辩证的。关键在于怎样全面、科学地理解和解说人的意识、自由意志和自由自觉的活动等本质规定性,尤其它与自然规律的相互联系。本文认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既是人的活动之自由或不自由的现实的限制,同时也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具体的现实的展开和呈现形式;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被理解为自由自觉活动的规律性,被理解为自由自觉活动的社会的现实结构和实现形式。这里,人的社会性及其在历史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是对人与自然作辩证的统一的理解的重要中介环节。与其相关,本文还讨论了唯物史观决定论的人学与宇宙论前提,并结合近年来的有关讨论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自然规律”概念。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人们在历史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生活方式,它不仅能从历史惯性的外在意义上深层次地制约着人类文明的各个层面,而且也能内在地为个人提供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我们要认清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的三位一体关系,在吸收各个文化所长的基础之上,树立起不可撼动的主体性文化自觉,在交流和对话中打破历史文化的滞后性和世界视野的缺乏,创造一种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哲学界对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探讨中的主要观点综述于后。一、合力的含义不少论者都认为,合力是指社会历史发展中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所融合的一个总的平均数。但对这种相互交错的力量理解不同,因而对合力含义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別。一种观点认为,合力是指无数个人意志融合而成的总的平均数。恩格斯听说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合力,主要指各种意志(包括人的意志、目的、愿望等)的合力。强调的是人的意志的冲突和个体意志在合力中的作用。他们以恩格斯的论述为根据:“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  相似文献   

15.
试析学校体育对青少年社会性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珏  徐波 《心理科学》2007,30(3):735-736
社会性格是指在一定社会结构中的大多数人为了适应社会条件的需要而共同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倾向及其行为习惯方式。学校体育运动可以为人们提供多种活动情景,对参与者或观看者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培养良好的社会性格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历来都侧重于其客观规律的表述,力求把人类历史当作一种能够以严整科学的方法加以规定和把握的客观运动过程来进行透视和描述。这是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较普遍采用的研究视角。这种研究视角,近来人们把它看作“历史辩证法的客观向度”。但是,历史毕竟是人类本身活动的结果,在致力于揭示和探索一向隐没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深处的客观规律的同时,人们不应该忽视这些规律终究是人的活动的规律,是通过人们为追求和达到自己的自觉意图和理想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才得以形成并发挥其作用的。因此,客观的历史规律一方面作…  相似文献   

17.
文化哲学:当代人类思想的主流汇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哲学:当代人类思想的主流汇聚李燕一、文化哲学的兴起及其历史必然性人与人的世界的关系问题(即人与环境、人与人的创造物、人与人化自然,人与文化传统,以及人与历史、人与人的社会等的关系之总称),在现时代,已突现为人为认识与实践中的根本性问题。它对人类既有的文明和理论观念以严峻挑战。对于人类来说,这个问题的突现及其对它的觉悟正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解决现今关于社会进步,人类自我认识、设计和实现,以及环境的改造等等任务,无一例外地有赖于对这一问题的真理性回答。对人与人的世界的关系的回答,正是20世纪文化哲学的根本性任务。所谓"人的世界",是指由人创造的、人为的世界。在现时代,人们已愈益普遍地认识到,人类正是生活于、实践于由自己的创造物积聚而成的环境中,正是这个世界决定着人的生成和发展,并能够作为主体从事各种创造性活动。这种情形既使人们充满信心,又使人们产生担扰和困惑。有鉴于此,思想家们从不同方面进行探寻,企图创造出一种正确的方法和健全的理论,以有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处理和改造生存环境,改变把世界看作在人之外的、与人对立并相互抗争的陈腐观念。这是我们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前提条件,也是文化哲学兴起  相似文献   

18.
幸福问题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某种意义上,幸福论就是价值论,不同的幸福感是由于获得不同的价值而产生的。人的真正幸福或最高幸福与人的根本价值相关,即人能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把幸福作为道德普遍原则,意味着幸福必须有其客观的依据或尺度:享有合乎人性的物质生活条件与生存环境;人性自觉并得以充分地展开和实现。如何才能维持和增长幸福感?除了通过自身努力尽可能去改变现实状况,更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及持有正确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历史进步论时下主要遇到两种思潮的挑战:一种是历史"末世论"和"终结论",另一种是后现代历史观.本文就历史进步论与这两种思潮的关系作了具体的辨析、考察.马克思的历史进步论并不是"末世论"所讲的"历史目的论"或"神话预言",而是依据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的创造性活动而确立起来的;社会进步是一个不断实现的过程,宣布"历史终结"未免荒唐.后现代历史观虽然对历史进步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但否定历史进步观的基本看法则是偏激的、片面的,科学的历史观不能没有对历史的本质、规律、发展趋向的基本把握,仅仅玩弄历史碎片只能导向历史虚无主义、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20.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这样两段话:“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3页),“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同上书,第31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历史第一个前提的经典表述。但在一些人的著述中,据此把个人的生理需要理解为一切活动的原动力,认为个人是最根本的,宣扬个人本位论。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