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价值”是人们所需要、追求、选择并创造的内容的统称。“价值观念”则是人们价值生活的知识和经验在头脑中的积淀,即有关价值和价值关系的一种观念系统。就目前的研究水平来说,我们所看到的构成价值观念一般内容,从而也是构成人们社会评价标准系统的基本内容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关于“价值观念”范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价值观念”范畴的研究王学川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对价值观念的讨论正不断深化。现将讨论中一些颇有争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价值观念的内涵关于价值观念的内涵,大家见仁见智,大致可区分为三类观点。第一类观点偏重于非理性,认为价值观念主要是指主体的情感、意志、态度和意向等。具体提法有:(1)价值观念是与主体理想、志向、需要密切联系的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态度。(2)价值观念是思维主体所形成的对客体认识的欲求倾向,是对思维材料的取舍标准及思维过程的理想目标。(3)价值观念是反映着人们的追求和向往目标的较为理想的意识。(4)价值观念不是指对价值的认识,而是指对价值的态度,是人们在价值选择、评价、创造中表现出来的取向准则。(5)价值观念可理解为个人的基本态度和根本意向,它们在个人过去所获得的经验和当前要作出的抉择之间起着一种媒介作用,并能简化待处理的问题,能提供对行动的准则和激励,从而指导其行为。(6)价值观念并不反映价值关系,而是反映主体对价值关系的态度的社会意识。第二类观点认为,价值观念主要是指主体的理性、自觉的观念形态。具体提法有:(1)价值观念是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现象或价值关系的系统看法,是以往价值生活经验积淀  相似文献   

3.
“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如何界定以及应包含哪些内容,是关乎文化发展、价值弘扬的前提性问题,应当明确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是我国人民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价值观念,涵盖了人们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自身等关系的价值取向。共同的利益追求是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生成的客观根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其生成的现实基础,集体主义的盛行是其生成的文化土壤。在新时代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是要使其在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融通中提高先进性,在标识性价值观念的提炼阐释中增强影响力,在与世界文明价值观交流互鉴中注入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张传平 《学海》2006,46(2):15-19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化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冲击和挑战。市场经济在价值取向上利已和利他的双重特征,以及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冲突表明,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具有客观可能性和必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求我们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确立自由平等、开放、变革和法治等一般经济伦理观念,而且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实现先进文化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念是人们对周围事物评价取舍的选择态度,它是客观事物在现代人头脑中的反映。当代妇女的价值观念的确立和更新受现代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制约。但同时又对推动妇女素质提高、生活更新具有主观能动作用,因此当代妇女健康、科学、文明的价值观念的形成既是妇女现代化发展的核心标志,又是妇女解放,个性才干得以全面发展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正经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对各种具体事物和现象的价值评判、价值取向上,而且通过价值观念内容与结构变换对人们的文化素质产生着广泛的影响。因此,探讨这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是研究如何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的基本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的基本内容刘世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是由思想基础、终极目标、价值标准、制约规范等一些基本方面所构成。其中思想基础是整个价值观念体系的基点或立足点,终极目标是核心,价值标准是价值观念的评价尺度,制约规范是保证达到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价值真理概念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兴未艾的世界科学技术革命的洪流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化,使人们对许多事物和问题不得不重新予以认识和评价。这样,价值观念及其研究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日益引起广大理论工作者的兴趣,理所当然地也引起了哲学工作者的兴趣。对实践问题、主客体关系问题理论研究的深入,更使价值观问题突出出来,而且一开始就出现了观点分歧。人们在思考:价值范畴是不是哲学范畴?可不可以把价值范畴引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价值与真理的关系是怎样的?如果说人们的认识有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之分,那么,能不能由此说真理也可区分为事实真理与价值真理?这种区分的根据何在?它与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有何关系?等等。弄清楚这些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很有意义的。本刊这期发表了袁贵仁、薛克诚同志的两篇文章,并开辟了“关于真理与价值的问题”专栏,就是想促进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人际价值观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价值观研究一直是个令人感到棘手的问题。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它的复杂性,例如,人际价值观的结构怎样?假如是多维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序列如何?人际价值观的研究应从社会文化角度还是认知发展角度展开,还是二者兼而有之?二是它的模糊性,许多心理学家对价值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感到疑惑。有的认为信息涉及的是实际社会世界的知识,而对这些知识的评估则涉及到一个理想社会世界,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从另一角度来考虑,假如个体或社会没有价值观念作指导,该是怎样的一幅行为图景呢? 基于以上原因,人际价值观的研究一直很少有人涉足。这可从研究文献中得到证  相似文献   

10.
西方道德文化传统是由源生于古希腊的淑世美德伦理和根源于古希伯莱文化的圣世宗教伦理所共同构成的,二者存在着内在的价值动力或精神冲突。西方道德的现代性转换发生于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给出了一个完整的西方道德价值观念系统的图式,它以确立和追求个人自由权利为根本目标,寻求社会平等和基本正义秩序,试图建立一种有利于个人自由实现的宽容和谐的价值合理化道德生活规范。西方现代性道德以道义论与目的论的价值观念系统取代传统道德文化,但却并未超脱其内在紧张,只不过所表现的方式或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1.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发展商品经济,注重经济效益必然带来人们在对待金钱问题上的观念的变化。这样就使正确认识和处理金钱与个人幸福的关系问题显得非常必要。 钱是货币的日常生活通俗用语,它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财富的一般代表物和象征。所谓个人幸福是指在个体的人生活动中,人们通过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主要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和核心精神?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礼”或“礼治”。具体认识又有两种。一种基本上是以下两方面的分析。一方面指出,礼的内容是等级隶属关系,由礼培育的等级隶属观念,是中国文化之所以绵延数千年的思想原因,其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维护忠孝的三纲五常。这种隶属关系形成强大的社会关系网,人只有在隶属他人的关系中才有存在的价值。它使个性的压抑达到最大强度,很难有自主意识的萌发。这是“礼”的消极面,另一方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而在伦理学界也同样有许多具体的理论、实际问题有待于澄清。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价值 观念的转变 中南财经大学胡健民撰文指出,就一般情况而言,人们普遍认为市场经济所赋予人们的价值观念应该是讲求利益、效率、平等为特征。该文提出,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推动价值观念进步的同时,还会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与价值观念卫生部干部培训中心(北京100024)刘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生活条件、社会关系、社会存在的改变,必定会使人的价值观念产生相应的改变。一、从正面效应看,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一)市场经济使人们增强竞争意识。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要...  相似文献   

15.
经文:提前3:15,弗1:23,彼前2:5,林前3:10—11。 教会的实质是什么?圣经上曾用八样东西来比喻教会是什么,如羊圈、金灯台、新妇、真理的柱石和根基等,这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说明教会的性质内涵和使命,但其中有三样是最基本的,因为它说明了教会与圣父的关系、圣子的关系和圣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孙锡培 《天风》1997,(2):34-35
经文:提前3:15,弗1:23,彼前2:5,林前3:10—11。 教会的实质是什么?圣经上曾用八样东西来比喻教会是什么,如羊圈、金灯台、新妇、真理的柱石和根基等,这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说明教会的性质内涵和使命,但其中有三样是最基本的,因为它说明了教会与圣父的关系、圣子的关系和圣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价值哲学是现当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人们对价值观的研究或是着眼于价值的属性或本质,或是着眼于价值的认识或评价,或是着眼于价值观念的形成与结构等等方面;这些无疑是价值哲学研究必须予以深切关注的问题。近读廖小平教授的新——《分化与整合——转型期价值观代际变迁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其从人类发展的代际关系这一独特视角入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作光作盐     
役夫 《天风》1994,(8):2-3
一、盐的价值和功用 盐,是我们天天都离不了的,我们每天都要用它,因为我们的生命需要它。生命既需要盐,那么,盐就一定具有某种特殊的价值。盐的价值在哪里呢?盐有“味”。如果我们再深究一层——“味”又是什么呢?“味”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意识或精神活动,更一般地说就是人的心理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它在整个宇宙中应当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我们的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或心理活动与我们的大脑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将体现出人们各种  相似文献   

20.
1)新的生物遗传研究 ,比如克隆 ,再次提出了“科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这一棘手问题。您对此的观点是什么 ?您认为 ,“哲学”在这场论争中扮演什么角色 ?对于伦理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我想我能说的不多。但对于伦理学我倒是可以泛泛地谈一些看法 :它是如何被研究的 ,以及它应该如何被研究。在此我想谈两点。第一 ,伦理学发轫于古希腊时 ,它研究的是道德层面上和社会层面上的优秀品行。不同的美德是优秀品行的不同形式 :从字面意思上讲 ,一个有美德的人是一个社会生活舞台上的优秀表演者。但在维多利亚时代道德规范莅临之时 ,社会上却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