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一直是我国科学哲学领域的一大亮点。本文将对国内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的现状作一简要概括和评述,以期对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在新世纪的广泛展开能有所助益。一 后现代科学哲学的概念国内的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伴随着科学实在论研究的深入而展开的。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后现代科学哲学(postmodernphilosophyofscience)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科学哲学是20世纪中叶以后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性”向科学哲学渗入的结果;后现代科学哲学…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哲学研究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彤 《哲学动态》2003,67(6):20-23
在中国科学哲学研究上 ,一直有人强调所谓纯而又纯的科学哲学研究 ,并且强调各种转向 ,认为只有对科学哲学的理论问题研究 ,如理论解释、说明、评价以及发展模式的研究才是科学哲学的正宗 ,而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已经是科学哲学研究的外围了 ,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研究则根本不是科学哲学。最近我们比较了国内和国外科学哲学研究刊物中的一些文献发现 ,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一直是国外科学哲学的主流。一 国外研究状况我们以国外三个著名科学哲学刊物 (PhilosophyofTheSeience ,BritishJournalforthePhilos ophyofScience ,JournalforGe…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产生的后现代科学哲学作出适当的评价。认为:(1)后现代科学哲学是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新的争论”的结果;(2)后现代科学哲学是科学哲学领域中反映出来的一种哲学消解论;(3)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出路在于把对科学理论的理解与科学活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的指导。”对前半句似无人反对,而对后半句却颇有争议。有人认为哲学只是科学的工具,不具指导作用,另有人认为任何科学活动都离不开哲学的指导。显然,这两种意见都把哲学看成了一种既成的东西,而忘了这样一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自然科学对哲学的影响及其新的表现形式王兵一、科学史研究以科学哲学为中介对现代哲学影响日益深刻。科学史作为一门对科学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认识、反思和研究的学科,其性质联系了科学和认识论两大领域。它通过科学哲学这个中间环节推动了哲学认识的深化。首先,...  相似文献   

6.
书讯     
施雁飞著的《科学解释学》一书将由湖南出版社出版.该书概括了英美后经验主义科学哲学和欧洲大陆科学哲学的研究状况,指出所有科学,包括自然科学都具有解释学特征,试图确立一种新的科学观——科学解释学.该书是一部科学哲学专著,但它对科学的深层反思,丰富和发展了哲学解释学,为  相似文献   

7.
文化哲学论纲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文化哲学论纲庄春波一、关于"文化哲学"问题的提出每一种科学都有其反思领域,可称之为该学科的"元科学"或"科学哲学"。这个领域上是哲学与科学之间的中介,对该学科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和方法论功能。在科学发展的某些阶段上,对元科学的需要之迫切性会突出出来...  相似文献   

8.
在哲学社会科学界,“科学世界观”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用来显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性的概念。对于很多人来说,“科学世界观”几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名词,标志着一个值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坚持、维护和发展的哲学形态。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时常听到一些异样的声音:在后现代主义哲学对现代性的批判中,科学世界观总是批判的激进锋芒的“靶子”;持现象学立场的人,一般都指责那些试图构造科学世界观的哲学是没有根基的和不科学的;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内部,也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科学世界观,而是现实生…  相似文献   

9.
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正处于转型期,传统科学哲学的内在矛盾越来越尖锐,新的科学哲学传统的建立正处于探索之中。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全面了解德国科学哲学的研究与发展状况,我们对德国柏林理工大学哲学系的汉斯·波塞尔(Hans Poser)(简称波)教授和德国自由大学哲学系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李文潮(简称李)先生进行了专访。问:英美科学哲学界普遍认为,科学哲学产生于孔德的实证主义,形成于逻辑经验主义,您是否同意这种说法?波:一般认为科学哲学起源于孔德的实证主义,这是分析哲学的看法,分析哲学的典型特征是坚持经验主义传统,从经验主义中…  相似文献   

10.
江天骥先生最近出版的《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一书,作为国内第一部评介西方科学哲学的专著,以其系统、客观、准确的特点,引起了哲学界人士的广泛注意。江先生是兼有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双重身份的著名学者,也是我国目前研究现代西方分析哲学的专家,在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和逻辑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是他近年来对西方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结晶,是一部很好的科学哲学专著。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实践哲学发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彤 《哲学动态》2005,(5):40-43
一科学实践哲学兴起的研究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当代哲学对实践的关注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那里,实践概念具有重要意义.但以往科学哲学,如逻辑主义科学哲学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截然分开,认为对理论理生的逻辑分析是理解科学理性的惟一途径,并把实践理性归入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后来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在否定逻辑主义方向的前提下,未能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重新整合,从而对科学理生不可避免地采取了怀疑主义态度,使得传统科学哲学研究日渐衰落.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科学哲学与核心哲学之间早先亲密的关系开始急剧改变,库恩和他的同时代人提出了科学哲学独具匠心的问题,带来了多少有着相对主义和建构主义色彩的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的发展。理论选择的传统哲学说明遭到拒斥,而社会学说明获得优先地位,科学哲学开始远离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核心问题。不可通约性论题是对实证主义更为激进的背离,它在自我承诺意义上的所有明显影响,可被视为保守的和过时的。在科学哲学开始倾向于自然主义方法时,库恩思想中却出现了一种先验的方法;在其科学哲学的注意力从范式转移到不可通约性时,哲学的潮流再一次朝向了相反方向。在拒绝同时代科学哲学的一些方面时,库恩无意间让自己与实证主义保持一致。科学哲学对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已变得更顺应和开放,重新评价库恩所放弃的那些具有自然主义因素的思想的时机已到来。  相似文献   

13.
心灵哲学(1950──1990):回顾与展望(一)徐向东心灵哲学最近40年来的发展突出地体现了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微妙关系,尤其是哲学与“认知科学”的关系。1956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召开的跨学科学术讨论会上,由于强调研究心灵的内部过程的重要性.因而宣告了认知科学的诞生,对人类心灵本质的探究终于成为多学科关注的焦点。从科学思想史的角度看,20世纪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对物质世界、生命现象和人类心灵的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且这种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正逐渐统一起来。与量子力学一样,对心/脑的科学研究也给哲学提出了大量的哲学和方法论问题,而哲学对有关概念的分析和对各种方法论的批判性考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由此不难理解一般科学哲学和特殊的科学哲学在本世纪呈现出来的那种生机勃勃的局面。可以说,20世纪哲学哲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它与科学的关系。因此W、V蒯因说科学哲学就是充分的哲学。不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来理解心灵哲学,我们就无法把握其本质特征和历史进程。同样,不认识到心/脑的研究在人类的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我们也无法理解心灵哲学最近20年来在西方哲学中占据的主导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哲学分支的关系。所以,我们把对心/脑(min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问题的哲学解──兼对“科学终结”论的质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科学和哲学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古代的统一、近代的分离和现代的高度综合三大阶段。科学问题的哲学解便是科学和哲学高度综合——科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科学化的产物,它在古代开始萌芽,在近代尤其是近代后期开始出现,到现代演变为一种普遍现象。本文拟对该现象及其原因进行试探性分析,并对当前学术界出现的“科学的终结”之观点提出质疑。不当之处,敬请学界同仁批评指教。一、科学问题的哲学解的内涵及其典型案例分析简言之,科学问题的哲学解是指在一定知识背景条件下,科学主体对某个科学问题在从科学的角度不能作出准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5.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不过它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当代,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科学为哲学提供认识世界的经验材料,推动哲学的丰富和发展,而哲学在吸收、概括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又为科学提供最高层次的范畴工具和思维方法,有助于科学思维的发展。但是,这也只是些最一般的原则,实际上这些原则如何实现,还是一个至少是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从哲学领域说,广大哲学工作者深切意识到当代科学发展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内容,提出了许多世界观问题,因而渴望了解、掌握并试图吸收和概括这些科学成果。但是,勿庸讳言,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大部分哲学工作者在科学修养上有先天不足的缺陷,并且对于如何吸收和概括科学成果缺乏经验和有效的方法,因而在从科学上升到哲学的道路上,至今处于摸索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说些科学的外行话,做了些劳而无功的事,以至建造某种不切实际的理论框架都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从幼稚到成熟、从探索到成功,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对于这种探索的意向和热情,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从科学领域看,也无庸讳言,许多科学工作者对于哲学的功能、哲学与科学的应有关系、哲学思维的特点的看法也并不都是妥贴的、客观的。当涉及到哲学问题时也难免会说些外行话,发出一些不尽恰当的责难,这同样是可以理解的。科学工作者在关心哲学问题并积极发表意见这件事,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哲学工作者应当衷心地欢迎。我们认为,加强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的对话,是一个迫切的课题,从当前来说,特别需要的是科学工作者对哲学研究工作的参与、帮助与支持,双方携手合作,共同探讨,比如就哲学如何吸收、概括科学成果,科学对哲学提出什么要求,需要什么样的概念、范畴工具,科学思维和哲学思维的特点等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达到科学和哲学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新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浪潮的冲击下,哲学现代化使命已被提上日程。人们对哲学本性和功能的反思,就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时代课题。目前我国通行的哲学教科书和有关哲学论著,大都着重从认知方面去看哲学功能,往往忽视价值的和审美的层面;在审视哲学的本质时,把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唯一的文化背景。这就容易把哲学归结为科学,以科学的方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哲学学就是“关于哲学的哲学”,它只有唯一的视角和向度,即“哲学对自身的反思”,在自我分化的“哲学镜”中观照自身。哲学学的反思,应有两种视角,两面镜子。一种视角是上述的哲学反思,或曰“哲学镜”;另一种视角是从与哲学紧密联系的若干科学的角度,对哲学的反向思考,或曰“科学镜”。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62年汉森就指出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拉卡托斯在1971年发表的《科学史及其合理重建》一文中继承和发扬了汉森的观点,呼吁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之间相互学习;科学哲学为科学史的理性重建提供规范方法论,而借助经规范解释的科学史又可以对  相似文献   

19.
今年9月,全国第三次科学哲学学术讨论会在北京香山举行。会议围绕科学哲学的任务,科学哲学的对象、内容、方法和历史、现状、趋势等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科学哲学研究的对象 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科学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认识论、科学方法论和科学逻辑。  相似文献   

20.
维特根斯坦的本体论:对Can-be的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对哲学的改革和哲学中的改革大多数哲学家所致力的是在哲学中的改革,而维特根斯坦所致力的是对哲学的改革。“对哲学的改革”与“哲学中的改革”之根本不同在于前者力图改变哲学这一概念或者说改变哲学活动的根本性质。一个能够被回答的问题是一个知识的(比如说科学的)问题,一种知识总是具有真值。哲学问题恰好缺少这种性质。如果说一个问题可以科学地解决还可以哲学地解决,这种奇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