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印度摩揭陀国,领域大体相当于今印度比哈尔邦的巴特那和加雅地方。国都王舍城五山环绕,五山中耆阇崛山最高,位于城的东北部,峰峦秀丽。据传山中多鹫,又山顶酷似鹫,因得名鹫头山,或称鹫峰、灵鹫山。此山正是佛教教主释迦牟尼说法之地,《妙法莲华经》卷四《见宝塔品》云:  相似文献   

2.
张至正道长,法号安连子,系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传人。出生于1900年5月四日,羽化于1980年8月14日。祖籍陕西省丹凤县竹龙关张家园。据说张道长未出生前其父母曾四处求神许愿,并立愿言说如果晚年得子则夫妇二人同往出家修道。1921年春,张道长与其父母来到大天竺山“朝阳洞”道观。为了使自己能更深入地学习修道原理,了梧经典中之玄妙,他便拜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吴明慧道长为师。在那里他白天劳动、晚间秉烛苦读,静修勤炼。在吴明慧道长的精心栽培下,张道长对道教理论、医学、内丹养生学等领域有了较深的认识。为了促进天竺山道教之…  相似文献   

3.
閤皂山概述     
閤皂山俗称閤山,又名葛岭,因山中树木苍郁,如同墨染,得名“閤皂”,取其“形閤色皂”之意。左有閤水,右有感溪,环山合抱,形如双龙护珠。閤皂山位于江西省樟树市东南面,是武夷山西延的支脉。有九十九峰,绵延二百余里,在历史上与江苏茅山、江西龙虎山并称为江南三大名山。其主峰凌云峰海拔807.5米。“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它以其独特美丽的风光深为广大游客和信士们向往,被称为“神仙之府”。 閤皂山早在汉晋时期,即有道教灵宝派始祖葛玄和其孙葛洪在山中采药炼丹,布道行医,  相似文献   

4.
天柱山 ,又名天竺山 ,在陕西山阳县城东南约 40公里处 ,距西安约 2 40公里 ,是道教和佛教活动历史悠久的名山。清代中叶纂修的山阳地方志书中记述 ,从唐朝贞观初年到清朝顺治年间 ,慧圆、化藏、大机、无边、超古等佛教高僧均在天柱山一带弘扬佛法 ,天竺山之得名显然与此有关。道教在天柱山一带的活动 ,更是源远流长 ,本文主要记述以天柱山为中心的山阳地区道教的历史与现状。据清嘉庆元年刊本《山阳县志》记载 ,早在东晋时代 ,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葛洪即在本县境内的馒头山隐居修道。葛洪 ,字稚川 ,号抱朴子 ,丹阳句容 (今江苏境内 )人…  相似文献   

5.
张理海道长是陕西省山阳县小天竺山道士,俗名张扬海,生于公元一九一六年,现年七十四岁,家住陕西省山阳县两岔乡黄家店瓦房沟村(现住瓦房殷家凸村)。  相似文献   

6.
青城山道教源远流长,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850--933年)在其所著《洞天福地岳读名山记》中说:“益州(今成都区)西南青城山,一名青城都。山形似城,其上有崖舍赤壁,张天师所治处。南连峨眉,中有洞天,诸灵书所藏。”清末彭询(1825—1896年)所撰《青城山志》谓黄帝时有宁封,居山修道,时人谓之“宁封子”。他曾在山中向黄帝授过御风云的“龙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今山中尚存古黄帝词、龙栈道。汉末,有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人山修道。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葛洪…  相似文献   

7.
陕西山阳县天竺山铁钟坪道观,有一位年近七十高龄的主持、县政协委员、省道协理事周理贵道长。近四年来,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他带领道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修补庙宇房舍三十三间,彩塑神像九尊。在艰苦的时刻,因山上经济困难,他日夜艰苦劳动,白天干活,  相似文献   

8.
容祖开山定梵宫,云公宝塔振欧峰;老人示寂常光照,继续农禅旧家风。一诚长老《和本智法师原韵二首》一、云居山小史云居山真如禅寺,位于江西省永修县西北约30公里处的云居山巅,背靠五老峰,是在山上的山中,所以被称为天上云居。据《云居山志》  相似文献   

9.
山水人生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山,有水,人生才是健全而美丽的。山是屹立的伟人,水是流动的诗韵。有山,有水,山明水秀;大山藏着你的梦想,流水滋润着你的心灵。当然还有绿树,还有鸟语,还有花香。最好是松柏,或者是银杏,他们都有昂扬强健的生命;山中有秋菊,也可以是幽兰,她们都是清心养目的良药。久居城市,不见山,不见水,缺少山水的滋养,生命难免要枯萎。漫步一小  相似文献   

10.
玛窦福章第5章一开头(5:1-2),作者对山中圣训(5至7章)的时机和场景做了细致的交待,要领会山中圣训以及作为山中圣训开篇的真福八端的真正意义,这句短短的话不可不留意,而这可能也正是我们日常读经最不经意的地方:耶稣一见群众,就上了山,坐下;他的门徒上他跟前来,他遂开口教训他们说(5:1-2):如果我们拿玛窦福音与其他福音比较,就会发  相似文献   

11.
无锡祥符禅寺孔勤祥符禅寺最初位于常州府武进县迎春乡寨前湾(今江苏无锡市马山区)。创建年代不详,原始寺名无考。唐贞观初,里人杭恽徙置津里(秦履谐音。相传秦始皇东游会稽路过此山,故谓秦履。山石上留其坐骑足迹,遂名马迹山)山际。旧传唐僧玄奘自天竺(印度)归...  相似文献   

12.
云居山真如禅寺,位于江西省永修县西北约30公里处的云居山巅,背靠五老峰,是在山上的山中,所以又被称为"天上云居"。据《云居山志》载,唐宪宗元和年间,  相似文献   

13.
“悠悠川西行,浓浓神仙意”,带着对道教发源地的景仰和崇拜之情,金秋十月,我前往大邑鹤鸣山参访。鹤鸣山,又叫鹄鸣山。位于四川省大邑县城西北二十五里的鹤鸣乡悦来镇境内,海拔一千多米,为古代剑南四大名山之一。因山形似鹤或山藏石鹤、山栖仙鹤而闻名。东汉顺帝汉安年间(126-144年)祖天师张道陵在此创立正一盟威之道,民间称五斗米道,尊称天师道,由此道教正式诞生。行至山中,只见山间道观星星点点,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它显得古老而又年青,说其古老,宫观在汉代已有,“文革”中毁于一旦;称其年青,全部道观均为近十年内重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宗教》2018,(9):80-81
坐落于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西北部黄岗乡黄檗村境内的黄檗山,原称“鹫峰”——相传早年有西域僧人云游至此,见山形如天竺鹫峰,故以此命名。黄檗山山高林密,层峦叠嶂,飞瀑鸣泉,极称幽静。  相似文献   

15.
郭鹏 《法音》1994,(11)
晋僧法显于399年以64岁高龄西行取经,13年间,游历天竺3p余国,取回大批佛经,历尽艰辛,归国后又孜孜不倦地从事翻译。法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由陆路向天竺,然后由海路归国的取经者,也是第一个用文字记述天竺见闻的人。他所撰的《历游天竺记传})对研究中印交通,中印佛教、地理、民俗、文化等,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文献。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版本错讹,典籍驳杂,使这一文献有关史实尚存在一些需要探究之处。(一)书名探真自北魏邪道元以降,法显《历游天竺记传》名称甚多,今核之诸史籍,约有以下名称:l、《佛游天竺记》。·见梁…  相似文献   

16.
薛琳 《中国道教》1989,(2):54-56
在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有一座道教名山,名巍宝山。巍宝山在两汉时称巍山,取峰峦高耸,冠于群山之意。相传诸葛武侯曾以铁钉断其麓而造此山,巍山从此闻名。清初,每在夏秋之交,山中常有红光相荡,虽霖雨不灭,当地土著民族称之为龙戏珠,从此,巍山又以龙戏珠之意,称巍宝山。巍宝山由前山、后山和主峰组成,峰峦起伏,绵亘数十里。主峰陡峭入云,海拔2509米,和北面的大理点苍山遥望。山中气候温和,古树苍天,风光优美。据《新纂云南通志·释道传》载:“汉,孟优,蒙化(今巍山)人,居巍宝山,土帅孟获兄也。素怀道念。  相似文献   

17.
辽代五台山文殊信仰,始于辽景宗时期,辽圣宗时期开始兴盛。从景宗之后的皇室子女取名小字“文殊奴”“观音奴”“药师奴”等来看,辽代的五台山文殊信仰来源于唐代的佛教转轮王信仰,其发展高潮是在圣宗、兴宗、道宗三朝。位于今河北省蔚县的小五台山,是辽代的五台山文殊信仰圣地——东五台山。山中有“金河十寺”及其它寺院。辽代最高统治者常赴东五台山送供、进香、巡礼,东五台山成为辽代华严教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梁武帝天监初年,有一位道人,世人不知其何许人也,更不知其尊姓大名,因常驾白鹤云游天下,故人们尊称日白鹤道人.据<潜山县志·仙释传>记载:他周览各地名山大川,礼拜全国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一天,慕名来到天柱山,朝谒第十四洞天、第五十七福地.见天柱山山体雄伟,气势磅礴,高入苍穹,云飞雾绕,神气氤氲,遂萌生在山中结庐炼修之意.  相似文献   

19.
青城山是著名的道教胜地,号称天下第五名山,亦称“洞天第五宝仙九室之天”。它位于四川省灌县西南三十华里处,背靠岷山,面临川西平原,以大面山为主峰,天师洞为枢轴,周百二十余公里。全山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一百零八处胜景。这里峰峦叠嶂,诸峰环绕,远望状如城廓,故名“青城”,又称“清城都”。青城山林木蓊郁,四季清幽,奇花异草,美不胜收。清张之洞在这里吟出了赞美诗句:“岩壑回互三十里,青苍不落无春秋。层峦簇簇散花竹,长坂往往开田畴。随处涧泉堪濯足,登攀不为芒鞋愁。……”故青城山历来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称。相传黄帝曾访道青城山中,拜仙人宁封子  相似文献   

20.
北京房山县西南40里,有奇峰一座,挺拔秀丽,矗立于群山环抱的盆地中央。山腰常有白云缭绕,古名“自带山”;山坡多生莎题草,高可没膝,又名“莎题山”;山上有洞窟九座,閟藏石刻佛教大藏经版4196片,已历千年,故又通称为“石经山”;山顶突起五座高台,僧人以之比拟古印度五天竺圣地,俗称“小西天”。山之两南麓,有千年古刹云居寺,创建于隋唐之际,至辽圣宗时期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该寺坐西朝东,依地形之高下而筑殿堂,错落有致;寺之南北双塔对峙,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