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这是一个已咨询20多次的个案。咨询师是个新手。最近她中断了一个月的督导,督导师主动联系她做一次督导。咨询师突然中断咨询被督:“我们已经有一个月没有联系了。一个月前我也只是收到你的短信通知,说你临时有事需要暂停督导一段时间。不知道你发生了什么事情,我非常担心,一直等着你联系我。但一个月过去了,我还没有收到你的信息。所以我主动约你谈一次,能说一下发生了什么吗?”  相似文献   

2.
<正>这是对边缘性人格障碍者个案的督导。来访者是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对她的咨询是一个长程个案,持续了半年多。督导为一对一的个别督导。这是第六次咨询结束后的督导。咨询师:"这次咨询结束我充满了惊讶和疑惑。"督导:"为什么?"咨询师:"她一坐下来就说她准备下周一去上班。我就问她接受了哪一份工作,因为上周她还在为四份工作中接受哪一份感到困惑呢。但她居然说她拒绝了上次说过的四份,而接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位母亲对她的女儿说的前半句话:“你可以不美丽。”后半句是什么呢? 那是我坐公共汽车去博物馆的路上,我旁边坐着母女两人,听说话知道那位女孩在读高中,她对妈妈抱怨自己长得不漂亮,身体不够修长,皮肤不够白暂。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一个已咨询10多次的个案。咨询师是个新手,这次督导的主要议题是她不清楚为什么来访者看到的自己和她看到的形象不同。来访者的不同形象:情绪表达上被督:“来访者描述自己情感表达的方式和我看到的不一样,她说自己是一个平静的人,处理事情非常冷静。在咨询中大多数情况下她都是如此,但她提到的几件事情引起了我的注意。当她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她的情绪反应就不再是我熟悉的模式。”督导:“你能具体说一下吗?”被督:“比如之前她曾说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说到一个新闻事件,她表达了不一样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正>这是一个团体督导的场景。团体成员已接受过长达一年的每周一次的团体个案督导,但督导老师不是固定的,督导老师可能督导一个月,也可能督导一个相对完整的个案。团体成员是一个咨询机构的咨询师,而督导老师是由咨询机构外聘的。督导个人风格对团体的影响这一天,刚刚换了一个新的督导李老师。她笑吟吟地跟大家做了自我介绍,然后说想讨论一下接下来如何安排督导课、如何报个案。她注意到,当她说完之后,现场非常安  相似文献   

6.
<正>来访者是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是一个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对她的咨询是一个长程个案,这是第五次咨询结束后的督导。督导为一对一的个别督导。咨询师报告了咨询中主要发生的事情:来访者本来一直为自己找工作的事情焦虑不安、自我怀疑,但这次咨询中说自己拿到了四个单位的录用通知,她苦恼的是不知该去哪个单位,在考虑去哪个单位时对自己有深刻的反思。督导老师说:"听上去来访者是一个注重自省的人。如果这是真的,  相似文献   

7.
晓玫29岁,在某机关工作,孩子4岁,家庭和睦,身体一直很好。3个月后的一天,我发现一向活泼聪明而漂亮的她忽然憔悴了许多,俏皮话也没了。我问她出了什么事,她说近两个月来自觉心烦意乱、坐卧不宁、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变得迟钝,同时精力不够、食欲不佳,可到医院又没有查出什么。在我的反复劝说下她才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一个一对一的个案督导场景。咨询师正在学习精神分析的咨询技术。她跟督导讨论自己正在做的个案,她的问题是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当事人的家庭成员。咨询师:"我最近在做一个新的个案,我非常棘手的是不知道与除当事人之外的其他人该建立什么关系。"督导:"能简单介绍一下基本信息吗?"咨询师:"这是一个因情感问题走进咨询室的来访者,女性,23岁,刚刚大学毕业,目前在一家公司里工作,但处于试用阶段。她才来咨询三次,但我已经接到她舅舅和舅妈、爸  相似文献   

9.
市场调研员罗斯·科尔比在电脑上按了“印制”键。经过几个月好几百次的调查研究,几易其稿之后的这份市场调查报告终于及时完成。他想周末去度假好好放松一下。他仔细地将报告校对后就按名单上各部门经理每人发出一份。 然而,当他回到自己的办公桌时,发现老板大发雷霆。科尔比解释说:“我无意中越级行事了。”分发名单是她给我的,我以为只要按她的意图去做就行了,但是她就是因为没有看到我那份最后定稿的市场报告而感到恼火。 科尔比同上司曾有过摩擦。上司专横跋扈,常常把他拼命赶出来的工作压下。然而,这一次科尔比自知犯了严重错…  相似文献   

10.
在圣殿次数 庆节已过了一半,耶稣就上圣殿里去施教。犹太人都惊讶说:“这人没有讲过学,怎么通晓经书呢?”耶稣回答他们说:“我的教训不是我的,而是派遣我来者的。谁若愿意承行他的旨意,就会认出这教训是出于天主或是由我自己而讲的。由自己而讲的,是寻求自己的光荣;但谁若寻求派遣他来者的光荣,他便是诚实的,在他内没有不义。”(若7:14—19) 复活后的显现 一周的第一天,清早,耶稣复活后,首先显现给玛利亚玛达肋纳:耶稣曾从她身上逐出过七个魔鬼。她去报告那些一向同耶稣在一起的人,那时,他们正在哀号哭涕。他们听…  相似文献   

11.
<正>这是一个一对一的个案督导场景。咨询师正在学习精神分析的咨询技术。她正在跟督导讨论一个刚做了两次的新个案,她重点想讨论其中的移情。咨询师:"我想和您谈一谈我正在做的个案。上次咨询中我感觉到一些奇妙的事情。"督导:"能先简单介绍一下来访者的信息吗?"咨询师:"哦,她是一个在读的大学生,由于在恋爱关系上受挫前来咨询。"督导:"她的咨询目标是什么?"咨询师:"想要知道自己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正>这是一个已咨询30次的个案。咨询师是个新手,在这次督导中报告了自己的感受:咨询过于单调乏味,自己完全没有任何兴趣,而且对这种状况束手无策。来访者的咨询内容单调、乏味且碎片化被督:“抱歉这次我没能更早发来逐字稿,因为每次我打开文件都不愿意去整理。几次打开又关上了,导致我最后个案报告发迟了。”督导:“咨询中发生了什么?”被督:“来访者只是重复地说对工作的感觉,非常细琐,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句话,我完全可以背诵下来。我觉得单调、乏味,顺带连逐字稿也不愿意整理。”  相似文献   

13.
题记:晓蓉是通过电话向我倾诉的,我曾经提出见面的要求,晓蓉让我给她考虑的时间,两天以后,她还是拒绝了。当她在电话里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我感到她的声音有些紧张,甚至在发抖。我建议她做深呼吸,先让自己的情绪恢复平静。几分钟后,电话那头传来她稍许平静下来的声音。她说:现在我无法面对我最爱的丈夫,不是他的问题,是我的心理有障碍。我想让自己过正常的生活,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面对和他的缠绵。晓蓉断断续续地陈述着,中间会稍作停顿,尽管不连贯、但整个故事依然清晰可见。自恋妈妈忽略了女儿成长从小到大,我算个好孩子吧。每天除…  相似文献   

14.
星期三下午,我正忙着整理资料的时候,咨询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了。一个女孩的头怯生生地探进来。“嗨,你好。”我微笑着招呼她,心里揣测,她该有什么事呢?刚落座,她就开始了抱怨。“我最近烦透了,好像什么事都跟自己过不去。导师对我们很不负责,私心太重。说好帮我修改论文,结果,两个月过去了,什么意见也没提;师兄师姐也挺烦的,连寄信这样的琐事都要你帮忙;做实验的时候,就叫你去洗烧杯,好像你是个义工似的;这个周末早上,到17号楼上厕所,居然看到女厕所里钻出个男的,吓得我再也不敢去那儿了。”她好像压抑了太久似的,恨不得将苦水一股脑倒出来。…  相似文献   

15.
一路引导     
《天风》2020,(8)
正在神学院读书时,有一次课上老师让我们分享自己最恐惧的事情,我不假思索写下"迷路"。我方向感一直不好,有过多次迷路经历,印象最深的要算是到神学院第一个月时的那次。那时,因为需要买些生活用品,一天下午下课后我和一个学姐结伴去新街口的商场。刚进商场,学姐突然想起她还有  相似文献   

16.
<正>这是一个已咨询20多次的个案。咨询师是个新手。在这次咨询中,来访者显示出很多进步,她却开始担心来访者不需要咨询了。当来访者开始好转时,就不需要咨询师了吗?被督:“在写逐字稿时,我发现我在咨询中曾主动转换了话题,因为我不知道可以说什么。”督导:“你能反思到自己对话题的转换,很好。我也注意到这里了:前面一直聚焦在工作的话题上,但你在这里用一个提问,突然转去讨论她和妈妈的关系。我想问一下,  相似文献   

17.
病中的母亲     
田立柱 《天风》2018,(5):48-48
或许她可以感受到我在身旁,才放心离去母亲八十五岁之后,身体不如从前了,医生说她患了"老年痴呆症",需要有人照看,之前她是不愿意我们陪伴的,说一个人过了这么多年,挺好的,也清静。  相似文献   

18.
爱不停歇     
一直不喜欢过夏天,缘由来自于妻子不同于常人的度夏习惯。开空调,她感觉身体像浸在冰水里;开风扇,她会马上连续打几个喷嚏给你看。在我家中,空调和电风扇都成了摆设,它们合起伙来冷冷地嘲笑汗如雨下的我。  相似文献   

19.
何必问许多     
以前,有位同事,交了个漂亮的女朋友。但是他带女朋友才在公司出现过两次,就听到风言风语,说那漂亮女人是"鸡"。同事终于听说了,而且查出是谁放的话,冲到那人面前,厉声问:"你凭什么这么说?"那人先不答,隔了一下,淡淡地说了四个字:"我睡过她。"同事怔住了,接着一拳过去,转身就走,回到自己桌子前收拾东西,当天就辞职了。他去了另一个公司,而且不久就结了婚,没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20,(4)
正"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16:33)二姨婆是位虔诚的基督徒。她一生坎坷,但她对神的爱始终如一、坚如磐石,并用自己的所做所为荣耀神。在我年少时,就听母亲说过二姨婆和一挂香蕉的故事。故事是真实的,时光流逝,二姨婆早已故去,但她所传递的美好见证,水流影在。二姨婆的晚年过得并不太平,她的身体一直很虚弱,几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